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2 18: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我们都曾目dǔ过那个裹着水蓝色纱衣的晶yíng球体( )地球。她美丽、壮观,慷慨地将一切都赠予自己的孩子。可有那么一段时间,她的孩子们却过度索取资源,滥砍滥伐树木,无休止开采矿产,让地球母亲几近病倒。所幸,在今天,她的孩子们已经悔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固守风沙……每个人都在行动!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进来,为地球母亲重现生机gòng献一份力量!
1.请帮奇奇补全未写出的汉字,并帮他给不会读的字注音。
目dǔ( ) 晶yíng( ) 慷慨( )( )
矿产( ) gòng( )献
2.请在文中( )处,帮奇奇补全所缺的标点。
二、选择题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排闼(dá) 铁锹(qiū) B.城郭(guō) 颠簸(bó)
C.包裹(guǒ) 璀璨(càn) D.记载(zài) 晶莹(yín)
4.下列句中关联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B.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C.人们只要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D.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B.时间不紧不慢地走着,不会因你的欢喜忧愁而有变化。
C.他平时基本不犯错,只是三番五次地犯些小错误。
D.在抗洪战斗中,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8岁女孩谷爱凌夺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金牌。
B.因为遇到再大的困难,所以救援人员始终坚持搜救东航MU5735。
C.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与众不同的不一样的春节。
D.听了学校组织的防疫抗疫的讲座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三、词语积累
7.成语练习。
①( )( )有词 ②( )( )冲冲
③( )满( )足 ④( )乎( )以
⑤( )巧( )拙 ⑥( )头( )脑
(1)补充词语。
(2)有关神态描写的成语有( )。
(3)有关心理描写的成语有( )。
四、句子训练
8.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可能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修改病句)
9.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10.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仿写句子)
11.老人慢慢迈进小院。(把句子写具体)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精彩回放。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节制( ) 慷慨( )
13.文段主要表述的观点是 。其中,第一自然段是写 ,第二自然段是写 。
14.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主要原因是
15.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16.尝试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以“水”或“空气”为话题写一两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课文同主旨·爱护地球)
可爱的地球
鲁斯·坎贝
①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的爱更深了。
②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起月球上的满目凄凉、到处都是窟窿来说要强得多。(批注1: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彩)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包裹着,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却非常合适。
③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个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里,偶然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④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斜轴。这个斜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为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季节交替变化。人们可以毛衣之后穿夏装,绿叶之后赏秋叶。
⑤我们很幸运,地球自转的速度刚好合适。我一向热烈赞成一天24小时的自转周期,因为这跟我们的睡眠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圈,情形又会怎么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
⑥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引力,说它太强,从一米左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会把腿摔断。不过它也有一些很大的好处足以与此相抵,例如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大体而论,引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⑦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气候变化的好。
⑧如果人们在月球上邂逅,恐怕没有什么可寒暄的。也许只能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点儿。”以后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⑨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另一个优点。(批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妥善维护,地球就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
⑩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驾驶“太阳神8号”太空船绕月飞行的安德斯上校。他接受电视访问时说过,从太空看地球,他最惊奇的是地球的颜色和渺小。他强调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选文有删改)
17.选文主要从地球的 、大气层、 、自转速度、 、气候变化、安定稳固这几个方面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18.根据选文内容说一说,其他星球为什么没有地球“可爱”呢?(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19.请你仿照选文中给出的批注1,从语言特点的角度,为文中的批注2填上适当的内容。
20.“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1.请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尘封已久的包裹( ),仿佛里面是稀世珍宝。
②如烟般的雨雾笼( )罩着万家灯火,一切都变得如诗如画。
③星星在天空上才会发光,如果落在地面上就成了陨( )石。
④长跑比赛结束,他脸色煞( )白,只觉得身体有千斤重。
阅读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滩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22.下面对本文“湿地”功能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滋养生命 B.生产氧气 C.调节水分平衡 D.净化水体
2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24.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25.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6.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阅读本文,结合实际,请你提出保护湿地的三条措施。

参考答案:
1. 睹 莹 kāng kǎi kuàng 贡 2.——
3.C
A.排闼(dá)——tà,铁锹(qiū)——qiāo;
B.颠簸(bó)—— bǒ;
D.记载(zài)——zǎi,晶莹(yín)——yíng;
4.C
C.“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表示有了这个条件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但在“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和“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之间,用“只要……就……”不准确。因为“不加节制地开采”不是必然会导致“加速枯竭”,而是一种可能性较大的情况,用“如果……就……”这种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不确定但可能性较大的因果关系。
5.C
C.三番五次:表示很多次,屡次。指反复多次。与“平时基本不犯错”矛盾,故不恰当。
6.A
B.关联词使用有误,应将“因为……所以……”改为“即使……也……”。
C.重复啰嗦,“与众不同的”和“不一样的”语义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使”。
7. 念 念 怒 气 心 意 忘 所 弄 成 呆 呆 ②⑥ ③
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弄巧成拙: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所以描写神态的词语有:怒气冲冲、呆头呆脑。
有关心理描写的成语有:心满意足。
8.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病因:前后矛盾。“必将”表示肯定,“可能”表示猜测,两个词语矛盾,去掉“可能”即可。
故句子改为: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9.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要保护地球。
题干中这两个句子之间存因果关系,前一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陈述了地球数量的唯一性这一客观事实,是导致后一句“我们要保护地球”这一行为的原因。在这种因果关系下,恰当的关联词可以选择“因为……所以……”,将两句话合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10.这么热的太阳,简直是个大火球。
分析例句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松软。仿写时运用比喻的修辞即可。
如:这个红的柿子,简直是小灯笼。
11.老人缓缓地抬起右脚,轻轻地跨过门槛,步伐虽慢却稳健,每一步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小院里,阳光斑驳,花草轻摇,仿佛都在静静地迎接他的归来。
阅读题干可知,为了将句子写具体,可以添加老人的年龄、穿着、面容等特征,以及他当时可能的情绪状态;还可以细化老人的动作。
例:老人缓缓地抬起右脚,脚尖轻轻点在地上,仿佛是在试探着进入这个熟悉而又略带陌生的小院。
12. 控制 大方 13.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矿产资源形成时间长且不可再生,需要人类节制开采。 人类随意毁坏和滥用自然资源,导致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1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15. 举例子 列数字 16.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足3%。每一滴水都值得我们珍惜,因为浪费水资源就是浪费生命之源。
12.本题考查近义词。
“节制”指限制、控制,不使过度。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行为、欲望或资源使用的合理限制。近义词:控制、约束、限制。
“慷慨”指大方,不吝啬,愿意给予或付出。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中表现出的宽宏大量。 近义词:大方、豪爽。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自然段主要聚焦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它指出矿产资源并非随意可得,而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一段落通过强调矿产资源的形成时间和开采的潜在后果,来警示人们要珍惜并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第二自然段则转向了更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这一段落通过揭示人类活动对可再生资源的负面影响,来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文段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来阐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其的潜在威胁。文段呼吁人们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从第②段“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知,可再生资源之所以不能再生,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破坏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甚至会导致自然灾害。
1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从第①自然段“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中的“几百万年”“几亿年”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加直观地展现了矿产资源形成过程的漫长和不易,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使用。
阅读题干可知,作答时,结合文中所提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明确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比如水的珍贵性、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例:水,这个地球表面覆盖着约71%面积的蓝色奇迹,实际上只有大约2.5%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同大海中的一滴珍贵眼泪。珍惜每一滴水,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生命之源。
17. 气温变化 四季变化 引力 18.因为月球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窟窿;金星被炽热的气体包裹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而地球在气温、季节、自转速度、引力、气候、安定稳固等方面都刚好适宜人类生存,所以其他星球没有地球“可爱”。 19.语言平实准确,朗朗上口。 20.首先将地球和其他星球进行比较,表明地球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然后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并提出要妥善维护,才能永享乐土。由此层层递进,引出了安德斯上校的话,号召大家保护地球,即“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这一结论。 21. guǒ lǒng yǔn shà
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第③段“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可知写了地球的气温变化,由第④段“这个斜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可知写了地球的四季变化,由第⑥段“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引力,说它太强”可知写了地球的引力。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②段“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起月球上的满目凄凉、到处都是窟窿来说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包裹着,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却非常合适”可知,因为月球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窟窿,而且金星被炽热的气体包裹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但是地球在各个方面都刚好适宜人类生存,所以其他星球没有地球“可爱”。
19.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意思是万代千秋,地球从未停止转动。这句话语言简洁准确,点明特点,字数相当,读起来节奏感强。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②到⑨段写了地球的很多优点,说明这个星球十分适宜人类居住,第⑨段“只要妥善维护,地球就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提出这个星球也需要我们妥善修护,才能长久居住,最后引出安德斯上校的话,他在太空看地球发现地球其实十分渺小,如此渺小的星球却承载了这么多的人类,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呼吁大家要好好保护它。
21.本题考查字音。
包裹——bāo guǒ,意思:将东西包扎成件儿。
“笼”读lóng时:1.笼子:竹~。2.旧时囚禁犯人的刑具:囚~。3.蒸笼:小~包子。4把手放在袖筒里:~着手。读lǒng时:覆盖:~罩。
笼罩——lǒng zhào,意思: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陨石——yǔn shí,意思:由太空中坠落地球、月球或其他星球的石块或铁块。
“煞”读shà时:1.副词。极;很:~费苦心。2.迷信指凶神:凶神恶~。读shā时:1.收束:~尾。2.勒紧:~行李。
煞白——shà bái,意思: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22.B 23.示例: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
这个句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的内容,又开启下文。 24.不能删。因为“几乎”是副词,表范围,“接近”的意思,如果删除就是“全部”的意思,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5.列数字。用详实的数字具体地说明了湿地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表现了湿地的作用之大。 26.示例:①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②政府加大力度建人工湿地公园;③制定人均湿地面积达标措施;④学校开设湿地科普课程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可知,“湿地”功能有:滋养生命、调节水分平衡、净化水体。概括有误的是:B。
23.本题考查对过渡句的理解。
过渡句就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读短文可知,在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中的“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是对前面三四自然段内容的承接,“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又引起了五自然段的内容。故是过渡句。这样,既总结了上文的内容,又开启了下文的作用。
2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解答此题要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案时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几乎”在句中用来表示范围,意思是说只有极少数的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如果删去,意思则变为没有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这就明显与事实不相符。
25.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就简单直观地说明了湿地的作用之大。
2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
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给出的湿地面临的危机,有针对性的给出三条有效保护措施即可。
如:针对“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可提出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针对“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可提出在政府在加大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环保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