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测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笛声悠扬飘荡、绵延回响,伴着一lǚ( )清风,云丝在河畔曼妙轻舞,普写了一幅无声的灵动画卷。跳动的音符拔动了我的神经,不得不叹服,这笛声简直是(A)。那么优美、那么动听、那么令人向往的笛声,怎能不让人táo( )醉其中呢?
1.妙妙记录时,有几个字想不起来怎么书写,请你帮她在括号中写出来。
2.妙妙的文字记录中有两个字写错了,请你帮她纠正。
改为 改为
3.妙妙想在A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请你帮她选择并填入括号内。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天籁之音 行云流水
二、选择题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婢(bì) 驰骋(chěng)处士(chǔ) 戛然而止(jiá)
B.荒谬(miù) 巍峨(wēi) 恬静(tián) 少选之间(shào)
C.彻底(chè) 仆人(pú) 曝晒(bào) 莱茵河畔(lái)
D.尴尬(gān) 证券(juàn) 汤汤乎(shāng) 拊掌大笑(fǔ)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育人 旅行 伯牙鼓琴(弹奏) B.景像 锦绣 掉尾而斗(落)
C.谱写 茅屋 搐入两股(屁股) D.失明 善哉 志在太山(心志)
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①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②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③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④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过来;⑤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A.①②③⑤ B.③⑤①②④
C.⑤④③②① D.③⑤②①④
三、句子训练
8.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9.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改为“把”字句)
10.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11.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渗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2.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今乃掉尾而斗。乃:
(2)处土笑而然之。然:
13.牧童认为戴嵩画中的错误在何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
余音绕梁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①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②,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鬻(yù)歌:卖唱。②欐(lì)(房屋的)中梁。
15.解释下列加点字。
(1)过雍门 过:
(2)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 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17.文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的成语是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音乐的成语?请列举三个。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①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在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的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②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在乡下的田间地头、牧羊城上,人们都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牛气冲天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词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农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立在犁沟里仰天大吼一段秦腔,发自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消失了。
③听多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慷慨激昂,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注,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
④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犷、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
⑤我听过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放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永深长。
18.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唱秦腔 B.听秦腔 C.吼秦腔 D.忆秦腔
19.短文第①段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音律是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 B.有的音律在心中隐不去
C.心中隐不去的音律有不少 D.秦腔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音律
20.集中表现秦腔“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的是( )段。
A.第②和第③ B.第③和第④ C.第②和第④ D.第④和第⑤
21.结合短文第③段画“﹏﹏﹏”的部分,展开想象,将第③段的“慢板”补充完整。
2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中的“泛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香的浓郁,以及麦香充斥的范围之广
B.第③段画“﹏﹏﹏”的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秦腔“快板”欢音欢快、酣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秦腔的熟悉与喜爱之情
C.“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形象地写出了秦腔的唱腔特色,也提醒人们在动情投入歌唱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嗓子
D.将《梁祝》金蛇狂舞》与秦腔对比,旨在突出秦腔的原生态
23.简要概括秦腔的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
1.缕 陶 2. 普 谱 拔 拨 3.天籁之音
4.A
A项:读音全部正确。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处”是一个多音字。
[ chǔ ]1.居住:穴居野~。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得来。~不来。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闹市。~变不惊。4.处置;办理:论~。~理。5.处罚:~治。惩~。6.姓。
[ chù ]1.地方:住~。心灵深~。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总务~。
B项:少选之间(shǎo):一会儿;不多久。
“少”是一个多音字。
[ shǎo ]1.数量小(跟“多”相对):~量。~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3.丢;遗失:屋里~了东西。4.亏欠:~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候。~待。
[ shào ]1.年纪轻(跟“老”相对):~年。~女。2.少爷:恶~。阔~。3.姓。
C项:曝晒(pù)
“曝”是一个多音字。
[ pù ]晒:一~十寒。
[ bào ]1.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2.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事情在报上~后,引起了轰动。
D项:证券(quàn)
拊掌大笑:多形容对眼前所出现的情况十分称意,感到很愉快。
“汤”是一个多音字。
[ tāng ]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米~。姜~。2.开水;热水:赴~蹈火。3.中药方剂。用水煎服:茵陈~。4.也叫成汤、唐、大乙。
[ shāng ]〔汤汤〕水流大而急。
5.D
A.有误。育人——盲人;
B.有误。景像——景象;“今乃掉尾而斗”出自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意思: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掉:摇;
C.有误。“尾搐入两股间”出自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意思: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股:大腿;
6.D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语,可按词性划分,否定词要断开,还有主谓语间也来断开。
句意: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根据意义划分为:伯牙/鼓琴,锂子期/听之。
7.B
认真阅读句子分析可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这句话引出下文,要放放在第一位;“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句话中的“他”代指“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这句话中的“皮鞋匠”,要放在第二位;“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酒满了银光”这句话内容上紧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句话,要放在第三位;“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句话承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要放在第四位。“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通过来……”这句话紧承“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由此即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8.京剧有很多艺术特色。/京剧有数不清的艺术特色。
这句话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很多”和“数不清”表意重复,可删去“数不清的”或者“很多”。
改为:京剧有很多艺术特色。
或者:京剧有数不清的艺术特色。
9.武松赶紧把哨棒丢在一边。
“被”字句改为“把”字句,需要将“被”字后的对象与“被”字前的对象互换位置,并将“被”字改为“把”字。
在原句“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中,“被”字后的对象是“武松”,“被”字前的对象是“哨棒”,互换位置后就是“武松赶紧把哨棒丢在一边”。
10.一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面庞清秀的姑娘。
扩句就是在原句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对给出的句子分析可知,主语是“钢琴”,可在其前面加上一架崭新的、破旧的等修饰成分;谓语是“坐着”可以在其前面加上笔直地、低着头等词语;宾语是“姑娘”,可在其前面加上“美丽的、端庄的、秀丽的”等修饰词。故可扩为:一架崭新的钢琴前面笔直地坐着一个美丽的姑娘。
11.姑娘说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的方法:两改一不改,表指令要加“让”。
12. 却 认为……是对的 13.牛在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而这幅画里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争斗。 14.耕田的事情要问农民,纺织的事情要问婢女。告诉我们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即实践出真知。
1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
“乃”的意思是“却”。
(2)“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的话是对的。
“然”的意思是“认为……是对的”。
1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文段中牧童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意思是牛相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但这幅画里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这表明牧童根据自己对牛争斗时的实际观察和了解,指出了画中牛的尾巴姿态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牧童认为戴嵩画中的错误在于:牛在争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而这幅画里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争斗。
14.本题考查句子的意思及文言文的道理。
首先,需要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中每个字词的含义。“耕”指耕种,“奴”指奴仆,这里指种田的人;“织”指织布,“婢”指婢女,这里指织布的人。 然后,将这些字词的意思组合起来,解释整句话的意思。最后,思考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可以从不同领域需要向专业人士请教的角度来分析。
示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和经验。
参考译文:有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15. 经过 擅长,善于 16.(韩娥)已经离开,歌声的余音在(房屋的)中梁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 17. 余音绕梁 天籁之音、高山流水、余音袅袅。
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过雍门:经过齐国城门雍门时。“过”,经过。
(2)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齐国雍门附近的人们,到现在还善于欢歌,痛哭。“善”,擅长。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既”:已经。“绝”,停止。句子意思是:韩娥已经离开,但她歌声的余音还在房梁间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
17.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由“而余音绕梁欐”可知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的成语是“余音绕梁”。形容音乐的成语有:曲高和寡、余音绕梁、靡靡之音等。
参考译文: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乏粮食。经过齐国城门雍门时,卖唱求取食物。韩娥已经离开,但她歌声的余音还在房梁间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左右邻舍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齐国雍门附近的人们,到现在还善于欢歌,痛哭,是由于仿效韩娥传留下来的声音的缘故。
18.B 19.D 20.C 21.揪心裂肺 像深谷冷泉 如泣如诉 幽咽凄凉 22.C 23.特点:粗犷豪迈,震撼人心,原生态,情感真切,贴近生活。
作用:可以增添生活乐趣,释放心中苦闷,驱除劳累困乏,给人美的享受。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A.“唱秦腔”虽然涉及到秦腔的表演方式,但文章不仅描述了唱秦腔的场景,还更多地从听者(或听众)的角度去感受和描述秦腔的魅力,如“聆听那些牛气冲天似懂非懂的唱词”,因此“唱秦腔”不足以全面概括文章内容。
B.“听秦腔”则更准确地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听者的角度出发,描述了秦腔的声音、氛围、情感以及对听者的感受和影响,如“使人深切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词的浓郁氛围”,因此“听秦腔”更适合作为标题。
C.“吼秦腔”虽然文中多次提到秦腔是“吼”出来的,但这只是秦腔表演方式的一种表现,不足以概括全文内容。
D.“忆秦腔”则更多地带有回忆和怀念的意味,而文章并未主要聚焦于对秦腔的回忆,而是对秦腔当前状态的描述和感受。
19.本题考查对段落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A.虽然描述了音律的某种特性,但并不是第①段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第①段主要是在列举多种音律之后,引出秦腔这一独特的音律形式。
B.虽然文中有所提及,如“在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的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它更像是一个引子,用于引出后文对秦腔的具体描述。
C.此表达较为宽泛,没有直接指向秦腔这一具体主题。
D.第①段通过列举多种音律,最后强调“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它就是秦腔”,表明秦腔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
故选D。
20.本题考查提取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②段“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在乡下的田间地头、牧羊城上,人们都哼着吼着秦腔。”描写了农人在田间地头唱秦腔的场景,展现了秦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④段“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犷、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则深入描写了秦腔的声音特色,强调了其粗犷、悲壮的气势,以及来自生活的真实感。
第②段和第④段共同表现了秦腔“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根据“快板”的描写,补充“慢板”时应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秦腔“慢板”的情感氛围与声音特质。
如:声声凄凉,像黄昏后的风,似断还连,冷入骨髓。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这句话主要是形容秦腔唱腔的深情和用力,而非提醒人们在歌唱时要注意保护嗓子。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粗犷豪迈:文中多次提到秦腔的粗犷和豪迈,如第①自然段中的“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以及第④自然段中的“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些都体现了秦腔在音律上的独特风格;
情感真切:第①自然段中“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说出秦腔的唱腔既朴实又夸张,能够深刻表达人们的情感;
贴近生活:秦腔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秦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原生态:秦腔的歌词和唱腔都充满了原生态的气息,让人深切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无论是在城里的公园林下,还是在乡下的田间地头,秦腔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用:在繁重的劳动中,吼秦腔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压力。如文中第②自然段中所述,“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立在犁沟里仰天大吼一段秦腔,发自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消失了”;秦腔作为秦地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是秦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