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五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4~6节)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小军沉迷于玩手机微信和电子游戏,不仅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还致其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难以恢复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如图示中的( )
A.1 B.2 C.3 D.4
2﹒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4﹒暗室中,将一束绿光照在绿叶陪衬的红色玫瑰花上,你看到的是( )
A.绿叶 红花 B.绿叶 黑花 C.绿叶 绿花 D.黑叶 红花
5﹒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21cnkxtj2008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D.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6﹒小明同学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经检查医生说他患了近视,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7﹒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21cnkxtj2008)
A.超声波成像仪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红外照相机
8﹒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 B C D
9﹒夏季,雨后天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常会出现如图的彩色光带,这就是该情景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kxtj2008)
A.彩虹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
10﹒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11﹒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21cnkxtj2008)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21cnkxtj2008)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1cnkxtj2008)
A.4cm B.6cm C.7cm D.12cm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1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5空格,每空1分,共25分)
16﹒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 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色的。
17﹒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18﹒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粒璀璨的明珠,很多古诗词语言简单,但意趣盎然。例如这首名为《驴》的小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其中的“水中嘴对嘴”是光的 现象,其中的一个“嘴”是另一个“嘴”的 像。
19﹒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调节反光镜将洋葱表皮细胞照亮,是利用光的 现象;能够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像,是利用光的
现象,洋葱表皮细胞通过物镜成 像,此像通过目镜又成 像。(后两空填“虚”或“实”)21cnkxtj2008
20﹒在水边拍摄的照片上,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 进入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可用来矫正 (填“近”或“远”)视眼。
21﹒如图是束光在空气与玻璃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
为分界面;界面的 边是空气; 为入射光线;∠ 为入射角。
2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以0.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3s后站立,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他的距离为 m。
23﹒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 (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下同)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 是凹透镜。21cnkxtj2008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2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 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 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
25﹒小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 。
26﹒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21cnkxtj2008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8分,第28题4分,第29题3分,共15分)
27﹒(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图1中作出光路图。21cnkxtj2008
(2)在图2中画出物体AB的像;
(3)如图3所示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4)画出图4中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28﹒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白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顺序是: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而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29﹒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拍照,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像?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B
C
B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A
A
D
B
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5空格,每空1分,共25分)
【解答】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形成放大的实像,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28﹒(1)白纸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这样能准确确定白纸与镜面的垂直关系,而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若桌面不是水平的,那么白纸和平面镜就不一定垂直,因此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
29﹒不能 因为照相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是根据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而工作的,由于小明同学的指尖触摸镜头时,指尖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不会在底片上得到指尖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