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22 20: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 学年第一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同学突发腿部抽搐,若进行血常规检验,最有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
A. Na+ B. Fe2+ C. Mg2+ D. Ca2+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变形虫、蓝细菌、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乳酸菌、豌豆
3.秋意随风起,甘蔗沿道立。下列有关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甘蔗富含蔗糖,一分子蔗糖水解之后产生两分子葡萄糖
B.蔗糖被人体摄入后,在肠道中分解为单糖被细胞吸收利用
C.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
D. 甘蔗表皮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使水能缓和细胞的温度变化
B. 水作为良好的溶剂,能帮助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C.水是多种化学反应的产物,但不能参与化学反应
D.通常情况下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5.尽管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下列不是细胞具有的共性特
点的是( )
A.所有细胞都具有C、H、O、N等元素
B.所有细胞都以 DNA作为遗传物质
C.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 所有细胞均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6.真核细胞中,既具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的结构是( )
A.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B.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C.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1 页 共8 页
7.下列蛋白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 蛋白质正确的空间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
C. 加热使蛋白变性是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
D.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呈紫色
8.某同学要进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各项实验材料中最合适的是( )
A.西瓜汁 B.梨汁 C.牛奶 D.甘蔗汁
9.研究人员发现,当植物处在高盐条件下,膜上载体蛋白S可被激活,将Na+转运到细胞外,该过
程消耗了能量。S蛋白转运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A.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吐作用
10.下列关于“检测花生种子中的油脂”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切片: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厚度为1-2mm的薄片
B.染色:用苏丹Ⅲ染液对切片染色后要去除多余的染料
C.制片:在切片上滴加 1-2滴50 乙醇后盖上盖玻片
D.观察:将切片最薄的部分移到显微镜视野的中心观察
11.葡萄糖分子可以被红细胞通过易化扩散的形式吸收,也可以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转运
吸收。葡萄糖被这两类细胞运输吸收过程的共同点是( )
A.需要氧气 B.顺浓度梯度运输
C.需要载体蛋白 D.需要能量
1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原核细胞拟核区有DNA
C.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出现得早
D.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其内涵是“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
一般依赖于特定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叶绿体中类囊体堆积成基粒增加了膜面积,有利于光合色素的附着
C、细胞骨架属于生物膜系统,因为其为酶提供更多附着位点
D、吞噬细胞内含有由内质网合成的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细菌和病毒
14.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②- ①
D-(D D 0
③-
A.该结构中①的名称是腺苷
B.人体细胞中 ATP可大量水解成 ADP
C.细胞生命所需能量主要由②③之间的磷酸键断裂提供
D.细胞内 ATP与ADP保持动态平衡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2 页 共8 页
15.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
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该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C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叶绿体
D. 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16.细胞膜含有不同类别的磷脂成分,下图表示不同种类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据图可知( )
鞘磷脂
膜外侧( 品苦品品 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10 磷脂酰丝氨酸.0
膜内侧( 况品告召
A.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含量最多
B.磷脂酰乙醇胺主要分布在膜外侧
C.磷脂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磷脂具有疏水性头部
17.将数量相同的小鼠成熟红细胞分别放入 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后,三种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细胞皱缩 细胞形态不变 细胞涨破
A.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c>b>a
B. a中的细胞在此过程中吸水能力下降
C.直接引起三种溶液中红细胞形态差异的物质,进出细胞消耗的能量关系为a>b>c
D.若将 a中的蔗糖溶液改为浓度相当的葡萄糖溶液,则细胞可能出现先皱缩后恢复原状的现象
18.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 AQ B (A(
1 2 3
A.一种酶只可以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及结构不改变
C. A的基本组成单位一定是核糖核苷酸
D.酶作用原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9.某小组为了比较过氧化氢(H O )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实验思路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注:
“—”表示不加入)
步骤 基本过程 一试管1 试管2 一试管 3 试管41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一2mL 一2mL 2mL 2mL2 加入鸡肝匀浆 少许3 加入二氧化锰 一 少许 一
4 温度处理 室温 水浴90℃ 室温 室温
5 观察、检测 气泡小而少 气泡大而多 气泡小而多 气泡大而多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和有无
B.试管2结果说明加热使 H O 由常态转化为活跃状态
C.试管3和试管4的结果相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 实验结果表明,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20.德国藻类学家哈姆林用帽状体为伞形的伞藻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h 晚期取出细胞核
不长帽状体 长出小而不完全的帽状体
A.伞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属于真核生物
B.实验说明帽状体的形成与细胞核产生的物质有关
C.早期的细胞核已经产生了与帽状体形成的各种物质
D.若移植其他伞形伞藻的细胞核,则长出来的伞形跟图示帽状体不同
21.萤火虫发光机理在于尾部部分细胞内存在的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和能量的作用下与氧发生化学
反应,发出荧光,取萤火虫的发光器研磨粉末做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A15min A B B加水 加ATP 加水 15min B 加葡萄糖 B之后 m 之后4 号i
发光器粉末 发出荧光 荧光消失 发出荧光 发荧光粉末 发出荧光荧光消失 不发出荧光
A.先加水使其发出荧光的目的是排除发光器中残留能量的干扰
B.对比两组结果可知葡萄糖不能使发光器发出荧光,说明葡萄糖不是能源物质
C.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作为良好溶剂对于发光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D.为保证实验效果,提前制备的发光器粉末需要放在低温和适宜pH条件下保存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4 页 共8 页
22.在探究膜的透过性的模拟实验中,若把透析袋内装有淀粉溶液的标为 A组,装有葡萄糖溶液的
标为B组,透析袋大小口径可以使葡萄糖等小分子通过,而淀粉无法自由通过,向两烧杯内加入碘
液,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玻璃棒 一玻璃棒
A B
透析袋 透析袋
两端用绳 两端用绳
子系紧 淀粉 子系紧 葡萄糖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蒸馏水
烧杯 烧杯
A. A 组透析袋内变蓝
B. A组内所有物质无法透出
C.对比 A、B组实验现象,说明透析袋具有选择透过性
D. B组透析袋会变大
23.苹果成熟过程中颜色由青转红,口味由酸变甜。如图是苹果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曲
线,判断不正确的是( )

果糖
相对含量 蔗糖
葡萄糖
有机酸
淀粉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A.青苹果时期口味较酸是因为积累了较多的有机酸
B.7月份有机酸开始减少可能是由于有机酸逐渐转变成糖
C.果糖的积累可导致苹果变甜
D. 9月份开始发生淀粉氧化分解生成蔗糖的反应
24.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封闭网状管道结构,下图显示了内质网腔内某种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过程。
通过图中过程①的发生,可直接引起( )
囊泡
核糖体 含蛋白质的囊泡

2Q
①蛋白质
内质网
多肽
A.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的增加 B. 蛋白质肽键数量的增加
C.蛋白质以胞吐方式出细胞 D.蛋白质相应空间结构的形成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5页 共 8 页
25图l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 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
构的膜面积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区g
醴h
_
。前 后
时 间
图1 图 2
A. 图 1 中的a、 b 、c分别是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2中g、h、1分别是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C. 图l中的a、b、c都通过觉泡相联系
D. 图2所示变化能实现生物膜成分的更新
非选择题部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共50分)
26. (21 分)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b 霖卜-一4氨基酸
e
(I)物质d可以是 、 和 ^ 这几类物质。
(2)物质c包括 ^ 、 ^ 和纤维素。
(3)组成物质b基本单位的种类约为 ^ 种, 其结构通式表示为 ' 当两个基本单位发生
脱水缩合反应后, 其产物是 和 。
(4)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e 中, 构成 e 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 。 在小麦叶肉细胞核中容易
的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被称为 b、c、e等是以 ^ 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27. (21 分)下图为高等动、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在[]中填标号, 在横线
上填相应的名称)
高一生物学科试题 第6页共8页
A B


④-
⑤- ⑦
⑧- ⑧

⑦- ⑨
⑨- ⑥
②- ②
(1)细胞器②的功能是_ ▲ 。
(2)若图B中的植物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是[▲]▲ ,其作用
是_ ▲ ;若图A细胞吞噬消化外来病原体,则还应该具备的细胞器是_ ▲ ,B 细胞中[▲]_
▲ 有类似功能。
(3)若要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 。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
泌出细胞外至少需要跨 ▲ _层膜。
(4)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_ ▲ 个,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是_ ▲ 和 ▲ 。
28.(7分)H+-K*-ATP酶是一种位于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它能通过催化 ATP水解完成 H/K+跨
膜转运,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运输到膜外胃腔中进行积累,维持胃腔中低 pH状态,对胃的消化
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ADP+D

信号分子a—→M1-R →Ca2+ 激活 ATP ,K+
信号分子b—→H2-R →cAMP 激活 H+-K+-ATP酶
激活
信号分子c→ G-R Ca2+ D
胃壁细胞 H+ 胃腔
(1)由题可知,膜外胃腔中H+浓度▲ (大于/小于)胃壁细胞,因此H+的跨膜方式是▲ ,
其中H+-K*-ATP酶兼具▲ 和▲ _两种功能。
(2)胃壁细胞上三种不同的受体能与特定的信息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_▲ 功能。
(3)酒精在胃中被吸收,因为酒精或其他。 脂溶性物质能够以_ ▲ 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因酒精的毒害作用,大量饮酒会导致不适或酒精中毒等。此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是▲
运输速率 运输速率 运输速率 运输速率
0物质浓度0物质浓度 0 O 浓度 0 O 浓度
A B C D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29.(10分)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以下问题(在[]中填标号,
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
-2
3
5
B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 ,[5] ▲ 在膜上的的分布体现了膜内外结构具有 ▲ 。
(2)将动物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吸水膨胀,这说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_ ▲ 特性。但是植物
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有 ▲ _的保护。
(3)动物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使整个磷脂分子发生侧向滑动,具有“柔性”,
同时[▲] ▲ _的存在,增加了细胞膜的“刚性”。
(4)异体移植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 具有识别作用有关。
30.(9分)酶的抑制剂可以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另一
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为了探究两种小分子抑制剂甲、乙对酶X的抑制作用类型,请完善该实验设计
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X溶液,甲溶液,乙溶液,试管,透析袋(半透膜),烧杯等。
I.实验原理
可逆抑制剂与酶混合后,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由于两者的结合是可逆的,抑制剂分子_ ▲
(“不能”“全部能”“部分能”)通过透析袋扩散出来,酶活▲ (“不能”“能完全”“部分能”)
恢复。不可逆抑制剂与酶混合后,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由于两者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抑制剂分
子 ▲ (“不能”“全部能”“部分能”)通过透析袋扩散出来,酶活性▲ (“不能”“能完
全”“部分能”)恢复。
Ⅱ.实验设计思路
(1)取若干支试管各加入等量适量的酶X溶液,均分为4组,编号 A、B、C、D。
(2)A、B组加入 ▲ ,C、D组加入_ ▲ ;B、D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置于
含蒸馏水的烧杯中,透析后取出酶溶液。
(3)控制_ ▲ (写2点)等无关变量一致,测定4组溶液中酶的活性;
Ⅲ.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1)若实验结果为_ ▲ ,则说明甲是可逆抑制剂,乙是不可逆抑制剂。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8 页共8 页
2024学年第一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C B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B C D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D C
26、(1)油脂:磷脂;固醇
(2)淀粉;糖原 一0二(3)20; H N C C—OH 二肽;水
R
(4)核糖核苷酸;染色质/染色体;碳链/碳
27、(1)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⑤;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溶酶体;③;液泡
(3)同位素示踪法:0:
(4)5:提高物质运输效率;分离细胞器,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生物膜系统相关即给分)
28、(1)大于;主动转运;转运/运输;催化
(2)信息交流(识别)
(3)扩散:A
29、(1)3;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膜蛋白/蛋白质:不对称性
(2)流动性:细胞壁
(3)4;胆固醇
(4)1;糖蛋白
30、I.部分能;部分能;不能;不能
Ⅱ. 等量抑制剂甲:等量抑制剂乙(无等量不给分)
实验温度/pH(言之有理即给分)(2 分)
Ⅲ. B组酶活性比A组高,C、D组酶活性无差异
(Ⅲ答案需要与Ⅱ对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