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2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概念
(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________单元。
(2)区域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划定的。
(3)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________和边界。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________的;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________性质。
(4)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________,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思维拓展: 
比较区域和地域的异同。
提示: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主要类型(划分指标和方法不同)
(1)按照________特征划分的区域: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2)按照________特征划分的区域: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按照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3.区域划分及研究的意义
(1)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________,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________,体现社会公平。
(3)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________发展。
(4)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促进________发展,又保护________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5)中国科学家找出了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为水稻育种专家寻找杂交育种的________稻提供了帮助。
(6)科学家发现低硒地区,为有效预防________病提供了依据。
思维拓展: 
区域特征与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角度
①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②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知识点二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空间尺度的大小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________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________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________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区域的发展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________。
3.同一尺度区域的发展
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________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________。
特别强调 
①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更小尺度的区域。
②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③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二、
 按空间尺度划分的区域类型
从地域的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根据需要可大可小。
(1)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全球的陆地和海洋、一个洲或几个洲、一个洲或几个洲的某些区域,如亚欧大陆、西欧、中东地区、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等。若把我国看作一个空间大单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地带、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2)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若干个省区及相邻省区的部分,如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等。
(3)更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等,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某一个区域,如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等。
应用2: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划分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  )
A.气候 B.地形
C.经济 D.植被
2.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有关区域空间尺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大或小
B.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全球陆地、全球海洋等
C.若把我国看作一个空间单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
D.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
【巩固专练】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的边界都具有过渡性质
B.区域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内部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C.区域的划分依据比较稳固,其类型也相对固定
D.区域的划分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下面两幅大气运动示意图,其中左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压面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
3.关于左图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风从甲吹向乙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4.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形成原因不同 ④大气环流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万平方公里,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如图示意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
(1)请说出澳大利亚西南端气候的类型和主要成因。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而澳大利亚东北部有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请解释其成因。
(3)分析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4)说出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的盛行风向,并简要说明该盛行风的形成过程。
(5)说出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原因。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________、水文、________、土壤等。
(2)人文要素包括________、文化、经济等。
2.区域要素间的关联
区域内各类要素是________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3.区域整体性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________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4.典型案例
(1)稻鱼共生系统:浙江省青田县在________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________;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2)干旱地区的人水协调: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________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________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________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知识点二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的普遍性
区域差异是________存在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________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的实现途径
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________实现的。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________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________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3.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________。
知识点三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________条件,合理安排________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________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________。
(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________性。
(3)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________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3)要素变化及其影响
①随着农业________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____。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____,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____,逐渐由全国的粮食输出区变为粮食输入区。
【知能提升】
一、
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进行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应用1: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三、
2.因地制宜的思想在高考中的体现
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地制宜思想是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的应用价值很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较大。尤其现今阶段,出现许多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如果在开发利用自然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就可以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和渗透,会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通过对因地制宜观点的学习,能够感受到尊重自然规律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因地制宜的观点。
因地制宜的思想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学习地理主要应具备的思想,近年来高考试题也有直接涉及与因地制宜有关的试题。
应用3:
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巩固专练】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1~2题。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
A.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 ℃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3~5题。
3.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4.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联系性
5.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mm)。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M 219.3 117.2 92.1 133.9 1 778
N 69.0 51.9 65.1 77.0 810
(1)说明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与甲国相比,乙国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3)乙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甲国传统工业也很发达。试分析两地工业化过程中发展条件的明显差异。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2.
(1)自然
(2)人文
3.
(1)优势
(2)贫困
(3)可持续
(4)经济 传统
(5)野生
(6)克山
二、
【知能提升】
应用1:
1-3CDD
应用2:
1-3CAD
【巩固专练】
1.D
2.A
3-4CA
(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2)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位于高大山脉的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南回归线横穿,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中部面积广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范围广;西岸寒流降温减湿。(任答两点)
(4)西北风。一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向左偏转为西北风。
(5)差异:东侧降水多,西侧少。原因: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3.整体
二、
3.发展方向
三、
【知能提升】
应用1: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 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
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水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应用3:
1-2CA
【巩固专练】
1-2DB
3-5CAD
6.
(1)差异:M地冬季降水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原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在M地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M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N地终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控制。
(2)以乳畜产品为主,靠近城市布局,商品率高。
(3)甲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乙国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