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2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自然条件影响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________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________。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________条件。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2.区域发展影响自然条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________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________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思维拓展: 1.说明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共同的区位优势。
提示: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2.自然条件并不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试举例说明。
提示:①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②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3.分析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黑风暴”的原因。
提示: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知识点二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基本观点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________基础。
(2)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________不同。在农业社会,________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________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3)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________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4)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________改变。
(5)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________作用。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________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6)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________。
(7)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________依赖矿产资源,也会________区域经济的发展。
2.典例
(1)沙特阿拉伯因盛产________,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富裕国家之一。
(2)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________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
(3)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计算中,澳大利亚因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4)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5)瑞士利用技术、金融等优势,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思维拓展: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
①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及错误的观念和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巩固专练】
1. 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根据图形所示的相互关系,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
A.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B.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大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3.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采猎文明阶段,人地矛盾最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4~5题。
4.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5.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难耐
B.家园将被淹没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受阻。目前中澳两国进行创新战略对接,为当地铁矿石矿山提供出口服务,此外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在北部地区租赁或收购大片农田、牧场,用以种植甘蔗和养牛,产品销往中国,以满足中国对高品质农牧产品的需求。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主要城市、矿产及工业分布。
(1)说出澳大利亚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投资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近年来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受阻,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阻力来源。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生态脆弱区
1.概念
(1)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________、易于退化且难于________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________、农牧交错、水陆________、森林边缘、沙漠________等地区。
(2)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________、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________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特点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________易退化。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________,类型________,分布广。
思维拓展: 
分析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
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
知识点二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过渡地带。北方农牧交错带呈____状分布,其东段较____,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____,宽为100~150千米。
1.自然原因
北方农牧交错带对降水________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________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率大,且多以________形式出现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________,还造成强烈的土壤________;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________灾,加剧土地退化。
(2)多大风 
本带多大风,且集中于________季节。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________侵蚀。
2.人为原因
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________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1)过度开垦
在降水较________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良好,农区向牧区________。在降水较________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同时由于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________,一旦遇到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的________。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________耕地面积,祈求来年丰沛的降水带来好收成。这样,年复一年,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________、向________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________逐年下降,作物________逐渐降低。
(2)过度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________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________,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3)其他
________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知识点三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首先应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________发展。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2.构筑防护体系
在____________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________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________综合治理。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选择部分_______________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_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
规律方法:“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知能提升】
一、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
3.成功的治理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应用1: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2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二、
1.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
应用2: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巩固专练】
1.“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3.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4~5题。
4.在此期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 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2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_________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但从第3年开始,______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2)三种放牧强度中,_______________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______________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
(3)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概念
资源型城市:通常把因________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_______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________,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________。
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________,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________,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3.转型发展措施
(1)延长产业链,提升________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思维拓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难的具体体现:(1)资源型产业生产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导致城市发展失去资源收益的支撑。由于资源型企业的投入成本都是可变的,当面临资源减产后,不管投入如何增加,产量的绝对量是下降的,从而使企业的收益递减。(2)大量沉淀成本的存在使资源型产业结构呈现刚性。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设备、钻井、洞室等资产约占固定资产总量的35%,从而形成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加大了企业退出枯竭资源行业的机会成本。(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关联度较低。资源枯竭型城市三种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而且资源产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型产业,产业关联的特点是后向关联度低,前向关联度高,难以带动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限制了资源型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
知识点二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________而兴。
(2)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________工业为基础,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________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多数国有________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全市经济连年下降,还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知识点三 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①推动工业________发展 ②大力发展________ ③加快农业________步伐
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思维拓展: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知能提升】
一、
区域发展优势分析的基本角度
(1)自然优势。自然优势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
(2)人文优势。区域人文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人口资源,包括人口的数量、素质和分布。人口数量多少决定一个地区的劳动力供应能力和消费市场容量。就我国而言,由于大部分省区人口密集,因而人口资源的优劣势主要取决于人口素质。②历史基础与文化传统。
(3)经济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资金优势。②产业优势。③产品优势。④规模优势。⑤基础设施优势。⑥市场优势。⑦企业组织结构优势。⑧经济效益优势。
(4)技术优势。
(5)政策优势。
应用1:
下图为舟山市打造“资源型城市”的规划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2题。
1.舟山打造“资源型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劳动力
C.自然资源 D.市场
2.图示产业结构的优势在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C.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D.加剧了海洋生态的风险
二、
应用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三、
资源型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分析
(1)分析区域特征
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
(2)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多数资源型地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生产结构单一;能源或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地价高。
(3)“对症下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应用3: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例如德国鲁尔矿区和法国洛林矿区。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由国务院进行发布,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单位评定。2008年、2016年、2024年,中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简述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巩固专练】
1959年在现大庆境内发现了世界级特大油田。1963年全国人大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读大庆市地图(下图),回答1~3题。
1.大庆市辖区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分散分布 ②带状分布 ③居采油区 ④靠近铁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大庆建设成为大型石油工业基地的首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 B.铁路交通便利
C.国内市场庞大 D.科技力量雄厚
3.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城市发展应当(  )
①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B.扩大稀土产能,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5.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B.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C.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
D.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6.萍乡工业兴起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二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三 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四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什么?
(2)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
(1)自然 古代
(2)唯一
2.改造 自然
二、
2.
(1)石油
(2)矿产
【知能提升】
应用1:
1-2AC
【巩固专练】
1.A
2-3BB
4-5AB
6.
(1)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有众多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工农业生产发达。
(2)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甘蔗种植;草场资源丰富,利于牧业发展;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农牧业规模经营;国家政策支持。
(3)产业结构单一,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才缺乏,创新不足,产业转型困难等。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2.土地 大 多
二、
(2)冬春 大风
三、
【知能提升】
应用1:
1-2AD
应用2:
1-2CD
【巩固专练】
1-3AAD
4-5CD
6.
(1)增加(或上升)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 重牧
(2)重牧 轻牧
(3)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第3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大规模 主导
3.
(1)原有
二、
三、
【知能提升】
应用1:
1-2AC
应用2: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2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任答3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应用3:
困境: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职工失业人数增多。
对策:加大力度支持城市转型;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内外经济联络;加大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人口就业。
【巩固专练】
1-3ACC
4-5DC
6.
(1)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质量优质
②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③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④大量廉价劳动力
⑤政策扶持
(2)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形成酸雨
③地下水位下降
④地面沉降
⑤水土流失
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⑦导致红色荒漠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