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相关概念
(1)流域:又称供水区,由A(________)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________区域称为流域。
(2)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B(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2.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内的水资源的作用
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农业________、淡水________、提供________用水和________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①不同的________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②考虑到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________管理。
③流域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________发展的机会。
[特别强调] 流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流域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之间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
知识点二 黄河的调沙减淤
1.“地上悬河”的成因
黄土高原________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________,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治水害,两岸________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
2.黄河沙患的解决
(1)基本方针:侵蚀区需要减少________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________淤积。
(2)具体措施:
①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________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②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________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________治理。
③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点三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问题: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________矛盾突出。
2.影响: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________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________现象。黄河断流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3.措施:
(1)黄河水利委员会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______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
(2)黄河流域________水平大大提高。
4.协调: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护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
[方法技巧]
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总体结构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要素,使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要素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知能提升】
一、
3.河流水利设施建设的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
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又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进行;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上游、下游等进行,如下图所示:
(2)实例分析: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影响
积极影响: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消极影响: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应用1:
(1)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河流落差大 D.流域面积广大
(2)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二、
应用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巩固专练】
1.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洪 ②减少水土流失 ③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④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建设三门峡枢纽后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的纵坡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咸阳水位下降 B.潼关河床抬高
C.支流汇入水量增多 D.人为取水量大
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下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据此完成3~4题。
3.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 )
A.灌溉 B.蓄洪
C.供水 D.旅游
4.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
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 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下图示意乌江流域。
(1)分析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利用方向。
(3)六盘水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有人认为六盘水地区应该紧抓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一方面,自然资源的________很不均匀,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________。另一方面,区域间的________不平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________。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________发展。
(2)资源调配除了将资源优势转换为________效益,在资源开发、调运的过程中,还会对社会、______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特别强调] 实现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是区域之间存在互补性和可达性,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力的区域中实现。
知识点二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概况
(1)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________工程。
(2)该工程以新疆________及中亚________的天然气资源为来源,以________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输气管道。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油气发展战略,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倡导形成亚欧非之间的能源__________大格局,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知识点三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1)西气东输把西部地区的________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增加了________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________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的________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________,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区域整体性角度看,西气东输有利于加强区际________,促进区域________发展。
[特别强调]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要强化有利影响,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克服不利影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③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个维度:人民福利是否增加、资源利用是否公平、生态环境是否被破坏。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1)~(2)题。
(1)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2)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
应用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我国实施能源战略的重点项目,年设计输油量2 200万吨,也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1)简析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简述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发展的有利影响。
(3)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中亚)、东北(俄罗斯)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
【巩固专练】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等开发利用步入了快车道,相继实施了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完成第1题。
1.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会改变。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中,新疆的主要任务有( )
①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②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③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图中数字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保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能源保障 B.②—能源供需矛盾
C.③—油价上涨 D.④—西电东送
3.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东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减轻大气污染
D.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
牵动7个省级行政区利益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已经动工。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 860 km。读图,完成4~5题。
4.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
A.贵州
B.东北地区
C.新疆
D.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5.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俄原油管道途经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如图为中俄原油管道路径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中俄原油管道终点选择在大庆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产业转移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基本含义
(1)概念: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________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________的区域向________区域转移。
(2)分类: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产业转移称为________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为________产业转移。
(3)目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___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市场因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________,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着重要的________作用。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________昂贵、________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拓展延伸]
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及原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知识点二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历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________工业。
(2)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将纺织等工业逐渐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较大优势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3)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一步将_____________、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上述国家和地区。
(4)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都致力于发展____________产业,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需要向外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5)21世纪以来,更具有________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
2.产业转移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标准化的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特别强调]
①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异。
②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知识点三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而言,为产业结构顺利________创造条件。
(2)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快________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________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________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
[思维拓展]
我国的产业转移状况及原因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资源、环境问题,为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2)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为寻求新市场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效应(“二次转移”)——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知能提升】
一、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二、
1.产业转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一是要从产业转出区和产业转入区两个角度回答,二是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三是从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分工、区域环境、就业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抓住核心。
2.产业转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区的影响:有利于集中区域内生产要素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开发产业价值较高的产业或产业发展阶段;环境得到改善;不利的是有可能会增加失业人口。
(2)对迁入地区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不利的是易带来环境污染;产业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等环节。
应用2: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左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
【巩固专练】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下图示意“德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近50年生产线转移路径”。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 )
A.阶段Ⅰ为追求先进生产技术
B.阶段Ⅱ为树立品牌形象
C.阶段Ⅲ为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D.阶段Ⅳ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4.关于该企业生产线“回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
B.将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C.为大幅度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D.将实现全球标准化生产
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
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
第四节 国际合作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的概念与表现
(1)概念: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________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2)表现:它主要表现为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____________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________效率不断提高。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2.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发达国家逐渐转向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为________大国(如中国),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
(2)形成全球生产网络,世界已经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________格局,很少有国家可以离开其他国家而独自生存。
知识点二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特别强调]
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特别强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建设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
【知能提升】
一、
1.“一带一路”的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等,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因此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搞越大,不仅成为中国的热点,也成为世界的焦点。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形成的历史基础、构建原因和意义),还要放眼世界,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重要城市(如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安、重庆、中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斯里兰卡、中东地区等);不仅要从人文地理角度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人口、交通、工业、资源、农业等分布和发展状况,还要从自然地理角度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气候、植被、洋流等。
3.中国高铁的四大优势:技术、资金、机制和成本
(1)技术优势: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高铁完整技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运营管理经验,如高寒的气候、复杂的地质等。
(2)资金优势:随着亚投行作用的逐渐发挥,英、德、意、法等欧洲技术和经济强国的加入带动了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3)机制优势:中国政府作为牵头部门,加大了国家的支持力度,放宽了境外投资审批权限,全力推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4)成本优势:中国高铁性价比优势来自于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来自于强大的成本管理能力以及批量化工业制造能力。有中国庞大的市场作为支撑,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这与国外一些企业承接单子时有时无的断续生产线,成本是不一样的。
应用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等,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斯里兰卡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无疑将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持续不断的投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建设,将使两国百姓受益。下图左为一带一路示意图,右为斯里兰卡示意图。
材料二 茶叶原产中国,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引种茶树成功。从此,这个盛产宝石的岛国也盛产茶叶,并成为该国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科伦坡作为首都,早已成为该国宝石和红茶贸易集散地,享誉世界。
(1)简述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
(2)试分析科伦坡成为著名的宝石和红茶贸易集散地的原因。
(3)“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都是互利双赢。分析我国投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建设对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巩固专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曾在中国北京举行,峰会论坛有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 500名各界贵宾出席。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以下不属于“一带”的路线的是 ( )
A.中国—日本—北美
B.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
C.中国—中亚、西亚—波斯湾、地中海
D.中国—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广州港从3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口,明清两朝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是世界史上唯一一个2000多年仍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新加坡港从13世纪开始便是国际贸易港口,该港口位于广州港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玻璃纤维生产属于资金、能源、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巨石公司,近三年玻璃纤维产量保持全球第一,并在非洲、北美等地建有生产厂。2019年巨石玻纤生产基地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全面建成,2023年巨石公司又在美国建设投产。据此完成3~5题。
3.巨石集团在海外投资可能为该公司带来最有利的影响是( )
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C.促进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
D.扩大国内就业
4.埃及吸引巨石集团前来投资建厂的主要条件是( )
A.市场广阔 B.技术发达
C.能源廉价 D.交通便利
5.巨石公司到美国投资建厂可以( )
①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②带动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
③促使我国进口产品类型的多样化
④提高巨石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当前中国推进国际合作与地区繁荣的一个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见下图)。
材料二 “中巴经济走廊”是北起我国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四位一体”通道,全长3 000公里,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促进两国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示范。瓜达尔港是一个深水良港,被视为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
(1)(区域认知)指出“中巴经济走廊”在“一带一路”中地理位置特点。
(2)(综合思维)瓜达尔港建成投入使用后,一直由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负责管理经营,但在其经营期间瓜达尔港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试分析其闲置的区位原因。
(3)(综合思维)分析“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意义。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
(1)分水岭 集水
2.
(1)灌溉 养殖 工业 生活
(2)利益 统筹 共同
二、
1.水土流失 变小 缓慢 沉积 不断
三、
1.人水
2.调控 断流
3.全流域 节水
【知能提升】
应用1:
1-2CB
应用2:
(1)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巩固专练】
1-2BB
3-4CA
5.
(1)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相对较小;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2)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
(3)赞成: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
不赞成: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2.
三、
【知能提升】
应用1:
1-2AA
应用2:
(1)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频发。
(2)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以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以满足沿线油气需求。
(3)可形成多元化进口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
【巩固专练】
1.D
2-3DC
4-5DD
6.
(1)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
(2)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
(3)距离俄罗斯泰纳线较近,可以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与投资;大庆石油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加工能力强,石油需求量大;大庆有输油管道通向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大庆距离我国东北主要的石油消费市场较近。
第3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4)技术密集型
(5)劳动力
三、
1.
(1)调整
(2)工业化
【知能提升】
应用2:
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有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巩固专练】
1-2BA
3-4DB
5.
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第4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知能提升】
应用1:
(1)斯里兰卡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位于低纬(热带)地区;亚洲南部、印度洋北部;西北与印度(半岛)隔海相望;扼北印度洋航道要冲,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
(2)接近宝石和茶叶产地,货源充足;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是该国首都,信息发达(或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质量高);宝石、红茶交易历史悠久;政策支持等。
(3)对斯里兰卡:对改善斯里兰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我国:一是有利于我国资本和产能过剩产业的海外转移;二是有利于我国能源进口安全;三是有利于我国与欧洲、西亚等商业贸易往来。
【巩固专练】
1-2AB
3-5ACB
6.
(1)北连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处中东、南亚、中亚和中国四大地缘政治板块的中心位置;是我国西部内陆和中亚内陆国家与南亚、中东和非洲联系的便捷通道(或:南亚、中东和非洲与中亚和我国西部联系的便捷通道)。
(2)①地处西南边境,远离印度河平原;②交通落后,缺少铁路、公路与其他地区联系,腹地小;③腹地为荒漠地区,人口、城市较少;④本地区工农业生产较落后,缺少货物运输。
(3)①维护巴基斯坦能源安全;②有利于巴基斯坦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③加快巴国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加快巴国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⑤为巴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