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秋水庄
子而知也无涯吾生也有涯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游历江湖。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因此,人们也常把道家思想称之为“老庄哲学”。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在政治上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主张“无为而治”。他愤世嫉俗,鄙视功名富贵,揭露统治阶级的虚伪的“仁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亦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 朗读课文, 准字音。 秋水时至,百川灌(guàn)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读学1、请结合课文下注释, 习并 解决重点字词。
2、请同学们解释文中带点的字和划线句子的意思。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按时黄河……的样子传说中的河神尽头旋转,掉转传说中的海神名俗语听说曾经不对对方的尊称“你”危险耻笑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听说了上百条道理,就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我曾经听说过有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伯夷的道义轻的人,开始我不相信。我必定会永远收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的人练zxxk积累字词⒈通假字。
(1)泾流之大
(2)不辩牛马(“泾”通“径”,直 流的水波)(“辩”通“辨”,分 辨) 重要词语:
⑴百川灌河
⑵泾流之大
⑶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⑸东面而视注入黄河代词,这样语气词,表
停顿,不译认为…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⑹不见水端
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⑻野语有之曰
⑼以为莫己若者
⑽我之谓也
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尽头才 掉转
面部代词,这样没有谁/比得上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况且、再说
曾经听过
见闻、学识⑿轻伯夷之义者
⒀始吾弗信
⒁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⒃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义气开始穷尽,尽头危险长久
耻笑 1、至于北海 (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2、古今异义(古/今)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5、秋水时至(时令、季节/时间、时候)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形的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3、词类活用5、秋水时至 名词作状语,按季节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以为莫己若
3、我之谓也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固定句 不是…那就…)
(固定句 认为…是…)
4、特殊句式5、一词多义一、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以为莫若己者
二、闻:1、闻道百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三、之:1、泾流之大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
四、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五、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
2、始吾弗信1、名词,海神名
2、动词,比得上1、动词,听到
2、名词,学识1、代词,这样
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
3、助词,的1、介词,在
2、介词,被1、副词,才
2、名词,开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以……为”,认为……是……,觉得……是……)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见……于”,表被动的句式) 6、固定结构
成语溯源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感叹,意思是看到人家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见笑大方) :让内行的人见笑。
大方之家(方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成语运用
1、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2、我们面对这次比赛高手如云的现状,只有不断加强练习,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3、面对出国留学的高额费用,他们一家只得望洋兴叹了。
4、终于,他看到了让他神往、气势磅礴的大海,他忍不住望洋兴叹起来。(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望洋,也作“望洋”、“望阳”,形容人仰视的样子。)(错)
(对)
(对)
(错)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齐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结构分析“不辩
牛马”对
比黄河
开阔“欣然
自喜”扬
抑骄傲
自满“美尽
在己”踌躇
满志“不见
水端”北海
壮阔“望洋
兴叹”自叹
不如“贻笑
大方”狂妄
盲目——自大——自叹百川灌河
不辩牛马至于北海
不见水端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望洋向若
见笑大方雄
壮
开
阔无
边
无
际于是焉自
喜自
责秋
水河
伯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 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我们不能囿 于闻见而盲目骄傲自大。
自大由于无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中自有强中手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谦受益,满招损寓意启示⒈⒈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⒉巧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蔡志忠漫画《庄子-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