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肇庆端州区肇庆市地质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广东肇庆端州区肇庆市地质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23 11:0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肇庆端州区肇庆市地质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如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提着桶在水平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D.推着小车前进
地面上匀速前进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B.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C. 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3、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B.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C.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D.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小
4、汽车是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甲、乙分别是某汽油机的某冲程及能量流向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
B. 由乙图可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30%
C. 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越浓燃料燃烧得越不充分,这会降低燃料的热值
D. 为节能冬天汽车都会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该举措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热值
5、售货员为了方便打开新塑料袋,通常会用手在袋口搓一搓,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侧塑料袋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塑料袋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侧塑料袋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6、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7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与L2串联 B.L1、L2的电流分别是0.3A、0.4A
C.开关S只控制L1 D.L1、L2的电流分别是0.7A、0.3A
题6图
7、如图是电阻A和B的I-U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
②当流过B的电流为0.2A时,它两端的电压为1V
③将A、B串联,当通过它们的电流为0.3A时,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4.5V
④将A、B并联,当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时,则通过干路的电流为0.3A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6分)
8、班级厨艺展示活动中,用煤气炉烹饪食物主要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食物的内能;现场香气四溢属于 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活动结束,剩余煤气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是小明欲将一袋粮食从地面抬到楼顶上,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小明用动滑轮把重40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高10m,他所用的拉力为25N,则整个过程中小明所做有用是 J,总功是 J:如果把重100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9图 题10图
10、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比赛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 ,动能 (以上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a点和c点他的速度都为零,他在a点处的机械能 (填“大于”于”或“等于”)他在c点处的机械能。
11、如图甲,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琴琴同学分别将A、B两物体拉到斜面顶端,对物体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请问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 J,对物体B做的有用功是 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 J。
题11图 题12图
12、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立即燃烧,下压过程中活塞对筒内空气 ,空气的 能增大,该能量转化过程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
13、三个带电的轻质小球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若A球带正电,则因为A球 (选填“失去”或者“得到”)电子,由图可知,B球带 电,C球带 电。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将开关S、S1都闭合,灯泡L1与L2正常发光,两灯是 联,电流表测量 (选填“L1”或“L2”)电流,此时断开S1,电路中只有 (选填“L1”或“L2”)接入电路。
15、如图1所示为人们所喜爱的电动自行车,它轻便、节能、环保。只要将图中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但不会行驶。
(1)这车钥匙实质相当于一个 ,跨上自行车将右手把向后旋转,车子就能前进,并且向后旋转的角度越大,车速就越快,给电动车充电时,电瓶相当于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2)图2是电动车的充电插口,内有金属插脚,在使用过程中绝不能拿硬币、手等去触碰;图3是电动车的局部电路图,其中控制器是指电动车利用蓄电池工作的所有用电器。如果硬币碰到充电插口的两个金属插脚,可能会造成 (选填“蓄电池”、“控制器”或“充电插口”)损坏:如果人体触碰蓄电池两极,人 (选填“有”或“无”)危险;(3)电动自行车两刹车手柄(如图4)中各有一只开关S1和S2;在行驶中用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以下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三、作图题(16(1)题2分,15(2)题2分,15(3)题2分,共6分)
16、作图题:(1)根据实物图在右边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3)如图所示的元件,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成电路,要求:L1、L2并联,开关S1控制灯L1,S2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四、实验题(17题6分,18题7分,19题7分,共20分。)
17、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 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 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 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 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5) 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18、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汽车的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由“十次车祸九次快”可猜想:汽车的动能可能跟 有关;由“安全驾驶莫超载”可猜想:汽车的动能可能跟 有关;(2)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用金属球模拟汽车,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碰到水平面上的物块,将物块撞出一段距离。物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就越大,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填序号);
(3)分析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时, 越大,动能越大;
(4)本实验中水平面若绝对光滑,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
(5)用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汽车 (选填“超载”或“超速”)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19、小雅和同学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电压恒为3V的电源,一个开关,两只灯泡(和),两只相同电压表和(量程均为0~3V和0~15V),导线若干。
(1)他们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用一只电压表分别测AB、BC、AC间的电压。每次拆接电压表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为测量两端电压,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3)具有创新精神的小雅决定改进实验。她按照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可能的原因是电压表 (选填“”或“”)的量程选大了,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V;
(4)解决问题后,小雅同学测出了AB间和AC间的电压,为了测量BC间的电压,断开开关,接下来可以 ;A.保持B接线不动,将电压表连线由A改接到CB.保持C接线不动,将电压表连线由A改接到B
(5)为了得到更普遍的规律,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将灯泡和互换位置进行多次测量B.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6)分析AB、BC、AC间的电压关系,得出结论: 。
五、计算题(20题6分,21题8分,共14分。)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求:
(1)开关S闭合时,通过灯泡L1的电流;
(2)开关S闭合时,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
21、某家庭用的燃气热水器,将20kg的水从10℃加热到60℃,完全燃烧了0.21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煤气的热值为.试求:
(1)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 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 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六、综合题(每空1 分,共 13分)
22、电梯的典型结构包括滑轮、轿厢、钢丝绳、配重、电动机、安全装置和信号操纵系统等。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电动机和配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配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电动机通过切换转轴的转动方向,使轿厢升降自如。
(1)图甲中A滑轮是 (选填“定”或“动”)滑轮,B滑轮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2)电梯在匀速上升过程中,轿厢的动能 ,配重的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上海中心大厦内的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电梯,在载重一定的情况下,下列最能体现该电梯运行特点的是 ;A.做功多B.安全可靠C.功率大D.机械效率高
(4)如图乙所示是某次电梯上升时的v-t图像,若配重的质量为500kg,电梯匀速运行阶段,配重的重力做功为 J。
23、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落地后表示“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再入、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的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
(1)甲图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后的场景,由图可知,返回舱的高度约为 (填序号:A.3km;B.3m;C.30cm;)
(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选用密度 (大/小)、熔点 (高/低)的材料.
(3)图丙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图像,返回舱在BC段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4)返回舱着陆前减速下落,此时返回舱的机械能 (“减小”、“增大”、“不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对话,不需要电话等设备对方也能听见
B.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加速下落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静止的
C.返回舱与大气摩擦,表面物质将会烧毁,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6)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重力做功的40%会被被返回舱外层防热吸收,假设返回舱总质量为,返回舱外层防热涂料质量为200kg,涂料比热容为,进入大气层后,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在图中AB阶段,涂料升高的温度为 ℃.(g取10N/kg)
1 、【答案】 D;
【解析】 A.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人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对杠铃有一个向上的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一段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女孩给石头一个向上的力,石头未动,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一段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给车一个向前的力,小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此过程人做了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 、【答案】 B;
【解析】 A.因为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的冰仍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也变快,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加,可以是以外界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B.
3 、【答案】 A;
【解析】 【详解】A.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A正确;B.物体做功多,由
可知,不知道做功所用的时间,无法判断功率大小,故B错误;C.物体做功时间长,不知道做功多少,无法判断功率大小,故C错误;D.物体做功时间短,不知道做功多少,无法判断功率大小,故D错误。故选A。
4 、【答案】 A;
【解析】 A.如图甲所示,进气孔和排气孔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这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该汽油机的效率为
\eta =100%-6%-30%-36%=28%
故B错误;
CD.热值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放出的热量和质量之比,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无关,燃料燃烧得越不充分,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不会降低燃料的热值;为节能冬天汽车都会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该举措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不能提高燃料的热值,故CD错误.
故选A.
5 、【答案】 D
;
【解析】 【详解】AB.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故AB错误;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两侧塑料袋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C错误;D.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该现象原理与其相同,故D正确。故选D。
6 、【答案】 B
;
【解析】 【详解】AC.电路为并联电路,A1测L1所在支路的电流,A测干路电流,开关接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故AC错误;BD.A1测L1所在支路的电流,所以L1的电流为0.3A。由并联电路分流的特点可知,L2的电流为
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7 、【答案】 A
;
【解析】 【详解】①由电阻A的图像可知,当A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所以①正确;②由电阻B的图像可知,当流过B的电流为0.2A时,它两端的电压为2V,所以②错误;③由图像可知,将A、B串联,当通过它们的电流为0.3A时,A两端的电压为1.5V,B两端的电压是3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A、B两电阻的电压之和,即4.5V,所以③正确;④由图像可知,当电阻A和B并联到3.0V的电源上时, 通过A的电流是0.6A,通过B的电流是0.3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所以④错误,因此正确的是①③,错误的是②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 、【答案】 热传递;扩散;不变;
【解析】 用煤气炉烹饪食物时,煤气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给食物加热,使食物的内能增加.
现场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煤气燃烧一部分后,剩余煤气的种类没变,状态没变,则其热值不变.
9 、【答案】 400;500;变大;
【解析】 【详解】[1]整个过程中小明所做有用功是
[2]整个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小明所做总功是
[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可见,动滑轮重不变时,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如果把重100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10 、【答案】 减小; 增大;大于;
【解析】 【详解】[1][2]由题可知,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逐渐减小,故重力势能逐渐减小,速度逐步增大,故动能逐步增大。[3]在a点和c点运动员的速度为零,动能都为零,但a点高度大于c点高度,所以运动员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大于在c点的重力势能,所以运动员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在c点的机械能。
11 、【答案】 2;2;0.5;
【解析】 【详解】[1]由图乙可知,对物体A做的总功为,额外功为,则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为
[2][3]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都拉到斜面顶端,上升的高度相同,故对物体B做的有用功和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相同,均为。由图乙可知,对物体B做的总功为2.5J,故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为
12 、【答案】 做功;内;压缩;
【解析】 将活塞迅速下压,活塞对压缩引火仪内的空气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燃烧.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混合气体的内能,所以与该过程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13 、【答案】 失去;正;负;
【解析】 【详解】[1]电子带负电,所以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A球带正电,所以A球失去电子。[2]因为A、B、C三个小球都带电,A带正电,B排斥A,则A与B带同种电荷,即B带正电。[3]C吸引B,则C与B带异种电荷,即C带负电。
14 、【答案】 并;L 2;L 2;
【解析】 【详解】[1] 分析电路图可知,电流的路径有两条,一条经过L2和电流表,另外一条经过S1和灯泡L1,所以电路为并联电路。[2] 电流表和L2在同一条支路上,所以测L2的电流。[3] 断开S1,L1所在支路为断路,因为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L2接入电路。
15 、【答案】 (1) 开关 用电器(2) 蓄电池 有(3)D
;
【解析】 【详解】(1)[1]电动自行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所以这车钥匙其实就是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2]给电动车充电时,电瓶消耗电能,此时电瓶相当于用电器。(2)[1]因为硬币是导体,将硬币碰到充电插口的两个金属插脚时,使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因此会造成蓄电池短路,从而造成损坏。[2]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而蓄电池的供电电压为48V>36V,所以充满电后如果人体触碰蓄电池两极,人有危险。(3)由题意可知,电动车行驶中用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应串联接在电路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 、【答案】 (1)(2)(3)
;
【解析】 【详解】(1)分析实物图可知,、串联,电压表测电压,画出电路图如下:
(2)分析电路图可知,、并联,开关、电流表在干路上,开关在支路上,据此连接实物电路如下:
(3)要求L1、L2并联,开关S1控制灯L1,S2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则开关S1在支路上,S2在干路上,作图如下:
17 、【答案】 (1) 自下而上;
(2) 质量;热传递;
(3) 加热时间的长短;
(4) ;
(5) B;
【解析】 (1) 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组装器材时,先安装酒精灯,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2)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时,选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 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 由乙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为33℃.
(5) 根据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B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Q=cmΔt,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B放热多,故液体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18 、【答案】 (1) 速度 质量(2)B(3) 质量 速度(4)不能(5)超载
;
【解析】 【详解】(1)[1][2]“十次车祸九次快”说明速度过快容易引起车祸,指的是汽车的动能与速度有关,“安全驾驶莫超载”说明超载容易引起车祸,指的是汽车的动能与质量有关。(2)物块被撞击得越远,那么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就越大,实验中通过木块被撞击的距离去比较小球撞击木块前具有的动能的大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3)[1][2]分析甲、丙两图可知,此时物体的质量相等,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甲图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物体被撞击得更远,说明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若水平面若绝对光滑,木块不受阻力,被撞击后将会一直运动下去,所以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5)分析甲、乙两图可知,此时物体的质量不相等,初始速度相同,甲图小球的质量较大,木块被撞击得更远,可以解释汽车超载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19 、【答案】 断开 0.6 B B 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
【解析】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每次拆接电压表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2)[2]为了测量L1两端电压,电压表应并联在L1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灯L1和L2串联,如图所示:
(3)[3]由图丙可知,电压表V1测的是L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L1与L2两者的总电压,发现两电压表的偏转角度相同,则可能是V2的量程选大了。[4]由图丙可知,电压表V2测的是L1与L2两者的总电压,即电源电压,因此V2的示数为3V,大量程的示数为小量程的5倍,因此V1的示数为0.6V。(4)[5]测量BC之间的电压,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因此应保持C接线柱不动,将电压表连线由A改接到B,若保持B接线不动,将电压表连线由A改接到C,则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6]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实验偶然性,应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若将灯泡和互换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本质上还是同一次实验的数据。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7] 分析AB、BC、AC间的电压关系,可知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20 、【答案】 (1)0.2A(2)3V
;
【解析】 【详解】(1)当开关S断开时,只有L2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即I2=0.3A;当开关S闭合时,L1与L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即I=0.5A,则通过灯泡L1的电流
(2)当开关S闭合时,L1与L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和L2两端的电压U2都等于电源电压为
21 、【答案】 (1) 8.4×106J;
;
(2) 4.2×106J;
;
(3) 50%
;
【解析】 (1) 详解】解:由知,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2) 由知,水吸收的热量是
(3) 由知,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
答:(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水吸收的热量是.(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50%.
22 、【答案】 定 不能 不变 减小 C 6×104
;
【解析】 【详解】(1)[1][2]图甲中A、B滑轮的轴心不随滑轮的转动而移动,即其轴心是固定不动的,所以A、B都是定滑轮,定滑动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3][4]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轿厢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轿厢的动能不变;配重的质量不变,轿厢上升时配重高度下降,所以配重的重力势能减小。(3)[5]上海中心大厦内的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电梯,由此可知其速度最大,在载重一定的情况下,由功率公式
可知载重一定时,电梯的速度越大,功率越大,所以最能体现该电梯运行特点的是功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6]若配重的质量为500kg,则配重所受的重力
G=mg=500kg×10N/kg=5000N
由图乙可知,电梯匀速运行阶段时的速度是2m/s,运行时间是6s,则此阶段上升的高度
h=vt=2m/s×6s=12m
滑轮组对配重的重力做功
W=Fs=Gh=5000N×12m=6×104J
23 、【答案】 B 小 高 非平衡力 减小 C 24
;
【解析】 (1)根据生活实际及由图可知,返回舱的高度约为3m,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质量小,故其密度必须小;同时耐高温,即必须熔点高,不易熔化,故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
(3)根据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图像,返回舱在BC段时速度大小在不断减小,可知合外力不为零,由于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则这两个力的关系是非平衡力.
(4)返回舱着陆前减速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则动能减小,高度不断降低,则重力势能减小,故此时返回舱的机械能减小.
(5)A.空间站内有空气,声音可以正常传播,因此,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对话,不需要电话等设备对方也能听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加速下落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返回舱与大气摩擦,表面物质将会烧毁,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特点可知,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6)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在AB阶段,返回舱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200s,速度大小为8m/s,则这段时间内返回舱下降的高度为
下降这段高度内,重力做的功为
由于重力做功的40%会被被返回舱外层防热吸收,可得吸收的热量为
根据可得,图中AB阶段,涂料升高的温度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