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第9课 改革开放
问题导学
1、农村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2、1980年我国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哪里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
3、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特区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5、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九月里来公社化,你让种啥就种啥。冬季来了大发钱,每人平均正四元。有劳无劳都来领,二流懒汉高了兴。
(一)改革开始在农村
集合—敲钟
劳动—集体劳动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闹轰轰。
(1)改革背景
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那样,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一)改革开始在农村
(1)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
(2)意义: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桌互相检查巩固
人民公社体制
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
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二)改革---城市改革(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改革---城市改革
(1)重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
(2)开始时间:
1985年
(3)主要内容: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
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这是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
3.过程:
第一步:建立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内地。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地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
城市: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
对内改 革
尝试:
扩大: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知识梳理
1.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代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5.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B
课 堂 练 习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图的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澳门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A
4.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D
5.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A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下列哪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1953—1956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
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0土地改革
1953-1956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前期开放通商口岸有何区别?(提示:可从背景、影响等方面比较)
对外开放创奇迹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开放对比
近代 新时期
背景不同 被迫开放 主动开放
影响不同 丧权辱国,破坏中国经济发展 加快中国经济发展
… … … … … …
对外开放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