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A)
2024.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二氧化硅主要用于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
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2.实验室对药品的保存和实验事故的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金属钠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碳酸钠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C.少量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D.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 5%的溶液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金属钠久置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氢钠
C.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杀灭细菌和病毒
D.钠是活泼金属,将其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可置换出铜
4.下列关于实验仪器① 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胶体中的需用到仪器①
B.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用到的仪器②
C.仪器③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需要倒置一次
D.加热④需要垫石棉网
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表中物质与对应的分类标准一致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物质
A 混合物 漂白粉、碱石灰、液氯
B 碱 纯碱、火碱、熟石灰
C 碱性氧化物 、、
D 电解质 、、
6.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性质 用途
A 具有强氧化性 用于杀菌消毒
B 可与、反应产生 用作潜艇中的供氧剂
C 受热易分解 用于单一膨松剂
D 难溶于水 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
7.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①提纯淀粉胶体
B.利用②验证和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C.利用③配制溶液
D.利用④验证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好
8.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B.熔融的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和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9.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核心和关键,某营养液中含4种离子(忽略微量离子),对离子浓度的要求如下表所示。该营养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离子种类
浓度 ________ 0.03 0.04 0.01
A. B. C. D.无法计算
10.下列叙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漂白液中添加醋酸提高漂白效果:
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C.将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
D.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产生的沉淀质量最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干燥氯气通入装有鲜花的集气瓶中 鲜花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该溶液中不一定有
C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 有红色固体生成 与发生了置换反应
12.标准状况下,现有① ②个分子 ③ ④,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①>④
C.质量:②>③>④>①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13.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如图甲是数字化实验得到的光照过程中氯水的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小,溶液中的浓度也不断减小
B.图甲中曲线②是氯水的电导率变化情况
C.图乙中浓度增大的原因是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了
D.随着对氯水光照时间的延长,氯水的颜色变浅,氯水漂白性逐渐减弱
14.粗食盐中常含有钙盐、镁盐、硫酸盐等可溶性杂质,一种制备精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II、III都要用到玻璃棒
B.若试剂1是溶液,则试剂2是溶液
C.白色沉淀的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D.试剂4的作用是中和,除去
15.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B.c点溶液显中性
C.溶液中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D.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是:,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含氯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铁丝,灼烧后立即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制取胶体的步骤依次为:a.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b.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C.向烧杯中逐渐加入饱和溶液,至________。证明胶体制备成功的实验方案:________。
(3)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请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
(4)"84消毒液"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但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同时使用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
17.(12分)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产品名称】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规格】 【质量分数】29.8% 【密度】 注意:按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欲用固体配制含质量分数为29.8%的消毒液。
a.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配制溶液时,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写仪器名称)。
b.用托盘天平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3)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 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入容量瓶中
b.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84消毒液
c.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将“84消毒液”倒入盛有约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慢慢搅拌
e.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将稀释后的“84消毒液”沿玻璃棒注入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g.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容量瓶上的刻度线
(4)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取用的“84消毒液”久置于空气中
B.用量简量取“84消毒液”后,洗涤量简2 3次,洗涤液一并倒入烧杯中
C.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摇匀,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5)“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用的浓硫酸配制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18.(12分)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候氏制碱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为使产品纯净,需将制得的净化,可以将制得的先通过饱和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以除去混有的杂质。
(2)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5)产品分析:把含有少量杂质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增重。
①气体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产品纯度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6)如图为、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除去纯碱样品中的氯化钠杂质的具体操作为加水溶解、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19.(11分)已知:是一种常用氯化剂,可用于制备次氯酸。常温常压下,沸点为3.8℃,42℃以上会分解生成和;浓度过大易爆炸:易溶于水并与水立即反应生成。某学习小组将氯气和空气按体积比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反应放热),然后用水吸收制备次氯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盛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按气流方向从左向右,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f(用导气管口代号表示)。
(4)实验过程中装置C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
(5)将通入水中制取,该过程宜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将制得的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两个:①与发生中和反应,②________,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
20.(13分)叠氮化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一定危险性,受撞击易快速分解出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且有固体生成,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一种生产叠氮化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i.遇盐酸、稀硫酸等均不产生气体。
ii.发生器II中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发生器I中的反应跟钠与水反应相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由于分离器中存在空气,导致产品中含有杂质,设计实验证明的存在:________。
(4)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测定产品中的含量。
实验步骤:
a.称量样品质量,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
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c.再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
d.取下装置,称量;
①装置B中盛稀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装置E的作用:________。步骤c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若实验前装置为,实验结束后质量为,则产品中的含量为________(用含有、、的式子表示)。
(5)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设计防止产生杂质的实验方案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