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3 15: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青年节
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
源于五四运动。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想一想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新课导入·温故知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 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立足家国情怀,深刻领会“五四精神” 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家国情怀)
评价任务一:民族复兴坎坷途——五四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 ——《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
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政治)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思想)
【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经济)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②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
(2)国际:
评价任务一:民族复兴坎坷途——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
一战爆发
1917
中国加入协约国
1919
1918
战争结束
清理战场
华工在坦克车间里劳动
华工远赴战场
法国的中国劳工墓地
北洋政府采取“以工代兵”的模式,一战中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协约国”贡献“苦”与“力”。
巴黎和会召开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占领青岛;1915年日本迫华签《二十一条》。
战胜国的欢欣: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收回青岛主权
3、废除二十一条等
你认为中国在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会通过吗?
拒绝
弱国无外交!
史料实证
导火线 过 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形式
结果
口号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919.5.4 - 6.3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
1919.6.3-6月底
上海
工人
罢课、罢工、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放人、免职、拒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阅读教材,梳理五四运动的过程,完成表格
学生被捕

【自主学习】
评价任务二:义愤填膺赤子心——五四运动的过程
(1)时间:
(2)中心:
(4)斗争方式:
(3)主力:
1919.5.4
北京
学生
集会、游行、罢课
(5)口号:
(6)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7)结果: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
集会游行
学生罢课
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1、五四运动的爆发
为什么学生成为先锋?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
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的扩大
2、扩大的原因
1919年6月
北京→→上海
学生→→工人
①时间:
②斗争中心:
③运动主力: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从六月五日到十一日这一周内,上海工人参加政治罢工的大约六、七万人,若包括积极罢市的店员,那么罢工总人数就在十万以上。首先揭开罢工序幕的是日资纱厂工人。六月五日上午,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厂五千多工人,高呼“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一拥出厂,奔赴街头……这一天的罢工人数共达两万余人。
——李华兴:《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斗争方式:
“三罢”
3、五四运动的扩大
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为什么工人成为主力?
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曹汝霖等三人职务被罢免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月7日 释放被捕学生
6月10日罢免曹陆章职务
6月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释放被捕学生
4、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签和约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释放、罢免、拒签
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
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
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
章宗祥:驻日公使
初步胜利的内涵: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虽五四运动轰轰烈烈,但无法改变日本取代德国霸占山东及青岛主权的事实。巴黎和会后紧跟着在1921-1922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山东问题后续
评价任务三:五四薪火永传承——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性质: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国家;
“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指北洋军阀政府。
1、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 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新京报书评周刊》
(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凝聚力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这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五四运动的性质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3)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运动的意义
时空观念
1917年
1840年
1949年
1919年
俄国十月革命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861年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指导思想:
新领导阶级:
新革命方向: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
高屋建瓴·知识整合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新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群众性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不 同 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方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性质 反帝反封建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小组探究:你感悟到了怎样的“五四”精神?
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 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历史虽走远,精神永不灭
爱国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
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精神
概括地说: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核心是:爱国主义
3、五四运动的精神
名画赏“五四”
《五四运动》周令钊1951年作品
党史角度:
美学角度:
基本上是一个一分为二的水平分割构图;
占据画片为近一半为背景的天安门城楼和依稀可见的华表被一层薄雾所笼罩,天安门城楼虽有年久失修,甚至墙头有荒草长出,但它依然厚重坚实的。
青年学生选取出周边同事、学生的形象;散发传单的妻子,拿喇叭的学生是作家本人。表现了作者的现场参与者和历史的见证。
象征非常阴暗压抑的环境;以及激荡变幻的时代风云。
象征一些日趋消亡的旧事物
象征新生命的觉醒,和新生命的孕育。
象征一种希望的出现。
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示威集会游行的场景,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利益的出卖。
知识拓展·开阔眼界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五四”精神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1.《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2.“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这次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4.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背春才会闪光。1919年,用行动让青春闪光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B
C
当堂测评
C
A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初心铸辉煌,使命正担当
解放思想、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学了五四运动这段历史,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
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