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纲】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二十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剧变,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辛亥革命,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难点:通过辛亥革命,认识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预习导引】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一)背景(革命的必要性)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空前严重;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腐败无能,清政府 的本质暴露无遗,应当推翻;
(二)酝酿(革命的可能性)
1.经济基础:迫于形势清政府打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 ”的幌子, 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 准备了一些条件。
2.阶级力量:甲午战争后 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概括起来就是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代表人物:章炳麟、陈天华、邹容)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⑴兴中会:时间: ,地点: ,口号:
性质:第一个 革命团体。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⑵同盟会 政治纲领:
(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 。
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1911年4月的 。
6、革命时机:镇压 ,武汉兵力空虚
(三)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1.领导:共进会、
2.主力:
3.结果: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___________,推举____ 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各省纷纷响应起义,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
(一)民国的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山在 宣誓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 为国旗,改用 ,以 纪年。
2、性质:是一个以 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措施:南京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 的法令和措施。
(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2. 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以及被选举等权利。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主权在民)
(2)国民权利: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民主自由)
(3)原则:按照__ __、____ __、___ __三权分立的原则建构政治体制。
(4)特别是实行 ,内阁总理有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目的:限制 独裁,维护共和制。
4.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 宪法(性质)。从法律上宣告了___ _______的灭亡和_____ ___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一) 袁世凯攫取革命果实
1.原因
★思考: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第二,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第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争取袁世凯);
第四,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2.过程
(1)清王朝统治的终结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____ ___________,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2)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4月,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练习)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 。
【合作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根据材料说说 “成功”、“失败”分别体现在哪方面?
(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的改变。)
【当堂检测】
1.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使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3.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4.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
5.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6.“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 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9.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10.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