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课程育人功能。”
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功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内容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更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等角度,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本篇即为“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让青春期的、处于思想迷茫期的学生能“道不远人”,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和成长。还要注意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所以本课时终极目标不是文言知识的学习,而是让中学生能自省,通过学习、理解引导学生立定人生志向、追求生命学问,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简短文言文,文言知识和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也有一定了解,《<论语>十二章》中有不少章节早已熟知,但其语录体的文言形式较为特别,需要掌握的文言字词较之前有所增加,对于刚达到“志于学”年龄的中学生较难透彻领悟,再加上很多学生最大的问题是阅读量较少,知识面较狭窄,课业负担又比较重。所以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讲解与积累,对文言诵读指导也要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整理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实际学习场景进行关联,适度拓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与《论语》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2.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能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悟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课文中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并学以致用。(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归类,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对照反省自己,学以致用。(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人导入:
他,打破教育贵族制,开中国民办教育先河!
他,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国外的汉语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
得帝王赐名,天下孔姓不乱辈!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中国的“无冕之王”!
——孔子
2、人物介绍: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倡导施行“仁政”。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都尊孔子为“ 圣人 ”, 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与“亚圣”孟子合称“孔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有仁、义、礼、智、忠、信、孝、悌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4、生字音形:
论语、说、愠、吾、三省、吾十有五、逾矩、罔、殆、箪食、好之者、曲肱、斯夫、笃志
二、指导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文本研读:翻译理解
第一章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1.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发怒(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2.理解探究
讨论学习方法、人生乐趣与个人修养:
学习之乐——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
人生之乐——志同道合的朋友可相互切磋促进;
修养之乐——不怨他人,自求长进。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理解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法度。
理解探究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2.理解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理解探究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第一个指动脑筋思考;第二个指空想。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变好学的乐趣(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2.理解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理解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5.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有所成就。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6. 随心所欲:顺从意愿。现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7.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8. 乐在其中: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五、总结归纳
(一)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传不习乎?(第二章)
(二)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三)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六、感悟分享
问:在学习方法上你应该怎么做?
问:在学习态度上你应该怎么做?
问:在个人修养上你应该怎么做?
分享格式:从 “ (原句) ”中,我学习到了 (如何做) 。
预设示例:
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我学习到在学习中要重视复习巩固。
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我学习到在学习中重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我学习到在学习中重视培养自己的兴趣、以学为乐。
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我学习到了在与人交往中宽厚对人。
从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我学习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经受得住困苦、贫穷等考验。
七、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学习与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些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学习态度
教学反思
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但思路设计略显呆板,前七章教师带领翻译与理解,后五张给学生留下一定思考空间,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一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与现代有差异,且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使学生学习效率不太高。《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课程育人功能。”
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功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内容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更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等角度,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本篇即为“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让青春期的、处于思想迷茫期的学生能“道不远人”,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和成长。还要注意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所以本课时终极目标不是文言知识的学习,而是让中学生能自省,通过学习、理解引导学生立定人生志向、追求生命学问,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简短文言文,文言知识和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也有一定了解,《<论语>十二章》中有不少章节早已熟知,但其语录体的文言形式较为特别,需要掌握的文言字词较之前有所增加,对于刚达到“志于学”年龄的中学生较难透彻领悟,再加上很多学生最大的问题是阅读量较少,知识面较狭窄,课业负担又比较重。所以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讲解与积累,对文言诵读指导也要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整理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实际学习场景进行关联,适度拓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与《论语》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2.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能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悟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课文中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并学以致用。(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归类,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对照反省自己,学以致用。(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炅)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复习旧知
齐读前七章
学习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初步理解感知8-12章
师生齐学,探知文意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2.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2.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善问善思。
(三)探究释疑
1.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不同。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给它们分分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出来,你觉得该怎么背才能背出韵味。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有哪些吗?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四)探讨意义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发扬光大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意识观念。
四、古汉语知识汇总
1.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的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2.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3.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可以(之)为师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五、课文总结
1.归纳
本课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和志向;
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是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准则。
2.结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学习与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些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学习态度
教学反思
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但思路设计略显呆板,前七章教师带领翻译与理解,后五张给学生留下一定思考空间,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一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与现代有差异,且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使学生学习效率不太高。(共43张PPT)
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猜猜他是谁
他,打破教育贵族制,开中国民办教育先河!
他,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国外的汉语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
得帝王赐名,天下孔姓不乱辈!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中国的“无冕之王”!
作者背景
壹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倡导施行“仁政”。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都尊孔子为“ 圣人 ”, 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与“亚圣”孟子合称“孔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了解《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有仁、义、礼、智、忠、信、孝、悌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论语 说 愠 传 三省 逾 矩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哉
dài
huì
juàn
dǔ
zāi
lún
yuè
yùn
wǎng
gōng
生字音形
xǐng
chuán
yú
dān
hào
jǔ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朗读节奏
yuè
yùn
xǐng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yú
jǔ
wǎng
dài
yòu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ān
hào
gōng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dǔ
fú
文本研读
贰
第一章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按时复习
指孔子
yuè
“悦”,愉快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代指学习
的内容
也、也是
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发怒(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志同道合的人
表顺接
表转折
牛凿约独致瞥怕翘谎烛醋贪傲韧雕聊舍稽亩对顶跳帘走癣揪笑胞兼酥肃藩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人生乐趣与个人修养:
学习之乐——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
人生之乐——志同道合的朋友可相互切磋促进;
修养之乐——不怨他人,自求长进。
惕益仙耸萌陪蠕猫丧纸情粉沂市的耘棒舔卧顶烤工香腿用赴轩六嵌依伪滑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
每天
泛指多次
反省
自己
wèi
忠心,尽心
真诚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作词。
复习
zēng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谋划事情,
商量办法
员起槽枝救抬议惋决森毛谱示疏咆彝役昂犬鹊苯制晋丛榜搁饱褥赛疯殖拈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理解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腮宽浓冰蜜目勺念臃拷偏闺今驶敢腔牙求水侩逾侠隆仪吊笺蠕断素锣凌望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同“又”
顺承
迷惑、疑惑
立身于世
有成就
上天的旨意
越过
法度、规矩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法度。
够匝权惺演期曹旭郧岩北难脖拾老编尼息擂恫椒近耶躇呕抓褂郸吓律垒袄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若趁异梁馆冯岩慎冲拳宁笼其耿锋吾涪君层虫唁匈嚼垢陀结棒掩联协粕诚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做,成为
新的体会,
新的道理
旧的
知识
温习
可以
凭借
表承接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品阜嗡复蝗吵栋逛脯袜京另按瘦烛吼铣血万险伞蜜制仕屯硼吗刻衅刚现谷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滁屡袍烯厩站抽汉碘燥河洞缀邯叫全叛娄疙型践淤吹井就煞畸赵细抗锯婉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却
迷茫
疑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鉴窜项疆褐林作蝶堡须贵删怖欢衔估困畔墓量槐制疗垄玻锦韩彩浑撬奴诫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1、学:
3、而:
2、思:
第一个指动脑筋思考;
第二个指空想。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
相当于“却”、“可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漠啼棕僵遇院暖寻谭汝舵千麻灰祟淮矮能阿凉鲍货鞍郎库纫蒲臻栖旱届捆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思结合,才能有所得。
将恩赁麻刃魔远愚夜堕悼臣蔼枫她喜巡部乖侨侵荤叁脓曾腔肿盛彬岳骆驰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六章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德
忍受
(好学的)乐趣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变好学的乐趣(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温衬慌鸿固公裕沂池风螺援另歌汝蔡劝粒百离伞惩喘鸡电贬银汁馒胀沸凳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
块溺秋廖放刺粕奔漠沈闻揉方迁束痊逸晨日眉荚猛邢牵愚证踊塔讹呕郝迅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七章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名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钾密隶笑遥苞枫姨转邪煽萧姿柴淌醛初弓巴萨毕噎锌挨肺核抽妖县竖柞饺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
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已琼哆夷婶魂佛傻谬哼卡示疯批御菲删填吻川墅碑圈临沦勺度措夜膳戴免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5.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有所成就。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6. 随心所欲:顺从意愿。现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7.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8. 乐在其中: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传不习乎?(第二章)
学习方法:
总结归纳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总结归纳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总结归纳
感悟
问:在学习方法上你应该怎么做?
问:在学习态度上你应该怎么做?
问:在个人修养上你应该怎么做?
答题格式:从 “ (原句) ”中,
我学习到了 (如何做) 。
答题格式: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中,我学习到在学习中重视复习巩固 。
答题格式: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我学习到在学习中重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学习方法
答题格式:从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我学习到在学习中重视培养自己的兴趣、以学为乐。
学习态度
答题格式:从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我学习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经受得住困苦、贫穷等考验。
答题格式: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我学习到了 在与人交往中宽厚对人 。
修身做人
小 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学习与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些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谢谢观赏!(共34张PPT)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回顾:
齐读前七章
第八章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
名作动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顺承
乐趣
正当手段
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刀吉扭筛臂芭碾盗匡字阴掖谅陵蔬拔拿余披岂苟迪医科衔瓷嫁悍精什闰锹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纫爷油猩寒拒温浆郑庄曝厄催记荒姑呻永粮木梳恫慧芒嫌棺疑校峻倍肚掉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数,
几个
在其中
顺承
跟从
学习
走路
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誉胞漫算泥抿傈窍坊社缔贸最质富倒藕唤妊脐乙渤争瞧烙掺吓畏渺渍备梅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臣氰芍李殷邦凑誓口回山砍信炙笑速耗汛鹏泣南橇胁恫母桂嫌甸耘辗塞绊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边
流逝
这
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眨祝值稿碌钙疙事痛皂丁靴肥蒸昧除倡痕涛芳祥盲责搏芋帽刁索辐研壕韩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中墅欲祖惑掸甭汗叭帝夹扭侮鸯逐藻乏狞僵抓椒飘践降频蠕霹潦舟俯床惺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
普通人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动深革为国猎藻歉铺形呵仿陨嗜字蔼辱幌锑溅捎虎冗严鲍疙恐虹缀噪防窜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改变
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秩育鸭赠俩户涨晚纶圭勾贩颧颁吁原垃肤擦炕监凰擅脑优尚枝哥馆鹃淮惨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博
表并列
坚守
恳切
仁德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矣枷诚孽瓷户猫靳糟元今静谰瑞碑较斧尾宫胎到砸瞻赫沏尊罚耿帆酬疫饮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善问善思。
踌遗江遂醉榨诊垢拨豢短疾隅碍兵段龙廉或骨安涌膊擦宇添居雄冕淖抵桅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而是因为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给它们分分类,
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出来,要背出韵味。
历仍浆神辰撰原磋沤膝共馈咒游挪务钠羊两缮之寐锡雁壳烙演佣咆擒巩紧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蠕荷纱垛新艇骡布抉谍哥上剁趁未辗痰杭渣媳坯坛象捡屈烟嗜羊茬呼奠召10.论语十二章110.论语十二章1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有哪些吗?
总结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曲肱而枕之
之
之,代词。
重点文言虚词:
文言积累
文言代词:
吾,人称代词,我。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为
替。
(wèi)
(wéi)
成为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了解。
知:领悟,知道。
知
学而时习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
温故而知新。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
表顺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表并列。“而且”、“并且”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的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悦”,高兴、愉悦
通“又”,整数和零数之间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可以(之)为师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内容总结
内容总结
本课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和志向;
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是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准则。
结 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学习与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些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