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题
历史
2024.11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的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第一次“半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产生的影响是( )
A.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慷”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他创办福州船政局等洋务企业,收复新疆后,主持善后工作,上书建议在新疆建立行省。据此可知,他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国藩
6.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提道:“尽管如此,决不能因而抹杀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 )
A.初步实现民主革命目标 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7.下列两幅反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这折射出了( )
八国联军在北京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在天津抢劫的白银
A.列强视生命为草芥的暴行 B.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C.义和团团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D.列强具有贪婪本性
8.“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9.下表中的历史现象出现在1914—1919年间,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增加92万多人
A.八国联军侵华 B.革命起义不断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
10.“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起责任,司法独立。””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据此判断,该宪法的性质是( )
A.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封建专制主义性质的宪法
C.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在和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1.下图为漫画《辞旧迎新》,以人们欢庆元旦、辞旧迎新为主题,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以国旗的变迁来说明政权的更替。由此可判断出漫画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
B.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C.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
D.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
12.五四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这可以佐证五四运动( )
A.具有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B.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是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突破了革命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
1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新文化
(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1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再是过去碎片化地传入,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一套完整的学说、思潮进行研究和宣传,甚至被作为救治中国问题的一种主义,引为信仰并付诸实践。这表明( )
A.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华迅速传播
B.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五四运动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导致传统信仰被颠覆
15.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原件藏于中央档案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该规定阐述的是( )
A.党的中心工作 B.党的奋斗目标
C.党的最低纲领 D.党的领导机构
二、辨析改错(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其中康有为创办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改正:
(2)太平天国运动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表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 】改正:
(3)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是由陈独秀首先提出的。
【 】改正:
(4)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的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变革与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源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反应清朝地主阶级进行“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的事件是什么 此次反省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光绪帝的“彻底的改革”又是指什么事件 (3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新的学说”是什么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3分)
(3)对比材料一中两次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上有何异同 (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4分)
材料二: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阶段性意义。(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五四运动》(绘画) 图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曙光初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爆发图一所反映事件的导火线,该事件后在中国得到更为广泛宣传的新思想名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中,由陈独秀建立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点。并根据地图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的特点。(2分)
材料二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上海望志路106路)
【红日东升】
(3)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含义。(3分)
材料三:
【艳阳高照】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名称,并说明中国共产党从该事件的失败中得到的认识。(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B A A C B B D C B D D A B
二、辨析改错(8分)
(1)【×】 把“康有为”改为“严复”。
(2)【×】 把“太平天国运动”改为“义和团运动”
(3)【√】
(4)【×】 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改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7.(1)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戊戌变法(维新变法)(3分)
(2)三民主义;(1分)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2分)
(3)同: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2分)
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分)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制度经济体制。(1分)
18.(1)变化:由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2分)
(2)特点:参与人员范围广、涉及的地区广泛、具有彻底的革命意志。(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名称:马克思主义。(4分)
(2)地点:上海;特点:分散。(2分)
(3)含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3分)
(4)名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分);认识: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