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题专训】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特色专题专训】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23 18: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试题
题型分析 —— 河北中考特色题型分析
  坐标曲线题是将变化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的习题,是河北省近几年中考第7题常考查的题目。内容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些物质量的变化等;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属于化学部分难度较大的选择题。
解题时应注意:
1.观察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2.明确发生的反应或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分析图像的起点(注意是否为原点);随着变化的进行,图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少)、图像的转折点(当变化结束或反应结束)、图像转折后的变化趋势等是否与发生的反应或变化是否相符。
考点突破 —— 河北中考特色题型分析
类型1 质量曲线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的变化
反应前 分析 反应后 曲线
有一定量的反应物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 反应物有剩余
反应物完全反应,反应物质量变为0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质量的变化
(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反应前 分析 反应后 曲线
没有生成物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 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值,不再随时间(或加入反应物的质量)发生变化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应
分析 曲线
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之后开始。例如: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因为稀盐酸先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当NaOH完全消耗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有气体生成
  3.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或元素种类)
反应前 分析 反应后 曲线
有一定量的反应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或元素种类)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或元素种类)始终与反应物一样
  4.化学反应中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反应前 分析 反应后 曲线
有一定量的催化剂(或杂质) 催化剂(或杂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催化剂(或杂质)的质量与反应前的质量一样
类型2 溶质质量分数曲线
1.不发生化学反应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类型 前 分析 后 曲线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某种溶质 水中没有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为0 水能溶解这种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 溶液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不饱和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 溶液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饱和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 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另外一种物质 饱和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 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溶液质量增大,原溶质质量不变,所以原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当加入的溶质也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减小
向一定量的某物质溶液中加水稀释 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 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减小到零
  2.发生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
反应前 分析 反应后 曲线
溶液中有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 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为零
没有生成物,生成物质量为零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 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不再随时间(或加入反应物的质量)发生变化
类型3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
曲线图
曲线特点 陡升型 缓升型 下降型
实质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代表性物质 KNO3 NaCl Ca(OH)2、气体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加入溶质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加入溶质 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加入溶质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升高温度、加入溶剂 升高温度、加入溶剂 降低温度、加入溶剂
提纯方法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升高温度
类型4 pH相关曲线
类型 前 分析 后 曲线
稀释碱性溶液 是碱性溶液,pH >7 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大,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是稀碱性溶液,pH>7
稀释酸性溶液 是酸性溶液,pH<7 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大,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 是稀酸性溶液,pH<7
碱入酸 是酸性溶液,pH<7 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碱过量,溶液的pH>7
酸入碱 是碱性溶液,pH>7 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酸过量,溶液的pH<7
类型5 化学反应速率类曲线
类型 分析 曲线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类 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金属活动性越强,斜线的斜率越大(另外,本类试题还常常与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结合,一般来说常考铝、镁、铁、锌这四种金属,等质量的这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铝、镁、铁、锌)
有关催化剂类 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变快,反应的总时间减少,但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有关反应物浓度或反应物接触面积类 反应物浓度大或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率变快,反应的总时间减少;反应物浓度小或反应物接触面积小,反应的速率变慢,反应的总时间增多;只要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相等,最终生成物的质量就相等
举例精讲 —— 河北中考特色题型突破
类型1 质量曲线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B
C          D
A.表示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的分解
B.表示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
C.表示向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思维破冰] 解答图像题需要注意:
1.观察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
2.分析图像的起始点在什么位置;
3.根据发生的变化判断图像的变化趋势;
4.根据物质的用量判断图像的转折点和终点。
类型2 溶质质量分数曲线
下图是MgSO4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点表示20 ℃时MgSO4的饱和溶液
B.N点时MgSO4的溶解度为35.1 g
C.75 ℃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时,析出晶体10 g
D.100 ℃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变小
[思维破冰]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变化趋势相同。
类型3 溶解度曲线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
B.t2 ℃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 ℃时,各取15 g 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分别取t2 ℃和t3 ℃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思维破冰] 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状态或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液必须处于饱和状态;要比较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时,必须指明温度、溶液状态等。
类型4 pH相关曲线
为测定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锥形瓶中溶液呈无色时,其pH=7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b点时所用的盐酸与NaOH的质量一定相等
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
[思维破冰] 中和反应的图像“一看图、二析点”——最初pH大于7,最终又小于7,表示酸入碱中。a点溶液pH仍然大于7,加入的酸量不足,溶液中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盐和没有反应完的碱;b点溶液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反应恰好完全,溶液中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盐;c点溶液pH小于7,加入的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盐和过量的酸。
类型5 化学反应速率类曲线
下面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B
C           D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将两份等质量的粉末状和块状的CaCO3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C.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炭粉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D.向pH=8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思维破冰]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及催化剂等。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题型专训
类型1 质量曲线
1.(2024·张家口模拟)向一定量硝酸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下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2.(2024·张家口模拟)下图中的图像与实验事实叙述相符的是 (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将一定量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某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3.(2024·大庆)下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 是 (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室温下向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一定温度下,将NH4Cl饱和溶液加水稀释
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类型2 溶解度曲线
4.(2024·石家庄模拟)t1 ℃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21
B.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变大
C.K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小
D.甲、乙两个烧杯中,加入KNO3的是烧杯乙
5.(2024·廊坊模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C.t1 ℃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量小于10 g
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6.(2024·张家口模拟)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 ℃时,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
(1)10 ℃时,   的溶解度较大。
(2)烧杯   (选填“a”或“b”)中加入的固体为N。
(3)乙中一定盛放的是饱和溶液的烧杯是   (选填“a”或“b”)。
(4)丙中烧杯a、b内盛放的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选填“>”“<”或“=”)b。
(5)40 ℃时,要使M、N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选填“M”或“N”)的饱和溶液。
类型3 pH相关曲线
7.(2024·河北模拟)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 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
8.(2024·烟台)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选填“>”“<”或“=”)7,溶液呈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的关系是n(Na+)   (选填“>”“<”或“=”)n(Cl-)。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类型4 化学反应速率类曲线
9.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B.b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不相同
10.(改编)某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60 ℃时,每次向10 g 30%过氧化氢溶液滴加调节剂,使溶液的pH从3依次调至13,测得30分
钟内产生气体的体积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O2H2↑+O2↑
B.pH越大,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
C.过氧化氢溶液在中性溶液中分解速率最快
D.60 ℃,30%过氧化氢溶液在pH为3~5的酸性环境中不易分解
11.(2024·牡丹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
答案
举例精讲
类型1:质量曲线
C 【解析】A.由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可知,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错误;B.少量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饱和石灰水中水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应停止后,温度下降直至恢复原温度,虽然溶剂减少,但最终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24  73      2  65  73      2
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盐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等质量的镁、锌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Mg>Zn,图像正确,正确;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开始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为0,错误。
类型2:溶质质量分数曲线
D 【解析】A.M点在曲线的下方,表示20 ℃时MgSO4的不饱和溶液,错误;B.N点对应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1%,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N点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35.1 g,错误;C.没有指出溶液的质量,无法计算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D.从图像可知,从100 ℃降温到20 ℃时,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且100 ℃的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 ℃的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降温后无溶质继续溶解,所以开始时硫酸镁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之后变为饱和溶液,随着降温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正确。
类型3:溶解度曲线
C 【解析】A.据图可知,t1 ℃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错误;B.t2 ℃时,b的溶解度是50 g,所以t2 ℃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错误;C.t3 ℃时,a、b的溶解度均大于30 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 g,则t3 ℃时15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正确;D.未说明溶液质量以及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溶质质量,错误。
类型4:pH相关曲线
B 【解析】A.锥形瓶中溶液呈无色时,可能显中性或酸性,其pH=7或pH<7,错误;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正确;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但由于不知道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点时所用的盐酸与NaOH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错误。
类型5:化学反应速率类曲线
B 【解析】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错误;B.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的速率大,对应的斜线陡,碳酸钙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相同,正确;C.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炭粉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足量,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错误;D.向pH=8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氢氧化钙溶液被稀释,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氢氧化钙无限稀释,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等于或小于7,错误。
题型专训
1.C 【解析】A.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Fe>Ag,铁粉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硝酸镁的质量不变,错误;B.铁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硝酸亚铁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正确;D.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银,错误。
2.B 【解析】A.高温煅烧石灰石,其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石灰石中还含有其他物质,且反应生成氧化钙,最终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零,错误;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少,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正确;C.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铁消耗的硫酸较多,生成的氢气较多,拐点高些,错误;D.某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错误。
3.A 【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正确;B.向稀硫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错误;C.温度不变,氯化铵的溶解度不变,错误;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向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一开始就产生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此时溶液的pH大于7,错误。
4.B 【解析】A.t2 ℃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 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 g∶(110 g+100 g)=11∶21,正确;B.将t1 ℃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至t2 ℃,KCl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错误;C.K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小,正确;D.t1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则甲、乙两个烧杯中,加入KNO3的是烧杯乙,正确。
5.B 【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甲和乙的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1 ℃时,甲的溶解度为10 g,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量为×100 g≈9.19 g,正确;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乙的溶解度与甲的相比,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6.(1)N
(2)b
(3)a
(4)=
(5) N
7.D 【解析】A.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正确;B.30 s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正确;C.60 s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正确;D.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地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错误。
8.(1)稀盐酸
(2)> 碱性
(3)<
(4)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9.A 【解析】A.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正确;B.a曲线的压强比b曲线的大,a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错误;C.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错误;D.若金属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则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若金属不足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错误。
10.D 【解析】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错误;B.由图可知,随着pH的增大,一定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先增大后减小,错误;C.pH=9时生成氧气体积最大,该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最快,pH=9时,溶液呈碱性,错误;D.60 ℃,30%过氧化氢溶液在pH为3~5的酸性环境中产生的氧气量很少,说明该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不易分解,正确。
11.C 【解析】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错误;B.在密闭容器中,木炭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正确;D.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加入催化剂的反应更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更短,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