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代诗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现代诗。这两首诗歌在中国现代诗歌样式和发展方向上,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回延安》代表着向民歌的发展方向;《再别康桥》代表新诗借鉴西方诗歌而又注意体现民族特点的取向。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贺敬之的《回延安》。现代诗二首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这两首诗。
贺敬之回 延 安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回延安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对母亲延安的眷念夙愿已偿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拟人欢迎场面的热烈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一、回延安:
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力的大手把人 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臧克家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养育之恩“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
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党的培育之恩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二、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感激,怀念)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比喻、夸张滔滔不绝的热烈场面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渲染)三、话延安: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夸张比喻排比、拟人拟人、比喻延安旧貌换新颜四、看延安: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
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枣园毛泽东旧居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五、颂延安: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
展望美好的明天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信天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借代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
而且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徐志摩再别康桥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 1920年10月,诗人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了解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的海上。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字词读音pànyàngxìngyúróuzǎogāosùlánshēng xiāo朗读时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读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思你能从诗歌中选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吗?
感受最深的意象有云彩、金柳、
青荇、拜伦潭、星辉等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3欢喜和眷恋4沉醉5激动不已6情绪低落7难舍难分感情起伏:感情基调首尾呼应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悟建筑美(形式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音乐美:1、押韵.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
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
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欣赏这首诗,你是否觉得它写得很飘逸,很美?那么,
这个美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呢?亮点探究1,道别康桥时为什么不见一个人 ,只道别西天的云彩?道别的对象有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体现作者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的构思,也代表诗歌的一种含蓄,可以让作者广泛想像,拓宽读者想像空间。2,诗人先写“轻轻地我走了”,后来为什么要改成“悄悄地我走了”?“轻轻地”是一种主观动作,“悄悄地”是一种声息,属于客
观效果,说明“我”走的效果确实是“悄悄地”,“我”绝对保持康桥
的一种原状,一种美好的清静,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
去的哀愁,首尾遥相呼应,也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我将于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是在爱里;再不容迟疑,爱,动手吧!徐志摩经典语录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