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天窗》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茅盾。课文描写了农村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看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文章结构清晰,以天窗为线索,先写天窗的来历,接着重点描写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最后总结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文中一些较为含蓄、富有深意的语句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如孩子们透过天窗所产生的丰富联想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童真童趣的珍视,体会中国文学作品中对童年生活描写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2. 语言运用: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如 “慰藉”“扫荡” 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3.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课文从天窗的来历到天窗带给孩子们慰藉的行文思路;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到的画面,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
4.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写乡村夜景和孩子们想象画面的优美语句,感受自然之美和想象之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或续写故事,展现自己心中的天窗世界。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含义,体会孩子们透过天窗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丰富内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以及文中所蕴含的童真童趣和对自由的向往。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想象在孩子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尝试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预习课文等。
六、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乡村夜晚宁静美丽的视频,视频中有星星闪烁、蛙声阵阵等画面。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样的乡村夜晚,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展示课题《天窗》,介绍作者茅盾,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天窗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出示生字词卡片,如 “慰藉(jiè)”“蝙蝠(biān fú)”“霸气(bà)”“猫头鹰(yīng)” 等,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 “慰藉” 可通过找近义词 “安慰” 来理解;“扫荡” 结合课文语境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在这里表示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对世界的猛烈冲击。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第一部分(第 1 - 3 自然段)写了天窗的来历;第二部分(第 4 - 7 自然段)写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到的;第三部分(第 8 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提问:“天窗对于孩子们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独特体验。
七、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精读第 4 - 7 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看到的景象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接着让学生重点体会孩子们的想象内容,提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天窗虽小,但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满足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是他们心灵的慰藉。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读出孩子们看到景象时的惊喜和想象时的兴奋。
2. 拓展想象,读写结合
展示一些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这样的天窗下,还可能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教师示例:“从那小小的天窗,我看到一片雪花慢悠悠地飘落,我仿佛看到无数的小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整个世界都变得银装素裹。”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例,进行想象说话,并写下来。
分享交流学生的作品,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总结全文,领悟主题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思考:天窗仅仅是指屋顶上的那个小窗吗?它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天窗不仅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更是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它代表着孩子们对自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有限的空间里,孩子们也能凭借想象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天窗一样,能给我们带来慰藉和想象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八、拓展延伸
1. 推荐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如《林家铺子》《子夜》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魅力。
2. 让学生以 “我心中的天窗” 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的想象世界。
九、课后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像天窗一样给自己带来慰藉的事物,不少于 300 字。
十、课堂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天窗》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词和修辞手法,还体会到了天窗对孩子们的重要意义,感受到了作者对童真童趣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保持一颗充满好奇和想象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和画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