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自己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的这一说法意在说明他能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 )
A. 得到民心 B. 军队作战勇敢
C. 是正义之战 D. 善用人才
2.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诗的写作背景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桂陵之战 B. 长平之战
C. 陈胜、吴广起义 D. 楚汉之争
3. 下图是某书的章节目录(部分)。据此判断,与目录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蒙恬 B. 汉景帝
C. 汉高祖 D. 汉文帝
4. 西汉初年,统治者之所以实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客观原因是( )
A. 土地兼并严重 B. 吸取秦亡的教训
C. 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D. 政治腐败
5.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 以农为本 B. 戒奢从简
C. 兴修水利 D. 重农抑商
6. 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要求他的陵墓只可用瓦器,而保定满城汉墓(葬着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闻名海内外。这说明( )
①西汉初期提倡勤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②文景时期,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
③诸侯王实力强大 ④文景之后奢侈浮华之风又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有不便(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辄弛(放弃)以利民”。材料说明汉文帝( )
A. 注重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提倡勤俭治国 D. 减免徭役赋税
8. 西汉初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 )
A. 盘庚迁殷 B. 百家争鸣
C. “文景之治” D. 休养生息
9. 汉文帝以他的仁德修身、治民、理诸侯和安四境,造就了人民之福、国家社稷之福,他本人也因此赢得了千古赞颂,成就了自身之福。这强调的是( )
A. 统治者个人德行的重要作用
B. 汉文帝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皇帝
C. 汉文帝时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D. 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0. 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有助于学习历史。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文帝二年:“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文帝十二年:“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其除田之租税。” 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整理自《汉书》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全部解读
B. 文帝、景帝勤俭节约的表现
C. 减免田租导致“七国之乱”爆发
D. 文帝和景帝减轻农民负担
11.下面为出土于汉景帝阳陵东部陪葬墓区的汉塑衣式彩绘跽坐侍女俑。此俑五官端正,神态平和从容,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神情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大肆征伐
C. 强化专制
D. 休养生息
12.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写道:“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这一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朝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汉文帝霸陵
B. 《史记》中的记载
C. 刘邦斩蛇起义的历史故事
D. 电视剧《大汉王朝》
13.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困扰和痛苦。这直接反映出汉文帝的统治政策是( C )
A. 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休养生息 D. 建立中央集权
14.“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15.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进言: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是 (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16.“国家的粮仓丰满殷实,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发生在( )
A.汉高祖后期 B.汉高祖前期
C.汉景帝后期 D.汉平帝时期
1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
A.主张以农为本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平定“七国之乱” D.定田赋为三十税一
19.下列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课堂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令王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嫔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20、“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 )
A.西汉 B.西周
C.秦朝 D.东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剑兴王业,三章易暴秦。 ——[明]孙承恩 百战功成汉业新,咸阳置酒问群
臣。 ——[宋]王十朋
材料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三 在取得天下后,这一人物采取了如下措施。
措施一 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措施二 释放奴婢,皆免为庶人
措施三 实行十五税一
(1)上述材料反映的都是历史上同一个人物的功绩,这个人物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人物能够“取天下”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措施集中体现的是哪一政策,并概括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
(4)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请你为上述材料归纳一个研究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被称作什么
(3)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商鞅、汉文帝与汉景帝对待“农”的态度的相同点。
(4)当今社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5DDCCA 6-10DCCAD 11-15DACBC 16-20CABDA
21、(1)人物:汉高祖刘邦。历史功绩: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局势。
(2)善用人才,深谋远虑。
(3)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4)西汉的建立和巩固。
22、(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立军功。
(2)“文景之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援农村建设等。
23、 (1)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
(2)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3)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