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吕雪峰
绚丽多姿的物质 水滴和冰 硫酸铜晶体氯化钠 钻石
干冰
铜
研究世界的两种视角宏观 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
变化、用途
微观 研究物质的构成
第三章知识主线化学式微观分子
原子
离子3.1 构成物质的微粒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3.3 物质的组成宏观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体验微粒的存在硅苯粒子图像体验微粒的存在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这是中国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一个个铁原子排列出的世界上最小的“原子”二字
(比例尺为l∶1013 )
一滴水中(20滴为1ml)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微粒,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
不停,需 多少时间才能数完?。3万多年你知道吗?滴水联想与思考:生活中的经历小珺的妈妈在厨房烧水,结果忘记关火,水烧的“没有了”?
小明把一勺食盐放到一杯水里,发现在放在水里的食盐慢慢变少,最后“消失了”。这是为什么?
重现?结论1 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桂花的飘香预防甲型H1N1的人们闻到香醇的酒味樟脑丸的消失生活片段实验探究1:氨水与酚酞溶液(中间做)观察思考:A杯中为什么会变红呢?:有哪些可能的因素呢?得出结论探究实验 积极讨论 大胆猜想 :如何验证我的猜想呢?:试试看。我能行!A欣赏---“小魔术”学会两种方法:对照和观察归纳现象:不变色变红色变红色结论21、氨水能使 变红;
2、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 另一烧杯中, 发生化学变化,使酚酞变红;(氨水有挥发性)
3 . 微粒总在不停地 。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 。 酚酞运动做无规则的运动。
越快实验探究2:水与酒精的混合1+1=2 ?123上下翻转提示:倾倒法实验探究3:水和空气的压缩对照:哪一支
针筒内的物质
容易被压缩?
原因?男生PK女神123结论3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 。都有一定的空隙酒精分子同种物质的微粒相同,微粒间的距离相同。
物质不同,构成的微粒就不同,性质也不同小结拓展延伸: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结论:物质的三态变化实质上是微粒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微粒本身不改变。结论: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 。 2.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性质不同。
3.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
就是 。
4.一般而言,物质微粒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小不同都有一定的空隙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改变的过程。总结:微粒的性质小
动
隙“微粒”闯关赛第二关:解释现象(抢答题)第一关:知识竞赛(必答题)学情反馈第三关:实验与设计比比谁全对?第一关:知识竞赛(必答题)第一关:学科知识竞赛:1.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氧,其原因是 ( )
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增大
C.分子间距离减小
D.分子改变了C 第一关:学科知识竞赛2.(2015?玄武区二模)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 )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数目减少
D.分子间隔变小D第一关:学科知识竞赛3.(2015?攀枝花)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分子变大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第一关:学科知识竞赛4.(2015?兰州)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B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C 湿衣服晾干,分子是运动的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B结束第一关:学科知识竞赛5(2015?昆明)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 (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A通过学习,下列生活中的实例,你能找到其中的奥秘吗?第二关:抢答谁最棒?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科学小天才
1.湿衣服晾在阴暗处和晾在太阳下,哪个更容易干?原理是?第二关: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结束2.为什么长期堆煤的墙角侧壁上用小刀刮开,会看到里面有黑色的煤粒?结束第二关
3.为什么铁轨、桥梁的连接处必须留有缝隙?第二关:4.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让其恢复原状正常使用。结束5.这句广告语反映出微粒的性质是?第二关微观解释:腌制的食品会变咸?第二关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 ?结束第二关6.仔细观察录像,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第二关
结束第三关:实验与设计【分析讨论】①图一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 色
②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F试管,此处运用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
③步骤二中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
B、D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试管,
结论:改进后实验的一个主要优点: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提供以下药品和器材:氨水、水、烧杯、玻璃棒、棉花球、带橡皮塞的试管、滤纸(可吸收极少量液体)、胶头滴管图示方案
优点展示课堂延伸: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查资料:说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
干冰、水、
金刚石、石墨、
铜、 铁、
氯化钠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班级 姓名 组号
第1课时 微粒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环节(学会两种方法:对照和观察)
实验探究1:氨水与酚酞溶液 欣赏---“小魔术”
演示实验
氨水与酚酞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
可能猜想
制定方案
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
小结:1、氨水能使 变红;
2、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 另一烧杯中,发生化学变化,使酚酞变红;(氨水有 性)
3 . 微粒总在不停地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
实验探究2:水与酒精的混合
实验步骤
1.将水加至试管体积的一半 2..继续加入酒精至满,塞紧橡皮塞。
3.上下反复倒置几次。
现 象、结论
实验探究3:水和空气的压缩
实验步骤
可压缩体积
结论
抽取5毫升水
抽取5毫升空气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
2.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物质性质也不同。
3.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 。
4.一般而言,物质微粒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课堂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基本特性是:
二、学情反馈:
1.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氧,其原因是 ( )
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增大 C.分子间距离减小 D.分子改变了
2.(2015?玄武区)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数目减少 D.分子间隔变小
3.(2015?攀枝花)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分子变大
C.
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4.(2015?兰州)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B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C 湿衣服晾干,分子是运动的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5.(2015?昆明)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 ( )
A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6. 如图一是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氨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他做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一: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步骤二:向A、E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二连接好,并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①图一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 色
②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F试管,此处运用的实验方法是
③步骤二中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 ,B、D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试管,由此可得出结论:
④与图一实验相比,改进后实验的一个主要优点:
7.设计一个实验(图示方案)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提供以下药品和器材:氨水、水、烧杯、玻璃棒、棉花球、带橡皮塞的试管、滤纸(可吸收极少量液体)、胶头滴管、锥形瓶、小试管。
课件1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