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镇江市初中优质课评比: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件+学案+素材 赵贻红(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镇江市初中优质课评比: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件+学案+素材 赵贻红(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23 20:41:47

文档简介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型:新授 授课人:赵贻红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 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难点】 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微粒的性质
[实验助学]
(一)[实验]:如何与同学们分享一块糖?
你的做法:
得到的结论1
(二)[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
说明:
[实验] 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
结论2:
(三)[实验] 水与酒精混合
25mL的酒精与25mL的水混合其体积小于50mL
结论3:
[实验]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说明:
二、我能完成:
1、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能用肉眼见到的
 C、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是相同的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有的是不能运动的
2、2015年8月12号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产生大量毒气,很多人中毒,主要说明 (   )
 A、毒气微粒很小  B、毒气微粒间有空隙
 C、毒气微粒质量太小  D、毒气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3、水结成冰是由于     (   ) 
A、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停止了 B、构成水的微粒变小了
C、构成水的微粒变大了  D、构成水的微粒的空隙变化了
4、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不能用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的是   (   )A、打开盛有醋的瓶盖,闻到醋的酸味 B、大米粉中掺入白糖
C、把糖放在水里 不见了 D、盛夏打足了气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爆胎了
5、运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
(2)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6、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酒精的微粒     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的缘故。
7、碘受热能升华,这是碘的重要    性质,当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时,构成碘的微粒间的    变大。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受热变   ,遇冷变   的缘故。
8、如右图,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
这一实验说明了     。

9、如右图所示,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使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看到什么现象(溴蒸气是红棕色的,其密度比空气大)?
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10、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个探究微粒的运动的小实验。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实验Ⅱ(见下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图1 图2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见上图2)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
课件28张PPT。§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镇江市江南学校 赵贻红 我们今天的课从一块糖开始……创设问题情景:
老师手上有一块方糖,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它们与你的同学们分享?研讨  可以把这块糖切小,研碎,还可以把研碎的粉末溶解在水中……学通过上述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物质能被分割。 “一滴水里含有1.67×1021个水微粒”。看到这句话,你的想法是什么? 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结论1绚丽多姿的物质冬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2C·结论2 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研1、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例可以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吗?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湿衣服为什么会晒干?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照射的地方干燥的更快呢? 说明:水的微粒和酒精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且空隙大小不同,混合时由于微粒的运动,微粒填充了之间的空隙。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固态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研 结论3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一般来说,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固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改变的过程。(微粒本身没有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1、所有物质都是有肉眼看不见、极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的;
3、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1、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能用肉眼见到的  C、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是相同的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有的是不能运动的 2、2015年8月12号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产生大量毒气,很多人中毒,主要说明        (  )  A、毒气微粒很小  B、毒气微粒间有空隙  C、毒气微粒质量太小  D、毒气微粒在不断地运动AD练3、水结成冰是由于    (   )        
A、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停止了 
B、构成水的微粒变小了 C、构成水的微粒变大了 
D、构成水的微粒的空隙变化了 4、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不能用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的是   (   ) A、打开盛有醋的瓶盖,闻到醋的酸味 B、大米粉中掺入白糖 C、把糖放在水里不见了 D、盛夏打足了气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爆胎了 DB5、运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
(2)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6、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酒精的微粒     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的缘故。
7、碘受热能升华,这是碘的重要   性质,当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时,构成碘的微粒间的  变大。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受热变  ,遇冷变  的缘故。不停的运动 物理 空隙 大小8、如下图,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
这一实验说明了     。 滤纸条上的酚酞从试管口向底部逐渐变红 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9、如右图所示,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使上
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看到什么现象
(溴蒸气是红棕色的,其密度比空气大)?
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红棕色的溴蒸气和空气相互扩散,上瓶一会儿后也呈红棕色,因为
构成溴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10、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个探究微粒的运动的小实验。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实验Ⅱ(见下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见上图2)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 图1图2氨水可使酚酞变红,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变红 氨分子运动到B中 没必要,因为前面实验已做过对比实验 祝学习进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