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以内的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24 18: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数学学科
单元名称 20以内的数
单元教学任务分析
单元整体规划 学习领域单元主题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项目学习
核心素养表现 数感 □量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对应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的关系。3.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用“十几就是十和几”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4.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学业要求: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单元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结构图 “20以内的数”是上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1~20的认识、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排列。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数数、读数、写数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初步感悟“十进制”和“位值制”;在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以及比较数的大小。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认识更大的整数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知识起到铺垫作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形成数感的重要载体,同时在11~20各数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等也有一定的发展。“11~20的认识” 主要是在数数过程中初步认识11~20各数。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十进制计数法,计数方式也从原来的“逐一计数”过渡至“分群计数”。学生虽然在“10的认识”一课中已经经历“把10根小棒扎一捆”的活动过程,但对于活动背后蕴含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教材先通过例1,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小丑鱼的数量,在不同摆法的比较中体会到“10个一就是1个十,再接着数到12,这种方法最简便”,由此突显“十”这个计数单位在认识更大的数这一过程中的价值,初步感悟“十进制”。接着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计数,一方面在操作中加深对“十进制”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新数形成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序,认识读法和写法。其中重点关注20的产生过程,通过欢欢的疑问“从19接着数1个数,是多少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借助操作活动理解“只要满10个一,就可以得到1个十”“2个十就是20”,进一步加深对“十进制”的理解。 “十几就是十和几”主要是掌握数的组成,理解数的含义,感知“位值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小棒——计数器——数位表”逐层抽象的过程,初步体会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数值不同,认识十位和个位,能用语言和算式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11~20各数的组成,并进一步基于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在运算过程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20以内数的排列”主要是通过填数和数数,感知数与点的一一对应,会比较数的大小,丰富对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填写方框里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感知数与点的对应。要注意的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因此对直线的形成过程要进行说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轴作铺垫。接着利用数序和数的组成比大小,进一步强化对数序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学生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学生已经经历过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10以内的数,感受过数的累加过程,会读写10以内的数,对10以内数的含义、数序及大小等有系统的认识;并在认识10时,通过把“10根小棒扎一捆”的活动,初步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体会“十进制”。从经验储备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也能借助小捧一一对应来数数。在学前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11~20各数,但对于数的意义,以及蕴含其中的“十进制”“位值制”都缺乏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计数、读数、写数过程中重点体会这些概念在认数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这两个名词不要求学生掌握),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从思维特点来看,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活动体验,主动建构知识。
学习困难预估 1.对十进制的理解比较困难由于认知经验及年龄心理特点的限制,一年级的学生较难真正理解“满十进一”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对计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一对应的阶段,即使面对物体数量较多时,仍习惯于用一个一个数的方式得到结果。虽然在10的认识一课中已经经历过“把10根扎成一捆”的活动,但多为模仿,并未思考“为什么要扎成一捆?扎成一捆后有什么用?”事实上对“十”这个计数单位的认识及运用都需要在运用积累中逐渐体会和感悟的;另一方面,“从19接着数1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对初学者来说要从十进和位值的角度真正理解,也是比较困难的,有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19添上1,会产生新的计数单位,变成110。”。2.难以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数值20 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位值”,即相同的数字在不同位置上表示的意义不同,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则表示1个十,是表示多个(10 个)。像这样抽象的道理,对学生而言可能也是存在困难的。
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序号 学习目标描述 学
1 借助学具,进一步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初步感悟十进制和位值制。 B
2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各数。 C
3 能运用“十几就是十和几”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C
4 会用符号“<”“>”“=”正确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感悟相等关系和不相等关系。 C
5 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感知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D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数的意义,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能运用“十几就是十和几”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数位”,体会“满十进一”。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描述
1 11~20的认识 新授 1. 借助“摆小棒”活动,经历数一数、摆一摆等过程,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写各数,理解数的意义,初步感悟数序和数的组成。2.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实践操作、对比分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3.在“摆小棒”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数感。
2 十几就是十和几(1) 新授 1.借助学具,进一步理解11~20数的组成,认识十位和个位,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初步感悟十进制和位值制。2.能正确说出数的组成,会用“十几就是十和几”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3.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数感和几何直观。
3 十几就是十和几(2) 新授 1.进一步理解11~20数的组成,能正确说出数的组成,会用“十几就是十和几”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2.能熟练计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计算”。3.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认真观察、乐于表达和思考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数感和几何直观。
4 20以内数的排列 新授 1.经历“填数”和“数数”等活动,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感知数与点的对应。2.会用符号“<”“>”“=”正确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感悟相等关系和不相等关系。3.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清晰、规范的表达习惯,形成初步的数感及推理意识。
单元教学建议 1.借助多样化的学具,在操作活动中感悟十进制和位值制。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数位表等),借助直观模型将抽象的数概念具象化、直观化,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11~20的认识“一课学习时,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小棒表示小丑鱼数量的操作活动,在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中,体会到“先把10根小棒扎一捆,再接着数,这种计数方法比较简便”,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进而在用小棒表示其他各数时得以巩固。再如学习“十几就是十和几”一课,组织学生经历用半具象的“小棒”到更抽象的“计数器”,最后到抽象的“数位表”这些不同学具表示15这个数的过程,逐步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位值不同”,感悟数位的作用(位值制)。2.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十几就是十和几,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2022版新课标把“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合并为一个学习主题“数与运算”,是基于对两者间密切关联的思考。在新课标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如“十几就是十和几”一课,借助学具摆放11~20各数的组成,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达数的组成,运用加减算式熟悉十和几,这里的计算,不仅是对运算的学习,更是通过计算进一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单元活动设计 序号 活动主题 活动类型
1 用小棒表示小鱼的数量 观察比较感知体验
2 用小棒表示11~20的数 观察比较感知体验
3 用珠子表示小海星的数量 观察比较感知体验
4 填数、数数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5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观察思考理解运用
单元作业设计 (见课时)
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评价指标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评价方式
学习兴趣 1.在课堂学习中乐于动手实践,自主摆数、自主拨数。2.在完成实践作业时能根据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 课堂观察过程记录表现性任务
学习习惯 1.在课堂学习中,能认真听讲并能用规范语言表达、规范书写。2.在完成实践作业时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游戏。 课堂观察过程记录作业分析
学业成果 1.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认识十位和个位,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写各数。3.能运用数的组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4.知道20以内数的排列。5.能用符号“<”“>”“=”正确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书面测试
单元评价命题 知识内容 具体目标描述 学维度 题目编码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11~20的数 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认识十位和个位,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1、5③、5④、5⑦、6、7②、9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写各数。 1、2、5①、5②、5⑤、6、9
十几就是十和几 能运用数的组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5⑧、8、9
20以内数的排列 知道20以内数的排列 3、5⑥、6、7①、9
能用符号“<”“>”“=”正确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5⑧、9
20以内的数
11~20的认识
例1、例2
数的组成及相关的加法运算 例1
20以内数的排列
例1、例2
十几就是十和几
与数的组成相关的减法运算 例2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教育网(www.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