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当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当中的阶段。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 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兴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兴旺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 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依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此外,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1
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与当代文艺创作密切相关。艺术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艺术创作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者艺术思想和创造素材的来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可以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我们勇攀文艺“高峰”提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
首先,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一样,艺术也有它的阶级性,艺术创作者首先应该解决艺术为了谁的问题,这涉及到艺术观的问题,所谓艺术观是指创作见解,是创作者创作风格形成和成熟的标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劳动着的人们,而劳动创造了美。艺术创作者应该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艺术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创作方向,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艺不能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出现偏差,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
其次,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前所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人民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文艺原料矿藏,而过去的文艺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因此,文艺创作者要把生活的准备放在首位,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人们之所以从过去的文学作品中仍然能够感受到生活气息并受到生活启示,“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源于生活”。文艺深植于生活,生活为艺术作品提供了描写的对象和讴歌的主题,生活又赋予作品人物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艺术创作者需要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以饱满的热情、优美的笔触、生动感人的形象,刻画当代最美人物和奋斗不息的人生。
再次,让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并引领时代风气。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能够服务并指导实践。同样,经过艺术创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加工,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则表现得“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典型化的文艺作品能够使人民惊醒、感奋,从而推动人民改造自己的环境。因此,理想的文艺作品应该表现为,文艺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升华,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是与现实生活具有“不似之似”的一种艺术真实。
(摘自来庆彬、李玉琳《毛泽东<实践论>哲学思想与当代文艺创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是因为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B.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是因为他们否认了感性认识,否认了直接经验。
C.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靠得住的前提是它来源于感性认识,且感性认识的材料够丰富并合于实际。
D.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能够服务并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的唯一原因。
2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任务在于接触了解客观事物的外部事实和现象,整理加工材料,形成对事物的规律性认知。
B.基于感性认识能动地获得理性认识,并用理性认识来指导社会实践,这只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无数循环中的“一环”。
C.从《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思想看,文学艺术创作应该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要求。
D.毛泽东善用大众化的语言,如“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知识里手”,把高深的理论浅近并且生动地表达出来。
3.下列选项完全体现了材料一中“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一项是 ( )(3分)
A.考察团来延安考察,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一想”之后,做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一判断。
B.先秦时期,荀子的认识论初步概括了人的认识过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实践论》弥补了荀子认识论的局限性,赋予了它新时代的内容。
C.1937年,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极大损失。在形势和任务的迫切要求下,毛泽东写下《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D. 王阳明强调“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即知和行是作为统一整体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4.材料二提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可以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并作简要分析。(4分)
改霞的思想像她红润的脸蛋一般健康,它的心地像它天蓝色的布衫一般纯洁。她像蜜蜂采蜜一般勤地追求知识,追求进步,渴望对社会贡献自己的精神力量,争取自己的光荣。对这个二十一岁的团支部委员来说,光荣就是一切。她简直不能理解,一个人在这样伟大的社会上,怎样能不光荣地活着。
▲▲▲
(二)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鸟朝风
肖江虹
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雾,天地都给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没有见过有这样气势的大雾,呼吸都不顺畅了。
你们两个进来。师傅在里屋喊。师傅说今天雾大下不了地了,正好我有事情要交代。
师傅从床下拉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他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唢呐。师傅弯下腰不停地翻检着箱子里面的家什,挑啊拣啊,终于,他抽出了一支略短一些的唢呐,把唢呐放进嘴里,唢呐就发出长长的一声鸣。师傅直起腰来,把唢呐递给我身边的蓝玉,说先把它吹响,我就教你基本的调儿。
蓝玉当时的样子我都没法子形容,接过唢呐的那一刻,我看见蓝玉握着唢呐的手在轻轻地抖动,然后他笨拙地把唢呐塞进嘴里,腮帮子一鼓,唢呐就放出来一个闷屁,又一鼓,又
3
出来一个闷屁。
我就定定地盯着师傅的手,希望他能抓住一支长的唢呐不放,再放到嘴里试一试,然后递给我。师傅是拿出了唢呐,拿出来还不止一支,拿一支出来,他先是吹吹,然后卷起袖口拭擦一番,又放回去,又捡起一支吹拭一番,照例又放回去。
“砰”的一声,师傅合上了他的箱子……
我没有吹上唢呐。我走了,我要回家了。我背着行李边走边哭,我悲伤极了,我这辈子怕是当不上唢呐匠了。我觉得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水庄的游本盛了,他一心一意的送他的儿子学唢呐,可他的儿子学了差不多半年,连用唢呐放两个闷屁的机会都没有。
拐过弯,我听见路坎下有说话的声音。踮起脚,我看见老庄叔正领着一群人在他的新房上夯草。干活的人里还有水庄的游本盛。我悄悄的从火棘树下钻过去,把身子隐在草丛里。
以前我还没看出天鸣这娃是吹唢呐的料呢! 老庄叔说。
天鸣可比我强,我这娃不要平时看他不吭不响的,做起事情来可一点不含糊。父亲说,前不久回来还气粗的给我和他老娘表态,要吹《百鸟朝风》呢!
老庄叔觉得父亲在吹牛。就说,《百鸟朝风》!《百鸟朝风》! 我都好多年没听过了,上一次听还是十多年前,那场面,至今还记得,焦三爷坐在棺材前的太师椅上,气定神闲的吹了一场,那个鸟叫声哟! 活灵活现的。
等天鸣学回来了,我让他吹给你们听。父亲许愿。
我就是担心,天鸣有没有那个福气,这《百鸟朝风》一代弟子就传一个人呢。老庄叔说。
你们可以不相信天鸣,我是相信我的娃的。父亲说。
我蛇样的从草丛里梭出来,我不想回家了,我想吹唢呐,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想吹唢呐。
回到土庄,师傅正在院子里磨刀。看见我失魂落魄地站在院子边的土墙下,师傅说:你师娘到地里去了,你也去吧!
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 “焦三爷传声了! ”,路上的人一听,一张脸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
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风》。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它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他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所以,焦家班所有的弟子都是要参加这个仪式的,连他们的亲人都会四里八乡地赶来参加,因为谁都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唢呐王。
师傅开腔了:“我这几年收了不少徒弟,大大小小的,没给吹唢呐的丢人。”顿了顿,师傅接着说:“我们吹唢呐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这个活传下去的责任,所以,我今天找的这个人,不是看他的唢呐吹得多好,而是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师傅拿出一个黑绸布袋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抽出来一支唢呐。远远的我就感觉到了这支唢呐该有些年龄了,钢碗虽然亮得耀眼,却薄如蝉翼,杆子是老黄木的,唢呐的杆子一般就是白木,能用这样色泽的老黄木制成的唢呐,足见它的名贵。
“这支唢呐是我的师傅给我的,它已经有五六代人用过了,这支唢呐只能吹奏一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百鸟朝凤》。现在我把它传下去,我也希望我们无双镇的唢呐匠能把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师傅举着唢呐说。
院子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师傅手里的那支唢呐。我既紧张又期待,侧目看了看我的师弟蓝玉,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
4
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花朵儿正期待着雨露的降临,焦虑、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间涌动着。蓦然,盛开的鲜花枯萎了。几乎就在一眨眼间,正准备迎风怒放的花儿无声地凋谢了,花瓣起来了一层死灰,花杆儿也挫短了半截。这朵刚才还生机蓬勃的花儿,转眼间铺满了绝望的颜色。
这时候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 ”
焦家班的传声仪式结束后,蓝玉很是难过。我知道师傅传我《百鸟朝风》是因为我老实,不传给蓝玉是觉得蓝玉花花肠子多。其实师傅是不对的,蓝玉天分比我好,他确实是比我精灵了一些,可人精灵点有什么不好的呢
蓝玉走了,背着一个包袱,狠狠的转了一个身,留给我一个瘦削的背影。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父亲在众人面前夸赞我并许愿众人,出自他对我的绝对信任和期许,这鼓励使我战胜挫败感成为了新一代唢呐王。
B. “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是师傅挑选传承人的标准,说明师傅重视的是徒弟们的精神品质而非演奏水平。
C. 我的师弟蓝玉天分比我好并且学习唢呐比我早,最终却在传声仪式上落选,这是他选择离开焦家班的重要原因。
D. 小说展现了传统技艺传承中师徒之间的情感纠葛,师傅最终的选择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属于“情理之中”。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小说虽没有直接描写《百鸟朝凤》的演奏情形,但通过老庄叔等众多无双镇人的期待衬托了《百鸟朝凤》的艺术魅力。
B. 小说语言生动,“我蛇样的从草丛里梭出来”“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等描摹细腻,富有乡土气息。
C. 作者用“花”的比喻来描写传声仪式现场蓝玉等待结果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从渴望到失望的过程。
D. 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叙述传声仪式的整个过程,增强了描写的真实感和紧张感,使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8. 本文构思精巧,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简要说明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4分)
▲▲▲
9. 文中多次出现“水庄的游本盛”“父亲”和“我的父亲,水庄的游本盛”几种称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使用称呼的作用。(6分)
▲▲▲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 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5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 “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材料二: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 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 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至夫临难必死,尽智竭力,为法为之。故先王明赏以劝之,严刑以威之。赏刑明,则民尽死; 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故先王贤佐尽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知之矣。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刑赏A不察B则民C无功D而求E得F有罪G而幸免H则兵弱I主卑。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不与其子而授舜”与《论语·侍坐》中“吾与点也! ”的“与”词义不同。
B. “公义行则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治”词义不同。
C. “污行从欲”的“污”与《促织》中“成以其小,劣之”中的“劣”用法不同。
D. “严刑以威之”与《得道多助》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威”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材料一以尧舜禅让传贤不传子,厨师调和五味不敢私食,论证了王伯之君当贵公去私。
B. 祁黄羊荐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一心为国,受到孔子称赞,人臣做事应出于公心。
C. 私义风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风行,国家就会太平,那么明君治国应先公义后私心。
D. 材料二通过一系列对比,说明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君臣坚守公心,国家要法治严明。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
6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③,且歌梁苑诗③。
餐毡怀雁使⑥,无酒羡羔儿⑥。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 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③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 ④“餐毯”句:用苏武牧羊事。⑤羔儿:美酒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二句的“角”声,与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用。
B. 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
C. 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人的形象。
D. 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由雪生发,言志抒怀。
16. “餐毡怀雁使”一句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苏武传》的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 ▲ , ▲ ”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
(2)《登岳阳楼》中“ ▲ ,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小明与家人泛舟西湖之上,微风拂动衣襟,他开心地说:“这就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说的‘ ▲ , ▲ ’啊!”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人们一边看电影, ① 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等一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银幕上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与诗人朋友驾鹤飞越星河,在九天之上与仙人共饮。这段颇具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令网友纷纷破防,“看到流泪,只有中国人才懂那些诗词里的浪漫。”
电影不仅在美术层面有所突破,更探索出关于中国叙事的新路径。“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A),长安的繁华气派、梁园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长安三万里》的“出圈”是 ② 。近年来,一批深具东方美学的爆款文艺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严肃中玩梗,拉近千年文物与年轻观众的心理距离;《上新了·故宫》将建筑艺术与沉睡数百年的传奇文物带到大家面前; 西安大唐不夜
7
城互动游戏“盛唐密盒”有梗有趣,寓教于乐;《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技惊全网……
“中国式浪漫”风行背后,可以说是文艺领域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赛,只要 ③ ,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同样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 (B)。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长安三万里》中诗人高适的这句话引发共鸣。它提醒我们,传统文化这个资源宝库,仍然有广阔的可挖掘与利用的空间。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C),只要用心、用情探索传统文化之美,观众的反馈即是最好的双向奔赴。恰如高适的那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章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
② ▲
③ ▲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得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5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银幕上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与诗人朋友驾鹤飞越星河,在九天之上与仙人共饮。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价值”,渴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赞美,渴望别人能给自己带来正面、美好的情绪感受。然而,过度的赞美或者表扬,也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