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3 22: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江一中2025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强方能国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必须夯实农业基础,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要素、产业、生产关系等相互联系、互补互促的多个方面。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既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充分考虑中国自身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一、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必须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着眼,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劳动者。
从生产资料看,需要增加对土地的投资,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提升土地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赋能种业发展。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实现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通过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干细胞育种等颠覆性技术,推动我国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以及智慧大棚、垂直植物工厂、养殖工厂等智慧农业基础设施。需要按照绿色低碳要求,运用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发展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农业疫苗、可降解农膜等新农资,替代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影响较大的传统化肥农药、农膜、饲料。
从劳动者看,传统的农业劳动者逐渐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必须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新农具”会干“新农活”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劳动者,如农业科技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等。这些“新农人”颠覆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印象,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农业劳动者。为此,应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推动更多优秀人才下乡,加快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劳动者。
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着眼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新农业新业态。
从纵向产业链来看,需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在农产品加工环节,通过工农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需要在农产品电商基础上,加快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VR/AR等数字技术,构建智慧物流,拓展直播带货、粉丝经济等数字化营销渠道,缩短流通链条,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助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
从横向产业关联来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可再生能源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能够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群高质量发展。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必须相互适应。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从产业链看,我国农业生产在产前、产后已基本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企业化经营,但生产环节仍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需要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农业生产环节存在的规模狭小、资金乏、技术和观念陈旧等问题,可能导致上下游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缺乏相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条件,从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构成阻碍。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改造这种农业生产关系。在产前产后环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并跑”甚至“领跑”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农业生产环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此外,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农业具有重要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职能,这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定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既要大力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农业,也要容纳承担就业和生存保障职能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因此,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中国国情,保持足够耐心,为传统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留下应有的生存空间。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选摘自李萍 田世野《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
材料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些堵点难点。
城多要素流动不畅,数字鸿沟亟待弥合。农业领域产业数字化水平相对滞后于非农产业领域,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及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居民在数字素养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方面落后于城市居民。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仍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道路、桥梁、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城乡之间交通网络的衔接性,使得农村产业难以实现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农业研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专缺乏。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不高,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不足,持续稳定支持经费比例偏低。并且,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风险大,难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进来。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仍然是以稻谷、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特色产业链较为短缺,品牌产业链不够长,龙头农产品企业数量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选摘自夏明月 陈冬阳《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互补互促,既要遵循现代化规律,也要符合我国国情。
B.“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已被农业科技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新农人”代替·改变了传统农民的印象,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C.纵向产业链与横向产业链不同,纵向产业链需要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撑,横向产业链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融合发展。
D.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已基本实现农业生产产前产后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企业化经营,但生产环节却以分散化生产为主,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中的基本国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实现种子自主,通过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干细胞育种等颠覆性技术,目前我国实现了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的高质量发展。
B.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农业具有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如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势必影响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进而使农业生产失去就业和社会保障职能。
C.我国城乡发展不统一,城乡数字化运用水平有一定差距,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这就成为阻碍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主因。
D.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依然是传统农业,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产业强国建设,就需要着眼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打造农业新业态。
3.下列各选项不属于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应用的一项是( )(3分)
A.土壤湿度传感器
B.独居老人生命体征探测器
C.“无人农场”新种植模式
D.“互联网十农业”定制农业、认养农业
4.两则材料论证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如何更好实现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桃红桃红
胡斐
冬天的尾巴,旷野里的风还是长刺的。海花从车窗里伸出手去,接着撒野的一段风,一抓一放,割得掌心生疼。她被凛冽的风逼出了泪来。车上坐着十几个人,都是歌舞团的演员,他们去慰问一个边境哨卡。听说那里荒无人烟,只有九个兵,守着一座黑色的山,没有树,没有草,风毫无遮挡,自由来去,吹得那里的石头滴溜溜圆。
大客车一路颠簸,路长得像牛皮筋,韧性十足,越扯越长。草木稀少,途中见到一棵大榆树,莽莽苍苍里,感觉得有几百岁,孤独也长了几百年。直到太阳落成咸蛋黄,才算到了。八个穿军装的男人困拢来,高的矮的,都精瘦,脸上爆皮,嘴上也白花花起皮。风太烈,咣咣敲院子的铁门,像拿斧子劈柴,不砍碎不罢休。八双手忙端茶逆水,让演员们洗洗涮涮,休息解渴。那地方都是苦水,水洗过的衣服都是白色盐碱花。海花喝了一杯茶水,咽了又咽,仍在嗓子眼打转,想偷偷吐掉。车上来的时候装了新鲜蔬菜,路上颠来倒去,菜都满头聋脑成了烂菜,兵们还是欢欢喜喜往回抱。海花忽然看见一个娃娃脸的兵,捡起半根断了的芹菜梗,嚼甘蔗一样在嘴里摸味道,眼睛都高兴得起来。刚才的那口水,就有点呛着海花,她眼睛发酸,转身去看远处的山脊,一条一条黑色的线,都被镶了金色的边,比明信片上的风景孤绝,别的山都没有那么深的孤独。
这时候,从远方的荒原,第九个兵才嗒嗒嗒地骑着一匹黑马过来。马和人一样都被精心打扮过,整齐的门鬓被编成了三股辩,戴着鲜艳的红绒花,颈背的鬃毛互相交叉,流苏一样飘荡在风里。骑马的人坐得笔直,身体跟随着马有节奏地高低,像掌握了绝顶武功的侠客。海花发呆的工夫,马到了身旁,龇牙咧嘴去咬海花的衣服。海花从马嘴里抢下演出服的腰带,马上的人突然羞红了脸,黑红黑红的脸,慌张乱转的眼睛。
从马上跳下来的时候,左脚右脚都乱,差点把自己挂在马上下不来。大家哗啦啦笑,跟着风的节奏鼓掌,把可怜的骑兵从马上解救下来。他背过身,忙着松肚带,解马鞍,给马背盖薄毛毯,用一条旧毛巾给马擦汗。马却还是咴儿咴儿冲着海花,一阵一阵吹起马口哨,主人不好意思地轻声道欢,它喜欢你。的一声,歌舞团里的人起哄成一片,兵知道话说岔了,皱着眉头不会解释,低头牵马往稍远的旷野走。
海花暖心跟过去,说这匹马真好看。马听懂了,转头看她,鼻子往她的肩膀上靠。海花愣住不敢动,她因为跳舞早早参加了工作,在草原沙漠戈壁上都表演过,却没骑过骆驼和马,更没像苏依勒那样,连羊逮住了也骑过。她听说马的后蹄,连狼都踢得死,那马站在她身旁,像一座小山,乎乎往她脸上呼气。给马擦汗的人说你别怕,它脾气挺好的。他又说,它叫桃红。啥?海花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匹马叫这个名字么。是呢,它就叫桃红。桃红听到别人叫它的名字,得意地仰脸,咧开嘴笑。海花就不怕了,轻轻伸手去摸马的脖子,光溜顾滑,低声问它为啥叫桃红。兵把耳朵侧过来,似乎听不清楚。海花大声复述,兵说了一句,桃红柳绿。海花懂了,看戈壁那些石头的树,石头的花,桃红柳绿在这里是个幻梦。一匹叫桃红的马,可以代替春天,森林,花丛,在这里到处巡。哪里都在桃红,戈壁有它的桃红。
安顿了马,凌齐了九个,演出开始了。海花独舞,群舞,合唱,风吹着她单薄的舞裙,桃红的大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看。他们说马和人一样,什么都懂,海花觉得没说错。演出结束,吃饭喝酒,兵们敞开了敬酒,演员们也撒着欢儿地喝。骑着桃红回来的人叫林根,被人推着来敬酒。黑红黑红的脸,在柴油发电机带起的微弱灯光里,只看得清白白的牙齿。海花和他碰杯,刚要仰脖干了,林根拿胳膊轻轻碰她的手,我奶说,不能让女人多喝。他压着海花的酒杯,自己喝了两杯,一杯自己的,一杯海花的。海花想这么坚硬的地方,人都是柔软的,软得像棉花。海花开了门,走到外面,星星仿佛伸手可及,她就伸出手去够,一边够,一边没来由地笑。
骑马回来的林根,站在门口看,忽然桃红咳儿咬儿喊他,桃红聪明得不像一匹马。林根并排和海花站在星空下面,像有一座海,海浪摇来摇去,碎了一地的星星。海花问,你的耳朵怎么了?敬酒的时候,海花看出林根一侧的耳朵不太好,别人说话,他总要不自觉转身用另一只耳朵去接收声音。林根说,突然就失聪了,条件艰苦,守在这里的人,脱发,骨质疏松,耳结石,都可能有。海花不会安慰,远处就是长长的边境线,有人想偷偷过来,有人想偷偷出去,千奇百怪的理由,总得有人守着。林根解开马绳,把海花送到桃红背上。马鞍卸了,只有个薄毯子,海花静静坐着。林根只想让海花坐一坐,感受一下马背的安稳。结果桃红自己跑起来,桃红胸有成竹,左右闪躲,四蹄起落,身子晃都不晃。跑了很远再绕回来,海花身下的薄毯还牢牢扒着。林根训诫桃红,桃红挺直脊背站得端庄,大大的眼睛看着林根,鼻子呼出白色的雾气,嘴里不发一言。海花想这漫长的边境线,交给林根和桃红这样的兵,让人安心。
告别的时候,天上的月亮小小的一粒,太阳还轻飘飘的。九个人被演员们挨个拥抱,鼻涕眼泪都流下来。林根的心脏在海花的怀里,海花的手里被塞了一颗玛瑙石。戈壁滩里据说有很多奇特的石头,长了上万年,石头都成精了。林根送给海花的石头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绯红的一颗珠子,圆得不规整。林根说昨天戈壁上碰到的,随便捡的,海花就收下了。海花抱着桃红的脖子说,我一定回来看你。桃红听懂了,眼睛里流下硕大的一滴泪珠。
(摘自《草原》2024年第6期,节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起笔进行环境描写,以海花的感受,突出了风的凛冽,同时交代了故事发生地边境哨卡的环境特征。
B.小说第二段对八个哨兵进行了整体的肖像描写,其中“白花花起皮”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边疆哨卡环境的恶劣。
C.小说精心描写了第九个兵的出场,马和人都经过精心打扮,门鬃编三股、戴红绒花,说明九个兵守哨卡的寂寞无聊
D.戈壁滩哨卡条件艰苦,林根耳朵失聪,守哨卡的人都可能会有脱发、骨质疏松等,从侧面表现他们的守边意志。
7.下列对人物“海花”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花跟随歌舞团去戈壁滩慰问一个边境哨卡的九个兵,她的所遇所感是小说内容推进的主线。
B.海花勉强咽下哨卡“苦水”,与“娃娃脸兵”咀嚼“甘蔗”一样咀嚼半根断了的芹菜梗形成鲜明对比。
C.海花被林根不让多喝酒的行为感动,感受到“兵”们虽在“坚硬”的地方,却有无限的柔软情感。
D.海花与林根、桃红分别,一句“一定回来看你”,使桃红流下了眼泪,给小说增添了悲剧色彩。
8.简要赏析标题“桃红桃红”的含意。(4分)
9.小说创作“散文化”,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大有人在,如《哦,香雪》《百合花》等,请根据所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小说散文化的特点。(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武帝聪明能决断,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一死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廷尉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为中郎。
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上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乙丑,诏立少子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碑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臣光曰: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罢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武帝能尊先王之道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纳贤不倦,诛赏严明,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材料二:班固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武帝初立,即咨征海内,举其俊茂;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以武帝之雄材大略,如其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民,虽《诗》《书》所称之五帝三王,何有加焉!
(选自《汉书·武帝纪》,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A秦以之B亡C汉以之D兴者E武帝F能尊先G王之道H受忠直之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在文中指宽容、宽恕,与成语“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中的“假”的含义不同。
B.“又下负万民”与《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负国”中两个“负”字含义相同。
C.“既而善之”中的“善”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用法相同。
D.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文中指国家治理的像三代那样民风淳朴。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武帝执法严厉,毫不留情,即使隆虑公主预先为儿子昭平君求得一次免死,但是在其骄纵杀人后终被处死。
B.汉武帝认为私情无以对先祖和万民,不能因为妹妹赎死罪而有负先帝之法,因而遭到了东方朔极力反驳。
C.汉武帝聪慧决断,他在病重期间未雨绸缪,交代霍光立嗣之事,并命霍光行周公之事,辅佐少主弗陵。
D.司马光对汉武帝做出了高度评价,以汉武帝与秦始皇不同之处,指出汉武帝能避免秦亡灾祸的原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日:“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4分)
(2)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4分)
14.两则材料都涉及对汉武帝的评价,请简要概括司马光和班固对汉武帝有哪些共固的认识评价。(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①二首
宋·陈与义
其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注:①葆真:人名,指与诗人会面的对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和五、六句叙事,诗人官职微小却繁忙,有幸在官闲之时与同舍赋诗共庆夏至节。
B.三、四句抓住夏日的特点,描写浓密的林木和高挂的天空,“离离”二字叠韵,景中含有离情。
C.七、八句写景,以简笔写出夜雨送来荷花的香气,清晨各种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显得晨昼晚来。
D.九、十句诗人以微风不动苹草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坐看水面颜色变幻的心境,处世而波澜不惊。
16.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内容。(6分)
(1)“沧海"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既可以表达开阔奋发的胸襟,也可以表达凄侧忧伤的情感,前者如李白的“ , ”,后者如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音乐,本是无形有声的艺术,古代诗人却能通过无感情的动物闻乐起舞,使无形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箫声可以“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声能使“ ”。
(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的“ ”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一首广为传唱的《康定情歌》,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市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情歌故里”,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去打卡参观。
深入甲居藏寨,喝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品尝耗牛肉等藏族特色美食,沉浸式体验藏族同胞的生活。站在观景台上,只见一幢幢散落在绿树丛中的时有炊烟袅袅、烟云缭绕的藏式小楼与山谷、河流、森林、蓝天融为一体的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在这座小镇的老街上,成排的店铺里摆放着 ① 的商品,游客们围坐在夜市的摊位上品尝当地风味美食,处处洋溢着市井烟火气。但在一年多之前,(甲)。2022年9月5日,泸定县发生里氏规模6.8级地震,磨西镇是泸定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时居民房屋大部分垮塌,周边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超过11万人受灾。当年红军发挥惊人的意志力,以“飞一般”的速度奔袭泸定桥,彰显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9·5”泸定地震后,救援人胃也以“飞一般”的速度赶赴灾区,巧用绳索渡过湍急的河流,救助被困群众,(乙)。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如今磨西镇已有900户居民搬入新居,新房、新校、新路、新设施正逐渐从“设计图”变为“实景图”。
在距离康定市区不远的姑咱镇若吉村,一幢幢藏汉融合风格院落 ② ,家家门口点缀着鲜花和绿树。因大力发展优势农牧业和旅游经济,村民们收入大增,近年有不少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村庄变成了景区,农房变成了民宿,村民变成了“股东”,高原上的小村庄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夜幕降临,康定城区广场周围一片灯火通明,街头巷尾依旧 ③ ,成了一座不夜城。在《康定情歌》的伴奏中,在潺潺不息的河水声中,游客们走上前去,与藏族同胞们一起载歌载舞,感受“情歌故里”的魅力。
18.请在横线处填写上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加点部分的标点符号用法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长句,请改写成几个语意连贯,表意明确的短句。要求:可以适当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改写成“村庄、农房、村民变成了景区、民俗、股东”语意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猫,看到滚来滚去的毛绒球,很有兴趣,会去追逐。当毛绒球不动的时候,猫就不追了,逐步失去了兴趣。
一头牛,若身边有大量的草料,就吃得索然无味了,也会挑剔。当人把一些味道一般的草举起来的时候,牛会跟过来,吃得津津有味。
由此可见,稳定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会导致麻木不仁。换到人身上,这样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B【解析】“已被……代替”错误,根据材料一“必须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新农具’、会干‘新农活’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劳动者,如农业科技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等。这些‘新农人’颠覆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印象,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农业劳动者”可知,应是“加快培育”,并非“已被替代”。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内容。
D【解析】A将“推动”说成“实现了”,未然变已然。B根据材料一“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农业具有重要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职能,这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定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既要大力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农业,也要容纳承担就业和生存保障职能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可知“势必影响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进而使农业生产失去就业和社会保障职能”,于文无据;C根据材料二可知,阻碍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原因有多方面,并不能说“这就成为阻碍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主因”。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观点。
B【解析】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可有“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和“生活”方面的应用,“独居老人”属于“农村生活”现代化,而且“独居老人”不仅仅是农村,城市也有“独居老人”,且应用“生命体征探测器”也强于农村独居老人,故B项错误。
4.【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从生产要素、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农业生产关系三个方面正面论述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内涵;(2分)②材料二侧重于从反面多角度阐述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存在的堵点难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证内容。
【解析】这两则材料都是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进行论证分析,所不同是材料一从正面来论证,材料二是从反面论证。材料一从三个方面论证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从反面多角度论证存在的难点堵点。
5.【答案】①畅通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推动数字化在乡村地区发展,弥合城乡化数字鸿沟;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将数字化广泛应用到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智能化水平;③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赋能种业发展,深化研发推广,培育科技“新农人”人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推广;④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养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内容。
【解析】解答该题要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作答。特别是材料二中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堵点,更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把难点堵点解决了,就能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因此可以结合材料二的难点堵点作为答题分类作答,然后结合材料一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作为内容作答。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和赏析小说艺术特色。
C【解析】C项,“寂寞无聊"错,小说写九个兵对巡边黑马和战士的精心打扮,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也表现了他们对慰问团成员的热情和尊敬。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D【解析】D项“增添了悲剧色彩"于文无据。马与人相通,马流泪,是分别之泪。
8.【答案】①表层意思:在文中指一匹黑马的名字,守边战士用“桃红”称呼黑马,与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战士们的梦想;②深层意蕴:象征战士们守边的坚定信心和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赋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含意。
【解析】“桃红”是九个兵对一匹黑马的称呼,语意桃红柳绿;结合“桃红柳绿”的本义,可知战士称马为“桃红”是与戈壁滩形成对比;根据“一匹叫桃红的马,可以代替春天,森林,花丛,在这里到处巡。哪里都在桃红,戈壁有它的桃红”可知,“桃红”既是九个兵的梦想,也是他们爱国守边的坚定信心,这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9.【答案】①故事情节弱化。小说对“海花”的慰问表演、与林根的交往等片段进行了叙述,零星、简单,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
②人物虚化。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小说对“林根”“海花”九个兵、马“桃红”虽有描写,但缺少丰富化和个性鲜明的特征。
③语言优美、生动,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综合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特征。
【解析】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要从散文出发,借助教材《百合花》《哦,香雪》等,可以知道小说散文化特点有情节淡化、人物形象虚化、语言美化、环境描写诗化等特点,分析作答时只要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即可。
10.CEH【解析】“秦以之亡”与“汉以之兴”相对应,故在C处断开;“者”表原因,“武帝”一句是上句的原因,故在E处断开;“尊”与“受”相对应,故在H处断开。
11.C【解析】A“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中的“假”是借贷、借用的意思;B两个“负”字均为“辜负、对不起”之意;C“既而善之”的“善”是意动用法,“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则用为动词,二者用法不同。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解析】B.“遭到了东方朔极力反驳”错误,结合文中“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来看,东方朔是盛赞汉武帝能做到“不偏不党”的可贵。故选B。
13.【答案】(1)汉武帝说:“我妹妹年纪很大了才生下这一个儿子,临终时又将他托付给我。”当时为此泪流满面,叹息了很久。(弟,妹妹;是,这;属,托付;垂涕,流泪;各1分)
(2)汉朝承接了历朝帝王的积弊,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则致力于修养百姓,而在研习古代礼节文献方面,尚有很多缺失。(弊,积弊;务,致力于;稽,考察研究;阙,缺失;句意;各1分)
14.【答案】①追求奢侈享乐 ②不体恤百姓 ③重视选拔人才
【解析】材料二“如其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民”是批判汉武帝追求奢侈,不体恤百姓;材料一“武帝穷奢极欲……巡游无度”是批判其追求享乐;“使百姓罢,起为盗贼”是批判其不恤百姓。材料一“好纳贤不倦”和材料二“咨征海内,举其俊茂”都在赞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武帝人很聪明,遇事有决断,执法严厉,毫不容情。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危时,进献黄金千斤、钱千万,请求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答应了她的请求。隆虑公主去世后,昭平君日益骄纵,竟在喝醉酒之后将教导公主的女官杀死,被逮捕入狱。廷尉因昭平君是公主之子而请示武帝。武帝身边的人都为昭平君说话:“先前隆虑公主曾出钱预先赎罪,陛下应允了她。”汉武帝说:“我妹妹年纪很大了才生下一个儿子,临终时又将他托付给我。”当时为此泪流满面,叹息了很久,说:“法令,是先帝创立的,若是因为妹妹的缘故破坏了先帝之法,我还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对下也对不住万民百姓。”于是批准了廷尉的请求,将昭平君处死。但仍然悲痛难忍,周围的人也一起跟着伤感。待诏官东方朔上前祝贺汉武帝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奖赏不回避仇人,惩罚不区分骨肉。《尚书》上说:‘不偏向,不结党,君王的大道坦荡平直。这两项原则,古代的黄帝、项、帝、尧、舜五帝非常重视,而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都难以做到,如今陛下却做到了,这是天下的幸运!我东方朔捧杯,冒死连拜两拜为陛下祝贺!”开始,汉武帝对东方朔非常恼火,接着又觉得他是对的,将东方朔任为中郎。
汉武帝病重,霍光流泪哭泣着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乙丑年,汉武帝下诏书立小儿子弗陵为皇太子,弗陵当时年仅八岁。丙寅年,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碑任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任左将军,三人共同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臣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困,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他的做法与秦始皇的做法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而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能接受忠正刚直之人的谏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喜好招纳贤才,赏罚严明,这正是汉武帝有造成秦朝灭亡那样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
材料二:
班固评论说:汉朝承接了历朝帝王的积弊,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则致力于修养百姓,而在研习古代的礼节仪式方面,尚有很多缺失。汉武帝即位之初,就立即向天下征召,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又兴办太学,整顿祭祀仪式,协调音律,作诗赋乐章,后继者得以继承他的大业,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遗风。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如果能不改变文帝、景帝时的俭朴作风,并爱护百姓,那么即使是《诗经》《尚书》上所称道的五帝三王,也不能超过他。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技巧。
B【解析】“离情”错,从标题“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来看,是写诗人在夏至日与太学同舍赋诗,没有离别之情,结合诗句“仰看天离离”,是写拾头看天,感觉天空高远。故选B。
16.【答案】①“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诗人由享受盛夏美好时光回到官场“争夺”这一现实,相聚之欢并不能抵过官场争夺之悲,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②“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写诗人想要离开纷扰的官场,回归自然,享受与友人同聚共饮的变日悠闲而不易如愿的惆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解析】解答该题要结合最后两联叙事、抒情进行分析。这首诗词以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感受和对官场忙碌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夏日景色和描述自身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描述了夏日的浓密林木和高挂的天空,表达了对夏季深度的理解和感知。他提到了自己微小的官职和繁忙的日常工作,但他仍然能够与同舍共聚,庆祝夏至日。这种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闲暇时光的珍惜是整首诗的重要主题。在此基础上,诗人“取欢不偿悲”“欲归未得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以及自己想回归自然闲适而难得的惆怅之情。
17.【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舞幽壑之潜蛟 老鱼跳波瘦蛟舞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18.①琳琅满目 ②错落有致(鳞次栉比) ③人声鼎沸(沸反盈天、熙熙攘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解析】①“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②错落有致: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③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19.【答案】①“情歌故里"特定称谓,指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②“飞一般”特殊含义,运用夸张手法表达对红军飞夺泸定桥速度快的敬佩之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解析】①“情歌故里”,是由《康定情歌》而来,因此,该处引号是特定称谓,指《康定情歌》的原地——康定市;②“飞一般”形容速度快,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表达敬佩之情。
20.【答案】只见一幢幢藏式小楼散落在绿树丛中,时有炊烟泉、烟云缭绕,与山谷、河流、森林、蓝天融为一体,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句式变换。
【解析】“散落在绿树丛中”“时有炊烟袅袅”“烟云缭绕”都是“藏式小楼”的定语,可以分别单独成句;“与山谷、河流、森林、蓝天融为一体”是指“小楼”与山谷等融为一体,应单独成句;“一派田园牧歌景象”是整体特点,单独成句。
21.【答案】(甲)这里却曾是另一番景象。
(乙)弘扬和传承了长征精神。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解析】甲处,根据上文“但在一年多之前”和下文“2022年9月5日”的泸定地震的叙述,可知该处应填写一年前不同的情景,领起下文,过渡。乙处,根据上文救援人员“飞一般”的救援速度,可知该处应填写“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
22.【答案】①原句使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②原句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语势强烈;③突出强调,表达出对小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赞赏之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效果。
【解析】改句是一个单句,是单纯的叙事,原句是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简洁明快,语势强烈,节奏感强,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而改句却是单句,缺少了这样的表达效果。
23.【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内容有三段文字,第一、二段是现象,第三段是由第一、二段引出的理论观点,是立意重点所在。第三段关键词是“稳定”,“稳定的东西”没有吸引力,会让人麻木不仁。由此可见,立意重点应在“稳定”的好与坏上,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由此可确定如下立意:①求稳会让人失去斗志;②稳定是一把锁;③求安稳,会限定人的格局;④思维之稳,让自己走不出设定的圈子;等等。但是还可以反弹琵琶,从“稳”的作用的另一面确定立意,如①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打破困局;②有稳的意志,才能改变自己;如果谈“改变”也要紧扣“稳”,否则,就会偏离了材料主题;如写“兴趣”“吸引力”等属于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