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纹痕(hén) 矿产(kuàng)
B.恩赐(cì) 提供(gòng) 资源(zī)
C.璀璨(càn) 枯竭(jié) 目睹(dǔ)
D.毁坏(huǐ) 威胁(xié) 滥用(làn)
2.“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其中的“______”不属于“五谷”。“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在古代不包括“_____”。( )
A.粱 发 B.菽 角 C.黍 徵 D.稷 商
3.“蛉”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
A.植物 B.虫子 C.山岭 D.命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B.时间不紧不慢地走着,不会因你的欢喜忧愁而有变化。
C.他平时基本不犯错,只是三番五次地犯些小错误。
D.在抗洪战斗中,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5.下面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意思的转折 D.声音的延长
6.下列句中关联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B.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C.人们只要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D.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tiān yá( ) huáng yīng( )
bāo ɡuǒ( ) kāng kǎi( ) hé ǎi( )
8.读句子,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
(4)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5)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
9.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黄河中流淌的( )是水,( )是母亲河的血脉。
(2)(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3)( )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人类( )会灭亡。
10.填空。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 )”之称。全诗通过描写黄河蜿蜒奔腾的壮美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古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手法,直接写出了黄河波浪滔天的雄伟气势;后两句展开想象,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从侧面烘托出黄河雄伟的气势。
(3)( )意思: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4)《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5)( )意思: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③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1.选文中提到了四种自然资源,分别是: 、 、 、 。
12.选文中“再生”的意思是 。“它们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
1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至少”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只限于 这个范围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
14.从选文中可知,人类不珍惜自然资源,不注意保护地球的后果是什么 ?
15.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课外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儿子,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楼的西南角,他疾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赶来,看到了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失望绝望)的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的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地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我爸爸 还活着 一定来救我,也能就出大家,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都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救呼吁):“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父亲声音颤抖的说:“出来吧,儿子”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就这样14个孩子,奇迹般的获救了。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无比幸福的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16.选择合适的词语,在下面画上“ ”
1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顿( ) 昔日( ) 叹息( )
18.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9.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从“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以看出儿子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20.“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中的“冲”可以换成“跑”吗?写出你的理解。
21.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写这位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孩子的父母?
四、书面表达
22.习作。
就你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如:号召同学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倡议居民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B C C C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B.提供(gòng)——gōng;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
根据文化常识积累可知,“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意思是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五谷”指稻、黍、稷、麦、菽,因此粱不属于五谷;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乐的基本音阶,因此“五音”不包括发。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蛉”字是一个形声字,“令”作为声旁,提示了这个字的读音。“虫”作为形旁,表明了这个字与昆虫、虫子有关。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C.三番五次:表示很多次,屡次。指反复多次。与“平时基本不犯错”矛盾,故不恰当。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前面写的是老人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的做法,破折号的后面写的是种树老人还有更宏伟的设想,可见后面的意思更加递进了。故破折号的作用是:意思的递进。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C.“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表示有了这个条件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但在“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和“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之间,用“只要……就……”不准确。因为“不加节制地开采”不是必然会导致“加速枯竭”,而是一种可能性较大的情况,用“如果……就……”这种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不确定但可能性较大的因果关系。
故选C。
7. 天涯 黄莺 包裹 慷慨 和蔼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涯、莺、裹、慷、慨、蔼”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吝啬 庞大 邻近 爱护 无限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1)慷慨:大方而不吝啬。反义词是:吝啬、小气。
(2)渺小:藐小。反义词是:庞大、巨大。
(3)遥远:很远。反义词是:邻近、眼前。
(4)破坏:使受到损坏或损害。反义词是:爱护、保护。
(5)有限:数量不多;程度不高。反义词是:无限、无穷。
9. 不仅 还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1)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连接。
(2)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连接。
(3)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连接。
10. 刘禹锡 诗豪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课内古诗词的理解。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通过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直接展现了黄河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诗人写自己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间接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江南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1.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12. 再次生成、出现 人们随意的破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 13. 列数字 40万亿千米 准确性 14.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15.珍爱地球,从我做起;保护资源,共筑绿色家园。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第①段“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和第②段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知,选段提到了的自然资源有“矿场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再生”通常指的是自然资源(如水、土壤、森林等)在得到适当保护和管理的情况下,能够自我恢复和更新,从而持续地为人类提供所需的生态服务或物质资源。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自然资源在适当条件下能够重新生成或恢复,以继续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资源。结合第②段“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知“它们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并且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这些行为导致了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从而阻止了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
划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在“40万亿千米”这一具体的数字上,它给出了科学家研究范围的一个明确界限,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范围之广大,进而理解到在如此广阔的空间内寻找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多么困难。“至少”一词则起到了限定范围的作用,它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所基于的前提条件是“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并且这个范围是目前已知并确认的,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去寻找或发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种限定范围的表述方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选文中第②段“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第④段“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可知,人类如果不珍惜自然资源,不注意保护地球,后果将是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甚至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且人类目前尚未找到适合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
15.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结合文本可知,设计宣传标语的目的是唤起公众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大家采取行动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家园。设计时要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可以结合“保护、地球、行动、责任。”等关键词。例如“行动起来,守护唯一的地球,责任在你我手中!”
16.绝望 呼救 17. 安排 往日 叹气 18.如果……就…… 19.语言描写先人后己,为他人着想。 20.不好,“冲”更能表现出父亲当时想救儿子的急迫,“跑”只能表现出速度,并不能说明父亲着急的状态。 21.其他父母看到废墟之后,哭喊自己的孩子没有回应,他们便走开了。而这位父亲相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一定要找到他。通过对比,突出这位父亲为找到儿子所坚持的信念及与其儿子的父子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词语的能力。
失望:丧失信心;希望没能实现。绝望:指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结合文中内容可知:此处应填绝望。
呼吁:提出具体愿望或主张,而号召人们去奉行。呼救:呼喊求救。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选择呼吁。
17.本题考查了对近义词的理解。
安顿:安排使人有着落。因此近义词为:安置。
昔日:以前的日子。近义词为往日。
叹息:发出感叹。近义词为叹气。
18.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说我爸爸还活着”表示假设,“一定来救我”是假设的结果,用关联词“如果……就……”。
19.本题考查了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注意结合句子分析,结合句子“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知儿子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有舍己为人的品质。
2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冲”字体现了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还活着时的那种激动,急切的心情。“冲”给人的感觉别“跑”更快,表现出父亲当时想救儿子的急迫,因此“冲”更好。
21.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不同点: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赶来,看出地震来临人都在“急匆匆”的找自己的亲人;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还一直坚定信念,因为他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写其他的父母,是为了更加衬托出这为父亲伟大的父爱,体现了一种父爱支撑下的实际的承诺、信念、行动。
22.例文:
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天气温度越来越炎热了,学校又迎来了用水用电的高峰期,目前学校一年的水电费支出很可观。据调查,我校在行政、教学、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水电资源浪费现象。如有的教室、办公室在光线照明良好的情况下,还依然开着灯,办公室的温度不是特别冷和热的状况下,还依然开着空调,下班回家时,办公室内各种电源不关闭等等,面对滴跑漏水的水龙头也不去拧紧等等现象,既浪费水电,同时也造成许多安全隐患,面对这些无处不在、触目惊心的水电资源浪费行为和现象,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杜绝浪费,节水节电刻不容缓。
为了节约用水用电,创建节约型学校,我们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希望人人都能为节约资源出点力,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二、室内温度为32摄氏度以下,尽量不开空调,如开将温度设置在28摄氏度,冬季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空调温度为26摄氏度。
三、使用空调时,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减少空调的出风量,并注意关严门窗。
四、随手关灯、关水,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光线充足时,做到不开灯,午休时间关闭照明灯。
五、对停用两小时以上的办公设备请关闭电源,使用时重新开启,下班后关闭办公室内设备的总电源。
六、使用节能型灯具,减少用灯数量,不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电器设备。
七、发现浪费现象及时提醒、制止,发现水龙头渗水、漏水及时报修。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不因停水停电而受影响的干扰,让我们携起手来节约用水用电吧!养成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将节约用水用电视为一种美德,一种时尚。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节约用水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共建节约型和谐校园!
倡议人:×××
2023年10月16日
【详解】本题考查写倡议书。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倡议书;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倡议书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中明确倡议的主题:可以是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可以是号召人们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倡议书。再根据倡议书的格式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简洁,表述有条理。其次要注意倡议书的书写格式: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二)称呼: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