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4 17: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原名:朱重八
家庭出身:贫农
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52年 做和尚,有三年外出流浪讨饭
1352年-1368年 参加农民起义
1368年-1398年 当皇帝
一份传奇的个人简历
你知道这个传奇人物是谁吗?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朱元璋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的建立背景、时间、建立者;
2.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理解皇权强化的影响;
3.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得天下洪武开基

治天下皇权强化

安天下物阜民丰

得天下洪武开基
——明朝的建立
明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建立
朱元璋像
明太祖
(1328-1398)
明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在课本66页,找到明朝建立三要素并标注。
明朝建立三要素,同桌互相说一说。
疆域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明朝的建立
【时空观念】
国初建,政不稳,朕当何以巩固统治、加强君权?
——明朝的统治措施

治天下皇权强化
朝臣的权力过大
地方分(中央)权
背景
材料一:(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67页内容,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夫元氏(元朝)……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明朝的统治措施
措施
明朝的统治措施
官制改革……
【合作学习】阅读课本67-68页,找到明朝时期强化皇权的举措有哪些。
思想文化……
监视官民……
措施
1.全面改革官制
明朝的统治措施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
行政:
根据材料说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其目的是什么?
置丞相……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明朝的统治措施
【史料实证】
【思考探究一】
据统计,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代政治史》
明朝的统治措施
皇帝政务多
工作效率低
决策容易出错
累死朕了,设内阁!
明成祖
明朝的统治措施
措施
军事:
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1.全面改革官制
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明朝的统治措施
【史料实证】
【思考探究二】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行中书省 三司
丞相、中书省 六部
大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
明朝的统治措施
2.设立特务机构:
措施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官员
百姓
刑侦
监视
钱宰是明初的校书翰林。当时朝臣每日四更就要上朝,十分辛苦。一日钱宰发起牢骚,作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本是在家中随口一说,可是到了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对钱宰说:“你昨日作诗很好,但我觉得诗中‘嫌’字换成‘忧’字更好。”吓的钱宰赶紧磕头认罪。好在朱元璋当日心情不错,并未深究。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话说,考场上来了四位才子……
主考严大人
明朝的统治
改革官制
特务机构
【知识整理】 结合所学,完成表格。
科考
在地方,取消 _________,设立______;
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使 ______直接向皇帝负责;
______兵权,_______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明太祖设_________,明成祖设_______。
考试范围是__________,题目解释标准为___________,答题文体一律写___________。
行中书省
三司
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六部
分散
皇帝
锦衣卫
东厂
《四书集注》
四书五经
八股文
明朝的统治措施
皇权高度集中
明朝的统治措施
【合作探究】讨论问题:明朝皇权的强化,有何利弊?
参考一:朱元璋全面改革前朝的制度,使得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明朝初年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史》
参考二: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废丞相;特务机构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读书人只能读“四书”…这个政权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专横暴力。
——《中国史》
利: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弊:体制僵化;行政效率低下;造成社会恐怖;阻碍社会变革……
【唯物史观】
学练结合
例题: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废除丞相制度。他们的做法共同目的在于( )
A. 强化监察制度 B. 扩大选官范围
C. 掌握兵权调动 D. 巩固皇权专制
——明朝经济的发展

安天下物阜民丰
明朝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农业
手 工 业 棉纺 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请同学们对照课本,找到表格中的知识点;
明朝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农业
手 工 业 棉纺 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请同学们对照课本,找到表格中的知识点;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向日葵
图说历史
图说历史
明代青花扁壶
明永乐青花香炉
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苏绣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
明代松江府的棉布
明代北方货郎收贩棉花图
图书历史
图说历史
《皇都积胜图》
图说历史
《南都繁会图》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山西晋商乔家大院
图说历史
学练结合
例题: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他们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
A. 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
B. 取代了小农经济
C. 促使明朝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课小结
能力提升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进步。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
答题方法:“根据材料”,从材料中找答案;学会语言概括。
八股取士的束缚;封建制度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