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往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呼号奔走,著书立说(如图)。他们号召人们( )
A.引进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求富 B.进行变法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C.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D.宣传民主科学,进行思想改造
2.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3.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道:“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28日,闻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群众基础广泛 B.发展过程迅速 C.结束君主专制 D.解放人们思想
4.下图反映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5.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宣统帝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6.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幕后策划人是受袁世凯指使的国务总理赵秉钧,重金收买宋教仁不成而痛下杀手。“宋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斗争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7.梁启超说:“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溥仪
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恰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9.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10.从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11.“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种民族感情的集中表现是( )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自强”“求富”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2.“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3.五四运动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4.《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孙中山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他先后创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17.1911年10月, 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18.某电视剧刻画了许多历史课本中的人物,如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激情澎湃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19.1919年于民族危难之际爆发的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0.毛泽东回忆道:“(会议)本来是在上海开的,因为巡捕房要抓人,跑到嘉兴南湖,在船上开的。”该“会议”指哪一次会议: 。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21.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开启了中华民族“自觉化”进程,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历史解释]
(1)请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历史解释进行归类。(4分,填写序号即可)
A.结束了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推翻了 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
B.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探索了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 )
C.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D.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入国际社会、顺应世界潮流的对外交往基础。( )
[观点阐释]
材料 民国初年,尽管这一时期是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2)结合材料和相关史事,对“政治混乱”“社会转型”两个视角进行阐释。(8分)
(3)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誓言 (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17分,共3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奕?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年8月24日正式开办,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创办的主要报刊
报刊名称 主要内容
《时务报》 1896年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就发表于此报。文章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国闻报》 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此报连载。文章在知识界引起轰动,这部著作破天荒地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和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天演论》成为改良政治的理论根据,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以此作为进行救亡、维新与革命的思想武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 《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文章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中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
——以上均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创办同文馆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时务报》与《国闻报》的相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青年杂志》创办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的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所呈现的时代特征。(4分)
2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 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5分)
(2)依据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4分)答案:
1.(C)
2.(D)
3.(B)
4.(A)
5.(C)
6.(B)
7.(A)
8.(B)
9.(D)
10.(C)
11.(D)
12.(B)
13.(D)
14.(B)
15.(C)
16. 三民主义
17. 武昌起义 。
18. 新文化运动 。
19. 五四运动 。
20. 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21.答案:A.① B.④ C.② D.③(4分)
(2)答案:“政治混乱”:北洋军阀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如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等;(4分)“社会转型”: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3)答案: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连,立志报效祖国;增强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分,任答一点即可)
22.(1)答案:培养翻译人才。(2分)
(2)答案:都宣传了变法图强的主张,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分)
(3)答案: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文章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4分)
(4)答案: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4分)
23.(1)答案: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分)领导阶级:资产阶级。(2分)理由: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2)答案: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职务,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4分)
(3)答案: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4分)
(4)答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