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八:做好综合训练题
(原卷版)
一、(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走以后
张天翼
何太太①忽然回到了娘家,脸色很难看。
一个人回来的。只带了一只精致的小提箱。其余照道理要带的都没带。譬如听差、奶妈、孩子等等。
“回来了 怎么,一个人么?你一个人——不要照应就……”
“我要离婚!”
老太爷只把嘴唇哆嗦着。
真糟糕:他才辞了那差使没有几天!他在县衙门里吃了二十几年公事饭,历任的县长都没换掉他。去年女儿嫁给了那何伯峻,他才苦出了头:大儿子有了个好差使,带着媳妇孙儿女去吃饭。老二老三也能升了学。女儿女婿还要接他们两老到上海去享福哩。
老太爷瞅了老太太一眼,把那双没光彩的眼睛又回到女儿的脸上,老半天他才似乎鼓起了勇气,全身的劲都给聚到嘴里,声音可轻轻的:
“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
“我要离,就是!”那个粗暴地抢白着,“我再也不能跟伯峻呆下去!——他简直恶化,腐化,……自私自利……国家社会上的罪人……”
“小夫妻吵嘴是常事。怎么……唉,你离了婚,叫我跟你爸怎么办呢……”
他们的女儿跳起来顿着脚。
“烦死了!什么小夫妻小夫妻的,真是!我跟你们说不明白:我只要告诉七叔……你们都不懂!”
她只相信七叔,于是老太爷似乎有点伤心自己的攀不上,小声儿叹了一口气,肚子里说:
“他们是新派人,唉!”
那位姑太太可一直等到七叔来了她才开话匣子。七叔是老太爷的堂房弟弟。才三十几岁,并且是在县里顶爱出风头的一个中学里当国文教员的。
★她打有知识的时候起——就一直跟着七叔的路线走:他叫她知道女人是个“人”,他叫她放眼去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大,他叫她用她的脑筋。还有呢——何伯峻也是七叔介绍给她的。现在她要脱开伯峻的这理由——当然也只有七叔懂得。
七叔比前两个月胖了些,对她像逗孩子玩似的:
“怎么,闲得没事做了就闹离婚玩么?”
“七叔你告诉我的:他有救中国的大志,他要振兴实业,一回国他就开了那个公司。哼,说得倒好听。其实啊——其实他是要发财!——你知不知道他钱是怎么赚来的,你知不知道?”
“唔,怎样呢!”
“他呀,他呀……”她全身的血在狂奔着,声音发了颤,“他借口不景气,他说去年蚀了二十来万,放出谣言去说公司要关门。他其实……你知道他怎样?”姑太太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呵,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减少别人的工钱!——做工的时间倒多加两个钟头!他们……那些工人要是不依,他就拿关门来吓他们!你看他……”
“这些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他这种慢条斯理的口气跟她那愤激劲儿简直太不相称。
“他说这是为了生活!为了我们的生活!造孽钱!骗来的钱!哼,我让他拿这些钱来养我么!”
“那你打算要怎样?”
“离婚!”那个斩钉截铁的,“我有我的思想:我不能跟吃人的野兽生活在一起!”
七叔笑了笑,一面掏出一只表来看了一下。
“你根据民法第几条跟他离婚呢?”
姑太太倒给愣住了:不错,离婚没理由。
“我总而言之不干了!我要像《玩偶家庭》②里那个女主人一样!”
要谈这一套——是七叔的拿手:这些书还是他介绍给她看的。
“《玩偶家庭》的那位太太是自己的事呀——她丈夫亏待了她呀。你呢——其实事不关己,你本可以……”
“事情当然不关我的事。可是我有我的人格,我有我的思想!”
“唉,真孩子气!——做事全凭一个冲动,一点不相干的事也闹得这样……”
姑太太猛的站了起来:
“不相干的事——看到那些工人那么痛苦也是不相干的事!我的思想不是受你的影响的么——你叫我用用脑袋,你叫我睁开眼睛来看这世界,你叫我想到民众的痛苦……什么,你现在倒说是不相干的事!”
七叔可没想到她有这一着,舌子也打起结来。
“这是……我们所以要有这种思想——无非是怕我们自己落伍,我们……我们不妨把生活跟思想解释成两回事。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
七叔瞧着姑太太似乎没先前那样肝火旺,掏出表来:已经过了三点,他得到学校里去开教务会议。临走的时候他还叫她静心想一想。
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堂屋里响起老太爷抽旱烟的声音,那么没劲儿,那么单调,仿佛人类一辈子只配抽旱烟——一面抽着一面安心地等着老死。
这一切——姑太太当然非常熟悉。她仿佛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并没遇见那个何伯峻,并没结婚。似乎她还才打学校里回来哩。不过也有点不同:那时候她只穿着破棉袄,罩着补了又补的蓝旗袍。脚上老是一双胶底鞋:夏天泡着脚汗,冬天就冷得像冰。
只有在七叔那里得到一点安慰———那些书,那些思想。他还介绍了伯峻给她。
现在七叔也还是那个,告诉她生活是……
她心脏上感到一阵冷。
平日这时候她正用开水冲着肝精喝———比牛肉汁还好吃。有时候还得吃一片面包。没有朋友来热闹,就逗着孩子玩。晚上呢———更不用说,伯峻忠实地陪她坐上车子、开足马力上回力球场,上百乐门。总而言之,生活得一点不寂寞……
以后是怎么一种生活呢……二弟三弟当然得辍学。大哥准得失业,带着老婆儿女一家子回家来。老太爷已经辞了差使,那就得成天在家里抽早烟,叹着气发牢骚。一家十几口都挤在这所潮湿的黑房子里挨着饿,啜泣着:太阳永远晒不到他们头上来…….
七叔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吃晚饭。
“唉,我们的姑太太,你看罢:伯峻的电报。”
伯峻的电报!——姑太太跳了起来,心也跳了起来,身子像泡在温水里似的。
电报并不短:打给七叔的。原来她一走,伯峻那么伤心——连饭也吃不下,伯峻打电报问七叔——她是不是回了家。伯峻还等着七叔的回电哩:一接到回电——他就亲自来接她回去。
于是大颗泪滚了下来。别人多么爱她,瞧!
“你想想你的孩子气,”七叔扫那两老一眼,“离了他怎么办呢,你总是……”
“啊呀,别说了!”姑太太抹抹眼泪撮着嘴。
七叔大笑起来,大家提得高高的心就有了个着落。
“马上就回电,呃 叫他明早来接你?”
“随你吧。”
七叔又大笑着,一面找支笔来拟电报。
什么都有了活气。
姑太太呢——她可打开了那只手提箱,拿出她生活里不可少的那套行头,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
(有删改)
【注】①何太太,因嫁何伯峻,故称何太太,娘家人称她姑太太。②《玩偶家庭》,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太太平时回娘家都会带着听差、奶妈、孩子等,而开头写她一个人回来是很反常的。
B.姑太太被何伯峻爱国青年的表象迷惑,婚后才认清其资本家的真面目,于是坚决要离婚。
C.姑太太嫁给何伯峻后全家人的生活都变好了,可见姑太太的婚姻情况对家人影响很大。
D.文中两次提到老太爷“抽旱烟”,暗示他是单调乏味、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的制造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塑造姑太太的形象,《玩偶之家》通过台词、动作等塑造娜拉的形象。
B.文章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作者像一位摄影师带着读者看姑太太的一举一动以及她内心的起伏变化,使小说更有现场感。
C.何伯峻并未出场,他的形象多是通过姑太太的转述来呈现的,这与《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正式出场方式相同。
D.结尾的突转既有七叔规劝的因素,也有姑太太对现实考量的因素,还有伯峻电报给的台阶,是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8.文中画★的段落,写七叔对姑太太的影响时,多次使用“他叫她……”,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说充满讽刺意味,请从手法、语言的角度,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说明。(6分)
二、(2024届贵州贵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讲演
萧红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
这是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
第一个上来的是个花胡子,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像山羊一样,他垂着头讲话。
“告诉我!笑什么……笑什么……”孩子王根拉住了他旁边的女同志,摇着她的胳臂。“笑他滑稽,笑他那样子。”那女同志一边用手按住嘴,一边告诉那孩子。那孩子起来看看,他是这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大概也没看见什么,就把手里剥好的花生来放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拍着那又黑又厚的小手掌。接着又去吃落花生,吃别的果子,吃一些混着沙土的点心和芝麻。
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不知道是谁提议叫王根也走上讲台。
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吃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
于是王根站上了自己的木凳。
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他还没开口,人们就禁不住笑了起来。
“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了。
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因为他一直还没有开口,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
“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
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如游丝般轻微。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边的那一堆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
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它和每年的春天一样,但是,今夜,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
小讲演者虽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
“父亲让我回家,我不回家,让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就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
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湖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不是还有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加上吗?他特别用力镇定自己。
“我当了勤务……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我……我……”
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想马上发现出自己的弱点以便即刻纠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讲完之后,才能检点出来,或者是衣服的不齐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样子。他不能理解这笑是人们对他多大的爱悦。
“讲下去呀!王根,讲下去!”他本团的同志喊着他。
“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他就像喝过酒的孩子,从木凳上跌落下来一样。他的跟泪已经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地方,自己是在做什么。
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他哭了。
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他没有勇气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从木凳上下来。他刚一开始弯曲他的膝盖,就听到人们向他呼喊:“讲得好,别哭啊……再讲再讲……”
其余的别的安慰他的话,他就听不见了。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感到不可逃,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
这天晚上的欢迎会,一直继续到半夜。
王根再也不吃摆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他把头压在来边上,就像小牛把头撞在栏橱上那么粗蛮,他手里握着一个红色上面带着黄点的山楂。那山楂就像用热水洗过的一样,当用手抹着眼泪的时候,那小果子就在手心里冒着气。
这欢迎会开过了,就被人们忘记了,若不去想,就像没有这么回事存在过。
可是在王根,一个礼拜之内,他常常从夜梦里边坐起来。但永远梦到他讲演,并且每次讲到他当勤务的地方,就讲不下去了。于是他想逃走,可是总逃不了,于是他叫喊着醒来了。和他同屋睡觉的另外两个比他年纪大一点的小勤务的鼾声,证明了他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地在睡,而不是在讲演。
但是那害怕的情绪,使他在小床上缩做了一个团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时候,为着夜梦所恐惧缩在母亲身边一样。“妈妈……”这是他往日自己做孩子时候的呼喊。
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
1938年10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胡子因为形象滑稽而被听众嘲笑,不仅表现了听众无聊麻木的心态,也为王根出场埋下了伏笔。
B.王根开口讲演之前,他圆圆的小脸、冷静的表现使人们禁不住笑起来,笑声中洋溢着对他的爱悦。
C.讲演过程中,听众的情绪与王根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反差,正是听众的起哄造成了王根讲演的失败。
D.王根在讲演之后持续做梦,表明他对这次的讲演耿耿于怀,紧张和懊悔等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取材巧妙,作家通过体察入微的笔触,以欢迎会上孩子的讲演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
B.小说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透过儿童对他人的细心观察,对自己的细腻反思,呈现出自然流淌的朴实情感。
C.小说语言风格多样,叙事语言沉静冷峻,人物语言既有成人的戏谑,也有孩童的天真,具有高超的艺术性。
D.小说和孙犁的《荷花淀》一样,表现了抗日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宏大主题。
8.小说的主角王根虽然还只是一个九岁孩子,但战争让他“把自己也变作大人”。作为孩子和大人,他有什么不同表现?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两处。(5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记
贾平凹
①长坪公路经过麻山下的板桥湾,分散在湾里的住户就沿着公路两边盖房子,慢慢,周围沟岔里的人家也都搬迁来,板桥湾就形成一个大村。这些新的屋院建好,人都是先不入住,要带狗进去:狗如果在里边摇尾玩耍,就是好宅,如果狗不肯进去,进去了无故乱叫,房子就有问题了,得请风水先生禳治。
②那时候还是公社化,人肚子老是饥的,村里的狗陆续被自家杀着吃了或被他人偷捕炖了肉,只剩下柯文龙家的狗。那狗就测试过无数家新屋。
③柯文龙不忍心杀狗,却一直担心被偷盗,迟早出门都把狗带上。和狗待在一起久了,狗能听懂他的话,他听不懂狗的话,就开始琢磨研究。村人说:文龙,你是要狗变人呀,还是要人变狗呀?柯文龙说:狗变人咋?人变狗咋?几年下来,柯文龙真的知晓了狗的话。狗的话没有那么复杂,往往是吞着的音稍一变化就是一个意思。这窍道他没告诉过任何人。
④从此,经常是,狗突然地狂吠,声嘶力竭,他就询问是看到了什么或有了什么疑问,然后呵斥、劝解、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当狗翻着白眼,嘴里喔喔吭吭着,他就嘲笑爱管闲事,这么多是非。把狗接住,叫着汪汪,弄得一身狗毛。柯文龙已经了解狗是什么都明白的,能分辨各种飞禽走兽的气味,更清楚村里所有人的关系,谁是谁的媳妇,谁和谁是亲戚却不来往,甚至知道李有安瘫痪在炕是吃了蘑菇中毒的。柯文龙和狗亲密无间啊,出门干活开会赶集,他是狗的主子、领导、首脑,他保护着狗;回到家里,狗又是他的答应、保姆、常在,狗侍候着他。想吃烟了,他说:我烟袋呢?狗会爬上柜台在一个木盘里把烟袋叼来。六月里锄芭谷苗,被白雨淋了,他发起烧昏睡在炕上,狗是过一会儿就跑来,前爪子搭在炕沿上看他,每次看他睁开眼了,他说:没事。它才再卧到门口去。
⑤柯文龙发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门前的槐树上有啄木鸟,动不动啄得笃笃响,他想啄木鸟用那么大的劲啄树,脑袋肯定震得嗡嗡的,但狗在嘟囔着啄木鸟和槐树有仇,以啄虫的名义在报复。比如,他带着狗经过村南边的土埚下,埚上一树花椒,花椒树枝子挂扯了他的衣服,他没在意,狗说三星他娘在拉你哩。三星他娘是十多年前在埚上掏老鼠窝,掏了半篮子老鼠储藏的苞谷颗、黄豆、橡籽和板栗,回来时从埚上拌下来死的。可三星他娘拉他是她生前相好过,这些谁都不知道呀?!他是夜里悄悄来那里烧了几张纸。比如,狗见了李北建和南毛林,说:他俩要走呀。他问:到哪儿去?狗说:死呀!果然三天后,李北建和南毛林在山上砍树,天上响雷,一个火球落下来就把他们炸死了。
⑥但狗说不了人话,柯文龙试图着教,费了好多劲,是学会了一句:吃啦?村里人相互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吃啦,狗也是听得多了,发音还准确,可再教它别的,狗总是伸出一个长的舌头要出汗,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气得柯文龙说:唉,你也只能是狗!
⑦有一年春天,村里实在穷极了,就谋算着把公社化的集体耕地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或许日子可能好起来。但这样做违反国家的政策,镇政府县政府要是知道了肯定得严加惩处。村长想着法不治众,就秘密召开会议,让大家举手表决,并都在一份责任书上签名按手印。柯文龙当然是参加了,他也带了狗,进村办公屋时把狗拴在屋外树上。签名按了指印,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知道,更不得让镇政府知道!会散后,柯文龙牵狗,村长说:你让狗也来了?柯文龙说:狗离不得我呀!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
⑧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这是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他给狗说:等我回来了给你洗澡。柯文龙半天就回来了,回来却没见了狗。到处寻,没寻到。又寻了三天还是没寻到。柯文龙猜疑狗是被谁偷去吃了,在村里骂,没人应声,端着水让所有人漱口,漱口水里没有肉渣和油花花。柯文龙大病了一场。
⑨村里分包集体耕地后四年,国家废除了公社化,实行土地责任制,村长告诉柯文龙,当年是他和另外三个人把狗偷走的,但没有吃,打死埋在了打麦场边那棵皂角树下。柯文龙说:为什么要打死它?它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打死它?!村长说:它在屋外听到了村里的秘密,以防它说了人话。
⑩柯文龙到打麦场去,抱住了那棵皂角树哭。皂角树哗哗地响,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村里人闻讯跑来,从没见过这样的怪事,那水还继续往下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柯文龙懂得狗的语言,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和狗亲密无间,展现人情美,潜藏对生命、人性的思考。
B.“公社化”“分包集体耕地”“土地责任制”等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C.“村长踢了狗一脚”,影射了偏僻农村领导干部作威作福的习气,隐含了作者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D.村长防狗“说了人话”和狗只会说“吃了”的情节相矛盾,表现了村长担心事情败露的阴暗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秦腔》到本文,作者以拙朴平易的语言描画三秦大地,使之成为独特的文学地域标识。
B.魔幻现实小说,用幻想影射现实,本文写树枝挂扯衣服,影射柯文龙与三星娘的昔日情分。
C.本文采用拟人化写作手法,狗会说话,皂角树会哭,令人感觉到一种神秘虚幻的气氛。
D.狗可见人不可见,知隐情,能预言,本文托物言人事,借狗的灵性反衬人类的无知笨拙。
8.小说最后交代狗被偷走杀死这一结局,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分析。(5分)
9.柯文龙抱住皂角树哭,皂角树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这一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四、(2024届江西南昌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冬
红柯
一群群雪片静悄悄伞兵似的,拖着胀鼓鼓的白降落伞来到老头身边。①屋上屋下全是雪,整个冬天就这样被大雪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
车子摇摇晃晃开到老头家门口,儿子从驾驶室跳下来,进大门。
“爸,大雪天你跑哪去了?”
“我在路上转转。”
“我怎么没看见你?”
“我跟雪待一起你当然看不见。”
吃饭时儿子叮咛爸爸不要出去乱跑,不要待雪地,那会把人冻僵的:“你就在屋做饭,看电视,吃的用的全给你安顿好了。”几天前,儿子把前边厨房搬进来,院子的菜窖里储备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果子和菜。儿子说:“过几天我拉两只羊,爸你好好享福吧,等我分到房子,就把你接到奎屯去,咱们跟这里拜拜了。”老头说:“我喜欢这里,跑奎屯去干什么。”儿子说:“那里建起了城市,你儿子在那里工作,你肯定要在那里安度晚年。”儿子又大谈一气宏伟蓝图,嘴里咯儿咯儿响像青蛙在叫。
儿子把行李搬到车上,让老头不要送,老头就站在门口,看着车子消失在白雪中。
老头感到有些冷,他来到前边的土房子里,门后边有一个轮胎制作的皮桶,老头用它装煤,装满满一桶。
炉子里的火焰扑轰扑轰,跟健康人的心脏一样。等火的轰轰声衰弱下去,老头揭掉炉盖,火烬渗出岩熔状的红光,炉子有个结实的铁壳,跟堤坝一样把波涛滚滚的洪流压向远方。老头用火钳试一下,火钳跟电炉丝一样一会儿就红透了,火烬很瓷实,像牝马胸前的筋肉。是时候了,老头夹一块煤,像给一个壮汉递一块烤羊腿,他的动作豪迈大方。煤块刚递进炉膛,就像鱼饵在深水里似的,猛然一抖。火扑上来,煤块没有立即燃烧,而是焊接在火烬上,焊得很紧。
火焰如同少女的红晕一下子涌到煤块中央,在一片爆裂声中煤块喷出大火。
炉子有个好胃口,跟吃果子似的把一桶煤咔嚓光了。火焰一跃而起,老头绝不让它们冲出来,他把他的大铁壶搁在上边,火焰被压进火墙,沿着远程火炮的膛线射向屋顶射向寒冷蔓延的各个角落。寒冷覆盖整个冬天,却对房子无能为力,房子里有他这样的老头和炉子。
老头喜欢这个炉子,喜欢火焰的轰轰声,老头忍不住把脚搁在炉子上,就像把脚搁到牲口身上一样。一个烧得很旺的炉子就跟一头黄缎般的牛犊一样,就跟浑身雪白的儿马一样,牲畜身上那种暖烘烘的感觉很诱人。
老头睡觉前关了灯,炉子一下子到了暗处。梦里,听见炉子在地上腾腾走动,老头猛地坐起来,揉揉眼睛,天空泛出青光,天快要亮了。
老头摸下床,拨开炉子,火焰又困又乏,老头只给它几块煤,就像对待一个饿汉,不能给它太多,那会撑坏它的胃。很快有一股蓝色火苗蹿上来,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大清早就要这种火苗,嫩而不娇,一脸淳朴的蓝色,像个新鲜的婴儿。老头真想抱一抱,就把手伸进密炉膛,让蓝色火苗吮他的手。他的手又干又黑,伤痕累累,可蓝色火苗不嫌弃,热烈地吮着他丑陋的手。老头压根儿不管火烧火燎的疼痛,他只瞅着蓝汪汪的火苗从手指爬到手背,火苗和他同时看到了手背上唯一鲜嫩的东西——血管。血管还是新鲜的,身上的其他部件都坏了,不能用了,唯有血液能流到生命的尽头。②老头哽咽起来。
半月以后,儿子拉回来一只羊,宰好的,连骨头都剔了。儿子把鲜嫩的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交给他一把利斧:“爸你用这只羊过冬吧,想吃就砍。”老头说:“我有炉子,有一车煤,它们可以陪我过冬。”
老头叫儿子听炉子里的火焰,儿子说:“这又不是收录机,你要解闷看电视嘛。”儿子打开电视,发现父亲对电视没什么感觉。父亲蹲炉子跟前,像兽医给奶牛会诊。父亲很满足,儿子放心地走了。
老头从雪堆里扒出羊肉,用斧子嚓地砍一方块,他只要一块。他把肉剁成拳头那么大,放铁锅里煮。他在汤里只放姜和大盐。这样煮出的羊肉味道很纯,肉也鲜嫩。
老头开膳之前,先给炉子添上煤,他要炉子跟他一起用餐。他听到煤块碎裂的声音才动筷子。一盆羊肉全吃下去了,身上热烘烘的。
下雪的日子,羊肉的香味就显得特别鲜美。老头喜欢白雪的清香。他走出院子,走到白茫茫的雪原上,嘴巴和喉咙一下子清爽了,舌头也薄了灵巧了。老头差不多一礼拜炖一次羊肉,吃饱喝足总是忘不了白雪的气息,总是走好远,在雪地里呼吸那种清爽而真切的芳香。③积雪的气息真厉害,一直透到肠子里,五脏六腑像洒了清水,潮润润的。
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炉子加了煤,老头张着嘴巴支棱着耳朵听炉膛里的轰响,沉醉在煤块激昂的燃烧里。
积雪不怎么白了,开始变暗,有些地方雪成了干粉。儿子这时候来接爸爸,儿子在奎屯有了房子,三室一厅,有暖气有煤气,其中一间是给老头的。儿子一把大锁锁上大门,什么东西也不带,只接他的父亲。
“没有炉子没有煤,日子怎么过呀?”老头问儿子,“暖气能不能接到炉子上。”儿子说:“能。”老头说:“接上暖气我还要烧煤。”儿子说:“你烧什么都行。”“我只烧煤,煤烧起来可好听了。”
到了奎屯,新房子用不着炉子,老头听了很久也听不到煤块燃烧时那种雄壮的声音。炉子放在楼道里,老头蹲在它跟前一蹲就是大半天,儿子只好把它搬到老头床前。④儿子还给炉子装上四个滑轮,老头出去的时候,炉子轰隆隆跟在后边,像凶猛的猎狗。
(摘编自《人民文学》1997年第4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儿子把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让老人想吃就砍上一块,表现了冬天的季候特点和当地人粗朴自然的生活习俗。
B.老头对电视没有感觉,也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唯有那只炉子给他的单调生活带来了满足感,所以对它钟爱有加。
C.儿子用一把大锁锁上大门,不带东西,只接上父亲,意味着父子两人从此与老家告别,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告别。
D.洁白的冬雪,红色的炉火,赋予作品童话般的意境,诗化的语言更是尽显文中普通人过冬生活的温暖美好。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用“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来描绘无声厚积的白雪,将雪花的轻盈、绵柔形象化,营造了冬日的宁静氛围。
B.句子②中老头的哽咽,是因为在炉火映照下,他清晰地看到了手背上的血管,这就让他为自己生命依然充满活力而兴奋。
C.句子③中“五脏六腑像洒了清水,潮润润的”这一表达,超越了传统美学中的视听描摹的限制,创造一种新颖的感官体验。
D.句子④中“凶猛的猎狗”这一比喻,突显了炉子对老人情感的安慰,也揭示了老人在新环境中感到的孤独与不适应。
8.“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老头“迷恋”这个冬天的原因。(4分)
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炉火”这一物象。(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八:做好综合训练题
(解析版)
一、(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走以后
张天翼
何太太①忽然回到了娘家,脸色很难看。
一个人回来的。只带了一只精致的小提箱。其余照道理要带的都没带。譬如听差、奶妈、孩子等等。
“回来了 怎么,一个人么?你一个人——不要照应就……”
“我要离婚!”
老太爷只把嘴唇哆嗦着。
真糟糕:他才辞了那差使没有几天!他在县衙门里吃了二十几年公事饭,历任的县长都没换掉他。去年女儿嫁给了那何伯峻,他才苦出了头:大儿子有了个好差使,带着媳妇孙儿女去吃饭。老二老三也能升了学。女儿女婿还要接他们两老到上海去享福哩。
老太爷瞅了老太太一眼,把那双没光彩的眼睛又回到女儿的脸上,老半天他才似乎鼓起了勇气,全身的劲都给聚到嘴里,声音可轻轻的:
“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
“我要离,就是!”那个粗暴地抢白着,“我再也不能跟伯峻呆下去!——他简直恶化,腐化,……自私自利……国家社会上的罪人……”
“小夫妻吵嘴是常事。怎么……唉,你离了婚,叫我跟你爸怎么办呢……”
他们的女儿跳起来顿着脚。
“烦死了!什么小夫妻小夫妻的,真是!我跟你们说不明白:我只要告诉七叔……你们都不懂!”
她只相信七叔,于是老太爷似乎有点伤心自己的攀不上,小声儿叹了一口气,肚子里说:
“他们是新派人,唉!”
那位姑太太可一直等到七叔来了她才开话匣子。七叔是老太爷的堂房弟弟。才三十几岁,并且是在县里顶爱出风头的一个中学里当国文教员的。
★她打有知识的时候起——就一直跟着七叔的路线走:他叫她知道女人是个“人”,他叫她放眼去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大,他叫她用她的脑筋。还有呢——何伯峻也是七叔介绍给她的。现在她要脱开伯峻的这理由——当然也只有七叔懂得。
七叔比前两个月胖了些,对她像逗孩子玩似的:
“怎么,闲得没事做了就闹离婚玩么?”
“七叔你告诉我的:他有救中国的大志,他要振兴实业,一回国他就开了那个公司。哼,说得倒好听。其实啊——其实他是要发财!——你知不知道他钱是怎么赚来的,你知不知道?”
“唔,怎样呢!”
“他呀,他呀……”她全身的血在狂奔着,声音发了颤,“他借口不景气,他说去年蚀了二十来万,放出谣言去说公司要关门。他其实……你知道他怎样?”姑太太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呵,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减少别人的工钱!——做工的时间倒多加两个钟头!他们……那些工人要是不依,他就拿关门来吓他们!你看他……”
“这些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他这种慢条斯理的口气跟她那愤激劲儿简直太不相称。
“他说这是为了生活!为了我们的生活!造孽钱!骗来的钱!哼,我让他拿这些钱来养我么!”
“那你打算要怎样?”
“离婚!”那个斩钉截铁的,“我有我的思想:我不能跟吃人的野兽生活在一起!”
七叔笑了笑,一面掏出一只表来看了一下。
“你根据民法第几条跟他离婚呢?”
姑太太倒给愣住了:不错,离婚没理由。
“我总而言之不干了!我要像《玩偶家庭》②里那个女主人一样!”
要谈这一套——是七叔的拿手:这些书还是他介绍给她看的。
“《玩偶家庭》的那位太太是自己的事呀——她丈夫亏待了她呀。你呢——其实事不关己,你本可以……”
“事情当然不关我的事。可是我有我的人格,我有我的思想!”
“唉,真孩子气!——做事全凭一个冲动,一点不相干的事也闹得这样……”
姑太太猛的站了起来:
“不相干的事——看到那些工人那么痛苦也是不相干的事!我的思想不是受你的影响的么——你叫我用用脑袋,你叫我睁开眼睛来看这世界,你叫我想到民众的痛苦……什么,你现在倒说是不相干的事!”
七叔可没想到她有这一着,舌子也打起结来。
“这是……我们所以要有这种思想——无非是怕我们自己落伍,我们……我们不妨把生活跟思想解释成两回事。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
七叔瞧着姑太太似乎没先前那样肝火旺,掏出表来:已经过了三点,他得到学校里去开教务会议。临走的时候他还叫她静心想一想。
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堂屋里响起老太爷抽旱烟的声音,那么没劲儿,那么单调,仿佛人类一辈子只配抽旱烟——一面抽着一面安心地等着老死。
这一切——姑太太当然非常熟悉。她仿佛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并没遇见那个何伯峻,并没结婚。似乎她还才打学校里回来哩。不过也有点不同:那时候她只穿着破棉袄,罩着补了又补的蓝旗袍。脚上老是一双胶底鞋:夏天泡着脚汗,冬天就冷得像冰。
只有在七叔那里得到一点安慰———那些书,那些思想。他还介绍了伯峻给她。
现在七叔也还是那个,告诉她生活是……
她心脏上感到一阵冷。
平日这时候她正用开水冲着肝精喝———比牛肉汁还好吃。有时候还得吃一片面包。没有朋友来热闹,就逗着孩子玩。晚上呢———更不用说,伯峻忠实地陪她坐上车子、开足马力上回力球场,上百乐门。总而言之,生活得一点不寂寞……
以后是怎么一种生活呢……二弟三弟当然得辍学。大哥准得失业,带着老婆儿女一家子回家来。老太爷已经辞了差使,那就得成天在家里抽早烟,叹着气发牢骚。一家十几口都挤在这所潮湿的黑房子里挨着饿,啜泣着:太阳永远晒不到他们头上来…….
七叔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吃晚饭。
“唉,我们的姑太太,你看罢:伯峻的电报。”
伯峻的电报!——姑太太跳了起来,心也跳了起来,身子像泡在温水里似的。
电报并不短:打给七叔的。原来她一走,伯峻那么伤心——连饭也吃不下,伯峻打电报问七叔——她是不是回了家。伯峻还等着七叔的回电哩:一接到回电——他就亲自来接她回去。
于是大颗泪滚了下来。别人多么爱她,瞧!
“你想想你的孩子气,”七叔扫那两老一眼,“离了他怎么办呢,你总是……”
“啊呀,别说了!”姑太太抹抹眼泪撮着嘴。
七叔大笑起来,大家提得高高的心就有了个着落。
“马上就回电,呃 叫他明早来接你?”
“随你吧。”
七叔又大笑着,一面找支笔来拟电报。
什么都有了活气。
姑太太呢——她可打开了那只手提箱,拿出她生活里不可少的那套行头,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
(有删改)
【注】①何太太,因嫁何伯峻,故称何太太,娘家人称她姑太太。②《玩偶家庭》,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太太平时回娘家都会带着听差、奶妈、孩子等,而开头写她一个人回来是很反常的。
B.姑太太被何伯峻爱国青年的表象迷惑,婚后才认清其资本家的真面目,于是坚决要离婚。
C.姑太太嫁给何伯峻后全家人的生活都变好了,可见姑太太的婚姻情况对家人影响很大。
D.文中两次提到老太爷“抽旱烟”,暗示他是单调乏味、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的制造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塑造姑太太的形象,《玩偶之家》通过台词、动作等塑造娜拉的形象。
B.文章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作者像一位摄影师带着读者看姑太太的一举一动以及她内心的起伏变化,使小说更有现场感。
C.何伯峻并未出场,他的形象多是通过姑太太的转述来呈现的,这与《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正式出场方式相同。
D.结尾的突转既有七叔规劝的因素,也有姑太太对现实考量的因素,还有伯峻电报给的台阶,是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8.文中画★的段落,写七叔对姑太太的影响时,多次使用“他叫她……”,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说充满讽刺意味,请从手法、语言的角度,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说明。(6分)
【答案】6.D 7.C
8.①说明七叔是她新派思想的启蒙者,“女人是个‘人’”“放眼去看这世界”等,给她带来极大的思想冲击,使她对七叔盲目地信赖和崇拜。②说明她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只是被灌输了一些新派思想,所以很容易向生活屈服。(每点2分) 9.①对比手法:姑太太坚决要离婚时的“斩钉截铁”与后面准备被接回时的感动开心,前后对比,极具讽刺效果。②细节描写:姑太太多次宣称“我要离婚”的语言,“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的动作,“别人多么爱她,瞧!”的心理,“微笑”的神态等,多处细节描写真切展现其形象、心理,颇具讽刺意味。③大词小用:“跟着七叔的路线走”,“路线”原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用在这里,凸显了七叔满嘴大道理的做派,具有讽刺效果。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他是单调乏味、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的制造者”错,他不是“家庭气氛的制造者”,他年纪大了,原本在县衙门做事,因女儿嫁了个好女婿,他于是辞了差事在家养老,如今听了女儿要离婚的话感到无奈,可见他是家中一个老弱不堪、无奈逃避的人。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这与《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正式出场方式相同”错,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二者并不相同。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此段写“她打有知识的时候起——就一直跟着七叔的路线走”,“他叫她知道女人是个‘人’,他叫她放眼去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大,他叫她用她的脑筋”,七叔对她的教育都是“新派”的,连续几个“他叫她”说明七叔是她新派思想的启蒙者,“女人是个‘人’”“放眼去看这世界”等,给她带来极大的思想冲击,使她对七叔盲目地信赖和崇拜,就连离婚这样的事也要告诉七叔知道,觉得只有七叔能理解自己。
②“他叫她”中“他”是施动者,“她”是被动者,他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说明她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只是被灌输了一些新派思想,所以很容易向生活屈服。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风格特点的能力。
要从手法和语言角度分析小说的讽刺意味。
①对比手法:她回家来,说要离婚时态度坚决“我要离婚!”“我再也不能跟伯峻呆下去!——他简直恶化,腐化,……自私自利……国家社会上的罪人……”,后经七叔一劝,想到“以后是怎么一种生活呢……二弟三弟当然得辍学。大哥准得失业,带着老婆儿女一家子回家来。老太爷已经辞了差使,那就得成天在家里抽早烟,叹着气发牢骚。一家十几口都挤在这所潮湿的黑房子里挨着饿,啜泣着:太阳永远晒不到他们头上来……”,她的态度不那么强硬了,并且开开心心等着伯峻来接她“她可打开了那只手提箱,拿出她生活里不可少的那套行头,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姑太太坚决要离婚时的“斩钉截铁”与后面准备被接回时的感动开心,前后对比,极具讽刺效果。
②细节描写:“我要离婚!”“我再也不能跟伯峻呆下去!——他简直恶化,腐化,……自私自利……国家社会上的罪人……”,姑太太多次宣称“我要离婚”的语言,并且“跳起来顿着脚”“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的动作,都显示她离婚的决心多么大,她与伯峻根本不能再生活下去;但当看到七叔拿来的伯峻的电报“于是大颗泪滚了下来。别人多么爱她,瞧!”“她可打开了那只手提箱,拿出她生活里不可少的那套行头,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别人多么爱她,瞧!”的心理,“微笑”的神态等,这些细节描写真切展现其形象、心理,与前面要离婚的坚决形成对比,颇具讽刺意味。
③大词小用:她的思想是受了七叔的影响,文中用了一个“很大”的词,“跟着七叔的路线走”,“路线”原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但后面七叔劝她不要离婚时却说“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路线”这个词用在这里,凸显了七叔满嘴大道理的做派,具有讽刺效果。
二、(2024届贵州贵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讲演
萧红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
这是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
第一个上来的是个花胡子,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像山羊一样,他垂着头讲话。
“告诉我!笑什么……笑什么……”孩子王根拉住了他旁边的女同志,摇着她的胳臂。“笑他滑稽,笑他那样子。”那女同志一边用手按住嘴,一边告诉那孩子。那孩子起来看看,他是这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大概也没看见什么,就把手里剥好的花生来放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拍着那又黑又厚的小手掌。接着又去吃落花生,吃别的果子,吃一些混着沙土的点心和芝麻。
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不知道是谁提议叫王根也走上讲台。
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吃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
于是王根站上了自己的木凳。
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他还没开口,人们就禁不住笑了起来。
“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了。
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因为他一直还没有开口,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
“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
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如游丝般轻微。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边的那一堆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
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它和每年的春天一样,但是,今夜,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
小讲演者虽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
“父亲让我回家,我不回家,让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就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
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湖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不是还有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加上吗?他特别用力镇定自己。
“我当了勤务……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我……我……”
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想马上发现出自己的弱点以便即刻纠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讲完之后,才能检点出来,或者是衣服的不齐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样子。他不能理解这笑是人们对他多大的爱悦。
“讲下去呀!王根,讲下去!”他本团的同志喊着他。
“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他就像喝过酒的孩子,从木凳上跌落下来一样。他的跟泪已经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地方,自己是在做什么。
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他哭了。
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他没有勇气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从木凳上下来。他刚一开始弯曲他的膝盖,就听到人们向他呼喊:“讲得好,别哭啊……再讲再讲……”
其余的别的安慰他的话,他就听不见了。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感到不可逃,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
这天晚上的欢迎会,一直继续到半夜。
王根再也不吃摆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他把头压在来边上,就像小牛把头撞在栏橱上那么粗蛮,他手里握着一个红色上面带着黄点的山楂。那山楂就像用热水洗过的一样,当用手抹着眼泪的时候,那小果子就在手心里冒着气。
这欢迎会开过了,就被人们忘记了,若不去想,就像没有这么回事存在过。
可是在王根,一个礼拜之内,他常常从夜梦里边坐起来。但永远梦到他讲演,并且每次讲到他当勤务的地方,就讲不下去了。于是他想逃走,可是总逃不了,于是他叫喊着醒来了。和他同屋睡觉的另外两个比他年纪大一点的小勤务的鼾声,证明了他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地在睡,而不是在讲演。
但是那害怕的情绪,使他在小床上缩做了一个团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时候,为着夜梦所恐惧缩在母亲身边一样。“妈妈……”这是他往日自己做孩子时候的呼喊。
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
1938年10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胡子因为形象滑稽而被听众嘲笑,不仅表现了听众无聊麻木的心态,也为王根出场埋下了伏笔。
B.王根开口讲演之前,他圆圆的小脸、冷静的表现使人们禁不住笑起来,笑声中洋溢着对他的爱悦。
C.讲演过程中,听众的情绪与王根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反差,正是听众的起哄造成了王根讲演的失败。
D.王根在讲演之后持续做梦,表明他对这次的讲演耿耿于怀,紧张和懊悔等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取材巧妙,作家通过体察入微的笔触,以欢迎会上孩子的讲演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
B.小说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透过儿童对他人的细心观察,对自己的细腻反思,呈现出自然流淌的朴实情感。
C.小说语言风格多样,叙事语言沉静冷峻,人物语言既有成人的戏谑,也有孩童的天真,具有高超的艺术性。
D.小说和孙犁的《荷花淀》一样,表现了抗日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宏大主题。
8.小说的主角王根虽然还只是一个九岁孩子,但战争让他“把自己也变作大人”。作为孩子和大人,他有什么不同表现?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两处。(5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答案】6.D 7.B
8.孩子的表现:①王根一边看讲演一边吃东西,表现出孩子贪吃的天性;②在讲演过程中,他误以为听众的笑声“都是嘲笑”,于是大哭起来,表现出孩子的幼稚;③讲演结束后,他“再也不吃摆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但埋头哭泣时仍紧握山楂,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大人的表现:①讲演还没开始,他用敬军礼这一形式强化自己身为服务团军人的大人身份;②讲演中他说“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这样超越儿童年纪的话语表现出他在思想上努力成为大人;③噩梦中惊醒,却一改过去对妈妈的求助,“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表现出他在行为上向大人靠拢。(每点1分,) 9.①巧用一个“站”字将月亮拟人化,既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听众的态度由之前的戏谑变为庄重严肃;②巧妙地将拟人和比喻相结合,连月亮都成了“一个伟大的观众”,突出王根虽然是个孩子,可是讲演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③巧妙地以月亮的“冷静”烘托出讲演现场的庄严肃穆的氛围,有利于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表现。(每点2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的能力。
A.“听众无聊麻木的心态”错误,文中只说“笑他滑稽,笑他那样子”,没涉及听众状态,选项于文无据。
B.“冷静的表现使人们禁不住笑起来”错误,原文有“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吃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他还没开口,人们就禁不住笑了起来”,可知王根开口讲演之前的表现并不“冷静”,观众禁不住笑起来源于他行军礼的小大人模样。
C.“正是听众的起哄造成了王根讲演的失败”理解不当,王根讲演并不失败,反而很成功,打动了听众。是他自己不理解听众的反应,觉得失败。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小说以孩童视角展开叙述”错误,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多角度的,既有儿童视角也有成人视角。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孩子的表现要幼稚些,大人的表现相对成熟,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孩子的表现。“把手里剥好的花生来放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拍着那又黑又厚的小手掌。接着又去吃落花生,吃别的果子,吃一些混着沙土的点心和芝麻”,王根不停的吃这吃那,一边看讲演一边吃东西,表现出孩子贪吃的天性;
“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感到不可逃,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在讲演过程中,他不能理解大家的笑是对他的喜爱,误以为听众的笑声“都是嘲笑”,于是大哭起来,表现出孩子的幼稚;
“王根再也不吃摆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他把头压在来边上,就像小牛把头撞在栏橱上那么粗蛮,他手里握着一个红色上面带着黄点的山楂。那山楂就像用热水洗过的一样,当用手抹着眼泪的时候,那小果子就在手心里冒着气”,讲演结束后,他“再也不吃摆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但埋头哭泣时仍紧握山楂,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大人的表现。“他一站上木凳,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他有身份意识,讲演还没开始,他用敬军礼这一形式强化自己身为服务团军人的大人身份;
“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讲演中他说“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从语言形式到内容这样的话语都超越了儿童年纪,这表现出他在思想上努力成为大人;
“‘妈妈……’这是他往日自己做孩子时候的呼喊”“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噩梦中惊醒,他一改过去对妈妈的求助,“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表现出他在行为上向大人靠拢。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表达技巧、人物塑造、氛围的营造、表现主题等角度考虑。
以“站”来描写月亮,赋予月亮人的的店,运用了拟人修辞。巧用一个“站”字将月亮拟人化,地上人们聚会,头上一轮明月,“站着”,突出了月亮的存在,表明周围环境的静谧;月亮都站了起来,人们自然要严肃起来,此处暗示听众的态度由之前的戏谑变为庄重严肃;
“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月亮喻为伟大的听众。这样拟人和比喻相结合,连月亮都成了“一个伟大的听众”,说明孩子的讲演的精彩和成功。侧面突出王根虽然是个孩子,可是讲演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前文说“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会场氛围已经庄重起来,此处更巧妙地以月亮的“冷静”烘托出讲演现场的庄严肃穆的氛围,表现人们对王根讲演内容的认同,共同抗日的决心。此处对月亮的刻画有利于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表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记
贾平凹
①长坪公路经过麻山下的板桥湾,分散在湾里的住户就沿着公路两边盖房子,慢慢,周围沟岔里的人家也都搬迁来,板桥湾就形成一个大村。这些新的屋院建好,人都是先不入住,要带狗进去:狗如果在里边摇尾玩耍,就是好宅,如果狗不肯进去,进去了无故乱叫,房子就有问题了,得请风水先生禳治。
②那时候还是公社化,人肚子老是饥的,村里的狗陆续被自家杀着吃了或被他人偷捕炖了肉,只剩下柯文龙家的狗。那狗就测试过无数家新屋。
③柯文龙不忍心杀狗,却一直担心被偷盗,迟早出门都把狗带上。和狗待在一起久了,狗能听懂他的话,他听不懂狗的话,就开始琢磨研究。村人说:文龙,你是要狗变人呀,还是要人变狗呀?柯文龙说:狗变人咋?人变狗咋?几年下来,柯文龙真的知晓了狗的话。狗的话没有那么复杂,往往是吞着的音稍一变化就是一个意思。这窍道他没告诉过任何人。
④从此,经常是,狗突然地狂吠,声嘶力竭,他就询问是看到了什么或有了什么疑问,然后呵斥、劝解、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当狗翻着白眼,嘴里喔喔吭吭着,他就嘲笑爱管闲事,这么多是非。把狗接住,叫着汪汪,弄得一身狗毛。柯文龙已经了解狗是什么都明白的,能分辨各种飞禽走兽的气味,更清楚村里所有人的关系,谁是谁的媳妇,谁和谁是亲戚却不来往,甚至知道李有安瘫痪在炕是吃了蘑菇中毒的。柯文龙和狗亲密无间啊,出门干活开会赶集,他是狗的主子、领导、首脑,他保护着狗;回到家里,狗又是他的答应、保姆、常在,狗侍候着他。想吃烟了,他说:我烟袋呢?狗会爬上柜台在一个木盘里把烟袋叼来。六月里锄芭谷苗,被白雨淋了,他发起烧昏睡在炕上,狗是过一会儿就跑来,前爪子搭在炕沿上看他,每次看他睁开眼了,他说:没事。它才再卧到门口去。
⑤柯文龙发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门前的槐树上有啄木鸟,动不动啄得笃笃响,他想啄木鸟用那么大的劲啄树,脑袋肯定震得嗡嗡的,但狗在嘟囔着啄木鸟和槐树有仇,以啄虫的名义在报复。比如,他带着狗经过村南边的土埚下,埚上一树花椒,花椒树枝子挂扯了他的衣服,他没在意,狗说三星他娘在拉你哩。三星他娘是十多年前在埚上掏老鼠窝,掏了半篮子老鼠储藏的苞谷颗、黄豆、橡籽和板栗,回来时从埚上拌下来死的。可三星他娘拉他是她生前相好过,这些谁都不知道呀?!他是夜里悄悄来那里烧了几张纸。比如,狗见了李北建和南毛林,说:他俩要走呀。他问:到哪儿去?狗说:死呀!果然三天后,李北建和南毛林在山上砍树,天上响雷,一个火球落下来就把他们炸死了。
⑥但狗说不了人话,柯文龙试图着教,费了好多劲,是学会了一句:吃啦?村里人相互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吃啦,狗也是听得多了,发音还准确,可再教它别的,狗总是伸出一个长的舌头要出汗,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气得柯文龙说:唉,你也只能是狗!
⑦有一年春天,村里实在穷极了,就谋算着把公社化的集体耕地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或许日子可能好起来。但这样做违反国家的政策,镇政府县政府要是知道了肯定得严加惩处。村长想着法不治众,就秘密召开会议,让大家举手表决,并都在一份责任书上签名按手印。柯文龙当然是参加了,他也带了狗,进村办公屋时把狗拴在屋外树上。签名按了指印,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知道,更不得让镇政府知道!会散后,柯文龙牵狗,村长说:你让狗也来了?柯文龙说:狗离不得我呀!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
⑧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这是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他给狗说:等我回来了给你洗澡。柯文龙半天就回来了,回来却没见了狗。到处寻,没寻到。又寻了三天还是没寻到。柯文龙猜疑狗是被谁偷去吃了,在村里骂,没人应声,端着水让所有人漱口,漱口水里没有肉渣和油花花。柯文龙大病了一场。
⑨村里分包集体耕地后四年,国家废除了公社化,实行土地责任制,村长告诉柯文龙,当年是他和另外三个人把狗偷走的,但没有吃,打死埋在了打麦场边那棵皂角树下。柯文龙说:为什么要打死它?它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打死它?!村长说:它在屋外听到了村里的秘密,以防它说了人话。
⑩柯文龙到打麦场去,抱住了那棵皂角树哭。皂角树哗哗地响,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村里人闻讯跑来,从没见过这样的怪事,那水还继续往下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柯文龙懂得狗的语言,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和狗亲密无间,展现人情美,潜藏对生命、人性的思考。
B.“公社化”“分包集体耕地”“土地责任制”等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C.“村长踢了狗一脚”,影射了偏僻农村领导干部作威作福的习气,隐含了作者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D.村长防狗“说了人话”和狗只会说“吃了”的情节相矛盾,表现了村长担心事情败露的阴暗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秦腔》到本文,作者以拙朴平易的语言描画三秦大地,使之成为独特的文学地域标识。
B.魔幻现实小说,用幻想影射现实,本文写树枝挂扯衣服,影射柯文龙与三星娘的昔日情分。
C.本文采用拟人化写作手法,狗会说话,皂角树会哭,令人感觉到一种神秘虚幻的气氛。
D.狗可见人不可见,知隐情,能预言,本文托物言人事,借狗的灵性反衬人类的无知笨拙。
8.小说最后交代狗被偷走杀死这一结局,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分析。(5分)
9.柯文龙抱住皂角树哭,皂角树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这一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案】6.C 7.D
(1)第⑥段柯文龙教狗说人话,狗会说人话,便可能说出村里秘密,才会被残忍地杀死。(2)第⑦段狗听到村里欺瞒上级政府的秘密后被村长发现,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这一动作描写,暗示村长因为担心秘密被泄露,会残忍杀狗。(3)第⑤段写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预测人的死亡。第⑧段狗病了,卧着只喘气。这一细节暗示狗已预测出自己即将惨遭毒手的命运。(4)第⑧段狗病了,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回来也没见到狗。狗的离奇失踪,提示读者狗已性命难测,惨遭杀害。(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
9.①从人物情感表达上,皂角树在滴水,实则是柯文龙的眼泪,表达柯文龙失去生活唯一伙伴的悲痛情感。②从主旨上,照出人影实则照出人心的残忍,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却因怕说出村子秘密被杀害,突显人心残忍。③艺术效果上,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发思考,突出本文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形成言有尽意无穷的审美效果。(每点2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村长踢了狗一脚,影射了偏僻农村领导干部作威作福的习气”错误。据村长的行为不能推论偏远农村干部的习气,属过度解读。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借狗的灵性反衬人类的无知笨拙”错误。本文是一篇志怪小说,作者借狗的灵性传达万物有灵的思想,表现人事隐秘和污浊,而非与人类智慧比较。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情节的能力。
第⑥段“但狗说不了人话,柯文龙试图着教,费了好多劲,是学会了一句:吃啦?村里人相互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吃啦,狗也是听得多了,发音还准确,可再教它别的,狗总是伸出一个长的舌头要出汗,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柯文龙教狗说人话,狗学会了一句“吃啦”,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狗会说人话,便可能说出村里秘密,才会被残忍地杀死。
第⑦段“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知道,更不得让镇政府知道!会散后,柯文龙牵狗,村长说:你让狗也来了?柯文龙说:狗离不得我呀!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村里把公社化的集体耕地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和镇政府知道,狗听到村里欺瞒上级政府的秘密后被村长发现,“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这一动作描写,暗示村长因为担心秘密被泄露,会残忍杀狗。
第⑤段“柯文龙发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狗见了李北建和南毛林,说:他俩要走呀。他问:到哪儿去?狗说:死呀!果然三天后,李北建和南毛林在山上砍树,天上响雷,一个火球落下来就把他们炸死了”,写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预测人的死亡,说李北建和南毛林他俩要走,果然三天后他们被炸死了。第⑧段“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狗病了,所以柯文龙没有带狗去镇上给村里买化肥,“狗病了,卧着只喘气”这一细节暗示狗已预测出自己即将惨遭毒手的命运。
第⑧段“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这是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柯文龙半天就回来了,回来却没见了狗。到处寻,没寻到。又寻了三天还是没寻到”,狗病了,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把狗关在院子里自己去镇上给村里买化肥,回来也没见到狗,到处寻,没寻到。狗的离奇失踪,提示读者狗已性命难测,惨遭杀害。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
从人物情感表达上,“村长告诉柯文龙,当年是他和另外三个人把狗偷走的,但没有吃,打死埋在了打麦场边那棵皂角树下”,当柯文龙知道自己的狗当年是被打死并埋在了皂角树下后,“到打麦场去,抱住了那棵皂角树哭”,皂角树在滴水,实则是柯文龙的眼泪,表达柯文龙失去生活唯一伙伴的悲痛情感。
从主旨上,“那水还继续往下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了”,照出人影实则照出人心的残忍,“它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打死它?!村长说:它在屋外听到了村里的秘密,以防它说了人话”,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为村里做了许多好事,但是村长因为担心秘密被泄露,残忍的将狗打死,突显人心残忍。
艺术效果上,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发思考,狗可见人不可见,知隐情,能预言,那么读者会想象狗会不会复活,或者看到柯文龙那么伤心,会不会突然出现在他身边,突出本文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形成言有尽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四、(2024届江西南昌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冬
红柯
一群群雪片静悄悄伞兵似的,拖着胀鼓鼓的白降落伞来到老头身边。①屋上屋下全是雪,整个冬天就这样被大雪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
车子摇摇晃晃开到老头家门口,儿子从驾驶室跳下来,进大门。
“爸,大雪天你跑哪去了?”
“我在路上转转。”
“我怎么没看见你?”
“我跟雪待一起你当然看不见。”
吃饭时儿子叮咛爸爸不要出去乱跑,不要待雪地,那会把人冻僵的:“你就在屋做饭,看电视,吃的用的全给你安顿好了。”几天前,儿子把前边厨房搬进来,院子的菜窖里储备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果子和菜。儿子说:“过几天我拉两只羊,爸你好好享福吧,等我分到房子,就把你接到奎屯去,咱们跟这里拜拜了。”老头说:“我喜欢这里,跑奎屯去干什么。”儿子说:“那里建起了城市,你儿子在那里工作,你肯定要在那里安度晚年。”儿子又大谈一气宏伟蓝图,嘴里咯儿咯儿响像青蛙在叫。
儿子把行李搬到车上,让老头不要送,老头就站在门口,看着车子消失在白雪中。
老头感到有些冷,他来到前边的土房子里,门后边有一个轮胎制作的皮桶,老头用它装煤,装满满一桶。
炉子里的火焰扑轰扑轰,跟健康人的心脏一样。等火的轰轰声衰弱下去,老头揭掉炉盖,火烬渗出岩熔状的红光,炉子有个结实的铁壳,跟堤坝一样把波涛滚滚的洪流压向远方。老头用火钳试一下,火钳跟电炉丝一样一会儿就红透了,火烬很瓷实,像牝马胸前的筋肉。是时候了,老头夹一块煤,像给一个壮汉递一块烤羊腿,他的动作豪迈大方。煤块刚递进炉膛,就像鱼饵在深水里似的,猛然一抖。火扑上来,煤块没有立即燃烧,而是焊接在火烬上,焊得很紧。
火焰如同少女的红晕一下子涌到煤块中央,在一片爆裂声中煤块喷出大火。
炉子有个好胃口,跟吃果子似的把一桶煤咔嚓光了。火焰一跃而起,老头绝不让它们冲出来,他把他的大铁壶搁在上边,火焰被压进火墙,沿着远程火炮的膛线射向屋顶射向寒冷蔓延的各个角落。寒冷覆盖整个冬天,却对房子无能为力,房子里有他这样的老头和炉子。
老头喜欢这个炉子,喜欢火焰的轰轰声,老头忍不住把脚搁在炉子上,就像把脚搁到牲口身上一样。一个烧得很旺的炉子就跟一头黄缎般的牛犊一样,就跟浑身雪白的儿马一样,牲畜身上那种暖烘烘的感觉很诱人。
老头睡觉前关了灯,炉子一下子到了暗处。梦里,听见炉子在地上腾腾走动,老头猛地坐起来,揉揉眼睛,天空泛出青光,天快要亮了。
老头摸下床,拨开炉子,火焰又困又乏,老头只给它几块煤,就像对待一个饿汉,不能给它太多,那会撑坏它的胃。很快有一股蓝色火苗蹿上来,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大清早就要这种火苗,嫩而不娇,一脸淳朴的蓝色,像个新鲜的婴儿。老头真想抱一抱,就把手伸进密炉膛,让蓝色火苗吮他的手。他的手又干又黑,伤痕累累,可蓝色火苗不嫌弃,热烈地吮着他丑陋的手。老头压根儿不管火烧火燎的疼痛,他只瞅着蓝汪汪的火苗从手指爬到手背,火苗和他同时看到了手背上唯一鲜嫩的东西——血管。血管还是新鲜的,身上的其他部件都坏了,不能用了,唯有血液能流到生命的尽头。②老头哽咽起来。
半月以后,儿子拉回来一只羊,宰好的,连骨头都剔了。儿子把鲜嫩的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交给他一把利斧:“爸你用这只羊过冬吧,想吃就砍。”老头说:“我有炉子,有一车煤,它们可以陪我过冬。”
老头叫儿子听炉子里的火焰,儿子说:“这又不是收录机,你要解闷看电视嘛。”儿子打开电视,发现父亲对电视没什么感觉。父亲蹲炉子跟前,像兽医给奶牛会诊。父亲很满足,儿子放心地走了。
老头从雪堆里扒出羊肉,用斧子嚓地砍一方块,他只要一块。他把肉剁成拳头那么大,放铁锅里煮。他在汤里只放姜和大盐。这样煮出的羊肉味道很纯,肉也鲜嫩。
老头开膳之前,先给炉子添上煤,他要炉子跟他一起用餐。他听到煤块碎裂的声音才动筷子。一盆羊肉全吃下去了,身上热烘烘的。
下雪的日子,羊肉的香味就显得特别鲜美。老头喜欢白雪的清香。他走出院子,走到白茫茫的雪原上,嘴巴和喉咙一下子清爽了,舌头也薄了灵巧了。老头差不多一礼拜炖一次羊肉,吃饱喝足总是忘不了白雪的气息,总是走好远,在雪地里呼吸那种清爽而真切的芳香。③积雪的气息真厉害,一直透到肠子里,五脏六腑像洒了清水,潮润润的。
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炉子加了煤,老头张着嘴巴支棱着耳朵听炉膛里的轰响,沉醉在煤块激昂的燃烧里。
积雪不怎么白了,开始变暗,有些地方雪成了干粉。儿子这时候来接爸爸,儿子在奎屯有了房子,三室一厅,有暖气有煤气,其中一间是给老头的。儿子一把大锁锁上大门,什么东西也不带,只接他的父亲。
“没有炉子没有煤,日子怎么过呀?”老头问儿子,“暖气能不能接到炉子上。”儿子说:“能。”老头说:“接上暖气我还要烧煤。”儿子说:“你烧什么都行。”“我只烧煤,煤烧起来可好听了。”
到了奎屯,新房子用不着炉子,老头听了很久也听不到煤块燃烧时那种雄壮的声音。炉子放在楼道里,老头蹲在它跟前一蹲就是大半天,儿子只好把它搬到老头床前。④儿子还给炉子装上四个滑轮,老头出去的时候,炉子轰隆隆跟在后边,像凶猛的猎狗。
(摘编自《人民文学》1997年第4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儿子把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让老人想吃就砍上一块,表现了冬天的季候特点和当地人粗朴自然的生活习俗。
B.老头对电视没有感觉,也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唯有那只炉子给他的单调生活带来了满足感,所以对它钟爱有加。
C.儿子用一把大锁锁上大门,不带东西,只接上父亲,意味着父子两人从此与老家告别,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告别。
D.洁白的冬雪,红色的炉火,赋予作品童话般的意境,诗化的语言更是尽显文中普通人过冬生活的温暖美好。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用“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来描绘无声厚积的白雪,将雪花的轻盈、绵柔形象化,营造了冬日的宁静氛围。
B.句子②中老头的哽咽,是因为在炉火映照下,他清晰地看到了手背上的血管,这就让他为自己生命依然充满活力而兴奋。
C.句子③中“五脏六腑像洒了清水,潮润润的”这一表达,超越了传统美学中的视听描摹的限制,创造一种新颖的感官体验。
D.句子④中“凶猛的猎狗”这一比喻,突显了炉子对老人情感的安慰,也揭示了老人在新环境中感到的孤独与不适应。
8.“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老头“迷恋”这个冬天的原因。(4分)
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炉火”这一物象。(6分)
【答案】6.C 7.B
①在雪地里转悠,让老人感到喉咙清爽,舌头灵活。②围炉观火、“听”火的感觉很诱人。③羊肉鲜嫩、味道很纯,让老人身上热烘烘的。④儿子的孝顺、懂事和成就让老人感到温暖。(每点1分)
9.①炉火,是老头抵御寒冬的重要物质,也是他的精神寄托。②作者运用比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描写炉火,如写火苗“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像个新鲜的婴儿”,写火焰“扑轰扑轰”像“健康人的心脏”,写火烬“像牝马胸前的筋肉”等等,表现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欢喜,喻示着生命的热情和活力。(每点3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C.“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告别”错误,文中没有写老人与传统生活方式告别,老人进城以后依然用炉子。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B.“哽咽,是因为”错误,句子②中,原文有“血管还是新鲜的,身上的其他部件都坏了,不能用了”,可见老头的哽咽流露出生命步入晚年的复杂情绪。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老人能享受冬天的各种好处,冬天的生活带给老人满足。据此筛选概括信息即可。
结合“他走出院子,走到白茫茫的雪原上,嘴巴和喉咙一下子清爽了,舌头也薄了灵巧了”可知,在雪地里转悠,让老人感到喉咙清爽,舌头灵活。
结合“老头喜欢这个炉子,喜欢火焰的轰轰声,老头忍不住把脚搁在炉子上,就像把脚搁到牲口身上一样。一个烧得很旺的炉子就跟一头黄缎般的牛犊一样,就跟浑身雪白的儿马一样,牲畜身上那种暖烘烘的感觉很诱人”可知,围炉观火、“听”火的感觉很诱人。
结合“这样煮出的羊肉味道很纯,肉也鲜嫩……一盆羊肉全吃下去了,身上热烘烘的”可知,羊肉鲜嫩、味道很纯,让老人身上热烘烘的。
儿子给老头买来剔好骨头的羊,分房后来又接老头到城里,并给老头儿置了炉子,子的孝顺、懂事和成就让老人感到温暖。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物象的能力。
赏析小说重要物象,可从物象本身特点及和人物和主旨的关系考虑。
炉火,给老头带来温暖,带来热乎乎的食物,并能陪伴老人,老人从炉子上感受到冬天生活的美好。炉子是老头抵御寒冬的重要物质,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炉子里的火焰扑轰扑轰,跟健康人的心脏一样……火烬很瓷实,像牝马胸前的筋肉”“很快有一股蓝色火苗蹿上来,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大清早就要这种火苗,嫩而不娇,一脸淳朴的蓝色,像个新鲜的婴儿”,其中写火苗“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像个新鲜的婴儿”,写火焰“扑轰扑轰”像“健康人的心脏”,写火烬“像牝马胸前的筋肉”,这里作者运用比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从老人角度描写炉火,生动形象,充满热爱。表现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欢喜,喻示着生命的热情和活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