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田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田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24 15:16:46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 2 3 4
B D C D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两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5 6 7 8
BD AC BC BC
三、非选择题:共 60分,其中 9、10、11题为填空题,12、13 题为实验题,14-15题为计算题。
9. -13 (2 分) -130(2 分)
10. 20 (2 分) 15 (2 分)
11. (4 分)
12.(9 分)① 8.00 ② 弹簧的原长 50
13.(12 分)(1)甲 (2)A (3)① 0.518 ② 1.58
14. (12 分)【答案】(1)15m/s (2)30m/s (3)3m/s2
【解析】(1)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该车沿斜坡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x 150
v = = m / s =15m / s
t 10
(2)根据平均速度推论
v
v = 0
+ v
2
可知该车冲上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v = 2v = 30m / s 0
(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该车冲上斜坡过程的加速度为
v v
a = 0 = 3m / s2
t
加速度的大小为 3m/s2。
1
15.(15 分)【答案】(1)1m/s2 ;(2)3m;(3)2m/s
【详解】(1)由题意可知,门先加速后减速,减速的时间与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减速与加速的位移也
d 2 d
是相等的,均为 ,由 v = 2a
2 2
v2
解得 a = =1m/s2
d
d
(2)要使单扇门打开 x = 0.5m =
2
1
均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需要的时间为 t1 ,则 x = at
2
1
2
得 t1 =1s
人要 t1 在时间内到达门框处即可安全通过,所以人到门的距离
l = vt1 = 3m
b
(3)由题意,宽 b 的物体到达门框的过程中,每扇门至少要移动 的距离,结合运动的特点可知,每扇
2
d
门的运动都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先匀加速运动位移为 ,而后又做匀减速运动,设减速的时间为 t2 ,
2
则该过程中门移动物体的宽度为 1.75m,要通过感应门,即到达感应门处时,每扇门应打开
b 1.75m
= = 0.875m
2 2
门在匀减速阶段运动了
x1 = 0.875 0.5m = 0.375m
此时感应门的速度 v2 满足
v2 22 vmax = 2( a) x1
得 v2 = 0.5m/s
感应门在匀减速阶段运动的时间
v
t = 2
vmax
2 = 0.5s
a
感应门运动的总时间
t总 = t1 + t2 =1+ 0.5s =1.5s
因此,物体的移动速度应不超过
l 3
v = = m/s = 2m/s
t总 1.5
2莆田第八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 年 8 月 6 日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天才选手全红婵以“水花消失术”硬
控全场,完成 10 米台决赛的第一跳后,7 名裁判全部打出 10 分,则( )
A.跳台受到的压力就是运动员的重力
B.全红婵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跳台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研究全红婵在女子 10 米台决赛中的姿态,全红婵可看作质点
D.跳水过程全红婵的重心一直都在自己身上且重心位置相对自己是不变的
2. 如图,A、B 两人骑自行车在同-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
A. A、B 两人始终同向行驶
B. 相遇时 A 的速度大于 B 的速度
C. 前 5s 内,A 的平均速率比 B 的平均速率大
D. 前 5s 内,A 的位移比 B 的位移大
3. 在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物理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
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研究瞬时速度时,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
代法
C. 如图 a 所示,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
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1
D. 如图 b 所示,桌面受到压力时的形变非常微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射的激
光的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微元法
4.如图,健身用的拉力器上并列装有 5 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原长都是
40cm,某人用 800N 的水平力把弹簧拉长至 1.4m(弹性限度内,每根拉长至一
样长)。则( )
A.单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 400 N
B.每根弹簧左右两端产生的弹力各为 80 N
C.越往后拉, 越吃力, 说明劲度系数在变大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60 N/m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6分,共 24分。每小题有两项符合题
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5. 力是物理学基础的概念,下列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由于桌子的形变,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F1
B.乙图中,小车向右压缩弹簧,小车对弹簧的弹力方向向右
C.丙图中,半圆形碗对筷子的弹力沿筷子斜向上,如图所示
D.丁图中,轻绳的拉力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6.如图所示,木块和木板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墙壁间用一水平固定弹簧
相连,给木板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木板被抽出的过程木块保持静止,则
( )
2
A.桌面受到的滑动摩檫力方向向右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檫力方向向左
C.木块质量越大,弹簧弹力越大 D.木板抽出速度越快,弹簧弹力越大
7. 非洲大草原上,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而羚羊最擅长耐久跑。一只羚羊在草
原上沿直线匀速奔跑,潜伏的猎豹发现它在前方 150m 时,立即加速追赶,而羚
羊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它发现身后的猎豹后马上加速,如图是它们运动的
v t图像,则( )
A. 在0 2s内,羚羊和猎豹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B. 6s 末时羚羊与猎豹相距 120m
C. 猎豹加速时的加速度比羚羊加速时的加速度大
D. 12s 末时,猎豹刚好追上羚羊
8. 屋檐的同一位置先后滴落两雨滴,忽略空气阻力,在两雨滴落地前( )
A. 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 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C. 以第二滴为参考系,第一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以第二滴为参考系,第一滴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
三、非选择题:共 60 分,其中 9、10、11 题为填空题,12、13题为实验题,14-
15题为计算题。请根据要求作答。
9. (4 分)某次篮球比赛中,篮球以 8m/s 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 5m/s 的速度
反向弹回,篮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为 0.1s,若只考虑水平方向的运动,取初速度
方向为正方向,则在该过程中篮球速度的变化量为______m/s,加速度为______ m/s2 。
10. (4 分)高空抛物是一件不文明、不道德、极其危险的行为。实验中将一枚
50g 的生鸡蛋从 20m 高处自由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值为 10 m/s2,鸡蛋下落过程
忽略空气阻力,则鸡蛋落地时速度为______m/s,最后 1s 下落高度为______m
11. (4 分)画出图中小球 A 或杆 A 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12. (9 分)某小组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
置如图 1 所示,所用的钩码每只质量都是50g 。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
然长度,再将 5 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并记录相关数据、实验中弹簧始
终未超过弹性限度。
(1)图 2 为某次挂 2 个钩码时测量弹簧长度的指针所对应刻度的放大图,弹簧
的长度为 x = _________ cm;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跟弹簧长度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 3
4
所示,图线跟横轴交点坐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
______ N/m 。
13. (12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为下图中的______(选填“甲”或“乙”)。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应
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如图所示为研究物体的匀变速运动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段,相邻两个计数
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计算结
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B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vB=______m/s;
②由纸带求得加速度大小 a=______ m/ s2 ;
5
14. (12 分)如图所示,高速公路上避险车道是为了让刹车失灵的车辆冲上斜坡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某次事故中,通过监控视频和现场
测量,大货车刹车失灵冲上该避险车道,经过 10s 沿斜坡向上运动 150m 而停止
运动,求:
(1)该车沿斜坡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2)该车冲上时的初速度大小;
(3)该车冲上斜坡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6
15.(15分)图甲为某商场自动感应门,图乙为感应门的俯视图,A 为传感器
位置,虚线圆是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
于某个设定值时,中间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先匀加速运动,而后立即做匀
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且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已知每扇
门的宽度为 d =1.0 m,最大移动速度为 vm = 1 m/s ;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1.0m,
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
(1)求门开启时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小孩以 v=3 m/s 的速度沿图中虚线 S 奔向感应门,要求小孩到达门框时
左右门同时各自移动 x = 0.5 m 的距离,那么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应为多
少;
(3)若以(2)问中的感应距离设计感应门,欲搬运宽为 b=1.75m 的物体(厚
度不计),并使物体中间沿虚线 S 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如图丙),物体的移动
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