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习题(含答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习题(含答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4 22: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2.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化学工业的发展
3.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地铁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这说明当时的英美(  )
A.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C.城市生活促进铁路交通创新
D.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4.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殖民扩张 D.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5.英国是近代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实现城市化的判断标准是 (  )
A.城市的数量
B.城市的规模
C.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
D.城市人口的素质
6.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座城市:“朱雀门大街纵贯南北,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半。东西两部各有周遭六百步的大商市,称东市和西市。全城的居住区共建一百零六坊,各坊间形成东西大街十四条,南北大街十一条。”这座城市是(  )
A.唐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开封 C.元都城大都 D.明都城北京
7.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8.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 B.集镇市场
C.区域性市场 D.全国性市场
9.江西景德镇从明代开始成为全国的“瓷都”,有“天下窑器所聚”之称,到清代更是发展为“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的大市镇。由此可见(  )
A.景德市镇“千街错绣”“灯火连昼” B.明清时期出现具有特色产业的市镇
C.制瓷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于欧洲
10.“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可分为“开封”与“苏杭型”。在前者,工商业者是贵族、地主的附庸,没有成为独立的斗争力量,城市的封建性超过了商品性;后者与之不同,虽然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下列在明清属于“苏杭型”的一组城市为(  )
A.南京、泉州 B.临清、盛泽镇 C.洛阳、曲阜 D.北京、景德镇
12.“古代的住宅,东边是祠堂,即庙,西边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 (  )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中央集权制的推行
13.西周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的特点是 (  )
A.强调等级 B.体现宗法特点
C.反映君主专制 D.突出平等
14.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15.“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16.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17.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清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18.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产生的,又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中展开的。虽然城市化浪潮由沿海通商口岸向着周边区域扩散,但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份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沿海和沿江城市迅速扩张,而广大农村与内陆地区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外,这种城市化格局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缺乏后劲,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趋向述评》
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原因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城市化进程对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浔在南宋时立为镇,到清朝乾隆时已是“烟火万家,商贾云集”的巨镇,有诗云“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寨人家水上耕”。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吴江的屯村镇自明代以来即为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产品有农器、厨器还有兵器等。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例如苏州元和县的唯亭镇离城三十里,地处娄江上,为太仓、昆山、松江、崇明必经之要道。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一些富商巨贾在经营得利后大购土地,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市镇的发展。如乾隆年间歙人程永洪,“善于商贾,贸易豫章数十年。又建业于浙江兰溪,置田产,家道日渐蒸蒸”;道光年间祁门人倪炳经,“少承父业,窑栈云连,畎亩鳞接”。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江苏太仓所处的苏州地区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当地的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的乡镇企业开始改革,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已形成集体企业(主要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从原来主要接受上海在人才、技术方面的辐射,到现在接受的辐射无论是地域、范畴还是程度,均有了更大的拓展和提高。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在积极建设开发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私营企业6267家、个体工商户20873户,太仓市私营个体经济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摘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工商业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苏南乡镇经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崇德石门镇专营榨油,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以经营米豆麦等农副产品为中心,这说明明清江南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专业市镇的发展,体现不出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只涉及经济,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商业中心,排除D项。
2.A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汽车”“油”“氧气”可知,图片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来的交通发展和空气污染的现象,故选A项;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排除B项; C、D两项图片信息没有提及,排除。
3.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铁路交通的创新和发展都出现在城市中,说明城市生活促进了铁路交通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新型交通方式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排除B项;“得到基本解决”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4.B
解析: 
新航路开辟是对外开拓殖民地,与英国乡村发展不符,故A、C两项错误;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符合乡村“持续衰落”的过程,故B项正确;政府政策是影响乡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导致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5.C
解析: 
城市化是一个整体范畴,判断某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看这个国家城市人口是否超过了总人口的50%,故答案选C项。城市的数量、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的素质只能代表城市的发展情况,并不能作为衡量是否实现城市化的标准,故排除A、B、D三项。
6.A
解析:

7.C
解析:
封建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长途贩运贸易繁荣,材料未体现,B错误;根据材料“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可以知道此时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故选C; 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材料未体现,D错误。
8.B
解析: 
清朝前期的商业网由农村集市、集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属于集镇市场。
9.B
解析:
根据材料“瓷都”“天下窑器所聚”“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可知景德镇制瓷业兴旺发达,景德镇因瓷器生产的集中化和专业化而发展成大市镇,表明明清时期出现具有特色产业的市镇,故选B项;“千街错绣”“灯火连昼”形容市场的繁荣,仅是材料的表面现象,并未反映问题,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景德镇的制瓷业兴旺发达,未反映制瓷业生产关系状况,且制瓷业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景德镇制瓷业发达,并未反映瓷器的外销情况,排除D项。
10.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商帮,最著名的两个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材料描述的就是徽商对市镇形成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时期并没有出现商帮现象,排除。
11.B
解析:
据材料“‘苏杭型’……虽然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临清镇和盛泽镇都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工商业市镇,故选B项;南京不符合当时工商业经济的特征,排除A项;洛阳、曲阜不符合当时工商业经济的特征,排除C项;北京不符合当时工商业经济的特征,排除D项。
12.B
解析:
题干材料通过对古代住宅的描述,“东边是祠堂,即庙”“祭祖自属大事”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祭拜祖先,即重视血缘关系,这是宗法制的影响,选B。
13.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大致分为三等”“各有定制”可知反映了西周城邑强调等级,故A正确。
14.B
解析:
从题干中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均呈现“都会化”现象的信息可知,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城市蓬勃发展,故选B。A、C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主旨没有涉及工商业发展的原因,而是在谈工商业发展的影响,D错误。
15.D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错误;题干指的是煤气灯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淘汰,故B错误;从题干不能得出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恰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故C 错误,D正确。
16.B
解析: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以看出英国政府为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住房压力问题,立法制定相应的政策,反映了英国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福利政策,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7.B
解析:
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清代,无论是较小的城镇还是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对市、镇发展的影响,C、D两项均排除。
18.B
解析:
题干主要把1851年英国农村人口与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等诸多国家中的农村人口进行了比较,根据题干中提及的时间点—1851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题干中提及当时英国城市人口占52%,说明其城市化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但是题干中并没有直接反映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排除A项;题干中是将英国与法国、美国以及德意志、俄国、意大利中的农村人口进行了比较,而没有比较法国、美国和德意志、俄国、意大利的产业结构问题,排除C项;题干中述及了“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但是,这不能推断出在1851年的时候,这些国家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9.(1)近代中国城市的兴起是在西方侵略下产生的,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英国是工业革命兴起的结果。
(2)出现西式建筑、西餐、西式服装;近代交通、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出现了外来宗教的传播。
20.(1)特点:“依河为市”是江南市镇的普遍特征;大都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经济作物产区;出现了一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工商业巨镇出现。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统治者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资本、市场、人才等条件深受抑制;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2)变化: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主体的村镇型经济,转化为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城镇型经济;企业生产和布局趋向集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内外投资、辐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原因:经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内引外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府加强规划和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