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预习思考:
1.阅读教材P38“学习聚焦”:美洲的人口结构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提示 主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屠杀、奴役、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二是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三是欧洲白人因为种种原因进入美洲。
2.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化的建筑。(摘自教材P39)这体现了美洲文化的什么特点?
提示 融合多种文化因素。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 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三
时空坐标
世界上主要有哪些人种?三大人种分别是什么?他们分布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布?你知道吗?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7、18世纪,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向美洲进发,渴望得到更多土地,期待在新世界有更好生活。
族群是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
(一)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1、欧洲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西班牙殖民者血冼墨西哥城
(1)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王加丰在《世界文化史导论》中写道:“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2)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南美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矿山中劳动
西班牙殖民者血冼墨西哥城
印第安人在矿井中劳动
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处死
1、欧洲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2、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
原因:
影响:
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对非洲: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对美洲:为殖民者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自发移民:如英国许多清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逃避到北美开拓。
被迫移民:西欧国家疯狂开展殖民活动,贩卖黑奴到美洲。
欧洲本土启航→非洲(抢夺/购买黑奴)→美洲(出售黑奴,其中牟取暴利,从而得到白银,烟草等经济作物)→回到欧洲本土(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1、欧洲国家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
3、大量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二)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3、欧洲白人的数量大量增加
4、新的族群——混血人种
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弱,被天主教打击迫害,一些新教徒们被迫来到了北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14到16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持续开展圈地运动,争夺农民的土地,农民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人,欧洲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陆生存;
1521年,西班牙士兵侵占了墨西哥城和秘鲁,获得了最少700万英镑的财富。西班牙的财富神话,进一步刺激了商人、冒险家、投机者,乃至掌权者们的野心。
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材料:随欧洲人一起到来的还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三、毁灭、共存、新生——近代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
教材P39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
西班牙殖民者修建教堂
现代化建筑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三)美洲族群变化对文化的影响
(1)代表: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议会大厦,分别代表了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
(2)寓意: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融合,体现了当今墨西哥的文化精神是面向世界的、可包容多种文化的。
影响:
(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2)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欧洲移民
非洲黑奴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这一切与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扩张直接相关。
【概念解析】保留地(印第安人保留地):
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是美国政府从印第安人部落原来拥有的土地中划出来供部落全体成员继续居住的那一部分土地,其边界确定,范围有限,印第安人不得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保留地制度使印第安人失去了原来的家园和故土,而且剥夺了他们的自由、独立和权利。
三、毁灭、共存、新生——近代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
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现代拉丁美洲》
欧洲征服者:带来了自认为先进的伊比利亚文化概念。
印第安社会: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
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
非洲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新的美洲文化
4、美洲人口结构差异
(2)海地等西印度群岛:
(1)美国和加拿大:
(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最大族群。
南美洲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19世纪建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4)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黑人占人口多数。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的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打破了150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的种族隔离。——《全球通史》
差异原因 历史条件的差异
表现 北美 美国 加拿大
拉 丁 美 洲
白人占据了人口大多数,美国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
差异原因 历史条件的差异
表现 北美 美国 加拿大
拉 丁 美 洲
白人占据了人口大多数,美国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
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
秘鲁等少数国家
黑人人口占多数
印第安人较多,但很少过半
19世纪末,拉丁美洲很多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想移民拉丁美洲改变命运。当时,日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地球另一端的秘鲁,遍地都是黄金。许多日本人移民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其中,秘鲁的日本移民人数较多。他们在秘鲁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后裔有的甚至成为总统。
二、英国殖民活动与大西洋人口结构改变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和少数民族图为欧洲人所绘毛利人酋长之子
(一)变化原因:
1.英国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
流放罪犯
1770年4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将澳大利亚组流放地,关押英国罪犯。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这一天,后来被称为“澳大利亚日”,至今仍作为国庆日加以庆祝,但是,对澳洲土著人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悲惨命运的开始。
(2)19世纪初
建立牧场
(3)1851年
开采金矿
2.欧洲的移民
3万年前,澳大利亚就有了人类居住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战犯的场所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1787年,第一艘运送罪犯的船离开英国,驶向澳大利亚,1788年1月26日到达澳大利亚,建立英国第一个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的“悉尼”。每年的1月26日后来成为其国庆日。此后,英国相继在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等地建立了监狱和流放点。
学习聚焦: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替代性变化。
(二)变化表现——人口替代性变化
1.原住民(澳大利亚等地)——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1876年, 塔斯马尼亚岛最后一名原住民妇女特鲁加尼尼去世了。1878年12月,皇家塔斯马尼亚学会将她的尸体挖出,放到博物馆里展览了72年。直到1976年,她的遗体才被火化。
2.白人:19世纪中叶,成为主要居民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
材料:1830年,世界上唯一的一次把整个人种彻底灭绝的是发生在塔斯马尼亚。4000多名土著被5000人组成的白人搜捕队四处追杀,最后只剩下200多人被押送到附近的弗林德斯岛,他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不断死亡。1847年,残存的40人只剩下16人被送回塔斯马尼亚。30年后,塔斯马尼亚人在地球上绝种。
——刘晓燕《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变迁与发展》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最初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②工业革命开展,欧洲人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和采矿业。
③随着殖民扩张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④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三)文化影响
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此。17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国旗
英国国旗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也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形成了苦力贸易。
(一)背景(近代华工出国原因)
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思考: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1、黑人奴隶不断起义,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
2、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废奴运动兴起;
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手段;
4、英美等国一些政治家的长期努力。
近代华工出国原因:
材料一:外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代理机构和移民公司,由自称的雇主或者投机商经营,提供所需的劳工,他们在此中间抽取佣金。……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
——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
原因:①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②人口相对较少的美洲、大洋洲等地需要大量劳动力(种植园、修路)。③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⑤东南沿海人口众多,压力较大。
材料二: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1814年为一百八十名,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名……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厦门目睹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也被迫承认:“几百名劳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等印记”——摘编自高鸿志主编《中国近代史》
原因: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等。
2.19世纪中叶,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
3.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苦力)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分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病鞭笞而死者又三分之一,仅延残喘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四
中国小农经济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人口耕地压力、自然灾害。
(二)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1.开发美洲:
(1)在美国:参与加利福尼亚金矿开采、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
参与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1909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
通车盛典的照片: 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大约1.5万华人参与了工程建设,因为工作条件艰险,大约有4000多华工在施工中丧生。有人说,太平洋铁路的每一公里枕木下都有一个中国劳工的亡魂。
1.开发美洲:
(2)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1)在美国:参与加利福尼亚金矿开采、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图片来源: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2.开发大洋洲:
开采金矿
种植园劳动
在巴新种植园中工作的华工
“新金山”淘金的华工
(三)华工开发美洲、大洋洲的影响
1.在各地形成了诸多“唐人街”,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悉尼唐人街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
2.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在各地形成了诸多唐人街,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
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社会经济进步,推动了当地多元文化的发展。
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
小结:近代以来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及对人口、文化的影响。
别类 时间 背景 方向 影响
欧洲移民 16世纪初开始 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 美洲 大洋洲 改变了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
在北美和大洋洲,白人成为主要居民
形成欧洲文化占主导、融合各种文化的新文化
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非洲黑人 16世纪开始 殖民扩张 贩卖黑奴 美洲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非洲文化传入美洲
华工 19世纪中叶 经济发展需要新廉价劳动力 美洲 大洋洲 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1.(2024·杭州一模)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
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
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
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
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
C
[解析] 据本题材料“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清政府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大量华工被掠卖至世界其他地区,他们在海外聚居并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异国他乡,C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一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华工被掠卖到加利福尼亚,未体现他们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排除B项;部分华工并非自愿且没有获得巨额利润,排除D项。
2.(2024·扬州)下图是1882年美国刊印的题为《唯一被隔绝的》漫画。画中一名华人被阻挡在美国城门之外,门上写着“通往自由的金色之门”。该华人的行李上贴着“勤劳”“秩序”“和平”“节制”等标签。该漫画( )
A.意在称颂中国人的优良品质
B.否定了华工为美国作出的贡献
C.嘲讽了美国价值观的虚伪性
D.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盛行
C
[解析] 根据材料“一名华人被阻挡在美国城门之外,门上写着‘通往自由的金色之门’。该华人的行李上贴着‘勤劳’‘秩序’‘和平’‘节制’等标签”可知,在漫画中,中国人被拒之门外,与美国门上写着“通往自由的金色之门”形成鲜明的对比,嘲讽了美国价值观的虚伪性,一方面标榜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却将“勤劳”“秩序”“和平”“节制”的中国人拒之门外,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美国的虚伪,并非称颂中国人的优良品质,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国的虚伪,没有提及华工为美国作出的贡献,排除B项;材料信息中有欢迎共产主义者字眼,但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盛行,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