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2课时 溶解度曲线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2课时 溶解度曲线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24 22: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溶解度曲线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运用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 ℃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C.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D.t2 ℃时,3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
2.右图是亮亮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20 ℃时,在100 g水中加33.7 g 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 ℃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3.(易错题)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3 ℃时,甲的溶解度是60
B.丙的饱和溶液升温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乙>甲=丙
D.t3 ℃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4.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t1 ℃时,将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4)t2 ℃时,将3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t2 ℃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  )
A.天气闷热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击胃,易打嗝
C.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6.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A       B         C       D
1.(2024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2.(易错题)t1 ℃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图2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
B.将温度升高到t2 ℃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C.t3 ℃时K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D.若取t3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t2 ℃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B.t1 ℃时,a、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c的质量相等
C.t1 ℃时,将相同质量的b、c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b>c
D.将t2 ℃时15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a物质30 g
4.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KCl的溶解度为    g。
(2)如图中能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3)20 ℃时,向10 g水中加入2.5 g KNO3充分搅拌得到X,再加入2.5 g KNO3充分搅拌得到Y,继续升温至50 ℃得到Z,则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
(4)40 ℃时,有质量均为100 g的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将它们同时降温至10 ℃,析出晶体质量多的是    溶液。
(5)由图像可知t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的取值范围是    。
5.(科学思维)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t1 ℃时,       。
(2)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   (填“>”“<”或“=”)乙。
(3)t2 ℃时,恒温蒸发甲溶液,蒸发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二。
①恒温蒸发前,甲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根据图中数据分析,m=    。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t2 ℃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50 g水中溶解25 g甲物质,形成75 g饱和溶液。
2.C 解析:A.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搅拌不能改变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题图可知,20 ℃时,NH4H2PO4的溶解度为33.7 g,则在100 g水中加33.7 g NH4H2PO4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题图可知,40 ℃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D.将NH4H2PO4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但将其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3.C 解析:t3 ℃时,甲的溶解度是60 g;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饱和溶液降温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t3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没有明确溶液的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溶质的多少。
4.(1)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C解析:(1)P点的意义: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从t2 ℃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边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C5.C 解析:C.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故选C。
6.B 解析: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胃内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B。
课后提升
1.C 解析:拧开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产生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的逸出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题图中现象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不能说明其与温度的关系。
2.D 解析:t1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氯化钾溶解得多,题图中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乙烧杯中溶质是硝酸钾,则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由题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则将温度升高到t2 ℃时,乙烧杯中也没有固体剩余;KCl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3 ℃时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还是饱和溶液;若取t3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t2 ℃,由题图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于氯化钾,则硝酸钾析出晶体比较多。
3.D 解析: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升温有晶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t1 ℃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a、c的质量相等;t1 ℃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等质量的b、c形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c大于b,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c大于b;t2 ℃时,15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是50 g,水是100 g,降温到t1 ℃时,100 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20 g,析出30 g晶体。
4.(1)34.0 (2)b (3)Y (4)硝酸钾
(5)20~30
解析:(2)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b。(3)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向10 g水中加入2.5 g KNO3充分搅拌得到X,X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 g KNO3充分搅拌得到Y,并且有未溶解的固体,Y是饱和溶液;继续升温至50 ℃得到Z,Z是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 g,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Y。(4)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钾大,降温至10 ℃,硝酸钾析出晶体质量多。(5)20 ℃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 ℃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有交点。
5.(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3)①不饱和 ②27
解析:(2)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说明此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溶剂质量:甲<乙,将t2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甲、乙两物质均有晶体析出,但溶剂质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即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3)①根据题中图二可知,在蒸发溶剂水5 g之前,溶质的质量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溶液为甲的不饱和溶液。②当蒸发溶剂的质量大于5 g时,溶质逐渐析出,质量减小,蒸发55 g溶剂水的质量后,溶质质量减小为0,根据题中图一可知,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4 g,则50 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27 g,因此可知图二中m=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