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六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训练六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26 10:2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六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成分的探究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帮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室时,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小丽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丽所加的试剂是    。
②为进一步验证这瓶NaOH溶液变质的程度如何,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猜想1: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了上述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于试管,并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   生成 猜想1成立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反思与评价】小红建议步骤一中氯化钡溶液换为氢氧化钡溶液也能完成实验探究,小丽提出反对意见,她的理由是                                 。
(3)实验室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2.某校化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并进行性质实验。同学们设计实验如下:
(1)第1小组: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三种溶液,他们如此设计的理由是             ;
第2小组:分别用三支试管取少量上述三种溶液,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2)a中有气泡产生,证明a中溶液是          。
(3)b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证明b中溶液是澄清石灰水。
c中无明显现象。
第3小组:为进一步探究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假设】
(4)该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
猜想二:有CaCl2和HCl;
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有CaCl2、HCl和Ca(OH)2。
其他各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疑问,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
(5)为证明其余猜想是否正确,第3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Cl2溶液,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
②用镊子将锌粒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反应后的溶液,观察现象 有   产生 猜想二成立
③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成立
【交流评价】
(6)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能够得出结论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上述实验探究中有明显的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后发现了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
【反思拓展】
(7)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固体成分的探究
3.一品牌管道疏通剂标注的成分有氢氧化钠、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催化剂、辅助剂等。过碳酸钠(2Na2CO3·3H2O2)遇水逐渐分解为Na2CO3和H2O2。某学习小组对其成分与效果进行如下实践探索。回答相关问题:
(1)取1 g疏通剂于试管中,加入2 mL水,现象是产生      ,证明有H2O2;反应后滴加几滴BaCl2溶液,现象是产生    。综合以上现象可证明该管道疏通剂中有    。
(2)向溶液中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    ,有同学据此得出含氢氧化钠的结论。小组讨论后认为该推论不严密,因为    (填化学式)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
(3)如图,向试管中装入动物肉块、毛发、蔬菜,注入8 mL水。在气球中装入4 g疏通剂,并套在试管口上,然后将疏通剂倒入试管中、轻轻振荡,试管发热,观察到肉块、毛发等逐渐消失。发热能加快疏通,发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4.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中的某种物质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探究Ⅱ: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单质铝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氢气。
小组同学认为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为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2)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    色,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钙。
(3)另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如图所示),反应停止后瓶底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        ,判断依据是               
                                        。
②若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对应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包含实验步骤、产生现象和结论。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AgNO3溶液)。
【详解答案】
1.(1)2NaOH+CO2Na2CO3+H2O
(2)①稀盐酸(或稀硫酸)
②【实验探究】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溶液(合理即可) 无色溶液变红色(合理即可)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3)密封保存
解析:(1)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①稀盐酸(或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因此小丽所加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②【实验探究】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钡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如果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钡溶液。(3)实验室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密封保存。
2.(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食盐水即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稀盐酸 (3)白色沉淀
(4)CaCl2(或氯化钙) HCl和Ca(OH)2不能大量共存
(5)三 气泡
(6)氯化钙、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猜想一成立
(7)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1)由于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食盐水即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所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三种溶液。(2)由于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a中有气泡产生,证明a中溶液是稀盐酸。(3)由于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b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b中溶液是澄清石灰水。(4)由于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结合猜想二、三分析可知,猜想一为只有氯化钙。由于HCl和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HCl和Ca(OH)2不能大量共存,即猜想四不合理。(5)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铜生成,即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钙,所以猜想三不成立。②由于猜想二成立,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所以用镊子将锌粒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反应后的溶液,有气泡产生。(6)由于实验步骤③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也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猜想一不一定成立。(7)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不一定正好完全反应,即某种反应物可能有剩余,所以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3.(1)气泡 白色沉淀 过碳酸钠
(2)红 Na2CO3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放热
解析:(1)过碳酸钠(2Na2CO3·3H2O2)遇水逐渐分解为Na2CO3和H2O2,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现象是产生气泡,证明有过氧化氢;反应后滴加几滴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综合以上现象可证明该管道疏通剂中有过碳酸钠。(2)过碳酸钠(2Na2CO3·3H2O2)遇水逐渐分解为Na2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发热能加快疏通,发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放热。
4.(1)CaO (2)红
(3)①活性炭 显黑色的固体有铁粉和活性炭,但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活性炭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剩余黑色固体为活性炭 ②CaCO3(或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
(4)取该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解析:(1)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2)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3)①发热包中显黑色的固体有铁粉和活性炭,但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活性炭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剩余黑色固体为活性炭。②若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说明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4)由资料信息可知,“单质铝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氢气”,故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设计实验方案为取该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