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4 21: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等多种史料对比,知道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时空观念:通过整理各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唯物史观: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征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初步理解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初步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和根本原因,继承和发扬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导入新课
洋皂
洋钉
洋火
看图识物:你能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身边的百年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
(始于1669年)
王老吉
(始于1828年)
全聚德
(始于1864年)
张裕
(始于1892年)




民族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私人开办、资本主义性质
民族工业
官办、带有封建性
使用机器
洋务企业
不同点
相同点
民族资本主义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民族工业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
1、产生和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期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状元实业家张謇
大生纱厂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初步发展的原因: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茂新面粉厂
张裕酿酒公司
19世纪九十年代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
人物扫描: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立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1899年5月,费时四十四个月后,张謇的大生纱厂在南通城外的唐闸艰难起步
“国难当头,只能为口舌之争,不能救国家于水火,如此做官,于国何益——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救国为目前只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謇日记摘录
“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寸得尺,尽可能的心而已”。——刘厚生《张謇传记》
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2、“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②外因(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国货运动
1916年,华侨商人简照南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抵羊牌”毛线因品质优良风靡一时
广东官银钱局改为地方实业银行
大明火柴公司
1913年荣氏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
荣德生
范旭东
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厂
永利技师长侯德榜
振新厂开工已是1911年下半年的事情了。……新政府重视商业,扶持实业,让荣德生欣喜万分。1914年燃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英,法等欧洲强国无暇顾及各自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荣氏面粉事业获得脱胎换骨的飞跃。1919年,恰逢“五四运动”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高潮,群情激奋之 下,荣氏面粉大受欢迎,成为业内领军人物。
——摘编自杜博奇《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1912年,荣氏家族创办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厂——福新面粉公司
“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1953年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
脚踏实地,勇于创新,胸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
3、萧条发展
材料1:1919年到1925年间,日本在华新建纱厂达26家,成为了棉纺织领域侵华的主要国家之一。从1917年至1921年,美国在中国新成立了美孚、运输等5家银行,对华的资本输出主要在纺织业、化学工业、汽车等工业领域英国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在1918年至1928年间在中国新建了33个公司洋行。
材料2:官绅的接洽说话,一天几变,捉摸不定。有钱人的面孔,更是难看,推三阻四。上面的总督虽然赞助,而底下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拆台。”——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材料3: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占。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2/5的粉磨被破坏。——摘编自《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
材料4:四大家族通过" 四行两局" ,以及2500个支行垄断了全国的金融业,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1936年,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额在全国工业资本总额中占10%以上。官僚资本是一种商业投机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四大家族为了独占商业,建立了一系列商业垄断机构。如1934年,孔祥熙建立中央信托局,垄断了商品出口和军火贸易。1936年,宋子文建立中国棉业公司,垄断了全国的棉花、纱、布等商品的贸易;1937年建立华南米业公司,垄断了洋米进口及其运销业务;并建立中国国货联营公司以垄断全国的国货营销业务。
时间:
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③国民党发动内战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
3、发展特点:
动动手:根据所学,绘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图。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9c60s
洋务
运动
甲午战后
辛亥革命后
一战
新中国成立
外商
刺激
政府
放宽
实业热潮
政府
支持
忙于一战
卷土重来
三座大山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萎缩
曲折中前进
①艰难曲折
材料1: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合作探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结合据材料,分析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②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④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
落后
4、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安徽芜湖)益新公司是山西太原人章维藩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建初期,芜湖地方乡绅以机器破坏风水和树立烟囱时要用童男童女活祭为由进行阻挠。
——2010年8月12日《大江晚报·大砻坊》
材料二:1942-1944年,日本从华北煤矿掠走近2000万吨煤;1938-1945年,从当涂、大冶等地掠走1670万吨铁矿石,从长芦盐区掠走粗盐7600万担。战前,全中国华商纱厂共94家,其中有61家在沦陷区,被日本侵略者以“委托经营”方式掠夺去的达54家,占沦陷区华商纱厂的89%。
材料三:1919年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47年,通货膨胀剧烈,物价狂跌,电气公司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根据漫画、材料,讨论归纳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封建主义阻挠,传统观念阻碍
帝国主义的压榨
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
官僚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凭借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的资本主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慈禧太后的敞篷奔驰车
婉容皇后骑自行车
晚清大街上的黄包车
轮船招商局的“伊敦轮”
中国早期火车
早期城市里的无轨电车
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
民国时期的飞机及空姐
冯如发明的飞机
影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京张铁路 1909年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詹天佑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2、近代通讯工具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3、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令
②男装:从长袍、马褂到正式场合首选西装,中山装开始流行。
女装:旗袍加进曲线美
女人穿旗袍.....她们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
——张爱玲《更衣记》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晚清上海地方衙门断案现场
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会见美国记者希尔等人
礼节:废除跪拜礼,代之以为鞠躬、握手礼。
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原因:辛亥革命后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实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④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西餐
西式婚礼
二吾照相馆用的照相机
大生纱厂用过的电风扇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晚清时期的移风易俗一方面受到外来习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中国内部新兴资本主义因素的驱动,……西方的生活方式植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国内部新兴的进步力量源于本国内部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内部新兴进步力量为振兴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努力,无不反映小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的冲击。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政治变革(辛亥革命)的影响。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材料1: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
材料2: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洋派人物洋溢“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圣诞、复活节等洋节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等下层社会成员,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对西方近代文明生活欣然向往,也只得“望洋兴叹”,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摘编自扶小兰《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
材料3:然而,即使在1941年,仍旧可以在三四小时内从外滩中段跑到一点也没有改变的农村地区。……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总体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今天的中国
“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课堂小结
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产 生:
发 展:
短暂春天:
萧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