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4 21: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冬天,它们总会从寒冷之地飞往温暖之处过冬。成群结队的大雁,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它们一起来,一起走,相互鼓励,努力生存……在美国的“沙乡农场”中,利奥波德先生每年春天都在等候着大雁的归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大雁归来》。
大雁归来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利奥波德的观点:
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了解作者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雾霭( ) 缄默( ) 迁徙( ) 赌注( )
沼泽( ) 瞄准( ) 盘旋( ) 喧嚷( ) 邀请( ) 凋零( ) 枯燥( ) 弥漫( )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半蹼鹬( )
狩猎( ) 稀疏( ) 水洼( ) 香蒲( ) 环颈雉( ) 沙锥鸟( )
ǎi
jiān


zhǎo
miáo
shòu
xuán
rǎng
diāo
zào
shū

yāo


zhuī
zhì
pǔ yù
读一读:读准字音
(1)缄默:
(2)凋零:
(3)弥漫:
(4)顾忌:
(5)目空一切:
闭口不说话。
(草木)凋谢零落。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是贬词褒用,指大雁专注地高高飞翔的英姿。
读一读:读准字音
1、大雁归来:大雁对季节的把握非常准确。(1、2段)
2、大雁习性:大雁归来后的日常生活。(3-10段)
3、大雁联合:大雁的联合迁徙给地球带来了生机。(11-13段)
围绕大雁,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完成表格,思考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生活习性?
2.文中的大雁具有怎样的品性?
探究一:感知内容
梳理框架
小组讨论
观察者: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记录:
飞行距离: 飞行特点: 。
第3段:11月份大雁南飞,一声不吭。
第 段:3月份 。
第 段:春雁 。
第 段:孤雁 。
第 段:4月份的夜间 。
第10段: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大雁集会逐渐少下来。
科学观察笔记
利奥波德
大雁
沙乡农场
200英里飞行
笔直飞行
大雁归来,落在沙滩、沼泽
去玉米地觅食
飞行和鸣叫都很频繁,声调忧郁
大雁在沼泽集会发出鸣叫
4
6
7
9
时间顺序
本文作者以《大雁归来》为题,对大雁做了如下描写:____________、大雁归来、___________、孤雁、__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_______之情。
南飞的大雁
春雁觅食
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爱鸟
这是一群坚强、守信的大雁;
这是一群充满灵性的大雁;
这是一群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的大雁;
这是一群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的大雁;
这是一群具有联合观念的大雁。
提示:按大雁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方面加以提炼概括。
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说一说,“这是一群______的大雁”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在那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乡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天赐予我们的本质。”
参考上面的资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正在失去的东西”?
——善良、友情、亲情、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
探究二:品味语言
感悟情怀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
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作者在对大雁观察时,倾注了丰富的感情。
1.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会”等提法,作者这样称呼大雁,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大雁怀着深挚的感情,将其视作“我们”中的一员,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平等成员。
点明了说明对象,作者用直接呼告的句式,表现了对大雁怀有的深厚感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呼唤,不仅是大雁的归来,还有人正在失去的美好人性的归来,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归来。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2.在文章中描写的这个大家庭里,除了人、大雁、农场、沼泽,还有哪些成员?
明确:沙锥鸟,猫头鹰……(和谐、温馨、热闹的氛围)
3.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的归来?
1.这句话运用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迁徙的大雁比喻成一首诗歌,正是它们的鸣叫,给整个大陆带来了生机,富有诗情画意。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
2.一方面,3月大雁的归来,是完成其自身生命历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雁的生命历程,是自然的,不像人类那样为文明所规训,因此是“带着野性的”另一方面,在这种自然的过程中又可以发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是充满诗意的。
4.研读文章最后一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小组合作,体会语言含义。
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号召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自然万物之间是平等、自由、美妙、和谐的境界。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
——《沙乡年鉴·序言》
比较一下,这一段文字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作物。每年春分之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摘自《辞海》
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有关大雁的古诗词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唐·刘禹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唐·白居易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唐·温庭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唐·李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