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2.7 李清照醉花阴(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2.7 李清照醉花阴(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3 17: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醉花阴
李清照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走近李清照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号:易安居士,自题易安室。
藕神: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
正宗第一: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
婉约宗主: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人王士禛zhēn)
博家之祖:李清照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曾发表《打马图经》等作品。
古今才妇第一: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绪)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
宋代四大女词家: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吴淑姬 。
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皆济南人 。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暗香:幽香。销魂: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译文】兽形的铜香炉里燃烧着龙脑香料,薄薄的雾气衬着浓浓的云层,撩起我的烦愁,真是难熬这长长的白昼。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不要说不会灵魂离散,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方知人比黄花更加消瘦。
1、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
2、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4、“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交流鉴赏1、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 愁意象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橱、酒、西风、黄花……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大清早刚起床,天气阴沉沉地,诗人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描绘了一幅充满孤寂之感相思愁绪的画面。 渲染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忧郁孤寂的感情基调。巧妙地借天气的阴沉来衬托人物心情的忧郁。
3、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酒
西风
黄花结论:酒是“愁”的象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酒结论:西风渲染愁情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忆秦娥 李白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蒋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西风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南楼令》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黄花:喻女子容颜的憔悴,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黄花 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瘦”以菊喻人。用“瘦”夸张地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 具体地表达出来了。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词里出现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百无聊赖、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小结 本词是李清照早期和丈夫分别所作。表达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