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
(第一至七单元)
(50分钟 50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走”字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由此可见 (B)
A.世界文明同宗同源
B.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传承
2.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 (B)
A.自然环境 B.政治制度
C.社会习俗 D.宗教信仰
3.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有很多的相似点,下面所说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有 (A)
①都是亚洲文明古国
②文明的产生都与大河流域相关
③都创立了本民族的宗教
④文明都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3·郑州外国语中学期中)亚历山大在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与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C)
A.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非常正义的战争
5.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这体现了 (D)
A.罗马本质上维护平民利益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两位保民官掌握实际权力
D.平民斗争争取了政治权利
6.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体现了古希腊在哪一方面的突出成就 (B)
A.文学 B.哲学
C.法学 D.艺术
7.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鼓励基督教发展,并向教会贡献“什一税”,教会势力剧增。同时,教皇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C)
A.罗马教会至高无上
B.教权屈居王权之下
C.王权教权相互勾结
D.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8.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情景发生在 (C)
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
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
9.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权利。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A)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10.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它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D)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11.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B)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2.“阿拉伯在后古典时代的远距离贸易中占有突出地位。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这则材料 (A)
A.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
B.赞叹了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
C.指明了基督教在阿拉伯社会的重要作用
D.谴责了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
13.如图是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画中的妇女目光专注,若有若无的笑容让人捉摸不透。该作品表现了 (C)
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中世纪艺术风格
C.世俗的人性光辉
D.人们的物质追求
14.(2023·郑州期中)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向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C)
A.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
B.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C.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D.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5.中国的澳门有不少人可以讲葡萄牙语,印度有不少人可以讲英语,越南有不少人可以讲法语,拉丁美洲有不少国家的人可以讲西班牙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A.工业革命的推进
B.世界市场的拓展
C.三角贸易的影响
D.欧洲的殖民扩张
16.如图是某同学阅读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这部书最有可能是 (C)
目录
第一节 英法战争,锋芒初露
第二节 临危受命,砥柱中流
第三节 独立战争,建功立业
第四节 两届总统,呕心沥血
A.《克伦威尔传》 B.《杰斐逊传》
C.《华盛顿传》 D.《拿破仑传》
17.(2023·郑州月考)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由此可知《法国民法典》 (B)
A.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B.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
C.为拿破仑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否定了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18.(2024·郑州期中)1785年,律师阿戴尔为工厂主阿克莱特辩护时说:“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据此可知当时 (B)
A.民众重视发明创作
B.创新源于生产实践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启蒙思想影响有限
19.(2023·郑州期中) 进入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的惊人起飞,得益于新机器和新的生产组织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再加上受薪工人在大型工厂中的劳作,生产成本更低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C)
A.手工工场分工细化
B.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C.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D.英国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20.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 (C)
时间 工人组织 地位
1851年 英国“机器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年 英国“工会委员会” 由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年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1866年 美国“全国劳工同盟” 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妥协
C.表明了工人阶级的斗争走向联合
D.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陶俑着北朝时期流行的裤褶装,已然不是北方民族原有的袖口、裤口紧窄的裤褶装了。此服饰向中原地区的传统习惯靠拢,形成了汉式风格的广袖、大口裤形式。这种服饰风格打破了秦汉以来流行的以“上衣下裳”为主流的服饰制度,逐渐向“上衣下裤”转变。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后期,奥林匹亚广场上挤满了“不朽的年轻人”,这是胜利者的雕像,他们被视为英雄,为艺术家提供了研究人类形体的机会,竖立胜利者的雕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种风气,体育训练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雕塑的影响最为深远。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两幅图片中的艺术品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 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古代希腊民族的什么特征 (4分)
答: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们都承载历史某一时期人文、习俗、生活等特质,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物证。中华民族特征: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多民族交融的结果;古代希腊民族特征:追求客观真实之美,积极进取。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类似的艺术作品。(2分)
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沿岸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英国,它存在的目的是谋取利润,以满足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
材料二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材料一中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代表着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1分)
答: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材料二中达·芬奇是某次运动的代表人物。请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作品,并回答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答:《蒙娜丽莎》(或《最后的晚餐》);人文主义精神。
(3)材料三“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3分)
答: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3.(6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三角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在 17-18 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酒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发,此乃“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穿越大西洋至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半年的时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答:示例:观点: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论述: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贸易,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种植园,并进行“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使得英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大了殖民侵略,发动了鸦片战争等,使得英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当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时,欧洲大陆的法国和意大利却占60%,普鲁士为70%以上,西班牙为90%,俄国和整个东欧则达到95%。……历经工业革命洗礼的欧洲大陆,其变化是惊人的。“农民现在拥有的是锋利的钢制犁,已把梿枷扔到一旁;衣服、鞋由大工厂隆隆作响的机器制作;工匠们手提饭桶跋涉在通往充满噪音的工厂的路上;旅行者背靠豪华座椅,乘火车穿越各地;而旅游者则在横渡大西洋的5天航程中在甲板上打网球”。
——[英]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最终在各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亚、非、拉美许多国家的大门被强行打开……它们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漩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展有何特征 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答:英国工业化水平最高;与西欧相比,东欧工业化水平较低。(一条即可)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最先进行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1分)
答: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提升了社会生活水准;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加强了各地联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这一观点。(2分)
答: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实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使许多亚非拉国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4)综上所述,就更好地推进工业化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1分)
答:要提供制度支持与保障;要抓住历史机遇;要将工业化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3—17世纪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1)材料一A处的文件是什么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特点 (2分)
答:《权利法案》;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遵照历史传统。(意思相近即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 (2分)
答: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上,率先开展工业革命,采用大机器生产,建立现代工厂制度引领世界,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意思相近即可)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方式的认识。(2分)
答:民主制实现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民主制的确立需尊重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适合国情。(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期末综合检测
(第一至七单元)
(50分钟 50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走”字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由此可见 ( )
A.世界文明同宗同源
B.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传承
2.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 ( )
A.自然环境 B.政治制度
C.社会习俗 D.宗教信仰
3.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有很多的相似点,下面所说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有 ( )
①都是亚洲文明古国
②文明的产生都与大河流域相关
③都创立了本民族的宗教
④文明都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3·郑州外国语中学期中)亚历山大在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与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 )
A.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非常正义的战争
5.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这体现了 ( )
A.罗马本质上维护平民利益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两位保民官掌握实际权力
D.平民斗争争取了政治权利
6.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体现了古希腊在哪一方面的突出成就 ( )
A.文学 B.哲学
C.法学 D.艺术
7.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鼓励基督教发展,并向教会贡献“什一税”,教会势力剧增。同时,教皇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罗马教会至高无上
B.教权屈居王权之下
C.王权教权相互勾结
D.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8.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情景发生在 ( )
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
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
9.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权利。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10.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它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 )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11.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2.“阿拉伯在后古典时代的远距离贸易中占有突出地位。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这则材料 ( )
A.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
B.赞叹了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
C.指明了基督教在阿拉伯社会的重要作用
D.谴责了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
13.如图是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画中的妇女目光专注,若有若无的笑容让人捉摸不透。该作品表现了 ( )
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中世纪艺术风格
C.世俗的人性光辉
D.人们的物质追求
14.(2023·郑州期中)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向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
A.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
B.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C.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D.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5.中国的澳门有不少人可以讲葡萄牙语,印度有不少人可以讲英语,越南有不少人可以讲法语,拉丁美洲有不少国家的人可以讲西班牙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的推进
B.世界市场的拓展
C.三角贸易的影响
D.欧洲的殖民扩张
16.如图是某同学阅读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这部书最有可能是 ( )
目录
第一节 英法战争,锋芒初露
第二节 临危受命,砥柱中流
第三节 独立战争,建功立业
第四节 两届总统,呕心沥血
A.《克伦威尔传》 B.《杰斐逊传》
C.《华盛顿传》 D.《拿破仑传》
17.(2023·郑州月考)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由此可知《法国民法典》 ( )
A.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B.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
C.为拿破仑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否定了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18.(2024·郑州期中)1785年,律师阿戴尔为工厂主阿克莱特辩护时说:“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据此可知当时 ( )
A.民众重视发明创作
B.创新源于生产实践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启蒙思想影响有限
19.(2023·郑州期中) 进入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的惊人起飞,得益于新机器和新的生产组织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再加上受薪工人在大型工厂中的劳作,生产成本更低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手工工场分工细化
B.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C.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D.英国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20.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 ( )
时间 工人组织 地位
1851年 英国“机器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年 英国“工会委员会” 由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年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1866年 美国“全国劳工同盟” 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妥协
C.表明了工人阶级的斗争走向联合
D.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陶俑着北朝时期流行的裤褶装,已然不是北方民族原有的袖口、裤口紧窄的裤褶装了。此服饰向中原地区的传统习惯靠拢,形成了汉式风格的广袖、大口裤形式。这种服饰风格打破了秦汉以来流行的以“上衣下裳”为主流的服饰制度,逐渐向“上衣下裤”转变。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后期,奥林匹亚广场上挤满了“不朽的年轻人”,这是胜利者的雕像,他们被视为英雄,为艺术家提供了研究人类形体的机会,竖立胜利者的雕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种风气,体育训练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雕塑的影响最为深远。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两幅图片中的艺术品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 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古代希腊民族的什么特征 (4分)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类似的艺术作品。(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沿岸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英国,它存在的目的是谋取利润,以满足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
材料二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材料一中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代表着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1分)
(2)材料二中达·芬奇是某次运动的代表人物。请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作品,并回答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3)材料三“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3分)
23.(6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三角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在 17-18 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酒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发,此乃“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穿越大西洋至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半年的时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当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时,欧洲大陆的法国和意大利却占60%,普鲁士为70%以上,西班牙为90%,俄国和整个东欧则达到95%。……历经工业革命洗礼的欧洲大陆,其变化是惊人的。“农民现在拥有的是锋利的钢制犁,已把梿枷扔到一旁;衣服、鞋由大工厂隆隆作响的机器制作;工匠们手提饭桶跋涉在通往充满噪音的工厂的路上;旅行者背靠豪华座椅,乘火车穿越各地;而旅游者则在横渡大西洋的5天航程中在甲板上打网球”。
——[英]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最终在各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亚、非、拉美许多国家的大门被强行打开……它们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漩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展有何特征 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这一观点。(2分)
(4)综上所述,就更好地推进工业化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1分)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3—17世纪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1)材料一A处的文件是什么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特点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 (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方式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