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二)
(第三、四单元)
(50分钟 50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2024·河南省实验调研)从2世纪下半叶起,早期基督教平等博爱的精神渐趋消失,而劝人顺服的教义则被提到主要地位,甚至宣扬“把王国给国王,把天国给上帝”等主张。此举 (C)
A.使教会失去了人民的拥护
B.进一步激化了全社会矛盾
C.有利于获得统治者的支持
D.使教会成为最大封建领主
2.(2023·郑州月考)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无违背。”由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B)
A.有森严的等级界限
B.有强烈的契约意识
C.有绝对的隶属关系
D.以土地为双方纽带
3.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D)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C)
A.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B.罗马帝国的衰亡
C.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D.蒙古帝国的兴衰
5.据《西欧中世纪史》记载:庄园领主通常行使对他的农民的裁判权,这种权力以前曾属于国王及其官吏,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所有的领主至少有部分这样的权力。由此判断庄园是 (A)
A.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
B.高度自由的生活场所
C.完全封闭的经济组织
D.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还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材料反映了 (D)
A.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B.自由农民拥有份地保有权
C.佃户耕种份地,要为领主义务劳动
D.佃户受到残酷剥削
7.13世纪时,英国很多庄园在法庭上都采取了陪审团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如果陪审团作出了不适当的决定或者损害庄园领主利益的行为,陪审员们会遭到集体课以罚金的处罚。这一规定 (B)
A.扰乱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B.维护了领主的自身利益
C.将审判权完全归于领主
D.增加了庄园的集体财产
8.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据此可知,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C)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人口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瓦解
9.(2023·郑州模拟)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市民们从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主要是由于(D)
A.逐渐兴起的大学教育
B.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C.凌驾一切的教会势力
D.日益增长的城市自治权
10.13世纪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材料主要反映了 (C)
A.市民阶层政治权利扩大
B.城市兴起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D.政治权利推动思想解放
11.(2023·郑州月考)12-13世纪,英法的国王都召开过有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会议,市民登上政治舞台,王权也得到一定的壮大,封建割据势力日益萎缩,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盛。据此可知,西欧城市自治 (D)
A.完全摆脱了领主的控制
B.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枷锁
C.促进新的经济方式出现
D.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12.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还附加学习指南。这表明查士丁尼大规模汇编法律的根本原因是 (B)
A.罗马帝国的辉煌重现
B.商品经济发展
C.人民的法治观念提高
D.拉丁语言普及
13.《罗马民法大全》中记载:“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对船员、客店店员申诉的权利。”这反映了罗马法 (D)
A.关注人身安全 B.强调申诉程序
C.倡导公平公开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14.一个建立于4世纪末的帝国,它的存在不仅是世界古典文化的遗产,而且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中的“帝国”是(B)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15.拜占庭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的时代,保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同时,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材料反映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B)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守旧保守 D.野蛮落后
16.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被当时的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A)
A.历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败得失 D.历史影响
17.(2023·郑州月考)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D)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8.公元7世纪初,大和国确立了“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的原则。自12世纪晚期镰仓幕府建立至1867年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天皇权力被架空近700年。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证明 (D)
A.日本政治制度一直效仿中国
B.天皇地位下降导致中日交恶
C.儒学在大化改新后备受重视
D.武士专权深刻影响日本政治
19.“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他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大约五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敬,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材料中的“他”是 (A)
A.穆罕默德 B.查士丁尼
C.释迦牟尼 D.查理大帝
20.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就把造纸技术引进了欧洲。材料反映了 (D)
A.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B.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三大洲
C.阿拉伯人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D.阿拉伯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各种新的曲艺、戏曲形式迅速兴起,以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宋代书院的兴起,主要归结于官学的腐败。教学内容以经史为主,以不切世务的理学为重要的修习科目,而且宋代书院经济上不能自立,受制于人,官学化就不可避免了,如白鹿洞书院,由郎中孙琛修建屋舍,也走上官学化之路。13世纪,欧洲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城市的涌现以及国际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由此应运而生,故其专业科目,如法学、医学等,皆直接服务于现实需要,大学多在城市中,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杨果、赵治乐《也谈宋代书院
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
(1)依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原因。(2分)
答:原因: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推动中外文化教育发展的共同因素。(1分)
答:共同因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外来或新兴文化的促进;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宋代书院和西欧中世纪的大学有何不同点。(2分)
答:不同点:中国宋代书院位于山林,西方大学位于城市;中国宋代书院兴起是因为官学腐败,西方大学兴起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中国宋代书院教学内容以经史、理学为主,西方大学以专业科目为主;中国宋代书院经济不独立,西方大学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
答:关系:教育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会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促进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通用媒介;在文化方面,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卓越地理位置,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在它俯视之下的西方世界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当十字军的士兵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他们为人间竟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 然而,拜占庭帝国就在这种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在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1)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原因有哪些 (2分)
答: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中,保守封闭,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2)材料二中的“文明新因素”是指什么 它的“悄然兴起”有何历史意义 (2分)
答:早期资产阶级。历史意义: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3)联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遭遇,指出拜占庭的历史命运给后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2分)
答:开放宽容促进文明繁荣(或任何文明都必须开放进取,不断创新,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故步自封,保守狭隘,不思进取,最后只能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23.(5分)(2023·河南省实验调研)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学汇纂》中记录了如下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原告之诉承担责任。
材料三 中世纪以来罗马法的权威逐渐失落……公元11世纪末,意大利博洛尼亚附近发现了古罗马《法学汇纂》的完整抄本,对其的讲解与研究不仅使博洛尼亚大学成为最早的中世纪大学,还成就了罗马法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发展历程。(2分)
答: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部分到整体,不断完善;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2)根据材料二,相关诉讼体现了罗马法哪些精神 (2分)
答:尊重法律的法治精神;注重诉讼程序;体现契约精神;讲求证据;维护私有财产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1世纪罗马法复兴的主要因素。(1分)
答:城市重新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兴起,学术研究的诉求;罗马法自身内容的完备;拜占庭帝国逃难学者的传播等。
24.(7分)(2023·郑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化二年(646年),发布改新诏书:……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描述的是哪一种制度 该制度有何特点 (2分)
答:封君封臣制(封建等级制度)。特点: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与封臣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任意一点)
(2)材料二反映出改革后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对该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
答:封建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任意一点)
(3)材料三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什么 解释“它只是保存”“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内涵。(2分)
答:罗马帝国。内涵:拜占庭文化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4)综上所述,你能得出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启示 (1分)
答: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
——《阿拉伯文学史》
(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2分)
答:国家重视;阿拉伯人善于学习。
(2)根据所学,阿拉伯人在医学、文学上成就斐然。请分别写出医学、文学上的著作。(2分)
答: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典》;文学著作:《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
(3)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请你举例说明。(2分)
答: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把阿拉伯数字带到东西方,把伊斯兰教传入东西方。(意思相近即可)单元评价检测(二)
(第三、四单元)
(50分钟 50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2024·河南省实验调研)从2世纪下半叶起,早期基督教平等博爱的精神渐趋消失,而劝人顺服的教义则被提到主要地位,甚至宣扬“把王国给国王,把天国给上帝”等主张。此举 ( )
A.使教会失去了人民的拥护
B.进一步激化了全社会矛盾
C.有利于获得统治者的支持
D.使教会成为最大封建领主
2.(2023·郑州月考)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无违背。”由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 )
A.有森严的等级界限
B.有强烈的契约意识
C.有绝对的隶属关系
D.以土地为双方纽带
3.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B.罗马帝国的衰亡
C.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D.蒙古帝国的兴衰
5.据《西欧中世纪史》记载:庄园领主通常行使对他的农民的裁判权,这种权力以前曾属于国王及其官吏,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所有的领主至少有部分这样的权力。由此判断庄园是 ( )
A.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
B.高度自由的生活场所
C.完全封闭的经济组织
D.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还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材料反映了 ( )
A.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B.自由农民拥有份地保有权
C.佃户耕种份地,要为领主义务劳动
D.佃户受到残酷剥削
7.13世纪时,英国很多庄园在法庭上都采取了陪审团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如果陪审团作出了不适当的决定或者损害庄园领主利益的行为,陪审员们会遭到集体课以罚金的处罚。这一规定 ( )
A.扰乱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B.维护了领主的自身利益
C.将审判权完全归于领主
D.增加了庄园的集体财产
8.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据此可知,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人口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瓦解
9.(2023·郑州模拟)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市民们从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主要是由于( )
A.逐渐兴起的大学教育
B.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C.凌驾一切的教会势力
D.日益增长的城市自治权
10.13世纪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市民阶层政治权利扩大
B.城市兴起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D.政治权利推动思想解放
11.(2023·郑州月考)12-13世纪,英法的国王都召开过有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会议,市民登上政治舞台,王权也得到一定的壮大,封建割据势力日益萎缩,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盛。据此可知,西欧城市自治 ( )
A.完全摆脱了领主的控制
B.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枷锁
C.促进新的经济方式出现
D.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12.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还附加学习指南。这表明查士丁尼大规模汇编法律的根本原因是 ( )
A.罗马帝国的辉煌重现
B.商品经济发展
C.人民的法治观念提高
D.拉丁语言普及
13.《罗马民法大全》中记载:“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对船员、客店店员申诉的权利。”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关注人身安全 B.强调申诉程序
C.倡导公平公开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14.一个建立于4世纪末的帝国,它的存在不仅是世界古典文化的遗产,而且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15.拜占庭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的时代,保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同时,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材料反映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守旧保守 D.野蛮落后
16.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被当时的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 )
A.历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败得失 D.历史影响
17.(2023·郑州月考)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8.公元7世纪初,大和国确立了“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的原则。自12世纪晚期镰仓幕府建立至1867年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天皇权力被架空近700年。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证明 ( )
A.日本政治制度一直效仿中国
B.天皇地位下降导致中日交恶
C.儒学在大化改新后备受重视
D.武士专权深刻影响日本政治
19.“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他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大约五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敬,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材料中的“他”是 ( )
A.穆罕默德 B.查士丁尼
C.释迦牟尼 D.查理大帝
20.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就把造纸技术引进了欧洲。材料反映了 ( )
A.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B.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三大洲
C.阿拉伯人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D.阿拉伯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各种新的曲艺、戏曲形式迅速兴起,以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宋代书院的兴起,主要归结于官学的腐败。教学内容以经史为主,以不切世务的理学为重要的修习科目,而且宋代书院经济上不能自立,受制于人,官学化就不可避免了,如白鹿洞书院,由郎中孙琛修建屋舍,也走上官学化之路。13世纪,欧洲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城市的涌现以及国际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由此应运而生,故其专业科目,如法学、医学等,皆直接服务于现实需要,大学多在城市中,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杨果、赵治乐《也谈宋代书院
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
(1)依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推动中外文化教育发展的共同因素。(1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宋代书院和西欧中世纪的大学有何不同点。(2分)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通用媒介;在文化方面,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卓越地理位置,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在它俯视之下的西方世界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当十字军的士兵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他们为人间竟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 然而,拜占庭帝国就在这种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在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1)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原因有哪些 (2分)
(2)材料二中的“文明新因素”是指什么 它的“悄然兴起”有何历史意义 (2分)
(3)联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遭遇,指出拜占庭的历史命运给后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2分)
23.(5分)(2023·河南省实验调研)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学汇纂》中记录了如下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原告之诉承担责任。
材料三 中世纪以来罗马法的权威逐渐失落……公元11世纪末,意大利博洛尼亚附近发现了古罗马《法学汇纂》的完整抄本,对其的讲解与研究不仅使博洛尼亚大学成为最早的中世纪大学,还成就了罗马法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发展历程。(2分)
(2)根据材料二,相关诉讼体现了罗马法哪些精神 (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1世纪罗马法复兴的主要因素。(1分)
24.(7分)(2023·郑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化二年(646年),发布改新诏书:……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描述的是哪一种制度 该制度有何特点 (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改革后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对该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
(3)材料三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什么 解释“它只是保存”“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内涵。(2分)
(4)综上所述,你能得出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启示 (1分)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
——《阿拉伯文学史》
(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2分)
(2)根据所学,阿拉伯人在医学、文学上成就斐然。请分别写出医学、文学上的著作。(2分)
(3)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请你举例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