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22: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1916—1927年,由于一个强权人物的消失产生了离心力,令国家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军阀为了权利和自我扩张而互相攻伐,毫无理智、逻辑可言,造成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北洋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学习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专制VS民主)

根据课本P115-P116,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1912年3月10日
1913年3月20日
1913年11月
1914年5月
1913年7月-9月
1914年12月
1915年5月
1915年12月
1915年12月—1916年7月
1916年3月
性质: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讨伐袁世凯的革命斗争。
结果:革命派败,北洋军胜。
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
性质: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独立领导的一次革命运动,粉碎了袁氏复辟帝制的阴谋。
结果:复辟失败,再造共和。
袁世凯取消帝制
护国战争
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
《中日民四条约》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结合材料,分析归纳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传谕在京之各陆军军官等,均须将本人颜面拍照小影呈交部中,以备查核真伪。预防其中有暗怀反对政府思想而脱走者。
——《陆军部取缔军官》,载《申报》,1916年2月14日。
材料一: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载《生活日报》,1914年6月3日。
材料四:袁总统预定于阳历二月初旬登极今复决定延期。
——《东方通讯社电》,载《申报》,1916年1月22日。
材料二:民心大为震动深恐将见兵祸连,日来移徙之风复炽。
——《湖北之恐慌愈甚》,载《申报》,1916年4月22日。
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2.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3.国际支持瓦解,革命派的努力
根据课本,梳理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基本史实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1917年5月
1917年7月
1917年7月
实质: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直胜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胜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奉胜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1917年5月
府院之争
1917年7月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
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1917年7月-1924年1月
护法运动
过程:1917年8月,南下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孙中山辞职,护法运动失败。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
说明孙中山认清了西南军阀借护法之名争夺地盘的真实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1917年8月14日
中国参加一战
你怎么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根据课本,梳理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基本史实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发展
状况
阶段
19C60、70S
甲午战后
1895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1912
1919
国民党
统治前期
1927
1937
国民党
统治后期
1949
1956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消亡
短暂发展
新的春天
萧条
结合材料与课本,分析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为私人资本尤其是中小资本开办企业解除了来自封建制度的许多束缚……军阀连年混战,政权频繁更迭,则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力,为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束缚和障碍。
材料四:天津各校昨接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同人来函云,敬启者:“日前各校代表在天津会议,一致表决维持国货,为积极就往之举,敝校已将草章拟就,特呈贵校察阅。”
——《提倡国货之公函》,载《益世报》,1918年6月15日。
材料三:夫吾国民以实业救国,不啻以实业自救。何以故?吾国民生计之艰,至今日
而极矣。……向使各有职业,人人皆能独营生活,则社会之凋敝当不复如此之甚矣。
——《实业救国论》,载《爱国月报》,1915年第1期。
材料二: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 ——张静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结合材料与课本,分析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结合材料,归纳概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地域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沿江等地区。
产业结构畸形: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缓慢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资金技术薄弱,依赖世界市场
少女时期的吕碧城
身着孔雀翎装、
艳光四射的吕碧城
易服饰
除旧布新、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兴女权
剪发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要巩固共和制度,须彻底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袁世凯复辟帝制。
陈独秀(1879—1942)
李大钊(1889-1927 )
胡适(1891一1962)
鲁迅(1881年-1936年)
周作人1885~1967)
钱玄同(1887--1939 )
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旗帜
民主(Domecracy) 科学(Science)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
北京大学 《新青年》
结合所学与课本,梳理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⑴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⑵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国粹。⑶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立新)四反对(破旧)民主专制科学愚昧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思想革命科学革命道德革命文学革命《觉醒年代》胡适与黄侃争论“白话文与文言文优劣”片段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经其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更广泛和深刻。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归纳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
混乱中蕴含变化
政治上: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经济上:农村凋敝、经济动荡
思想上:否定传统、新旧冲突
变化中孕育新生
政治上:巩固共和制度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发展
vs
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呈现出一个极端混乱的时代,而中国社会就是在繁杂矛盾中发展和进步的,黑暗中酝酿着光明。
——张华腾《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