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嫦娥》
教学目标:
1.认识“屏、烛、晓、偷”4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背诵古诗。
3.收集民间传说,能将嫦娥奔月的传说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七夕图片,回顾)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人间女儿乞盼智巧,便有了这《乞巧》。请学生背诵。
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内容。在《月球之谜》这一课中,我们了解了——指名随机说: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
点击出示嫦娥奔月的图景,请学生来说说这个神话故事。
资料链接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恰巧遇到经过这里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希望和妻子嫦娥一起分吃,长生不老。
这天,后羿要出门,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一个人在家,想想在凡间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要是能升天变成神仙就好了。可是,又觉得对不起后羿,犹豫不决。后来,嫦娥还是忍不住,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宫中的凄清寂寞,不免后悔不已。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有不少版本。
指名说:评价,是否说得流利,完整。
不论哪种版本,嫦娥自此孤身一人在广寒宫中,遥望大地,一定是无限孤寂呀。
3.了解作者。
唐代诗人李商隐将这个故事写入诗中,便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嫦娥》。
出示李商隐介绍,明确他与“杜牧”并称唐代“小李杜”。
二、诵读诗句,讨论诗意
1.回顾古诗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不妨先回顾一下,积累了哪些好方法?
指名说,择重板书: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联系诗句说说含义,借助背景理解内涵,熟读成诵体会意境等。
2.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说说古诗的意思。
(1)读准诗句。
①指名读、正音。(烛——翘舌音)
②有节奏地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鼓励学生闭眼、摇头、手势比划辅助诵读。)
③指名诵读,分组比赛读
(2)借助注释,理解字词的含义。
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长河:银河,天河。
晓星:晨星,黎明时天空的星星。
碧海青天:如碧海一样广袤无边的天空。
(3)联系诗句说说字词的含义。
再读古诗,想象诗句大意。对照老师的注释,自己尝试着理解。
预设:烛影深的“深”:幽暗
晓星沉的“晓”:清晨
应悔的“应”:应该……吧;大概
夜夜心的“心”:心情孤寂或孤寂的心
碧海青天:嫦娥“夜夜”“与碧海青天为伴”。
(4)连词成句,自己尝试说说古诗的意思。
和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
教师交流后推荐: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已渐渐垂地,晨星也西沉。我想:此刻的嫦娥该非常后悔当年偷吃了灵药吧,害得自己只能夜夜与碧海青天为伴,无法排遣孤寂和苦闷。
3.理解诗歌结构特点。
仔细读读,你发现了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感情)
三、拓展想象,感悟意境
1.嫦娥只身一人在广寒宫中,想念自己的丈夫后羿和以往的幸福生活。望着无边的夜空夜夜难以入眠,无法排遣心中的孤寂。
2.那么诗人李商隐此时又在想什么呢?
学生指名想象说:也许想念自己的朋友
想念自己的心上人——同样处于长夜难眠的孤寂和苦闷之中,所以才会提笔写下这首诗。
3.学着诗人,一起抒发内心的孤寂苦闷——齐诵。
4.指名背诵,点评:是否让大家体会到孤寂的愁绪。
熟读成诵,完成练习
1.完成《课作》《嫦娥》部分作业。
2.将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