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叙述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研读史料,概括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归纳总结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体会先烈们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解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怀。(家国情怀)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都瑞金)
南京国民政府
(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震惊。
1、反“围剿”战争
(2)态度: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当今之计,
只有围剿红军!
围剿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领导人 战略战术 反“围剿”
结果
国民党 红军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胜利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3.2 3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博古、李德 冒险进攻、保守防御 失败
2、中央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上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1930.10-1933秋,国民党政府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
王 明
博古(秦邦宪)
李 德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3、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中央负责人博古
军事顾问李德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
“左”的错误:就是不合实际的,夸大自身实力,急进的,冒险的错误。
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共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冒险主义
左的错误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4年10月
②目的: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③开始地点: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4. 战略转移
④长征初期的困境: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但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
1934.10
长征开始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突破4道封锁
渡湘江:血战湘江(至此红军剩3万多人)
1934.10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
血战湘江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导致了红军出现了军事上的意见分歧。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34师全军覆没!中央苏区的丧失,湘江之战的鲜血,使广大指战员心情沉痛,大家对“左”倾错误军事指挥已经到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一场伟大的转折正在酝酿。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5.开始进军贵州:
湘西
遵义
冲破四道封锁线减员5万人
(1)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3)毛泽东提议进军贵州、强渡乌江、
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2)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
强渡乌江
嘿嘿,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
必须去湘西与
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博古
得到支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6、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2)内容:
①纠正....“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3)意义:
①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脱离共产国际,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分歧。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军 事 指 挥 小 组
二.过雪山草地
1、长征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四渡赤水河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四渡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急行军到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7天7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
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中央红军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二.过雪山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二.过雪山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
过草地有三怕:泥沼;下雨;过河
过草地有三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
红军三大主力数次过雪山草地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走过雪山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过雪山草地
1.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陕北吴起镇会师
(2)甘肃会宁会师
时间:
队伍:
1935.10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时间:
队伍:
标志:
1936.10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将士留影
会宁会师楼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
乌蒙磅磷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氓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二万五
思考: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环境恶劣;
物资的匮乏;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强大的革命信念支撑;
③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
2.长征的意义
材料一: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际上的影响……三大主力云集陕北,虽然人数不足3万,但这是革命的种子,是党和红军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精英,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
长征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使中共和红军进入抗日的前沿阵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取得了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摘编自易新涛《长征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材料研读: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四、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结合材料和前面学习,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
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
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
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回望长征路,
不是重复过去,
而是面对今天!
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如何践行、传承长征精神?
以先辈为榜样,面对挫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弘扬爱国之情。
四、长征精神
课堂小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胜利
历史意义:
长征精神:
长征结束标志:
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1)粉碎了、保存了、转危为安。
(2)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战略转移与
遵义会议
4、继续长征:
赤、金、渡、桥
3、转折:
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确立了 挽救了 生死攸关 标志着
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2、开始时间、出发地:
1、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随堂训练
1.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导致材料中“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D
2.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
随堂训练
3. 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4.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