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复活(节选)》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 《复活(节选)》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09:4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俄)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品背景简介
作品简介
《复活》是一部长篇小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纨绔子弟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的年轻女仆玛丝洛娃(原名卡秋莎),玛丝洛娃怀孕后,却被姑妈被赶出家门。
后来,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到监狱去向她认罪,并决心赎罪。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聂赫留朵夫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从而走向“新生”。他也放弃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明确内容
互动探究
标好自然段序号;
梳理情节;
找出文中关于两位主人公语言、心理及神态方面的句子,尝试归纳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并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自主探究,研读文本
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采用批注阅读法研读文本,分成男生、女生两组,男生批注描写聂赫留朵夫的语句,女生批注描写玛丝洛娃的语句。
示范一: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批注:
心理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
动作、神态描写。他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
示范二: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批注:
神态描写。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示范三: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髯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批注:
肖像描写。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同情。
归纳人物形象
1、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
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奸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有将其抛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开始走向复活。
2、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有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归纳主旨
本文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写到了玛丝洛娃落到社会底层、沦为妓女的经过,表现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玛丝洛娃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忏悔和赎罪的心理,这些都暗示了两人开始走向精神的、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贵族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
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一刻,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的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的身份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