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春秋》
《左 传》
《谷梁传》
《公羊传》
春秋三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三传
曹刿论战
《左传》
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壹
贰
叁
学习目标
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
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齐和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ǔ)国和鲁国避难。公元前686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即齐桓公)。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jiàn
bǐ
bó
fú
初读感知
guì
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公 将 鼓 之。刿 曰:“未 可。”齐 人 三 鼓。刿 曰:“可 矣。”齐 师 败 绩。公 将 驰 之。刿 曰:“未 可。”下 视 其 辙,登 轼 而 望 之,曰:“可 矣。”遂 逐 齐 师。
既 克,公 问 其 故。对 曰:“夫 战,勇 气 也。一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彼 竭 我 盈,故 克之。夫 大 国,难 测 也,惧 有 伏 焉。吾 视 其 辙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
zhé
shì
mǐ
f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jiàn
bǐ
bó
fú
初读感知
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公 将 鼓 之。刿 曰:“未 可。”齐 人 三 鼓。刿 曰:“可 矣。”齐 师 败 绩。公 将 驰 之。刿 曰:“未 可。”下 视 其 辙,登 轼 而 望 之,曰:“可 矣。”遂 逐 齐 师。
既 克,公 问 其 故。对 曰:“夫 战,勇 气 也。一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彼 竭 我 盈,故 克之。夫 大 国,难 测 也,惧 有 伏 焉。吾 视 其 辙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
zhé
shì
mǐ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
朗读感知
疏通文意
1.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注意把握重点文言实词和关键语句。对于疑难语句,可与同桌进行交流学习。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提示:可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来概括)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鲁庄公十年(前684)。
军队。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译 文
《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
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曹刿)进宫廷去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译 文
同乡的人。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副词,于是,就。
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译 文
遍及,普遍。
听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虚夸,夸大。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按照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译 文
明察。
指诉讼事件。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跟随。
动词,请允许(我)
助词“的”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
译 文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起补足音节作用。
大败。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译 文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副词,于是、就。
追赶,追击。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了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译 文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原因,缘故。
作战,靠的是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所以。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他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译 文
倒下。
推测,估计。
埋伏。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④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古义:参与。今义:空隙;嫌隙;隔开。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字词清单
⑤小大之狱
⑥忠之属也
⑦可以一战
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
⑧再而衰
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①神弗福也
②公将鼓之
③下视其辙
◆词类活用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一词多义
师
齐师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名词,军队
名词,老师
故
故克之
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连词,因此、所以
名词,原因,缘故
名词,旧的事物,这里指学过得知识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从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动词,听从
动词,跟随
信
小信未孚
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名词,信用
名词,实情
形容词,诚信
《〈论语〉十二章》
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情
介词,凭、靠
介词,把
介词,按照、根据
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请求
请允许(我)
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曹刿
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
焉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且焉置土石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疑问代词,哪里
《愚公移山》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
判断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即“必以之分人”
可以一战
省略宾语“之”,即“可以之一战”
倒装句:
宾语前置,即“以何战”
状语后置,即“于长勺战”
①何以战
②战于长勺
疏通文意
1.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注意把握重点文言实词和关键语句。对于疑难语句,可与同桌进行交流学习。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提示:可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来概括)
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提示:可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来概括)
长勺之战时,曹刿主动请见鲁庄公,帮助鲁庄公战胜了齐国。
2.梳理故事情节,并据此复述课文。
(1)事件发展的线索
(2)人物活动的线索
迎战
胜战
请见
释疑
备战
评战
论战
参战
内容探究
1.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
2.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3.由此可见,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5.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说说课文是怎么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
“曹刿论战”更好。本文记叙的重心在“论”字上,战前曹刿主动请见,与鲁庄公论作战的先决条件,战后又论战时为何采取这样的战略(取胜的原因),而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很简单。不仅如此,长勺之战的经过也是以曹刿为主要人物去写的。所以,“曹刿论战”这个题目突出了曹刿在文中的主体地位,更贴切。
2.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阶段
庄公之“鄙”
曹刿之“远谋”
战前
战时
战后
三次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两次冒进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一问
公问其故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未可”——把握时机
“未可”——勘察军情
论述取胜原因
3.由此可见,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物
相关言行
性格特征
曹刿
鲁庄公
曹刿请见,肉食者鄙,取信于民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登望——遂逐
彼竭我盈——敌疲我攻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爱国热情,政治远见
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将战争的胜利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
在战场上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出击追敌
能接见非“肉食者”的曹刿并耐心回答其三问
在作战中听取曹刿的意见
战后询问取胜原因
政治见识的鄙陋
急躁冒进,军事上轻率
礼贤下士,广开言路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5.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说说课文是怎么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的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
这样的裁剪,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写法探究
文章记叙了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战前和战后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主旨归纳
1.整理《曹刿论战》课堂笔记
2.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并完成大导习题
3.红笔订正《曹刿论战》小导和早读小卷
课后作业
曹刿论战
战前准备
求见
公将战—请见(表现主动关心)
乡人劝—何间(衬托爱国热情)
请见
分析
衣食分人—小惠—民弗从
祭品弗加—小信—神弗福
断案以情—忠之属—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战中指挥
鼓—未可—齐人三鼓—可—齐师败绩
驰—未可—下视登望—可—遂逐齐师
战后论战
一鼓作气(士气)彼竭我盈—故克(抓住战机)
大国难测(惧伏)辙乱旗靡—故逐(谨慎果断)
论战
参战
释疑
战前:“民心”的重要性
战后:注重蓄养士气冷静判断战机
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