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圆的有关性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1 圆的有关性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26 12: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1 圆的有关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4章 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好的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推理证明。前一课时让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巩固认识,也能够熟悉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对深入学习圆奠定了基础。但是通过对图形的探究过程理解垂径定理以及推论,并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计算和证明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3)会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1)通过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
(2)经历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 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1)通过探究垂径定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圆内接四边形与圆周角性质的综合应用。
【新课导入】
课前预习 1、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 2、进行预习方法指导 3、对学生预习任务的检查与评定。 认真阅读教材第79-80页内容,铅笔勾画重点概念 2、完成《新课程实践与探案丛书》66页例1、例2。
【新课讲解】
学习一个新知识首先要研究它的定义,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根电线,不规定具体尺寸,一端固定在纸上,另一端绕上铅笔,在纸上画圆,让学生体会一条线段在平面内绕着一个固定的端点旋转一周,笔尖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引导学生说出圆的描述性定义。学生应该不能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说出这一定义,这时我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说,或者用小组交流讨论地方式来阐述这一定义,最后给出:把线段绕着一个固定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同时强调几点:一是在一个平面内,二是另一个端点运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并不是指线段的运动所留下的痕迹,三是圆心和半径是圆的两要素,圆的读法和写法。每位学生画出的圆可能都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圆心和半径不同,同时指出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而半径则决定了圆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意识,它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数学问题,并使他们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这一设计是学生对旋转这一旧知的巩固,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以此将生活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的建模意识。
3.巩固新知,综合应用:
练一练:判断正误:是培养学生学习了圆的相关概念后能熟练的运用。
用一用:利用树木年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此题。
想一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设计的。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师加以引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画一画: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观察来自现实生活中含有圆的图形,激发学生画图的欲望,让学生真正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4.回顾反思 升华提高:小结时我将同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脑中一定会浮现课堂中每次活动的情境,回忆起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学生自己就能概括出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圆的两种定义,至此圆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再创造,实现了内化而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5.课外新知:
圆的历史: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做出第一个圆的呢?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6000年前,半坡人就已经会造圆形的房顶了。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约在4000年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样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做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100年。
【课堂小结】
1.你学习了关于圆的哪些数学知识?
2.你掌握了哪些常用的辅助线作法和解题方法?
【布置作业】
1.(10分)下列四个图中,∠x是圆周角的是(C)
2.(10分)如图,⊙O中,弦AB、CD相交于E点,且∠A=40°,∠AED=75°,则∠B=(D)
A.15° B.40° C.5° D.35°
3.(10分)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垂直,且∠BAC=40°,则∠BOD= 80° .
4.(10分)如图,点B、A、C都在⊙O上,∠BOA=110°,则∠BCA= 125° .
5.(10分)如图,⊙O中,弦AD平行于弦BC,∠AOC=78°,求∠DAB的度数.
解:∵AD∥BC,∴∠DAB=∠B.
又∵∠B=∠AOC=39°.
∴∠DAB=39°.
6.(10分)如图,⊙O的半径为1,A,B,C是⊙O上的三个点,且∠ACB=45°,求弦AB的长.
解:连接OA、OB.
∵∠BCA=45°,∴∠BOA=2∠BCA=90°.
又OA=OB,∴△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7.(10分)如图,A,P,B,C是⊙O上的四点,∠APC=∠CPB=60°,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
∵∠APC=∠ABC=60°,∠CPB=∠BAC=60°,
∴∠ACB=180°-∠ABC-∠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8.(10分)如图,已知A,B,C,D是⊙O上的四点,延长DC,AB相交于点E,若BC=BE.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A+∠BCD=180°,∠BCE+∠BCD=180°.
∴∠A=∠BCE.
∵BC=BE,
∴∠E=∠BCE,∴∠A=∠E,
∴AD=DE,
∴△ADE是等腰三角形.
二、综合应用(10分)
9.(10分)如图,已知EF是⊙O的直径,把∠A为60°的直角三角板ABC的一条直角边BC放在直线EF上,斜边AB与⊙O交于点P,点B与点O重合;将三角形ABC沿OE方向平移,使得点B与点E重合为止.设∠POF=x°,则x的取值范围是 30≤x≤60 .
三、拓展延伸(10分)
10.(10分)如图,BC为半圆O的直径,点F是上一动点(点F不与B、C重合),A是上的中点,设∠FBC=α,∠ACB=β.
(1)当α=50°时,求β的度数;
(2)猜想α与β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解:(1)连接OA,交BF于点M.
∵A是上的中点,∴OA垂直平分BF.
∴∠BOM=90°-∠B=90°-α=40°.
∴∠C=∠AOB=×40°=20°,
即β=20°.
(2)β=45°-α.
证明:由(1)知∠BOM=90°-α.又∠C=β=∠AOB,
∴β=(90°-α)=45°-α.
【板书设计】
24.1.1圆
1、圆的概念
2、与圆有关的概念
弦 直径 弧(优弧 劣弧 )
半圆 等圆 等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展示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引出圆周角的概念.然后通过测量、猜想,得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的结论.接着通过让学生折纸,观察与思考,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三种情况给出系统的证明及思维过程.至此我们利用迁移、转化的思想方法化未知为已知,将圆周角的问题转化为圆心角来求解.其后为进一步探索圆周角的其他性质,我们又以设置的问题为导线,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再次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归纳出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并运用它们进行解题,实现从认识到应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