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摸底历史试题
1.(2024九上·定兴期中)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建筑中属于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的是
A.①④ B.② C.②③ D.④
2.(2024九上·定兴期中)武力征服给所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3.(2024九上·定兴期中)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 )
A.西欧庄园 B.城市法庭 C.自治城市 D.手工工场
4.(2024九上·定兴期中)依据下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查理曼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5.(2024九上·定兴期中)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
A.奴隶制度 B.民主共和制
C.封建等级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6.(2024九上·定兴期中)1562年英国的约翰·霍金斯爵士从塞拉利昂(位于西非大西洋沿岸)装运奴隶,在海地(属拉丁美洲)换取兽皮和糖,在返航之后成为朴茨茅斯(位于英国东南部)最富裕的人。材料反映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D.美国内战
7.(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图是某位同学制作的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②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非洲人口的流失
③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班牙的强大④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4九上·定兴期中)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精神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9.(2024九上·定兴期中)以下时间轴中①对应的史实是( )
A.颁布《权利法案》 B.颁布《独立宣言》
C.颁布《民法典》 D.颁布《宅地法》
10.(2024九上·定兴期中)英国宪法权威白芝浩特称:“假如上、下两院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说明英国
A.民众可以直接处死女王本人 B.女王“统而不治”
C.女王已经没有任何权力 D.女王拥有最高司法权
11.(2024九上·定兴期中)与《人权宣言》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A.美国;大陆会议;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B.法国;巴士底狱;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C.英国;光荣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12.(2024九上·定兴期中)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
A.战胜英国殖民统治 B.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C.拒绝成为独裁君主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3.(2024九上·定兴期中)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我们应向拿破仑致谢,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是因为拿破仑
A.令欧洲走向统一,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B.维护了意大利的和平,又主动归还了意大利的领土
C.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但同时又破坏了意大利的国家独立
D.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令各国迎来了胜利的喜悦
14.(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欧美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15.(2024九上·定兴期中)在世界音乐史上,许多流芳千古的作品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下列作品中,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是( )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曲》
C.《国际歌》 D.《告别进行曲》
16.(2024九上·定兴期中)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17.(2024九上·定兴期中)某同学梳理历史知识时,总结了“近代重要人物”读书笔记,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牛顿、达尔文
B.发明家:瓦特、爱迪生
C.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
D.艺术家:巴尔扎克、查士丁尼
18.(2024九上·定兴期中)以下是无产阶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示意图,图中①应为
A.彼得一世改革 B.光荣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9.(2024九上·定兴期中)在“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主题学习中,以下人物不包括
A.哥伦布 B.华盛顿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20.(2024九上·定兴期中)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人们纷纷指责影响社会进步的封建农奴制度。为此,在俄国进行改革的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查理一世 D.詹姆士二世
21.(2024九上·定兴期中)1860年林肯代表美国共和党参加总统竞选,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主张( )
A.维护国家的统一 B.与南方黑人奴隶主妥协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22.(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
日本自开禁以来,人心趋向突然转变,从而改革政治制度,打倒贵族,开设学校,创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
——福泽谕吉《劝学篇》
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024九上·定兴期中)“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这句话出自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物种起源》
24.(2024九上·定兴期中)历史兴趣小组做了几张历史人物的资料卡,其中正确的是
A.资料卡1 B.资料卡2 C.资料卡3 D.资料卡4
25.(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列史实反映出( )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第一台以汽油为燃料的汽油机
1892年 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
1893年 卡尔 本茨制造出第一辆4轮汽车
1908年 福特公司生产出第一辆T型汽车
A.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B.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
26.(2024九上·定兴期中)历史剧“刺杀”中,一位同学扮演的普林西普冲入人群,开枪射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此剧表现的历史事件引发了
A.英国光荣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冷战
27.(2024九上·定兴期中)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梳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卡片中的主题是对所梳理具体知识的概括。下图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
A.萨拉托加大捷 B.滑铁卢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28.(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侧是某同学创作的一幅漫画,反映了他对20世纪初一次国际会议的认识。该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9.(2024九上·定兴期中)1919年美国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这句话反映出( )
①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优势地位
③摧毁了法西斯集团,人类迎来了和平与进步
④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图为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图,对其中的数据解释正确的是
①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
②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
④亚洲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高与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的改革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2024九上·定兴期中)联结的世界·变化的世界·发展的世界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花生和树薯……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
建筑图片 图片解读
图1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所在地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图2 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持有一部典籍,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
图3 埃菲尔铁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造
材料三 1811-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年代 行业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1871
农业 35.2 33.3 28.1 22.3 22.0 18.8 15.3
工商运输业 44.4 45.9 42.1 48.5 53.8 55.7 54.6
其他 20.4 20.8 29.8 29.2 24.2 25.5 30.1
材料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能源消费趋势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写出开辟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仿照材料二中对图1的解读示例,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完成对该图片的解读。
(3)观察材料三,写出1811~1871年期间英国的“就业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说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2.(2024九上·定兴期中)人物·评价
全美闻名的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是: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托马斯·杰斐逊(1743 -1826年)、西奥多·罗斯福(1858 -1919年)和亚伯拉罕·林肯(1809 -1865年)。之所以选择这四位总统,是因为他们为美国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的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认为“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
(1)归类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人物栏每栏填上一位历史人物的序号,下列历史人物可重复选择)
①达·芬奇 ②斯大林 ③克伦威尔 ④贝多芬 ⑤拿破仑 ⑥赫鲁晓夫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③ 同属近代
② 同为政治家
同为
(2)请选择材料中所提及的一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除外),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总统 评述
【示例】 西奥多·罗斯福 【示例】他在任期间,调整了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建立公平交易法案,开启了20世纪美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河,为美国后来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出发点。
(3)材料中“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指的是甘地领导的什么运动?
(4)对甘地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哪些原则?
33.(2024九上·定兴期中)法国人有句谚语:没有参观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凡尔赛宫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见证了法国历史的变迁。下面让我们走进凡尔赛宫,感受其中浓浓的历史气息。
场景一:凡尔赛花园中的雕像
走进凡尔赛宫大门,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精美绝伦的雕塑作品(如图),这些雕塑是18世纪初凡尔赛宫建成之时,受到欧洲某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而出现的。
场景二:一把有“N”字的椅子
来到凡尔赛宫的国王大厅,我们看到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加冕的油画,在油画前边摆放着一把装饰华丽的座椅(如图),
据说这是油画中皇帝的座椅,椅子上的“N”字是其典型标志。同行的小伙伴说:“这位皇帝就是克伦威尔,他带领法国人民镇压了王党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的入侵,并加冕称帝。他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法律的蓝本。他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最终却在1812年入侵英国的战争中惨败,帝国由极盛走向毁灭。”
场景三: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镜厅(图四)
材料一 在镜厅签署了影响世界的文件
材料二 法国元帅福煦在看到上述文件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1)这种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强调人体之美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什么?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请写出一位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这位小伙伴的介绍词中,有3处错误,请帮助他改正过来。
(3)20世纪初在这座大厅中,曾经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会议(图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会议签署的文件名称。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你说说为什么福煦元帅会认为20年后会爆发新的战争?
34.(2024九上·定兴期中)20世纪苏俄(苏联)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它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①废除余粮收集制,实施粮食税。②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③放松贸易限制。④在一定范围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所占的地位。
项目 时间 工业总产值 机械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28年 5 4 10 6 5
1937年 2 2 3 4 3
材料四 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之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2)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3)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④是雅典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④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图①是罗马大竞技场,①不符合题意,故A不符合题意;图②是麦加大清真寺,②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图③是北京天坛,③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东征,客观上使得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罗马帝国,排除A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罗马共和国,排除B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据题干“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为9世纪时出现的西欧庄园,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选A项。
图片是西欧庄园,城市法庭不属于经济组织形式,排除B项;
图片是西欧庄园,自治城市不属于经济组织形式,排除C项;
图片是西欧庄园,手工工场出现在13世纪的欧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古西欧庄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期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等4部法律文献,后来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D项。
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个人分别获得帝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雏形,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不符, 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是罗马城,476年奥多亚克发动政变推翻末代皇帝的统治,西罗马灭亡,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258年,阿拉伯帝国被西征蒙古军队攻陷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拜占庭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题干中这种现象时由于当时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的封建等级制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6.【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题干“从塞拉利昂装运奴隶,在海地换取兽皮和糖,在返航之后成为朴茨茅斯最富裕的人”,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史称三角贸易,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无关,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与美国内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三角贸易”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造成了非洲人口的流失。所以从图片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②④,故选B项。
新航路开辟虽然使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因为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而导致加上军事上的失败导致西班牙没能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上抓住机遇,西班牙并没有强大。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题干的“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和“我创造了我自己。”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
生物进化理论是达尔文提出的,和文艺复兴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自由平等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文艺复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发对以神为中心,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9.【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信息可知时间轴反映的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故选A项。
北美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颁布《民法典》,排除C项。
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宅地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假如上、下两院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故选B项。
“民众可以直接处死女王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女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权力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
材料表明女王“统而不治”,未体现女王拥有最高司法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1.【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人权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8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规定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B项。
“美国;大陆会议;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符合1787年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英国;光荣革命;自由、平等、博爱”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
“资产阶级革命;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属于《权利法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权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节制和美德”是指华盛顿领导美国获得独立后拒绝当国王,并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摒弃了总统终身制,开辟了和平转移权利的先河。AB项华盛顿的功绩的表现,但与题意不符;D项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是林肯的贡献。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节制和美德”,知道华盛顿的贡献和高尚品德。
13.【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我这样说是痛苦的,……我们应向拿破仑致谢,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开始了对外战争,前期的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后期的战争侵略了别的国家,给别国打来了灾难,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内容是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但同时又破坏了意大利的国家独立,故选C项。
“令欧洲走向统一,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理解错误,排除A项。
“维护了意大利的和平,又主动归还了意大利的领土”理解错误,排除B项。
“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令各国迎来了胜利的喜悦”理解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战争的评价。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拿破仑战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所以题干史实都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故选B项。
欧美思想解放运动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有关,排除C项;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A.《命运交响曲》,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为歌颂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所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国际歌》,不符合题意;
D.《告别进行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需要学生识记。
1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这是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故D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A不符合题意;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始,但不是动力机器,故B不符合题意;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美国富尔敦发明了汽船;英国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引起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17.【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某同学梳理历史知识时,总结了‘近代重要人物’读书笔记,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结合所学可知,巴尔扎克写了《高老头》等名篇,是法国文学家;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君主,他在位期间下令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罗马民法大全》,成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两者不是艺术家,故选D项。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观点,都是科学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都是发明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进行改革、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都是政治改革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重要人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8.【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D项。
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是新航路开辟事件中的人物,他发现了美洲,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故选A项。
华盛顿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章西女王带领印度人民积极反抗英国殖民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包括”,结合“殖民地的抗争”的内容分析四个选项的人物,找到他们的成就和作为,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华盛顿、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是反抗殖民侵略的人物,应该排除。
20.【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据题干“人们纷纷指责影响社会进步的封建农奴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使农奴获得了自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选B项。
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封建农奴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查理一世不是俄国的首领,是英国的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詹姆士二世不是俄国的首领,是英国的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21.【答案】A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可知,此内容表明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与南方黑人奴隶主妥协、废除黑人奴隶制,故BC不合题意;
美国独立战争中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结合所学可知,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
22.【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向西方学习,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主张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①③④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故选C项。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是商鞅变法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23.【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并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优胜劣汰,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故选D项。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没有体现进化论的内容,排除A项。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没有体现进化论的内容,排除B项。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著名交响曲,没有体现进化论的内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4.【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据题干“正确的历史人物资料卡”,结合所学可知:
A:《神曲》是但丁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资料卡1错误,排除A项。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标志,不是开始的标志,资料卡2错误,排除B项。
C: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资料卡3错误,排除C项。
D: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了《命运》《英雄》交响曲,资料卡4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贝多芬。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贝多芬的相关史实。
2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题干未涉及“蒸汽机”,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汽油机”、“柴油机”、“4轮汽车”、“T型汽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反映了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行业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C: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交通领域的革新,C项不符合题意;
D: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与题干信息“汽油机”、“柴油机”、“4轮汽车”、“T型汽车”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革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解读能力。本题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2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题干“普林西普冲入人群,开枪射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B项。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与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项A。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与美苏冷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此战役中法国由防御到进攻,德国由进攻到防御,战争态势发生了变化,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所以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为凡尔登战役,故选D项。
萨拉托加大捷是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滑铁卢战役是19世纪初期拿破仑与反法联盟之间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凡尔登战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8.【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图中获取的信息是日本在20世纪初的一次会议上获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故选A项。
华盛顿会议中并未提到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开罗会议的时间为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29.【答案】A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优势地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①②符合题意,
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摧毁了法西斯集团,人类迎来了和平与进步,③不符合题意;
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迅速提高是斯大林时期的事件,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的含义,这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多选形式的单选题,需要利用排除法来做,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排除与十月革命无关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0.【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正确;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所以②正确;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所以③正确;图片中的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中并未给出亚洲国家所占比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1.【答案】(1)哥伦布;麦哲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
(2)图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原因: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
(4)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独立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航海家: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①新航线的航海家发现了美洲,因此是哥伦布。开辟②新航线的航海家所在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信,因此是麦哲伦;
影响:据材料一地图和“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花生和树薯……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
(2)解读:根据材料二中对图1的解读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如图2:根据时间1776年及自由女神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根据材料中“法国大革命胜利”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变化:据材料三“1811-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1~1871年期间英国的“就业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是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时间1811-1871年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4)新能源: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电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变化及与科学的联系可知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故答案为:(1)哥伦布;麦哲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2)图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3)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原因: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4)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航海家: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①新航线的航海家发现了美洲,因此是哥伦布。开辟②新航线的航海家所在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信,因此是麦哲伦;
影响:据材料一地图和“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花生和树薯……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
(2)解读:根据材料二中对图1的解读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如图2:根据时间1776年及自由女神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根据材料中“法国大革命胜利”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变化:据材料三“1811-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1~1871年期间英国的“就业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是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时间1811-1871年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4)新能源: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电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变化及与科学的联系可知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32.【答案】(1)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③ ①④⑤皆可 同属近代
③⑤⑥皆可 ② 同为政治家
①(示例) ④(示例) 同为艺术家(示例)
(2)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的诞生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国父”。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为美国的民主理念和自由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推动了路易斯安那购地,使美国的领土面积大幅扩张。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他领导国家度过了内战,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并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结束了奴隶制,为美国的民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评价:爱因斯坦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他对甘地非常推崇;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政府的角度上认为甘地妨害治安,扰乱秩序,批评诋毁;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原则:客观、公正、多角度、辩证地评价;把人物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达 芬奇是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②斯大林是政治改革家,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克伦威尔是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政治家;④贝多芬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⑤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⑥赫鲁晓夫是政治改革家,在苏联后期实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①③④⑤都是近代的人物;②③⑤⑥同为政治家;①④同为艺术家。
(2)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的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军的总司令,他领导了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为新国家的政府机构和运作模式设定了标准,包括建立内阁制度和确立总统的职责,被誉为“国父”,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作为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使美国的面积翻倍。
林肯领导了1861年~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他坚决反对国家分裂,最终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所有奴隶获得自由,这是美国历史上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推动了包括《宅地法》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现代化。
(3)运动: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指的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通过放弃英国称号、职位,抵制英国法庭、学校,抵制英货,反抗税法等手段,来对抗殖民者的残暴统治。这种非暴力的抵抗方式体现了甘地对于人性尊严的坚持和对和平的追求。
(4)不同: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可知,这表明爱因斯坦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其人格魅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表现出他对甘地的推崇。
根据材料“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可知,丘吉尔对甘地的评价则带有贬义,他认为甘地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这反映了丘吉尔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方式的不认同和轻视。
根据材料“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可知,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强调了甘地对印度独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的原则有:客观、公正,这意味着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避免个人情感、偏见或现代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应该尽量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根据现代的标准或观念来评判他们;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他们的行为,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辩证的评价要求我们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分析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以及它们对后世的长远影响;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我们应该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技术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个别人物在某些关键时刻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应该分析这些人物如何影响历史进程,他们的决策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确凿的历史资料,避免虚构或夸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历史理论来分析这些人物的行为,理解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
(1)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③ ①④⑤皆可 同属近代
③⑤⑥皆可 ② 同为政治家
①(示例) ④(示例) 同为艺术家(示例)
(2)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的诞生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国父”。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为美国的民主理念和自由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推动了路易斯安那购地,使美国的领土面积大幅扩张。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他领导国家度过了内战,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并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结束了奴隶制,为美国的民权运动奠定了基础。(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评价:爱因斯坦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他对甘地非常推崇;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政府的角度上认为甘地妨害治安,扰乱秩序,批评诋毁;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原则:客观、公正、多角度、辩证地评价;把人物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点评】本题以重大历史人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达 芬奇是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②斯大林是政治改革家,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克伦威尔是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政治家;④贝多芬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⑤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⑥赫鲁晓夫是政治改革家,在苏联后期实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①③④⑤都是近代的人物;②③⑤⑥同为政治家;①④同为艺术家。
(2)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的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军的总司令,他领导了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为新国家的政府机构和运作模式设定了标准,包括建立内阁制度和确立总统的职责,被誉为“国父”,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作为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使美国的面积翻倍。
林肯领导了1861年~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他坚决反对国家分裂,最终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所有奴隶获得自由,这是美国历史上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推动了包括《宅地法》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现代化。
(3)运动: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指的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通过放弃英国称号、职位,抵制英国法庭、学校,抵制英货,反抗税法等手段,来对抗殖民者的残暴统治。这种非暴力的抵抗方式体现了甘地对于人性尊严的坚持和对和平的追求。
(4)不同: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可知,这表明爱因斯坦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其人格魅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表现出他对甘地的推崇。
根据材料“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可知,丘吉尔对甘地的评价则带有贬义,他认为甘地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这反映了丘吉尔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方式的不认同和轻视。
根据材料“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可知,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强调了甘地对印度独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的原则有:客观、公正,这意味着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避免个人情感、偏见或现代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应该尽量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根据现代的标准或观念来评判他们;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他们的行为,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辩证的评价要求我们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分析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以及它们对后世的长远影响;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我们应该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技术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个别人物在某些关键时刻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应该分析这些人物如何影响历史进程,他们的决策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确凿的历史资料,避免虚构或夸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历史理论来分析这些人物的行为,理解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33.【答案】(1)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举一例即可)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2)改正1:这位皇帝是拿破仑;改正2: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改正3:入侵俄国
(3)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4)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压迫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1)运动、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强调人体之美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等。(2)
改正:根据材料“这位皇帝就是克伦威尔,他带领法国人民镇压了王党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的入侵,并加冕称帝。他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法律的蓝本。他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最终却在1812年入侵英国的战争中惨败,帝国由极盛走向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改正:这位皇帝是拿破仑;②改正: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③改正:入侵俄国。(3)会议及文件:根据材料“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在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主导;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4)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年后(1939年)的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巴黎和会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处理过于苛刻,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所以福煦元帅会认为20年后会爆发新的战争。
故答案为:(1)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举一例即可)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 (2)改正1:这位皇帝是拿破仑;改正2: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改正3:入侵俄国 。 (3)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 (4)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压迫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拿破仑帝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拿破仑帝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4)本题考点是《凡尔赛和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运动、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强调人体之美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等。
(2)改正:根据材料“这位皇帝就是克伦威尔,他带领法国人民镇压了王党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的入侵,并加冕称帝。他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法律的蓝本。他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最终却在1812年入侵英国的战争中惨败,帝国由极盛走向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改正:这位皇帝是拿破仑;②改正: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③改正:入侵俄国。
(3)会议及文件:根据材料“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在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主导;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4)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年后(1939年)的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巴黎和会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处理过于苛刻,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所以福煦元帅会认为20年后会爆发新的战争。
34.【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 领导者:列宁 性质:社会主义
(2)“政策”:新经济政策。效果:国家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3)原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4)存在的问题: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历史事件、领导者: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两幅图“‘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反映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2)政策:据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可知,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允许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济政策。
效果: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使农民生产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3)原因:观察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可知,重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问题:结合材料四“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可知,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问题。
故答案为:(1)事件:十月革命 领导者:列宁 性质:社会主义。(2)“政策”:新经济政策。效果:国家经济恢复,政权巩固。(3)原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4)存在的问题: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十月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1)历史事件、领导者: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两幅图“‘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反映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2)政策:据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可知,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允许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济政策。
效果: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使农民生产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3)原因:观察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可知,重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问题:结合材料四“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可知,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问题。
1 / 1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摸底历史试题
1.(2024九上·定兴期中)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建筑中属于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的是
A.①④ B.② C.②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④是雅典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④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图①是罗马大竞技场,①不符合题意,故A不符合题意;图②是麦加大清真寺,②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图③是北京天坛,③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希腊建筑艺术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上·定兴期中)武力征服给所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东征,客观上使得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罗马帝国,排除A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罗马共和国,排除B项。
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不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历山大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上·定兴期中)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 )
A.西欧庄园 B.城市法庭 C.自治城市 D.手工工场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据题干“9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为9世纪时出现的西欧庄园,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选A项。
图片是西欧庄园,城市法庭不属于经济组织形式,排除B项;
图片是西欧庄园,自治城市不属于经济组织形式,排除C项;
图片是西欧庄园,手工工场出现在13世纪的欧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古西欧庄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上·定兴期中)依据下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查理曼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期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等4部法律文献,后来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D项。
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个人分别获得帝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雏形,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不符, 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是罗马城,476年奥多亚克发动政变推翻末代皇帝的统治,西罗马灭亡,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258年,阿拉伯帝国被西征蒙古军队攻陷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拜占庭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5.(2024九上·定兴期中)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
A.奴隶制度 B.民主共和制
C.封建等级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题干中这种现象时由于当时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的封建等级制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6.(2024九上·定兴期中)1562年英国的约翰·霍金斯爵士从塞拉利昂(位于西非大西洋沿岸)装运奴隶,在海地(属拉丁美洲)换取兽皮和糖,在返航之后成为朴茨茅斯(位于英国东南部)最富裕的人。材料反映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D.美国内战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题干“从塞拉利昂装运奴隶,在海地换取兽皮和糖,在返航之后成为朴茨茅斯最富裕的人”,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史称三角贸易,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无关,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与美国内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三角贸易”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图是某位同学制作的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②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非洲人口的流失
③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班牙的强大④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造成了非洲人口的流失。所以从图片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②④,故选B项。
新航路开辟虽然使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因为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而导致加上军事上的失败导致西班牙没能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上抓住机遇,西班牙并没有强大。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8.(2024九上·定兴期中)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精神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题干的“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和“我创造了我自己。”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
生物进化理论是达尔文提出的,和文艺复兴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自由平等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文艺复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发对以神为中心,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9.(2024九上·定兴期中)以下时间轴中①对应的史实是( )
A.颁布《权利法案》 B.颁布《独立宣言》
C.颁布《民法典》 D.颁布《宅地法》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信息可知时间轴反映的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故选A项。
北美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颁布《民法典》,排除C项。
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宅地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0.(2024九上·定兴期中)英国宪法权威白芝浩特称:“假如上、下两院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说明英国
A.民众可以直接处死女王本人 B.女王“统而不治”
C.女王已经没有任何权力 D.女王拥有最高司法权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假如上、下两院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故选B项。
“民众可以直接处死女王本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女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权力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
材料表明女王“统而不治”,未体现女王拥有最高司法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1.(2024九上·定兴期中)与《人权宣言》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A.美国;大陆会议;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B.法国;巴士底狱;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C.英国;光荣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人权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8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规定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B项。
“美国;大陆会议;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符合1787年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英国;光荣革命;自由、平等、博爱”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
“资产阶级革命;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属于《权利法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权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12.(2024九上·定兴期中)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
A.战胜英国殖民统治 B.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C.拒绝成为独裁君主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节制和美德”是指华盛顿领导美国获得独立后拒绝当国王,并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摒弃了总统终身制,开辟了和平转移权利的先河。AB项华盛顿的功绩的表现,但与题意不符;D项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是林肯的贡献。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节制和美德”,知道华盛顿的贡献和高尚品德。
13.(2024九上·定兴期中)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我们应向拿破仑致谢,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是因为拿破仑
A.令欧洲走向统一,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B.维护了意大利的和平,又主动归还了意大利的领土
C.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但同时又破坏了意大利的国家独立
D.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令各国迎来了胜利的喜悦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我这样说是痛苦的,……我们应向拿破仑致谢,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开始了对外战争,前期的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后期的战争侵略了别的国家,给别国打来了灾难,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内容是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但同时又破坏了意大利的国家独立,故选C项。
“令欧洲走向统一,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理解错误,排除A项。
“维护了意大利的和平,又主动归还了意大利的领土”理解错误,排除B项。
“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令各国迎来了胜利的喜悦”理解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战争的评价。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拿破仑战争的相关史实。
14.(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欧美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所以题干史实都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故选B项。
欧美思想解放运动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有关,排除C项;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5.(2024九上·定兴期中)在世界音乐史上,许多流芳千古的作品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下列作品中,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是( )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曲》
C.《国际歌》 D.《告别进行曲》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A.《命运交响曲》,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为歌颂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所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国际歌》,不符合题意;
D.《告别进行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需要学生识记。
16.(2024九上·定兴期中)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这是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故D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A不符合题意;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始,但不是动力机器,故B不符合题意;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美国富尔敦发明了汽船;英国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引起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17.(2024九上·定兴期中)某同学梳理历史知识时,总结了“近代重要人物”读书笔记,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牛顿、达尔文
B.发明家:瓦特、爱迪生
C.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
D.艺术家:巴尔扎克、查士丁尼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某同学梳理历史知识时,总结了‘近代重要人物’读书笔记,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结合所学可知,巴尔扎克写了《高老头》等名篇,是法国文学家;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君主,他在位期间下令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罗马民法大全》,成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两者不是艺术家,故选D项。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观点,都是科学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都是发明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进行改革、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都是政治改革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重要人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8.(2024九上·定兴期中)以下是无产阶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示意图,图中①应为
A.彼得一世改革 B.光荣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D项。
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
19.(2024九上·定兴期中)在“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主题学习中,以下人物不包括
A.哥伦布 B.华盛顿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是新航路开辟事件中的人物,他发现了美洲,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故选A项。
华盛顿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章西女王带领印度人民积极反抗英国殖民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包括”,结合“殖民地的抗争”的内容分析四个选项的人物,找到他们的成就和作为,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华盛顿、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是反抗殖民侵略的人物,应该排除。
20.(2024九上·定兴期中)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人们纷纷指责影响社会进步的封建农奴制度。为此,在俄国进行改革的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查理一世 D.詹姆士二世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据题干“人们纷纷指责影响社会进步的封建农奴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使农奴获得了自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选B项。
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封建农奴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查理一世不是俄国的首领,是英国的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詹姆士二世不是俄国的首领,是英国的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21.(2024九上·定兴期中)1860年林肯代表美国共和党参加总统竞选,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主张( )
A.维护国家的统一 B.与南方黑人奴隶主妥协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答案】A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可知,此内容表明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与南方黑人奴隶主妥协、废除黑人奴隶制,故BC不合题意;
美国独立战争中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结合所学可知,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
22.(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
日本自开禁以来,人心趋向突然转变,从而改革政治制度,打倒贵族,开设学校,创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
——福泽谕吉《劝学篇》
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向西方学习,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主张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①③④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故选C项。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是商鞅变法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23.(2024九上·定兴期中)“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这句话出自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物种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题干“……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并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优胜劣汰,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故选D项。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没有体现进化论的内容,排除A项。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没有体现进化论的内容,排除B项。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著名交响曲,没有体现进化论的内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4.(2024九上·定兴期中)历史兴趣小组做了几张历史人物的资料卡,其中正确的是
A.资料卡1 B.资料卡2 C.资料卡3 D.资料卡4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据题干“正确的历史人物资料卡”,结合所学可知:
A:《神曲》是但丁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资料卡1错误,排除A项。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标志,不是开始的标志,资料卡2错误,排除B项。
C: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资料卡3错误,排除C项。
D: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了《命运》《英雄》交响曲,资料卡4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贝多芬。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贝多芬的相关史实。
25.(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列史实反映出( )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第一台以汽油为燃料的汽油机
1892年 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
1893年 卡尔 本茨制造出第一辆4轮汽车
1908年 福特公司生产出第一辆T型汽车
A.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B.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题干未涉及“蒸汽机”,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汽油机”、“柴油机”、“4轮汽车”、“T型汽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反映了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行业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C: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交通领域的革新,C项不符合题意;
D: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与题干信息“汽油机”、“柴油机”、“4轮汽车”、“T型汽车”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革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解读能力。本题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26.(2024九上·定兴期中)历史剧“刺杀”中,一位同学扮演的普林西普冲入人群,开枪射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此剧表现的历史事件引发了
A.英国光荣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冷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题干“普林西普冲入人群,开枪射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B项。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与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项A。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与美苏冷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7.(2024九上·定兴期中)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梳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卡片中的主题是对所梳理具体知识的概括。下图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
A.萨拉托加大捷 B.滑铁卢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此战役中法国由防御到进攻,德国由进攻到防御,战争态势发生了变化,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所以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为凡尔登战役,故选D项。
萨拉托加大捷是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滑铁卢战役是19世纪初期拿破仑与反法联盟之间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凡尔登战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8.(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侧是某同学创作的一幅漫画,反映了他对20世纪初一次国际会议的认识。该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图中获取的信息是日本在20世纪初的一次会议上获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故选A项。
华盛顿会议中并未提到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开罗会议的时间为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29.(2024九上·定兴期中)1919年美国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这句话反映出( )
①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优势地位
③摧毁了法西斯集团,人类迎来了和平与进步
④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优势地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①②符合题意,
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摧毁了法西斯集团,人类迎来了和平与进步,③不符合题意;
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迅速提高是斯大林时期的事件,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的含义,这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多选形式的单选题,需要利用排除法来做,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排除与十月革命无关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0.(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图为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图,对其中的数据解释正确的是
①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
②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
④亚洲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高与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的改革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正确;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所以②正确;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所以③正确;图片中的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中并未给出亚洲国家所占比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1.(2024九上·定兴期中)联结的世界·变化的世界·发展的世界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花生和树薯……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
建筑图片 图片解读
图1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所在地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图2 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持有一部典籍,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
图3 埃菲尔铁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造
材料三 1811-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年代 行业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1871
农业 35.2 33.3 28.1 22.3 22.0 18.8 15.3
工商运输业 44.4 45.9 42.1 48.5 53.8 55.7 54.6
其他 20.4 20.8 29.8 29.2 24.2 25.5 30.1
材料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能源消费趋势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写出开辟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仿照材料二中对图1的解读示例,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完成对该图片的解读。
(3)观察材料三,写出1811~1871年期间英国的“就业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说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1)哥伦布;麦哲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
(2)图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原因: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
(4)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独立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航海家: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①新航线的航海家发现了美洲,因此是哥伦布。开辟②新航线的航海家所在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信,因此是麦哲伦;
影响:据材料一地图和“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花生和树薯……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
(2)解读:根据材料二中对图1的解读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如图2:根据时间1776年及自由女神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根据材料中“法国大革命胜利”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变化:据材料三“1811-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1~1871年期间英国的“就业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是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时间1811-1871年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4)新能源: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电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变化及与科学的联系可知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故答案为:(1)哥伦布;麦哲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2)图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3)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原因: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4)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航海家: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①新航线的航海家发现了美洲,因此是哥伦布。开辟②新航线的航海家所在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信,因此是麦哲伦;
影响:据材料一地图和“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豆类、番茄、美洲辣椒、花生……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花生和树薯……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逐步确立了世界的观念;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亚欧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
(2)解读:根据材料二中对图1的解读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如图2:根据时间1776年及自由女神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图3:根据材料中“法国大革命胜利”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变化:据材料三“1811-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1~1871年期间英国的“就业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是农业的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
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时间1811-1871年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4)新能源: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电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变化及与科学的联系可知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32.(2024九上·定兴期中)人物·评价
全美闻名的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是: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托马斯·杰斐逊(1743 -1826年)、西奥多·罗斯福(1858 -1919年)和亚伯拉罕·林肯(1809 -1865年)。之所以选择这四位总统,是因为他们为美国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的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认为“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
(1)归类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人物栏每栏填上一位历史人物的序号,下列历史人物可重复选择)
①达·芬奇 ②斯大林 ③克伦威尔 ④贝多芬 ⑤拿破仑 ⑥赫鲁晓夫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③ 同属近代
② 同为政治家
同为
(2)请选择材料中所提及的一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除外),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总统 评述
【示例】 西奥多·罗斯福 【示例】他在任期间,调整了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建立公平交易法案,开启了20世纪美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河,为美国后来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出发点。
(3)材料中“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指的是甘地领导的什么运动?
(4)对甘地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哪些原则?
【答案】(1)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③ ①④⑤皆可 同属近代
③⑤⑥皆可 ② 同为政治家
①(示例) ④(示例) 同为艺术家(示例)
(2)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的诞生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国父”。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为美国的民主理念和自由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推动了路易斯安那购地,使美国的领土面积大幅扩张。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他领导国家度过了内战,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并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结束了奴隶制,为美国的民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评价:爱因斯坦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他对甘地非常推崇;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政府的角度上认为甘地妨害治安,扰乱秩序,批评诋毁;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原则:客观、公正、多角度、辩证地评价;把人物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达 芬奇是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②斯大林是政治改革家,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克伦威尔是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政治家;④贝多芬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⑤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⑥赫鲁晓夫是政治改革家,在苏联后期实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①③④⑤都是近代的人物;②③⑤⑥同为政治家;①④同为艺术家。
(2)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的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军的总司令,他领导了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为新国家的政府机构和运作模式设定了标准,包括建立内阁制度和确立总统的职责,被誉为“国父”,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作为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使美国的面积翻倍。
林肯领导了1861年~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他坚决反对国家分裂,最终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所有奴隶获得自由,这是美国历史上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推动了包括《宅地法》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现代化。
(3)运动: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指的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通过放弃英国称号、职位,抵制英国法庭、学校,抵制英货,反抗税法等手段,来对抗殖民者的残暴统治。这种非暴力的抵抗方式体现了甘地对于人性尊严的坚持和对和平的追求。
(4)不同: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可知,这表明爱因斯坦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其人格魅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表现出他对甘地的推崇。
根据材料“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可知,丘吉尔对甘地的评价则带有贬义,他认为甘地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这反映了丘吉尔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方式的不认同和轻视。
根据材料“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可知,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强调了甘地对印度独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的原则有:客观、公正,这意味着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避免个人情感、偏见或现代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应该尽量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根据现代的标准或观念来评判他们;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他们的行为,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辩证的评价要求我们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分析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以及它们对后世的长远影响;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我们应该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技术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个别人物在某些关键时刻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应该分析这些人物如何影响历史进程,他们的决策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确凿的历史资料,避免虚构或夸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历史理论来分析这些人物的行为,理解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
(1)
人物1 人物2 选择理由
③ ①④⑤皆可 同属近代
③⑤⑥皆可 ② 同为政治家
①(示例) ④(示例) 同为艺术家(示例)
(2)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的诞生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国父”。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为美国的民主理念和自由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推动了路易斯安那购地,使美国的领土面积大幅扩张。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他领导国家度过了内战,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并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结束了奴隶制,为美国的民权运动奠定了基础。(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评价:爱因斯坦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他对甘地非常推崇;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政府的角度上认为甘地妨害治安,扰乱秩序,批评诋毁;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原则:客观、公正、多角度、辩证地评价;把人物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点评】本题以重大历史人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达 芬奇是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②斯大林是政治改革家,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克伦威尔是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政治家;④贝多芬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⑤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⑥赫鲁晓夫是政治改革家,在苏联后期实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①③④⑤都是近代的人物;②③⑤⑥同为政治家;①④同为艺术家。
(2)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的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军的总司令,他领导了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为新国家的政府机构和运作模式设定了标准,包括建立内阁制度和确立总统的职责,被誉为“国父”,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作为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使美国的面积翻倍。
林肯领导了1861年~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他坚决反对国家分裂,最终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所有奴隶获得自由,这是美国历史上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推动了包括《宅地法》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现代化。
(3)运动: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指的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通过放弃英国称号、职位,抵制英国法庭、学校,抵制英货,反抗税法等手段,来对抗殖民者的残暴统治。这种非暴力的抵抗方式体现了甘地对于人性尊严的坚持和对和平的追求。
(4)不同:根据材料“(甘地)是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里,可能极少有人相信,地球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位血与肉的灵魂”可知,这表明爱因斯坦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其人格魅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甘地从人性角度反抗暴政,永不屈服,表现出他对甘地的推崇。
根据材料“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可知,丘吉尔对甘地的评价则带有贬义,他认为甘地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这反映了丘吉尔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方式的不认同和轻视。
根据材料“为争取印度的独立,拯救印度的贫穷,有谁比甘地更热忱呢?……他教了我们许多的事:无所畏惧、严守纪律、为了远大的理想勇于自我牺牲等……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他,是他使我们得有今天,并使印度从深渊中拔起”可知,尼赫鲁站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立场上肯定甘地以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为己任,是深受印度人民爱戴的领袖,强调了甘地对印度独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依据的原则有:客观、公正,这意味着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避免个人情感、偏见或现代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应该尽量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根据现代的标准或观念来评判他们;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他们的行为,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辩证的评价要求我们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分析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以及它们对后世的长远影响;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我们应该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技术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个别人物在某些关键时刻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应该分析这些人物如何影响历史进程,他们的决策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基于确凿的历史资料,避免虚构或夸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历史理论来分析这些人物的行为,理解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33.(2024九上·定兴期中)法国人有句谚语:没有参观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凡尔赛宫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见证了法国历史的变迁。下面让我们走进凡尔赛宫,感受其中浓浓的历史气息。
场景一:凡尔赛花园中的雕像
走进凡尔赛宫大门,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精美绝伦的雕塑作品(如图),这些雕塑是18世纪初凡尔赛宫建成之时,受到欧洲某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而出现的。
场景二:一把有“N”字的椅子
来到凡尔赛宫的国王大厅,我们看到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加冕的油画,在油画前边摆放着一把装饰华丽的座椅(如图),
据说这是油画中皇帝的座椅,椅子上的“N”字是其典型标志。同行的小伙伴说:“这位皇帝就是克伦威尔,他带领法国人民镇压了王党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的入侵,并加冕称帝。他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法律的蓝本。他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最终却在1812年入侵英国的战争中惨败,帝国由极盛走向毁灭。”
场景三: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镜厅(图四)
材料一 在镜厅签署了影响世界的文件
材料二 法国元帅福煦在看到上述文件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1)这种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强调人体之美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什么?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请写出一位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这位小伙伴的介绍词中,有3处错误,请帮助他改正过来。
(3)20世纪初在这座大厅中,曾经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会议(图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会议签署的文件名称。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你说说为什么福煦元帅会认为20年后会爆发新的战争?
【答案】(1)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举一例即可)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2)改正1:这位皇帝是拿破仑;改正2: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改正3:入侵俄国
(3)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4)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压迫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1)运动、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强调人体之美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等。(2)
改正:根据材料“这位皇帝就是克伦威尔,他带领法国人民镇压了王党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的入侵,并加冕称帝。他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法律的蓝本。他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最终却在1812年入侵英国的战争中惨败,帝国由极盛走向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改正:这位皇帝是拿破仑;②改正: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③改正:入侵俄国。(3)会议及文件:根据材料“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在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主导;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4)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年后(1939年)的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巴黎和会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处理过于苛刻,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所以福煦元帅会认为20年后会爆发新的战争。
故答案为:(1)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举一例即可)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 (2)改正1:这位皇帝是拿破仑;改正2: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改正3:入侵俄国 。 (3)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 (4)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压迫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拿破仑帝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拿破仑帝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4)本题考点是《凡尔赛和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运动、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观,强调人体之美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等。
(2)改正:根据材料“这位皇帝就是克伦威尔,他带领法国人民镇压了王党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的入侵,并加冕称帝。他颁布的《人权宣言》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制定相应法律的蓝本。他一生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绩,最终却在1812年入侵英国的战争中惨败,帝国由极盛走向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改正:这位皇帝是拿破仑;②改正: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③改正:入侵俄国。
(3)会议及文件:根据材料“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在凡尔赛宫最奢华的大厅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主导;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4)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年后(1939年)的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巴黎和会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处理过于苛刻,必然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怒,所以福煦元帅会认为20年后会爆发新的战争。
34.(2024九上·定兴期中)20世纪苏俄(苏联)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它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①废除余粮收集制,实施粮食税。②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③放松贸易限制。④在一定范围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所占的地位。
项目 时间 工业总产值 机械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28年 5 4 10 6 5
1937年 2 2 3 4 3
材料四 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之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2)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3)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 领导者:列宁 性质:社会主义
(2)“政策”:新经济政策。效果:国家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3)原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4)存在的问题: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历史事件、领导者: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两幅图“‘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反映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2)政策:据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可知,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允许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济政策。
效果: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使农民生产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3)原因:观察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可知,重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问题:结合材料四“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可知,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问题。
故答案为:(1)事件:十月革命 领导者:列宁 性质:社会主义。(2)“政策”:新经济政策。效果:国家经济恢复,政权巩固。(3)原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4)存在的问题: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十月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1)历史事件、领导者: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两幅图“‘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反映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2)政策:据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可知,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允许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济政策。
效果: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使农民生产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3)原因:观察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可知,重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问题:结合材料四“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可知,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