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
封
线
外
不
写
考
号
、
姓
名
) (
4
) (
H
)
八年上 · 数学(省命题) H
校
名
后 级
考 号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名校调研系列卷。八年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数学(人教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1.计算a · a 的结果是 ( )
A.a B.a C.a D.a
2.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高,∠A=30°,BD=2, 则 AB 的长为 ( )
A.4 B.6 C.8 D.10
(
图①
)图②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3.若实数a≠0,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 -a=a B.a b·ab =a b C.(2a 6) =16a b D.a ÷a =a
4.如图,△ABC≌△ADE,BC 与ED 交于点O,若∠A=50°,∠Bi=25°,则∠BOD的
度数为
A.100° B.105° C.110° D.120°
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AD⊥BC, 垂足为D,点E 在线段AD 正;∠FBC=45°, 则 ∠ACE 等于
A.18° B.20° C.30° D
6.如图①,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图②为示意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 处, OA 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m 高的B 处接住她后用力一 推,爸爸在C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OA 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4 m 和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得分 评卷人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6)关于 铀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8.分解因式:a —a=
9.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 度. 10.计算:3 _
1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BC、AE //BD,则 ∠EAC 的度数为
(第11题) (第12题) (第14题)
12.如图,在△ABC 中,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弧,交BC 于点D,再分别以点B 和
点 D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M 和点N, 连接MN 交AB
于点E. 若 △ADE 的周长为15,AB=10, 则AC 的长为
13.若关于x 的多项式z+5 与 x +mz +10的乘积中不含工的一次项,则m=
(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4.如图,在△ABC中,点D 在AC上,BD平分∠ABC,延长 BA到点E, 使得BE=BC, 连接[DE. 若 ∠ADE=44°, 则 ∠ADB 的度数是
得分 评卷人
]5.计算
(
考
生
座
位序
号
)1.8 m,∠BOC=90°.爸爸在C 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
(
D.1.8
m
) (
A.1
m
)B.1.4 m C.1.6m
数 学 试 卷 第 1 页 ( 共 8 页 )
八 年 上 · 数 学 ( 省 命 题 ) H
16.先化简,再求值:(a-b) +2a(a+b)+(a+2b)(a-26). 其中a=2.b=3.
17.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AF //DE,AC=DB,∠E=∠F,求证:△ABF@△DCE.
(第17题)
18.如图,CD平分∠ACB,AE //DC;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且、∠ACE =.60°求证:
△ACE是等边三角形.
(第18题)
(
四、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
得分 评卷人
19. 亮亮计算一道整式乘法的题(3. m)(2.a 5).山于亮亮在解题过晶中.抄错了第
个多项式中m 前面的符号.把”“写成了“-”.得到的结果为6.r-5e-25
(1)求m 的值;
(2)计算这道整式乘法的正确结果.
20.图①、图②、图③均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 形的顶点叫作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 按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①中,找到一个格点D, 作射线BD, 使 BD 平分△ABC 的面积;
(2)在图②中,找到格点E、F,作直线EF, 使 EF 垂直平分AC;
(3)在图③中,找到一个格点G, 作射线AG,使AB 平 分 ∠CAG.
(
图①
) (
图②
)图③
(第20题)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数 学 试 卷 第 3 页 ( 共 8 页 )
数学试卷第4页 ( 共 8 页 )
(
封
线
内
不
答
題
)
年 上 · 数 学 ( 省 命 题 ) H
21.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点D 、E.直线DM、EN交于
点O.
(1)求证:点O 在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 2 ) 若 /BAC=100°, 则∠DAE 的大小为 _度.
(第21题)
22.如图,在△ABC 中 ,AC>BC,∠A=45°, 点D 是AB 边上一点,且CD=CB. 过点B
作 BF⊥CD 于点E, 与AC 交于点F, 过点C 作CG⊥BD, 垂足为G.
(1)求证:∠BCD=2∠ABF;
(2)判断△B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22题)
(
五、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
得分 评卷人
23.某校同学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如图是回字形福建土楼的平面 示意图.实践小组的同学对该回字形土楼进行了数据测量.数据如图所示(单位:米)
(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该回字形土楼的占地面积(阴影部分);
(2)当a=b=6 时,求该回字形土楼的占地面积
(第23题)
24.(1)【感知】
如图①,△ABC 和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和AE, 直线BD、AE 相交于点P,AE 与 CD 相交于点N, 则线段BD 与AE 的数量关
系为 ∠DPE = ;
(2)【探究】
如图②,点B、C、E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 请说 明理由;
(3)【应用】
如图③,点B、C、E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他条件不变:此时恰好有∠AEC=30°. 若 PN=2, 则DP= .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24题)
数 学 试 卷 第 5 页 ( 共 8 页 ) 数 学 试 卷 第 6 页 ( 共 8 页 )
(
六、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八年上 ·数学(省命题) H
得分 评卷人
25..儿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儿里得的一部不朽著作,是数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肆。
在该书的第2卷“几问与代数”部分.记载了很多利用儿河图形米论证的代数结论。
(1)观察下列图形,找出可以推出的代数公式.
公式A:(a+b+c)d=ad+x+cd; 公式 B:(a+b)(c+d)=ac+ad+x+bd;
公式C:(a-b) =a -2ab+b ; 公式D:(a+b) =a +2ab+b .
图①对应公式 图③对应公式 (填序号);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2)解决问题:已知a-b=1,a +b =9, 求ab 的值;
(3)如图⑤,在六边形ABCDEF 中,对角线BE 和CF 相交于点G, 当四边形ABGF 和 四边形CDEG 都是正方形时,若BE=8, 正方形ABGF 和正方形CDEG 的面积 和为3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⑤
(第25题)
26.如图 ·在△ABC中. ∠ACB·.90".∠A 50.AC 2.(T) 为边AB 上的中线,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边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連度向终点B 运动 ·连接(P. 以 CP 为 边在其右侧作等边三角形CPE. 连接DE、BE.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1)求证:△ACD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PE =BE;
(3)在不添加辅助线和其他字母的前提下,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当图中存在轴对称 的四边形时,直接写出1的值.
(第26题)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
(
答
题
)
数学试卷第7页 ( 共 8 页 ) 数学试卷第8页 ( 共 8 页 )
名校调研系列卷 ·八年上第三次月考试卷数学(人教版) 参考答案
一、1.C 2.C 3.D 4.A 5.D 6.B
二、7. (5,6)8.a(a—1)(a+1)9.6510.911.150°12.513.-214.68°
三、15.解:原
16.解:原 式 = 4a —3b .当 a=2,b=3 时,原式=—11.
17.证明:∵AF //DE,∴∠A=∠D,∵AC=DB,∴AC-BC=DB-BC,即AB=
DC, 在 △ABF 和 △DCE 中,∵, ∴△ABF ≌△DCE(AAS).
18. 证明:∵∠ACE =60°,∴∠ACB=180°-∠ACE =120°,∵CD 平 分 ∠ACB,
, ∵AE //DC,∴∠CAE=∠ACD=60°,
∠E=∠BCD=60°,∴∠CAE=∠E=∠ACE =60°,∴△ACE是等边三角形. 四、19.解:(1)根据题意,得(3x+m)(2x—5)=6x —(15-2m)x—5m, 即—5m=-25,
解得m=5.
(2)(3x—5)(2x—5)=6x —15x—10x+25=6x —25x+25. 20.解:(1)如图① .
(2)如图② .
(3)如图③(点G 、G 画出一个即可).
图① 图② 图③
21. (1)证明:连接AO、BO、CO. ∵边 AB、AC 的垂直平分线MD 与EN 分别交 于 点 D 、E,直线DM 、EN 交于点O,∴AO=BO,CO=AO,∴BO=CO,∴ 点 O 在 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解:20.
22. (1)证明:∵CD=CB,CG⊥BD,∴∠BCD=2∠BCG=2∠DCG,∵BF⊥CD,
CG⊥AB,∴∠BED=∠DGC=90°,∴∠DCG+∠CDG=90°,∠ABF+∠CDG =90°,∴∠ABF=∠DCG,∴∠BCD=2∠ABF.
(2)解:△BC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DGC=90°,∠A=45°,∴∠ACG=90°
-∠A=45°,∴∠ACB=∠ACG+∠BCG=45°+∠BCG,∵∠CFB 是△ABF
的一个外角,∴∠CFB=∠A+∠ABF=45°+∠ABF,∵∠BCD=2∠ABF,
∠BCD =2∠BCG,∴∠ABF =∠BCG,∴∠ACB =∠CFB,∴BC =BF,
∴△BCF 是等腰三角形.
一 H —
五、23.解:(1)该回字形土楼的占地面积为(3a+2b)(2a +b)—(2b+a)(b+a)=(5a + 4ab) 平方米.
(2)当a=b=6 时,原式=5×6 +4×6×6=324 (m ).
答:该回字形土楼的占地面积为324 m . 24.解:(1)相等;60°.
(2)成立 .理由:∵△ABC 和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D=CE,
∠ACB=∠DCE =60°,∴∠ACB+∠ACD=∠DCE+∠ACD,即 ∠ACE =
(
LACE9
△
BD(SAS),
)∠BCD.在 △ACE 和 △BCD 中,∵
(
=60°.
)∴BD=AE,∠AEC=∠BDC, 又∵∠DNA=∠ENC,∴∠DPE=∠DCE
(3)4.
六、25.解:(1)A;D.
(
正方形
)(2)∵a-b=1,∴(a—b) =1, 即 a —2ab+b =1,∵a +b =9,∴9—2ab=1, 解得ab=4.
(3)设正方形ABGF 的边长为a, 正方形CDEG 的边长为b, 由于BE=8, ABGF 和正方形CDEG 的面积和为36,∴a+b=8,a +b =36,∴
26. (1)证明:∵∠ACB=90°,∠A=60°,∴∠B=30°,∴AB=2AC=4. ∵CD
AB 的中线,∴AB=2AD,∴AC=AD , ∴△ACD 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ACD 是等边三角形,∴AC =CD,∠ACD=∠ADC
∵△CPE 是等边三角形,∴CP=CE,∠PCE =60°,∴∠ACD=∠PCE
∴∠ACD-∠DCP =∠PCE -∠DCP,∴∠ACP=∠DCE,∴△ACP
为边
=60° . =60°,
≌
△DCE,∴∠CDE =∠A=60°.∵∠ADC=60°,∴∠BDE =60°,∴∠CDE =
∠BDE.∵CD=DA,DA=DB,∴DC=DB. ∵DE =DE,∴△DCE ≌△DBE,
∴CE =BE, ∵CE =PE, ∴PE =BE.
(3)解:t=1 或t=2 或 t=4.
【提示】如图①、图②、图③.
图① 图② 图③
一 H—八车上·牧学(省命班)H
校
名校调研系列卷·八年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数学(人敖版)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得分
名
8.分解因式:a3一a=
H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9.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
度」
落
1.计算a·u的结果是
10.计算:-号X-3别
级
滋
A.a
B.a
C.ai
D.a
1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BD⊥BC,AE∥BD,则∠EAC的度数为
线
2.如图,在△ABC中.∠ACB=0°,CD是高.∠A=30°,BD=2.则AB的长为
内
A,4
B.6
C.8
D.10
不
(第1题)
(第12趣)
(第1题)
答
12.如图,在△ABC中,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交C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
图①
图
'点D为图心,大于B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M和点N,连接MN交AB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手点E.若△ADE的周长为15,AB=10,则AC的长为
海
3.若实数a≠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13.若关于x的多项式x十5与x+mx+10的乘积中不含工的一次项,则m=
A.a-a=u
B.a2b,b=a2b座C.(2a6)=6a'D.a5÷a=a1
1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BD平分∠ABC,延长BA到点E,使得BE=BC,
4.如图,△ABC2△ADE,BC与ED交于点O,若∠A=50°,∠B=25,则B0D的
连接DE.若∠ADE=44“,则∠ADB的度数是_
外
度数为
牌努评卷人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A.100
B.105°
C.110°
D.1209
写
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P艺BC.=5,
5,计算:号a2-26)+2公·2,
则∠ACE等于
号
A.18
B.20°
C.30
6.如图①,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图②为示意图,小丽坐在秋干的起始位置A处,
姓
OA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避,奶妈在距地面1m离的B处接住她后用力一
名
推,爸爸在C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4m和
18m,∠以C=90°.爸爸在C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考生
A.1m
B.1.4m
C.1.6m
D.1.8m
座位序号
数学试卷第1页(共8页》
数学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