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樟树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西省樟树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13:46:21

文档简介

江西省樟树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樟树月考)古埃及君王的称号通常被解释为“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等含义。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宣扬神话故事 B.法老具有无限权威
C.商品经济发达 D.用神权来强化王权
2.(2024九上·樟树月考)下图是某亚非古国墓穴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画面主要描绘了(  )
A.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B.古埃及人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
C.古代两河流域混战不止 D.古代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发达
3.(2024九上·樟树月考)下图是某同学学习两河流域相关知识时做的笔记。由此推知,当时两河流域(  )
A.实现初步统一 B.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经济迅速发展 D.最先进入奴隶社会
4.(2024九上·樟树月考)某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和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推动了世界各国交流互通
C.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D.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5.(2024九上·樟树月考)1955年,印度政府颁布《不可接触制犯罪法》,废除“不可接触制”;1989年,印度政府颁布《保护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免遭暴行法》,严禁暴力迫害行为;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新政策,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A.内涵丰富多彩 B.影响长期存在
C.维护社会稳定 D.社会等级森严
6.(2024九上·樟树月考)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地球上完全没有关联的地区,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希腊地区相继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哲人,他们在同一时段里一起生长出来,共同撑起了古代世界精神文明的大厦。他们是(  )
A.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孟子、图特摩斯三世、耶稣
C.孔子、伯里克利、查理大帝 D.孟子、亚里士多德、屋大维
7.(2024九上·樟树月考)苏格拉底曾说:“如果说,没有多大价值的工艺,不必经过有本领的师傅的指导就会自己精通这一见解是荒谬的,那么,把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做出来,那就更加荒谬了。”这强调雅典(  )
A.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B.投票放逐法不被认可
C.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D.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8.(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古代雅典,城邦会给为国捐躯者举行国葬,其子女通常也会受到特殊的待遇,如在成年之前他们可以享受到政府的抚恤金,可以在城邦剧场里享受荣誉座席,等等。雅典城邦的这一做法旨在(  )
A.维护城邦利益 B.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
C.重视人的品德形成 D.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
9.(2024九上·樟树月考)罗马对外扩张的同时,其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其编织的商贸网络使东西方贸易往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这反映了(  )
A.罗马扩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B.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
C.罗马帝国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D.罗马帝国扩张导致了社会危机
10.(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4世纪时,罗马节日天数多达175天,平均两天一个节日。除过节外,人们还乐于观看角斗、斗兽等血腥场面,同时沉浸在赛马、戏剧表演等娱乐活动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  )
A.外族的不断入侵 B.社会阶层矛盾尖锐
C.统治者奢侈腐化 D.长期征战国库空虚
11.(2024九上·樟树月考)李华同学在罗马旅游时,听到导游介绍道:“罗马大竞技场围墙的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这反映出(  )
A.罗马的建筑技术毫无特色 B.罗马建筑吸取希腊建筑特点
C.罗马人的民族意识感强烈 D.罗马在建筑上凸显中西合璧
12.(2024九上·樟树月考)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他从2月抽出1天加到8月,使2月减少至28天,8月变成大月31天,最终形成了“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的历制。这说明公历的发展(  )
A.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B.形成较大的误差
C.受到统治者的干预 D.推动农业的进步
13.(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5世纪一8世纪)有着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无论是平时处理朝政还是带头冲锋陷阵,国王的身边总要有一批骁勇善战的亲兵护卫国王,他们向国王宣誓效忠,而国王要承担他们的日常开销和衣食住行。这种传统是封君封臣制的(  )
A.形成起源 B.存在弊端 C.历史影响 D.现实意义
14.(2024九上·樟树月考)历史漫画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现象。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
A.封君封臣制的特征 B.查理鼓励宗教发展
C.亚历山大四处征伐 D.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15.(2024九上·樟树月考)“佃户麦克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2便士;麦克家饲养的两头猪误入领主的菜园,被罚款3便士;麦克的儿子因为借贷纠纷被领主起诉……”材料表明庄园法庭(  )
A.判决公正合理 B.维护领主利益
C.权力至高无上 D.限制领主特权
16.(2024九上·樟树月考)《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  )
A.受到王权专制的控制 B.使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 D.具有对外开放的特点
17.(2024九上·樟树月考)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的进步,一方面有助于人们进入城市谋生,增加城市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使城市网络比以前更密集。由此可见,中世纪欧洲农业发展(  )
A.奠定了城市发展基础 B.规范了城市商业行为
C.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D.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18.(2024九上·樟树月考)《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记载,市民们通常可以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附属地区;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自卫和互助。这说明(  )
A.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B.城市摆脱了国王的控制
C.自治后的城市居民地位得到提高
D.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19.(2024九上·樟树月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灭亡它的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奥斯曼帝国 C.波斯帝国 D.查理曼帝国
20.(2024九上·樟树月考)下图为古代“三兔共耳”图案——三只首尾相接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循环追逐、跳跃。这个图案最早出现于敦煌莫高窟,后来出现于13世纪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及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与金属圣器上。这可以说明(  )
A.商贸往来促进了文化沟通
B.拜占庭帝国抄袭东方文化
C.亚、非、欧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影响
D.兔子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
21.(2024九上·樟树月考)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一埃及法老 在法老 ① 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人物二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在之后一系列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从而开创了强盛的古巴比伦帝国,在位期间使帝国达到全盛。
人物三伯里克利 雅典的执政官,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人物四屋大维 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1)浏览人物一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内容。
(2)在人物二资料卡中,指出汉谟拉比实行的政治制度,并概括他执政期间的举措。
(3)根据人物三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达到全盛的时间,并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4)根据人物四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屋大维创立了什么政治形式?这一政治形式有何意义?
22.(2024九上·樟树月考)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古代印度文明
材料二:
图2古代古代欧洲文明 图3封建时代的欧洲文明
(1)根据图1再举出一例古印度的文明遗址,并指出吠舍从事哪些行业。
(2)从图2和图3各选一张有关联的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2024九上·樟树月考)封建时期的欧洲文明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幅美丽画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古代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自由乃成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要特征。德国有句谚语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说的是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
——摘编自齐世荣等《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城市出现了第一批大学。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庄园的性质,并指出庄园内佃户的组成人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农奴怎样才能获得市民身份?城市居民中分化出哪一新的阶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早期大学教育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西欧封建庄园制、城市的兴起及大学的兴起之间的联系。
24.(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之美】
材料一: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它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据估计,建成这座人工大山般的金字塔共用230万块重达2.5吨的石料,从山上采石、筑路运输到砌成高塔,整个工程的浩大和技术的复杂真是难以想象。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制度之美】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这样,充分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国家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献力……恩格斯也认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在当时是最进步的。
——摘编自宋慧娟《奥林匹亚山圣火——辉映环球的希腊文明》
【文学之美】
材料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了希腊著名神话《特洛伊》。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谢里曼对照《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最终把特洛伊城挖出来了。挖出来的地方,和《荷马史诗》所描写的城市——其街道、布局等——基本一致,有力地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确实曾经发生过,《伊利亚特》不是“诗”而是“史”。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教育之美】
材料四:大学制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繁荣的标志,也是西方教育制度变革的成果,不仅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奠定了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代世俗文化繁盛、学术自由传统形成的基础。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雅典公民“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图片展示的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举出一个与《荷马史诗》出自同一古老文明的雕刻作品。
(4)根据材料四指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积极影响。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可知,古埃及君王的王名通常被解释为和神相关的含义,用神权来强化王权,是为了维护王权的最高统治权威,D正确;
题干材料重在反映古埃及君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不是宣扬神话故事,A错误;
题干信息未强调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B错误;
题干信息与商品经济无关,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文明。解题方法:结合所学题干中“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古埃及统治者的特征,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图片中的内容是古埃及墓穴壁画的内容,反映了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奴隶制度等,描绘了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场景,没有涉及科学领域,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战争场景,而且材料是古埃及的墓穴壁画,C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而不是古印度,C错误;
古希腊属于欧洲,不属于亚非古国,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文明。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该壁画所描述的场景反映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早期社会分工;早期阶级分化;犁;轮子;楔形文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信息表明两河流域地区已经出现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这些都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因此,这些信息表明两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时代,B正确;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政治上的统一情况,无法推断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A错误;
虽然题干信息中的一些成就反映了经济发展,但“迅速”无法从给出的信息中直接推断,C错误;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奴隶社会,且“最先”这一比较性的描述也无法从给出的信息中直接推断,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两河流域。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图片中信息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和所学可知,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这些契约条款的存在即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也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C正确;
题干描述的是租赁契约,只能体现其商业发展情况,不能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错误;
题干只涉及古巴比伦王国,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不能得出推动了世界各国交流互通,B错误;
题干主旨是强调租赁契约适应商业贸易的发展,不能体现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的法律带来的影响,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据题干“废除‘不可接触制’”“严禁暴力迫害行为”“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可知,从政府在不同年份采取的法律和政策措施来看,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需要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来应对其带来的社会问题,B正确;
题干中的信息并未涉及种姓制度的内涵,而是关注其社会影响和政府应对措施,A错误;
题干中的措施实际上是针对种姓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的干预和纠正,而非维护社会稳定本身,C错误;
题干中的信息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如何通过法律和政策来应对种姓制度带来的问题,而非强调其等级制度的森严,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种姓制度。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再与选项对比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是家释迦族隐修者;春秋晚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包括“仁”和“礼”两部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A正确;
孟子生活的时间是(前372年-前289年),B错误;
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者,C错误;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佛教、儒家、古希腊思想家。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再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题干“把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做出来,那就更加荒谬了”及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指出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不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来,言外之意是雅典在治理城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即民主政治存在弊端,雅典的直接民主可能导致决策的不专业性和盲目性,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治理城邦的能力却都能参与政治决策,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C正确;
题干中主要强调治理城邦不能自然而然地进行,不能直接得出雅典具有强烈人治色彩,人治通常是指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权力来管理国家,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这一特征,A错误;
题干中未提及投票放逐法,无法得出投票放逐法不被认可这一结论,B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通常以伯里克利时期为代表,材料中未涉及相关内容,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希腊思想家。解题方法:依据题干中苏格拉底的思想,再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比对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古代雅典,城邦会给为国捐躯者举行国葬,其子女通常也会受到特殊的待遇,如在成年之前他们可以享受到政府的抚恤金,可以在城邦剧场里享受荣誉座席”可知,古代雅典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公民子女特殊待遇,这样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增强凝聚力,D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培养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城邦利益,A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通过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子女提供特殊待遇来提升凝聚力,增强公民国家认同,没有体现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B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注重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而不是个人的道德品德,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雅典城邦。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雅典城邦的做法带来的作用,与选项对比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题干“罗马对外扩张,其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商贸网络使东西方贸易往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可知,随着罗马帝国扩张,罗马经济和文化不断传播,A正确;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不断扩张,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但是和材料无关,B错误;
罗马帝国通过发动战争,消灭了周围很多国家,用武力征服世界,但是和题无关,C错误;
罗马帝国扩张,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但是题干没有体现,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对外扩张的带来的影响,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罗马节日数多达175天,平均两天一个节日。除过节外,人们还乐于观看角斗、斗兽等血腥场面,同时沉浸在赛马、戏剧表演等声色犬马的娱乐中”可知,材料所述罗马娱乐日时间逐渐增加,并且人们沉浸在声色犬马的娱乐中,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C正确;
“外族的不断入侵”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奢侈腐化,“社会阶层矛盾尖锐”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
材料信息涉及娱乐日时间增加和人们沉浸在声色犬马的娱乐中,没有涉及“长期征战”的信息,无法得出“长期征战国库空虚”,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罗马帝国灭亡。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11.【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罗马大竞技场围墙的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大竞技场的修建采用了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这说明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特点,B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罗马建筑吸收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毫无特色”是对题干的错误解读,A错误;
民族意识感强烈的表现主要包括对本民族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对民族荣誉的追求以及对民族利益的维护,与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
罗马建筑吸收希腊建筑特色,而希腊属于西方,因此罗马在建筑上凸显中西合璧说法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建筑。解题方法:依据题干“罗马大竞技场围墙的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再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他从2月抽出1天加到8月,使2月减少至28天,8月变成大月31天”可知,屋大维人为促使历法的变化,C正确;
题干体现了历法发展与统治者有关,并未体现多元性的特点,A错误;
题干体现了历法发展与统治者有关,并未体现公历误差较大,B错误;
题干体现了历法发展与统治者有关,并未体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成就。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统治者在公历上的行为,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3.【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14.【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图示反映了查理曼帝国的分裂,D正确;
封君封臣制的特征是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并未涉及法兰克王国的宗教发展情况,B错误;
亚历山大四处征伐是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4年间对东方波斯帝国等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这一系列征伐行动不仅使亚历山大的帝国版图空前扩大,而且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查理曼帝国的分裂。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图片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佃户麦克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2便士;麦克家饲养的两头猪误入领主的菜园,被罚款3便士;麦克的儿子因为借贷纠纷被领主起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即“领主法院”,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其设立主要是维护领主的利益,审判和处罚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权益的行为,并维护公共秩序,材料内容正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的特点,B正确;
材料内容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的特点,而不是公正合理,A错误;
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庄园法庭的权力地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C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而不是限制领主特权,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庄园经济。解题方法:依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分析庄园法庭的目的,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6.【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内部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庄园具有极大的自主权,从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带有一定的割据性质,C正确;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庄园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没有涉及王权专制,A错误;
题干经济方面的内容只涉及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不能说明此权利使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错误;
题干强调庄园内部权力,没有涉及与外界交流,不能体现对外开放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经济。解题方法:依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分析庄园所拥有的权力,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7.【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的进步,一方面有助于人们进入城市谋生,增加城市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使城市网络比以前更为密集。”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农业发展增加城市人口,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从而奠定城市发展基础,A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欧洲农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没有提及城市商业行为,B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欧洲农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没有体现人们教育文化发生改变,C错误;
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与题干的主旨农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西欧农业。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记载,市民们通常可以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附属地区;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自卫和互助。”和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自治后的城市居民地位得到提高,C正确;
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但是题干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地位的提高,A错误;
城市摆脱了国王的控制与史实不符,获得自治权的城市并没有摆脱国王的控制,B错误;
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与史实不符,且题干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地位的提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城市兴起。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城市自治后的市民地位变化,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9.【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政,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未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拜占庭帝国灭亡,B正确;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法兰克王国,A错误;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波斯帝国,C错误;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查理曼帝国,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东罗马帝国灭亡。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情况,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0.【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这个图案最早出现于敦煌莫高窟,后来出现于13世纪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及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与金属圣器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兔共耳”的团在亚非欧等地区都出现过,东西方往来密切,特别是13、14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作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同时又促进了欧亚非三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正确;
题干信息未涉及商贸往来的作用,A错误;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说明拜占庭帝国抄袭东方文化,B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不同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不能说明兔子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东罗马帝国。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中三兔共耳的共同特征反映了什么,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1.【答案】(1)①:图特摩斯三世
(2)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举措: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3)时间:公元前5世纪前后。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政治形式:元首制。意义: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2)制度:根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实行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扩人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全部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政治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两河流域、雅典、古罗马文明。解题方法:(1)结合所学分析哪个法老时期把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即可得出答案。
(2)制度: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再结合时间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法律成就即可。
(3)时间:结合所学分析伯里克利主政时间即可得出答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伯里克利改革内容即可得出特点。
(4)政形式: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罗马帝国”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分析国家政体变革带来的意义即可。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2)制度:根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实行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扩人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全部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政治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2.【答案】(1)文明遗址:摩亨佐达罗文明。
行业: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2)选择图片亚历山大和查士丁尼。
观点:欧洲国家发展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
论述: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亚历山大帝国东征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都促进了欧洲文明发展。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亚历山大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1)文明遗址:根据材料一“图一古代印度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亨佐达罗文明是古印度文明遗址之一。
行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其中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2)选择图片及观点: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新城市建造,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欧洲国家发展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论述:围绕观点,结合亚历山大帝国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印度、亚历山大帝国、古罗马帝国。解题方法:(1)文明遗址: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明即可。行业:结合所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等级分析即可。
(2)选择图片及观点: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带来的影响即可。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亚历山大帝国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文明遗址:根据材料一“图一古代印度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亨佐达罗文明是古印度文明遗址之一。
行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其中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2)选择图片及观点: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新城市建造,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欧洲国家发展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论述:围绕观点,结合亚历山大帝国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3.【答案】(1)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佃户包括农民和农奴。
(2) 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市民身份,城市居民中分化出市民阶级。
(3) 欧洲早期大学教育自治,设置实用课程。
(4) 庄园支持城市兴起,城市促进大学兴起,三者相互联系。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得出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的佃户主要包括自由农民和农奴,他们通过劳役地租等形式向领主提供服务,并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2)据材料二“自由乃成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要特征……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可得出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市民身份;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部分居民逐渐脱离了封建领主的直接控制,形成了一个以商人和手工艺人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一阶级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3)据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可得出欧洲早期大学教育自治,设置实用课程。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庄园制度为中世纪西欧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但同时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庄园周边或交通要道上出现了集市,逐步演变为城镇,吸引了大量寻求自由和发展机会的人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增长,为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个新兴阶级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了大学这种新型教育机构的诞生。 大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庄园支持城市兴起,城市促进大学兴起,三者相互联系。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经济、城市兴起、大学兴起。解题方法:(1)性质:依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从庄园的经济、政治因素分析即可。成员:结合所学分析庄园经济的构成即可。
(2)市民: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说的是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阶级:结合所学分析城市兴起过程中诞生新的阶级即可得出答案。
(3)特点: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4)联系: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为大学兴起提供基础,大学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三者相互影响方面分析即可。
(1)据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得出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的佃户主要包括自由农民和农奴,他们通过劳役地租等形式向领主提供服务,并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2)据材料二“自由乃成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要特征……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可得出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市民身份;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部分居民逐渐脱离了封建领主的直接控制,形成了一个以商人和手工艺人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一阶级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3)据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可得出欧洲早期大学教育自治,设置实用课程。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庄园制度为中世纪西欧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但同时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庄园周边或交通要道上出现了集市,逐步演变为城镇,吸引了大量寻求自由和发展机会的人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增长,为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个新兴阶级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了大学这种新型教育机构的诞生。 大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庄园支持城市兴起,城市促进大学兴起,三者相互联系。
24.【答案】(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机构:公民大会。
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3)意义:《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刻作品:《掷铁饼者》。
(4)影响: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
(1)地位:根据材料一“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机构:根据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实现民主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
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3)意义:根据材料三“《荷马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刻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有《掷铁饼者》。
(4)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四“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材料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有利于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被称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雅典政治制度和文明成就。解题方法:(1)地位:结合所学分析金字塔象征即可得出答案。
(2)机构: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再结合所学分析公民通过哪个机构行使权力即可。局限性: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人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即可。
(3)意义:结合所学分析《荷马史诗》的影响即可。作品:结合所学《荷马史诗》同时期的雕刻作品。
(4)影响: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再结合所学分析大学存在的意义即可。
中世纪大学被称为: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1)地位:根据材料一“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机构:根据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实现民主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
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3)意义:根据材料三“《荷马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刻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有《掷铁饼者》。
(4)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四“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材料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有利于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被称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 / 1江西省樟树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樟树月考)古埃及君王的称号通常被解释为“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等含义。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宣扬神话故事 B.法老具有无限权威
C.商品经济发达 D.用神权来强化王权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可知,古埃及君王的王名通常被解释为和神相关的含义,用神权来强化王权,是为了维护王权的最高统治权威,D正确;
题干材料重在反映古埃及君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不是宣扬神话故事,A错误;
题干信息未强调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B错误;
题干信息与商品经济无关,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文明。解题方法:结合所学题干中“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古埃及统治者的特征,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2024九上·樟树月考)下图是某亚非古国墓穴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画面主要描绘了(  )
A.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B.古埃及人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
C.古代两河流域混战不止 D.古代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发达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图片中的内容是古埃及墓穴壁画的内容,反映了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奴隶制度等,描绘了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场景,没有涉及科学领域,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战争场景,而且材料是古埃及的墓穴壁画,C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而不是古印度,C错误;
古希腊属于欧洲,不属于亚非古国,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文明。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该壁画所描述的场景反映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3.(2024九上·樟树月考)下图是某同学学习两河流域相关知识时做的笔记。由此推知,当时两河流域(  )
A.实现初步统一 B.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经济迅速发展 D.最先进入奴隶社会
【答案】B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早期社会分工;早期阶级分化;犁;轮子;楔形文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信息表明两河流域地区已经出现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这些都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因此,这些信息表明两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时代,B正确;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政治上的统一情况,无法推断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A错误;
虽然题干信息中的一些成就反映了经济发展,但“迅速”无法从给出的信息中直接推断,C错误;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奴隶社会,且“最先”这一比较性的描述也无法从给出的信息中直接推断,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两河流域。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图片中信息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4.(2024九上·樟树月考)某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和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推动了世界各国交流互通
C.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D.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和所学可知,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这些契约条款的存在即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也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C正确;
题干描述的是租赁契约,只能体现其商业发展情况,不能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错误;
题干只涉及古巴比伦王国,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不能得出推动了世界各国交流互通,B错误;
题干主旨是强调租赁契约适应商业贸易的发展,不能体现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的法律带来的影响,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5.(2024九上·樟树月考)1955年,印度政府颁布《不可接触制犯罪法》,废除“不可接触制”;1989年,印度政府颁布《保护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免遭暴行法》,严禁暴力迫害行为;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新政策,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A.内涵丰富多彩 B.影响长期存在
C.维护社会稳定 D.社会等级森严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据题干“废除‘不可接触制’”“严禁暴力迫害行为”“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可知,从政府在不同年份采取的法律和政策措施来看,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需要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来应对其带来的社会问题,B正确;
题干中的信息并未涉及种姓制度的内涵,而是关注其社会影响和政府应对措施,A错误;
题干中的措施实际上是针对种姓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的干预和纠正,而非维护社会稳定本身,C错误;
题干中的信息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如何通过法律和政策来应对种姓制度带来的问题,而非强调其等级制度的森严,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种姓制度。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再与选项对比即可。
6.(2024九上·樟树月考)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地球上完全没有关联的地区,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希腊地区相继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哲人,他们在同一时段里一起生长出来,共同撑起了古代世界精神文明的大厦。他们是(  )
A.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孟子、图特摩斯三世、耶稣
C.孔子、伯里克利、查理大帝 D.孟子、亚里士多德、屋大维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是家释迦族隐修者;春秋晚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包括“仁”和“礼”两部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A正确;
孟子生活的时间是(前372年-前289年),B错误;
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者,C错误;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佛教、儒家、古希腊思想家。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再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即可。
7.(2024九上·樟树月考)苏格拉底曾说:“如果说,没有多大价值的工艺,不必经过有本领的师傅的指导就会自己精通这一见解是荒谬的,那么,把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做出来,那就更加荒谬了。”这强调雅典(  )
A.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B.投票放逐法不被认可
C.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D.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题干“把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做出来,那就更加荒谬了”及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指出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不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来,言外之意是雅典在治理城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即民主政治存在弊端,雅典的直接民主可能导致决策的不专业性和盲目性,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治理城邦的能力却都能参与政治决策,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C正确;
题干中主要强调治理城邦不能自然而然地进行,不能直接得出雅典具有强烈人治色彩,人治通常是指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权力来管理国家,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这一特征,A错误;
题干中未提及投票放逐法,无法得出投票放逐法不被认可这一结论,B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通常以伯里克利时期为代表,材料中未涉及相关内容,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希腊思想家。解题方法:依据题干中苏格拉底的思想,再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比对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8.(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古代雅典,城邦会给为国捐躯者举行国葬,其子女通常也会受到特殊的待遇,如在成年之前他们可以享受到政府的抚恤金,可以在城邦剧场里享受荣誉座席,等等。雅典城邦的这一做法旨在(  )
A.维护城邦利益 B.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
C.重视人的品德形成 D.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
【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古代雅典,城邦会给为国捐躯者举行国葬,其子女通常也会受到特殊的待遇,如在成年之前他们可以享受到政府的抚恤金,可以在城邦剧场里享受荣誉座席”可知,古代雅典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公民子女特殊待遇,这样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增强凝聚力,D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培养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城邦利益,A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通过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子女提供特殊待遇来提升凝聚力,增强公民国家认同,没有体现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B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注重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而不是个人的道德品德,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雅典城邦。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雅典城邦的做法带来的作用,与选项对比即可。
9.(2024九上·樟树月考)罗马对外扩张的同时,其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其编织的商贸网络使东西方贸易往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这反映了(  )
A.罗马扩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B.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
C.罗马帝国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D.罗马帝国扩张导致了社会危机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题干“罗马对外扩张,其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商贸网络使东西方贸易往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可知,随着罗马帝国扩张,罗马经济和文化不断传播,A正确;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不断扩张,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但是和材料无关,B错误;
罗马帝国通过发动战争,消灭了周围很多国家,用武力征服世界,但是和题无关,C错误;
罗马帝国扩张,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但是题干没有体现,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对外扩张的带来的影响,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0.(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4世纪时,罗马节日天数多达175天,平均两天一个节日。除过节外,人们还乐于观看角斗、斗兽等血腥场面,同时沉浸在赛马、戏剧表演等娱乐活动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  )
A.外族的不断入侵 B.社会阶层矛盾尖锐
C.统治者奢侈腐化 D.长期征战国库空虚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罗马节日数多达175天,平均两天一个节日。除过节外,人们还乐于观看角斗、斗兽等血腥场面,同时沉浸在赛马、戏剧表演等声色犬马的娱乐中”可知,材料所述罗马娱乐日时间逐渐增加,并且人们沉浸在声色犬马的娱乐中,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C正确;
“外族的不断入侵”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奢侈腐化,“社会阶层矛盾尖锐”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
材料信息涉及娱乐日时间增加和人们沉浸在声色犬马的娱乐中,没有涉及“长期征战”的信息,无法得出“长期征战国库空虚”,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罗马帝国灭亡。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11.(2024九上·樟树月考)李华同学在罗马旅游时,听到导游介绍道:“罗马大竞技场围墙的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这反映出(  )
A.罗马的建筑技术毫无特色 B.罗马建筑吸取希腊建筑特点
C.罗马人的民族意识感强烈 D.罗马在建筑上凸显中西合璧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罗马大竞技场围墙的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大竞技场的修建采用了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这说明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特点,B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罗马建筑吸收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毫无特色”是对题干的错误解读,A错误;
民族意识感强烈的表现主要包括对本民族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对民族荣誉的追求以及对民族利益的维护,与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
罗马建筑吸收希腊建筑特色,而希腊属于西方,因此罗马在建筑上凸显中西合璧说法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建筑。解题方法:依据题干“罗马大竞技场围墙的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由地面开始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的三种柱式”再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2.(2024九上·樟树月考)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他从2月抽出1天加到8月,使2月减少至28天,8月变成大月31天,最终形成了“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的历制。这说明公历的发展(  )
A.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B.形成较大的误差
C.受到统治者的干预 D.推动农业的进步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他从2月抽出1天加到8月,使2月减少至28天,8月变成大月31天”可知,屋大维人为促使历法的变化,C正确;
题干体现了历法发展与统治者有关,并未体现多元性的特点,A错误;
题干体现了历法发展与统治者有关,并未体现公历误差较大,B错误;
题干体现了历法发展与统治者有关,并未体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成就。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统治者在公历上的行为,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3.(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5世纪一8世纪)有着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无论是平时处理朝政还是带头冲锋陷阵,国王的身边总要有一批骁勇善战的亲兵护卫国王,他们向国王宣誓效忠,而国王要承担他们的日常开销和衣食住行。这种传统是封君封臣制的(  )
A.形成起源 B.存在弊端 C.历史影响 D.现实意义
【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14.(2024九上·樟树月考)历史漫画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现象。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
A.封君封臣制的特征 B.查理鼓励宗教发展
C.亚历山大四处征伐 D.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图示反映了查理曼帝国的分裂,D正确;
封君封臣制的特征是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并未涉及法兰克王国的宗教发展情况,B错误;
亚历山大四处征伐是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4年间对东方波斯帝国等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这一系列征伐行动不仅使亚历山大的帝国版图空前扩大,而且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查理曼帝国的分裂。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图片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5.(2024九上·樟树月考)“佃户麦克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2便士;麦克家饲养的两头猪误入领主的菜园,被罚款3便士;麦克的儿子因为借贷纠纷被领主起诉……”材料表明庄园法庭(  )
A.判决公正合理 B.维护领主利益
C.权力至高无上 D.限制领主特权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佃户麦克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2便士;麦克家饲养的两头猪误入领主的菜园,被罚款3便士;麦克的儿子因为借贷纠纷被领主起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即“领主法院”,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其设立主要是维护领主的利益,审判和处罚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权益的行为,并维护公共秩序,材料内容正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的特点,B正确;
材料内容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的特点,而不是公正合理,A错误;
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庄园法庭的权力地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C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而不是限制领主特权,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庄园经济。解题方法:依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分析庄园法庭的目的,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6.(2024九上·樟树月考)《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  )
A.受到王权专制的控制 B.使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 D.具有对外开放的特点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内部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庄园具有极大的自主权,从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带有一定的割据性质,C正确;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庄园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没有涉及王权专制,A错误;
题干经济方面的内容只涉及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不能说明此权利使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错误;
题干强调庄园内部权力,没有涉及与外界交流,不能体现对外开放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经济。解题方法:依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分析庄园所拥有的权力,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7.(2024九上·樟树月考)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的进步,一方面有助于人们进入城市谋生,增加城市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使城市网络比以前更密集。由此可见,中世纪欧洲农业发展(  )
A.奠定了城市发展基础 B.规范了城市商业行为
C.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D.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的进步,一方面有助于人们进入城市谋生,增加城市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使城市网络比以前更为密集。”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农业发展增加城市人口,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从而奠定城市发展基础,A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欧洲农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没有提及城市商业行为,B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欧洲农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没有体现人们教育文化发生改变,C错误;
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与题干的主旨农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西欧农业。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18.(2024九上·樟树月考)《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记载,市民们通常可以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附属地区;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自卫和互助。这说明(  )
A.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B.城市摆脱了国王的控制
C.自治后的城市居民地位得到提高
D.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记载,市民们通常可以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附属地区;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自卫和互助。”和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自治后的城市居民地位得到提高,C正确;
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但是题干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地位的提高,A错误;
城市摆脱了国王的控制与史实不符,获得自治权的城市并没有摆脱国王的控制,B错误;
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与史实不符,且题干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地位的提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城市兴起。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城市自治后的市民地位变化,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9.(2024九上·樟树月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灭亡它的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奥斯曼帝国 C.波斯帝国 D.查理曼帝国
【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政,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未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拜占庭帝国灭亡,B正确;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法兰克王国,A错误;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波斯帝国,C错误;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查理曼帝国,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东罗马帝国灭亡。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情况,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0.(2024九上·樟树月考)下图为古代“三兔共耳”图案——三只首尾相接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循环追逐、跳跃。这个图案最早出现于敦煌莫高窟,后来出现于13世纪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及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与金属圣器上。这可以说明(  )
A.商贸往来促进了文化沟通
B.拜占庭帝国抄袭东方文化
C.亚、非、欧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影响
D.兔子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这个图案最早出现于敦煌莫高窟,后来出现于13世纪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及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与金属圣器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兔共耳”的团在亚非欧等地区都出现过,东西方往来密切,特别是13、14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作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同时又促进了欧亚非三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正确;
题干信息未涉及商贸往来的作用,A错误;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说明拜占庭帝国抄袭东方文化,B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不同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不能说明兔子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东罗马帝国。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中三兔共耳的共同特征反映了什么,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1.(2024九上·樟树月考)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一埃及法老 在法老 ① 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人物二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在之后一系列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从而开创了强盛的古巴比伦帝国,在位期间使帝国达到全盛。
人物三伯里克利 雅典的执政官,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人物四屋大维 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1)浏览人物一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内容。
(2)在人物二资料卡中,指出汉谟拉比实行的政治制度,并概括他执政期间的举措。
(3)根据人物三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达到全盛的时间,并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4)根据人物四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屋大维创立了什么政治形式?这一政治形式有何意义?
【答案】(1)①:图特摩斯三世
(2)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举措: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3)时间:公元前5世纪前后。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政治形式:元首制。意义: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2)制度:根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实行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扩人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全部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政治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两河流域、雅典、古罗马文明。解题方法:(1)结合所学分析哪个法老时期把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即可得出答案。
(2)制度: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再结合时间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法律成就即可。
(3)时间:结合所学分析伯里克利主政时间即可得出答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伯里克利改革内容即可得出特点。
(4)政形式: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罗马帝国”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分析国家政体变革带来的意义即可。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2)制度:根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继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实行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扩人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全部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政治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2.(2024九上·樟树月考)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古代印度文明
材料二:
图2古代古代欧洲文明 图3封建时代的欧洲文明
(1)根据图1再举出一例古印度的文明遗址,并指出吠舍从事哪些行业。
(2)从图2和图3各选一张有关联的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文明遗址:摩亨佐达罗文明。
行业: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2)选择图片亚历山大和查士丁尼。
观点:欧洲国家发展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
论述: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亚历山大帝国东征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都促进了欧洲文明发展。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亚历山大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1)文明遗址:根据材料一“图一古代印度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亨佐达罗文明是古印度文明遗址之一。
行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其中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2)选择图片及观点: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新城市建造,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欧洲国家发展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论述:围绕观点,结合亚历山大帝国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印度、亚历山大帝国、古罗马帝国。解题方法:(1)文明遗址: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明即可。行业:结合所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等级分析即可。
(2)选择图片及观点: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带来的影响即可。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亚历山大帝国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文明遗址:根据材料一“图一古代印度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亨佐达罗文明是古印度文明遗址之一。
行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其中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2)选择图片及观点: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新城市建造,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欧洲国家发展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论述:围绕观点,结合亚历山大帝国和查士丁尼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3.(2024九上·樟树月考)封建时期的欧洲文明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幅美丽画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古代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自由乃成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要特征。德国有句谚语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说的是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
——摘编自齐世荣等《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城市出现了第一批大学。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庄园的性质,并指出庄园内佃户的组成人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农奴怎样才能获得市民身份?城市居民中分化出哪一新的阶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早期大学教育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西欧封建庄园制、城市的兴起及大学的兴起之间的联系。
【答案】(1)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佃户包括农民和农奴。
(2) 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市民身份,城市居民中分化出市民阶级。
(3) 欧洲早期大学教育自治,设置实用课程。
(4) 庄园支持城市兴起,城市促进大学兴起,三者相互联系。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得出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的佃户主要包括自由农民和农奴,他们通过劳役地租等形式向领主提供服务,并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2)据材料二“自由乃成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要特征……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可得出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市民身份;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部分居民逐渐脱离了封建领主的直接控制,形成了一个以商人和手工艺人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一阶级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3)据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可得出欧洲早期大学教育自治,设置实用课程。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庄园制度为中世纪西欧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但同时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庄园周边或交通要道上出现了集市,逐步演变为城镇,吸引了大量寻求自由和发展机会的人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增长,为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个新兴阶级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了大学这种新型教育机构的诞生。 大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庄园支持城市兴起,城市促进大学兴起,三者相互联系。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经济、城市兴起、大学兴起。解题方法:(1)性质:依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从庄园的经济、政治因素分析即可。成员:结合所学分析庄园经济的构成即可。
(2)市民: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说的是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阶级:结合所学分析城市兴起过程中诞生新的阶级即可得出答案。
(3)特点: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4)联系: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为大学兴起提供基础,大学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三者相互影响方面分析即可。
(1)据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得出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的佃户主要包括自由农民和农奴,他们通过劳役地租等形式向领主提供服务,并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2)据材料二“自由乃成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重要特征……农奴如果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取得自由的身份”可得出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市民身份;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部分居民逐渐脱离了封建领主的直接控制,形成了一个以商人和手工艺人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一阶级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3)据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可得出欧洲早期大学教育自治,设置实用课程。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庄园制度为中世纪西欧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但同时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庄园周边或交通要道上出现了集市,逐步演变为城镇,吸引了大量寻求自由和发展机会的人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增长,为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这个新兴阶级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了大学这种新型教育机构的诞生。 大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庄园支持城市兴起,城市促进大学兴起,三者相互联系。
24.(2024九上·樟树月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之美】
材料一: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它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据估计,建成这座人工大山般的金字塔共用230万块重达2.5吨的石料,从山上采石、筑路运输到砌成高塔,整个工程的浩大和技术的复杂真是难以想象。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制度之美】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这样,充分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国家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献力……恩格斯也认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在当时是最进步的。
——摘编自宋慧娟《奥林匹亚山圣火——辉映环球的希腊文明》
【文学之美】
材料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了希腊著名神话《特洛伊》。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谢里曼对照《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最终把特洛伊城挖出来了。挖出来的地方,和《荷马史诗》所描写的城市——其街道、布局等——基本一致,有力地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确实曾经发生过,《伊利亚特》不是“诗”而是“史”。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教育之美】
材料四:大学制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繁荣的标志,也是西方教育制度变革的成果,不仅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奠定了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代世俗文化繁盛、学术自由传统形成的基础。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雅典公民“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图片展示的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举出一个与《荷马史诗》出自同一古老文明的雕刻作品。
(4)根据材料四指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积极影响。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什么?
【答案】(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机构:公民大会。
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3)意义:《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刻作品:《掷铁饼者》。
(4)影响: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
(1)地位:根据材料一“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机构:根据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实现民主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
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3)意义:根据材料三“《荷马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刻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有《掷铁饼者》。
(4)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四“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材料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有利于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被称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雅典政治制度和文明成就。解题方法:(1)地位:结合所学分析金字塔象征即可得出答案。
(2)机构: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再结合所学分析公民通过哪个机构行使权力即可。局限性: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人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即可。
(3)意义:结合所学分析《荷马史诗》的影响即可。作品:结合所学《荷马史诗》同时期的雕刻作品。
(4)影响: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再结合所学分析大学存在的意义即可。
中世纪大学被称为: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1)地位:根据材料一“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机构:根据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实现民主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
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3)意义:根据材料三“《荷马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刻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早期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有《掷铁饼者》。
(4)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四“提升了市民阶级的知识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材料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可知,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有利于培养人才。
中世纪大学被称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