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课PPT】【名师系列】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优课PPT】【名师系列】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5 11:32:25

文档简介

地理优课ppt 让您的课堂更加优秀!
课题 海陆的变迁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了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镜头而已。
教学目标 1.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结合实例,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以及火山地震发生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哆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任意门,只要心里想着要去的地方,打开此门之后就可以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这次,哆啦A梦去了哪些地方呢? 教师创设情境,将情境化教学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非任意事件一:哆啦A梦打开任意门,这一次,他想去看看38亿年前的中 国。 通过动画展示出, 38亿年前,全国上下一片汪洋,推测只有一座“华北岛”。 “华北岛”为华北古陆核。中国最古老岩石是位于华北板块的冀东-辽宁地区的石英岩,同位素年龄为38亿年,大概在35亿年时开始出露陆地。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海陆的变迁。 承转: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件,带着哆啦A梦,一起去看看吧。 通过展示课本图3.18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3.19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遗迹,图3.20荷兰的围海造陆,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三种原因,并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小结: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地球经历数十亿年的变迁,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面貌。 非任意事件二:哆啦A梦又开启了任意门,这次,他想去见见他的朋友魏格纳,他的朋友在拼地图,为什么要拼地图,他在思考什么呢?他的朋友魏格纳觉得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竟如此吻合,认为大陆会不会是漂移形成的呢? 展示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吻合的视频。 承转:魏格纳从此中得出了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回答: (1)分享魏格纳大陆漂移说产生的过程。 (2)回顾魏格纳的研究历程,总结此学说的发现过程。 学生思考并分享,认识大陆漂移假说: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为证实自己的猜想,魏格纳不断寻求证据,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证据论证大陆漂移说? 证据一:轮廓线吻合。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吗?并不能,类似于AB两份不同日期的两份报纸,按照同样的手法撕开,A报纸的部分和B报纸的部分可以拼在一起,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来自于同一份报纸。 展示证据二、三。 【播放视频】:回顾魏格纳的研究历程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了解了魏格纳科学考察的过程,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思考并感悟魏格纳观察思考、勇于探索、至死仍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探索地球海陆变迁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自然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非任意事件三:哆啦A梦回到家中,遭遇地震。展示日本地震带分布图,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哆啦A梦的家乡经常发生地震?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解读板块构造学说: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c.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请同学们说出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讲述:六大板块在地幔上面漂移运动,就像木板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一样,正是板块的运动使得陆地和海洋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承转:哆啦A梦和伙伴们模拟板块运动实验,请你和同桌也模拟一下 动手实验——模拟板块的运动 实验内容:模拟探究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实验材料:地理课本和地图册(或类似厚度的书籍) 探究过程:利用地理课本和地图册,演示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讨论可能形成的地形。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总结通过模拟实验初步判断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那么,全球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在哪里呢?播放视频“历史上全球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啸分布图”。 教师展示六大板块分布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世界主要山系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 描述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有何特点? 2、描述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有何特点? 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主要山脉和板块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屏幕显示的板块分布和火山地震分布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这里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这里是安第斯山脉。 面对地震,我们该如何应对?。 哆啦A梦提供的这些措施,哪些是可行的呢?通过答题,掌握相关避震小知识。 承转:如果你使用任意门穿越到未来,以下地方将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使用任意门穿越到红海、地中海、珠穆朗玛峰,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本课小结 地壳运动,海陆更替,变化无常。板块相撞,山脉隆起,喜马拉雅,巍然屹立。冰川融化,海平面升,低地淹没,海岛沉没。人类填海,造出新地,水利设施,改变环境。海陆变迁,动态变化,理解历史,预测未来。 四、本课检测 五、跨学科主题实践作业 地震和建筑物设计探究: 地球板块活动频繁,地震时常发生,高震级的地震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危害,为什么看起来坚固无比的建筑物会在地震中跟豆腐一样脆弱不堪? 请同学们设计隔震系统,并在隔震系统上设计搭建建筑物,理解工程领域中各类建筑物所面临的地震挑战,学习工程师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
2 / 2(共35张PPT)
任意门里的非任意事件
名师系列
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
哆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任意门,只要心里想着要去的地方,打开此门之后就可以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这次,哆啦A梦去了哪些地方呢?
去看看38亿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38亿年前,全国上下一片汪洋,推测只有一座“华北岛”。
注释:“华北岛”为华北古陆核。中国最古老岩石是位于华北板块的冀东-辽宁地区的石英岩,同位素年龄为38亿年,大概在35亿年时开始出露陆地。
海洋
陆地
变成
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件
带着哆啦A梦,一起去看看吧
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曾经是海洋
3.18
东部海域所在地曾经是陆地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
这说明了什么?

人类可以改变海陆状态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 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湾变成湖泊, 其中的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图3.20 荷兰的围海造陆
造成海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哪种力量是主要的呢?
地壳运动
海平面上升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人为因素
主要
因素
去看一个朋友,他在做什么?他在拼地图呢,他在思考什么呢?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魏格纳(1880—1930)
得到了什么启示?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得到什么启示
分享魏格纳大陆漂移说产生的过程。
回顾魏格纳的研究历程,总结一个研究发现经历的阶段。
大陆漂移
2 亿年前
6 500 万年前
现在
假说如何实证?
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大陆轮廓可以实现完美的“拼接”
轮廓线吻合
南美洲和非洲两侧的地层是相似的
古地层相似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行类动物化石
古生物的一致性
在外旅行许久,哆啦A梦该回家看看了,不曾想……
为什么哆啦A梦的家乡
经常发生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进行挤压和张裂运动。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
稳定
活跃
哆啦A梦和伙伴们模拟板块运动实验,请你和同桌也模拟一下
内容:模拟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材料:地理课本和地图册;
过程:利用地理课本和地图册,演示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思考可能形成的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可能形成的地形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山脉、岛弧
裂谷、海洋
历史上全球地震
及其引起的海啸分布图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 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 第斯山脉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世界主要山脉也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火山地震发生与主要山脉形成的位置有何特点?
面对地震,我们该如何应对?
哆啦A梦提供的这些措施,哪些是可行的呢?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跳楼逃生。
在地震时,应尽量选择开阔地带躲避。
地震时乘坐电梯可以快速逃生。
在学校遇到地震时,应在教室内乱跑寻找出口。
地震后应立即返回家中取财物。
在地震中,卫生间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使用任意门穿越到未来,以下地方将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若干年后红海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地中海的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科学考察表明,这里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人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展,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预测:珠峰的海拔在不断上升还是下降?
经测量,珠峰在2010年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2020年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原因
大陆漂移学说
海陆的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
两大火山地震带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1.《神仙传》中麻姑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描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运动 B.海陆变迁 C.海陆分布 D.气候变化
2.属于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 ②阿尔卑斯山 ③地中海 ④红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几千万年后,最有可能成为新大洋的是( )
A.红海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阿拉伯半岛
B
A
A
中国科考队员在2023年10月卓奥友峰(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峰)科考中,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鲨鱼牙化石。为人类认识青藏高原生物演化和地质时期环境与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发现鲨鱼化石可推测,三叠纪晚期卓奥友峰的地理环境应为( )
A.湿润的森林环境 B.干燥的沙漠环境
C.温暖的海洋环境 D.寒冷的草原环境
C
中国科考队员在2023年10月卓奥友峰(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峰)科考中,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鲨鱼牙化石。为人类认识青藏高原生物演化和地质时期环境与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距今2.2亿年前相比,如今的青藏高原( )
①地壳抬升 ②地壳下沉
③气候变暖 ④气候变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D
跨学科主题实践作业
地震和建筑物设计探究:
地球板块活动频繁,地震时常发生,高震级的地震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危害,为什么看起来坚固无比的建筑物会在地震中跟豆腐一样脆弱不堪?
请同学们设计隔震系统,并在隔震系统上设计搭建建筑物,理解工程领域中各类建筑物所面临的地震挑战,学习工程师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
任意门里的非任意事件
名师系列
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