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课ppt 让您的课堂更加优秀!
课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七年级新人教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气候的其中一个要素气温,主要由“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与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都是对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在此也是作为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储备。 掌握世界气候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学生形成区域差异的观念至关重要,世界的气温变化与分布也在潜移默化的将区域差异渗透给学生,为学生下册学习世界分区地理时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 正确看待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 综合思维 能够根据地图、资料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气温资料,分析归纳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 能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分析等温线图,从等温线的疏密、弯曲等情况判断气温的高低和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教师走进教室,手持一支桂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桂花现在盛开,而不是在夏季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桂花开花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气温。 教师展示: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基因控制外,在栽培花卉的环境因子中,气温是影响花卉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子,……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花卉)生长发育最快。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或降低,花卉的生长会随之减慢。 花卉的生长发育还受昼夜温度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昼温高夜温低,有利于花卉的营养积累、花期发育和延长开花时间。 花卉的花期还受积温所影响。积温是指花卉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或全部的生育过程中的热量积累,即逐日平均气温之和。 提问:气温是影响花卉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子。那么,什么是气温呢? 学生回答: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 教师讲解并提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花卉)生长发育最快。适宜的温度是怎么测量出来呢?何时去测量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思与学部分,找出如下问题答案:①你知道为什么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吗?②为什么要把百叶箱漆成白色?③为什么百叶箱里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是1.5 米? 学生回答: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通常在每天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 教师展示:展示“日平均气温计算示意”,提问:图中4个时刻温度值是多少?日平均气温怎么求? 提问:如何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讲述:一日气温在不断变化,昼温高夜温低,有利于花卉的营养积累、花期发育和延长开花时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气温日变化的内容,并进行讲解。教师介绍气温日变化是指一天内气温的高低变化,一般规律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教师通过图表展示不同地区气温日变化的曲线,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规律。 学生活动:解释昙花一线的温度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教学环节:讲解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气温年变化的内容,并进行讲解。教师介绍气温年变化是指一年以内气温的高低变化,一般规律是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在1月,最低在7月。 教学环节:讲解等温线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等温线的定义,然后进行讲解。教师强调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教师讲述: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德国科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提出等温线的概念,首创世界等温线图。 学生活动:通过2023年全国早春地图,通过梅花开花等“花”线图和桃花开花等“花”线图,理解等温线的概念。 教师活动:等温线的作用包括:可以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气温差异的大小;可以通过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判断气温的高低和变化趋势。 学生活动:仙人掌可忍耐20℃~35℃的高温;野生雪莲能忍耐-10℃~-20℃的低温。请在图4.13中找出仙人掌和雪莲适宜生存的地区。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内容,并进行讲解。教师介绍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陆地上等温线更加曲折,说明陆地上气温分布比海洋上复杂。 学生活动:青藏高原上也可以找到雪莲的分布。请在图4.13中找出青藏高原并分析原因。 学生活动: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学生回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四)分析等温线图(15分钟) 学生活动: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课后实践:制作《校园秋季开花进程》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人们描写春花、赞美春花的诗句、文章不胜枚举。 同学们,你可曾关注过校园里的秋花呢? 秋天的花儿伴着微风起舞,优雅地展望着时光。树叶在风中起舞,与婀娜多姿的花儿们共同演绎着秋天的华章。 请考察校园里的秋花,仿照《中国春季开花进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校园秋季开花进程》。
2 / 2(共40张PPT)
-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
2024新人教版
初中地理 | 七年级上册
- 课程标准 -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活动建议: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等。
- 核心素养 -
区域认知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 正确看待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
综合思维 能够根据地图、资料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气温资料,分析归纳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 能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学品质。
Changes in temperature
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基因控制外,在栽培花卉的环境因子中,气温是影响花卉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子,……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花卉)生长发育最快。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或降低,花卉的生长会随之减慢。
花卉的生长发育还受昼夜温度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昼温高夜温低,有利于花卉的营养积累、花期发育和延长开花时间。
花卉的花期还受积温所影响。积温是指花卉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或全部的生育过程中的热量积累,即逐日平均气温之和。
——来源自2011年4月25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徐丽娜 柴迁
气温是影响花卉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子。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其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花卉)生长发育最快。
适宜的温度是怎么测量出来呢?何时去测量呢?
思与学-为什么要在百叶箱里观测气温
在气象观测站或气象园,我们经常看到白色的百叶箱,这百叶箱里面就安装着温度计等仪器,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是 1.5 米。
你知道为什么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吗?
为什么要把百叶箱漆成白色?
为什么百叶箱里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是1.5 米?
百叶箱可以保持箱内外的空气流动,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白色的百叶箱可以避免百叶箱及仪器因阳光照射而升温。
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
百叶箱放置在平坦空旷的草地上,可以避免周边环境对所测气温的影响。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通常在每天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
活动-温度计的阅读
温度计可以显示温度,正确阅读温度计可以正确掌握气温的变化。
读出图中4个时刻温度值。
求出日平均气温。
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8℃
16℃
4℃
12℃
(8+16+12+4)÷4=10℃
一日气温在不断变化
昼温高夜温低,有利于花卉的营养积累、花期发育和延长开花时间。
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
午后2时左右
24.5℃
31℃
气温日变化
读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气温最高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日较差:6.5℃
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随后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昙花一现
昙花为什么多在7、8月的夜晚8~10点钟开放?
晚上开放可以避开白天强烈阳光的炙烤。晚上8、9点钟正是昆虫活动频繁之时。午夜之后,气温过低,不利于昆虫活动,就不利于昙花的授粉。
活动-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根据表4.1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
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注月份;
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C,以5°C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根据气温值逐月用点标注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完成图4.11。
活动-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找出该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找出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归纳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即该地年较差约43.4℃。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最热月7月
平均气温是23.3℃
最冷月1月
平均气温是-20.1℃
活动-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陆地 海洋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1月
7月
2月
8月
( )半球
( )半球
陆地
陆地
海洋
海洋
北
南
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北半球)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
德国科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提出等温线的概念,首创世界等温线图。
梅花:早春花木,开花适宜温度为6℃~8℃。
桃花:春季花木,开花适宜温度为12℃~15℃。
梅花开花等“花”线图
桃花开花等“花”线图
等温线图
6℃
12℃
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找一找
仙人掌可忍耐20℃~35℃的高温;野生雪莲能忍耐-10℃~-20℃的低温。
请在图4.13中找出仙人掌和雪莲适宜生存的地区。
仙人掌适宜生存地区
仙人掌适宜生存地区
野生雪莲适宜生存地区
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
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陆地上等温线更加曲折,说明陆地上气温分布比海洋上复杂。
青藏高原上也可以找到雪莲的分布。
请在图4.13中找出青藏高原并分析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低温中心。
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
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活动-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参考以下步骤和图4.16,做水和沙的温度变化试验。
用相同的容器(如烧杯)分别取相同体积的水和沙,在室内阴凉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分别测量并记录水和沙的温度,然后把装有水和沙的容器放置在阳光下;
2 小时后再分别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并记录。
活动-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分别计算水和沙的温度变化,说说水和沙哪个温度变化的幅度大。
如果用水和沙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请你解释下列现象。
1 月,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7 月,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沙的温度变化幅度大。
1月是北半球的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1.某日,午后两点左右测得北京气温为3℃,重庆为7℃,日出前后测得北京气温-8℃,重庆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北京的气温日较差为4℃
B.重庆当天的气温日较差为11℃
C.当天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比重庆大
D.当天重庆的气温日较差比北京的大
C
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2 ~ 3题。
2.从图中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3.气温年较差为当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6℃ B.6℃ C.32℃ D.20℃
C
C
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2 ~ 3题。
2.从图中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3.气温年较差为当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6℃ B.6℃ C.32℃ D.20℃
C
C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赏秋地。下图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4 ~ 6题。
4.十大赏秋地大部分在( )
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②北半球热带地区
③-10℃~0℃等温线之间
④0℃~10℃等温线之间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A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赏秋地。下图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4 ~ 6题。
5.从图可看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的一般规律是( )
A.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气温自北向南升高
C.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最低温出现在北半球
C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赏秋地。下图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4 ~ 6题。
6.青藏地区成为纬度最低的赏秋地,
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内陆
B.海拔较高
C.人口较少
D.雪山众多
B
跨学科主题实践作业——制作《校园秋季开花进程》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人们描写春花、赞美春花的诗句、文章不胜枚举。
同学们,你可曾关注过校园里的秋花呢?
秋天的花儿伴着微风起舞,优雅地展望着时光。树叶在风中起舞,与婀娜多姿的花儿们共同演绎着秋天的华章。
请考察校园里的秋花,仿照《中国春季开花进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校园秋季开花进程》。
-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
2024新人教版
初中地理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