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课PPT】【名师系列】3.2 世界的地形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优课PPT】【名师系列】3.2 世界的地形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5 11:32:25

文档简介

地理优课ppt 让您的课堂更加优秀!
课题 世界的地形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世界的地形》是新教材增加的一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之前涉及世界地形知识的,通常只见陆地部分,新教材把高中课本上讲的海底地形部分下移到初中部分。本节内容共两个小标题:“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两部分的设计思路基本相同,主要分为:“地形特征”和“地形类型”两部分。在“地形特征”部分,无论是陆地地形还是海底地形,都是相差悬殊,形态复杂多样。在“地形类型”部分,陆地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底常见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脊。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图,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并能在地形图中区分这五种地形。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教学重点 区分陆地常见五种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 区分陆地常见五种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中华文明的曙光 【讲述】从人类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探寻各个阶段人类文明遗迹材料为依托,探讨各个文明阶段与地形的关系。 【提问】阅读课本图3.14和世界地形图,找一找世界最高点和世界最深点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世界最高点和世界最深点的所在位置。 【小结】地表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陆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及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势。 【提问】陆地地形有哪五种,地形图上如何区分这五种地形? 【情境设置】播放视频,并提问: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选择在哪种地形类型生活?。 【课堂活动】学生回答,并在世界地形图上寻找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山脉和高原。 【展示】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一—元谋人,也是发现于山腰。世界范围看,科学家在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均找到了原始文明时期的人类遗迹。可见,世界文明发展史是相似的,人类对地形的利用也是相似的。 【提问】如何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山地、高原?判读依据是什么?(海拔2000米以上的较高地形区,山地常表示为条带状,高原常表示为块状。 【情境设置】教师展示河姆渡遗址的稻穗纹陶钵、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锄等图片,并提出问题:请根据图片材料分析这是哪一个文明时代的遗迹,其可能出土于哪一类地形类型区?(农耕文明时代的遗迹。该遗迹出土于平原或盆地地形区。) 【提问】农耕文明的发展与平原地形有怎样的联系?(平原地形平坦且面积广大,适宜农耕发展。) 【展示】河姆渡遗址孕育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北美洲早期农耕遗址出土于密西西比河平原。。 【课堂活动】在世界地形图上寻找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平原。如何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平原?判读依据是什么?(分层设色地形图通常以大片绿色来表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情境设置】展示三星堆遗址的图文材料及视频材料,提问:三星堆遗址出土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区?(盆地地形。因为该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提问】如何从地形图中看出地势高低?(观察颜色,四周颜色偏褐色,说明海拔较高,中部颜色偏绿色,说明海拔较低。) 【提问】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否有数值的限定?请同学们在世界地形图上寻找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刚果盆地海拔较高,地形中间低四周高即为盆地,盆地海拔无限定,盆地即可以存在低海拔地区,如四川盆地;也可存在于高海拔地区,如刚果盆地)。 【小结】通过对原始文明、农耕文明的探寻可知,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地形都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区域地形特征是为更好地生产生活,以及促进地区文明发展。中华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依托的地形环境遵循了从山地、高原到平原、盆地的演变过程。 【展示】展示中华文明(原始文明与农耕文明)与地形的关系示意 【课堂活动】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回答】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高原和山地分布在中部。非洲的地形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北美洲的地形多样,东西高中间低。南美洲的地形主要由山脉、平原和高原三部分组成。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欧洲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一个大洲。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 【展示】展示各大洲海拔高度图。几乎每个大洲都有其文明进程,分析南极洲至今没有找到人类文明遗迹的原因。(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纬度最高,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终年冰盖覆盖,被称为“冰雪高原”。南极洲不适合人类长长期生活。因此,南极洲至今没有找到人类文明遗迹。) 【课堂活动】完成课表表3.2 【情境设置】中华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如处于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分界处的元谋人遗址)和农耕文明(如处于四川盆地的三星堆遗址、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姆渡遗址等)发展阶段,进人到现在的生态文明阶段。现代科技与智慧赋予人们更加宽广的视野与格局,在当前,海洋已成为我国开拓发展的新空间。 【讲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现阶段海洋建设的指导思想,海底地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海底主要有哪些地形呢? 【小结】海底地形从陆地边缘到深海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建设大陆架能够更好地兼顾陆地与海洋,实现陆海统筹。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总结】人类文明的各个阶段与地形关系密切。原始文明与山地高原密切相关,农耕文明与平原密切相关,现阶段的海洋生态文明与海底地形密切相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陆海统筹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打通陆地和海洋,实现“从山地到海洋”的“陆海一盘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建立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构建陆海联动、统筹规划的双重治理格局。 【本课小结】 【随堂检测】 【课后实践】跨学科主题实践作业 地形里的诗词歌赋: “大漠沙如雪,燕山似月钩”、“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全此回”、“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这些是与地形有关的诗词。 那么,《观沧海》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的“山岛”是山地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场圃”是不是平原地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天门山”在哪里? 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与地形相关呢?
2 / 2(共51张PPT)
名师系列
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
能从全球尺度上概况海陆主要地形的分布规律,落实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识别和区分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落实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通过阅读地形图,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并能在地形图中区分这五种地形。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从人类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探寻各个阶段人类文明遗迹材料为依托,探讨各个文明阶段与地形的关系。
海洋生态文明
农耕文明
原始文明
山高与海深的对比
知识准备
读左图及世界地形图,找一找世界最高点和世界最深点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呢?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8 848.86米
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11 034米
地表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陆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及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势。
地理优课PPT
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选择在哪种地形类型生活?
山地
高原
找出典型的山脉和高原
课堂活动
青藏高原
海拔最高
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元谋县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腰。
遗迹验证
遗迹验证
课堂活动
喜马拉雅地区
喜马拉雅地区的考古发现,在5000多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已有人类活动和居住。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人类在如此高海拔地区的早期定居,还提供了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线索。
阿尔卑斯地区
2011年,阿尔卑斯山周围的史前湖岸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示了几千年前由农民与牧人构成的早期社会生活景象。
安第斯山脉地区
秘鲁马丘比丘遗址,位于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是秘鲁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印加帝国在15世纪建造的遗迹,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区分山地与高原?判读依据是什么?
课堂活动
2000m
高原呈块状
山脉呈条带状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
课堂活动
河姆渡遗址稻穗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锄
分析这是哪一文明时代的遗迹,其可能出土于哪一类地形类型区?
农耕文明时代的遗迹
平原、盆地
平原地形为什么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
课堂活动
平原地形平坦且面积广大
河姆渡遗址孕育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遗迹验证
遗迹验证
课堂活动
北美洲早期农耕遗址出土于密西西比河平原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判读平原?判读依据是什么?
课堂活动
200m
大片绿色
东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三星堆文明
课堂活动
广汉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
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
四川盆地
判读三星堆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
如何从图中
看出地势高低
三星堆遗址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判读盆地?判读依据是什么?
课堂活动
刚果盆地
通过对原始文明、农耕文明的探寻可知,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地形都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区域地形特征是为了更好地生产生活,以及促进地区文明发展。中华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依托的地形环境遵循了从山地、高原到平原、盆地的演变过程。
中华文明与地形的关系示意
海拔/m
海平面
8000
6000
4000
2000
80°E
90°E
100°E
110°E
120°E
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元谋人遗址
三星堆
遗址
河姆渡
遗址
原始文明
农耕文明

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高原和山地分布在中部。
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课堂活动
非洲的地形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课堂活动
北美洲的地形多样,东西高中间低。
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课堂活动
南美洲的地形主要由山脉、平原和高原三部分组成。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课堂活动
欧洲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一个大洲。
从大洲角度看地形分布
课堂活动
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
分析南极洲至今没有找到人类文明遗迹的原因
课堂活动
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纬度最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终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冰雪高原”。南极洲不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因此,南极洲至今没有找到人类文明遗迹。
地形类型 地形区名称 大致位置
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欧洲南部
落基山脉
南美洲西部
高原 巴西高原
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
平原 亚马孙平原
欧洲东部
盆地 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
亚洲中南部
阿尔卑斯山脉
北美洲西部
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中、东部
青藏高原
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
东欧平原
刚果盆地
中华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发展阶段,进入到现在的生态文明阶段。现代科技与智慧赋予人们更加宽广的视野与格局,在当前,海洋已成为我国开拓发展的新空间。
海底地形——大陆架
课堂活动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海底地形——大陆坡
课堂活动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海底地形——海沟
课堂活动
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海底地形——洋盆
课堂活动
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海底地形——洋中脊
课堂活动
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中华文明与地形的关系示意
海拔/m
海平面
8000
6000
4000
2000
80°E
90°E
100°E
110°E
120°E
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元谋人遗址
三星堆
遗址
河姆渡
遗址
原始文明
农耕文明
海洋生态文明
读下列地形类型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④地形类型是( )
A.盆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2.世界面积最大的②地形类型位于(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3.海拔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地形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C
D
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4.观察海底地形可知,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
A.大陆架-洋底-大陆坡
B.大陆坡-洋底-大陆架
C.洋底-大陆架-洋底
D.大陆架-大陆坡-洋底
A
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5.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是( )
①是大陆边缘的延伸 ②坡度平缓
③水深较浅 ④表面起伏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海洋中最深的地形类型是( )
A.海盆 B.海沟 C.海岭 D.大陆坡
C
B
跨学科主题实践作业
1. 天气影响研究:
选择一个特定的活动或过程(如农作物生长、户外运动、交通状况),研究不同天气条件对其的影响。
提出改善建议或应对策略。
2.创意写作与艺术:
以多变的天气为灵感,创作诗歌、故事或绘画作品。
举办一个以天气为主题的艺术展览或写作比赛。
3. 天气科普视频:
制作一系列关于天气现象的科普视频,解释如雷暴、龙卷风、飓风等的形成机制。
分享给同学或社区,提高大家的气象知识。
4. 应急准备计划: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热浪),制定个人或家庭的应急准备计划。
讨论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安全并帮助他人。
名师系列
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
同课章节目录